◎北京臨近空間飛行器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 嚴婷婷
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 劉霞
發(fā)揮航天科研院所科技委智庫作用的啟示
◎北京臨近空間飛行器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 嚴婷婷
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 劉霞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將加強智庫建設正式提上國家戰(zhàn)略日程,并強調了高端智庫未來建設的目標,即重點建設50~100個國家急需、特色鮮明、制度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的專業(yè)化高端智庫;同時,對科研院所建設高水平科技創(chuàng)新智庫和企業(yè)智庫也提出了要求,指出要圍繞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對國內外科技發(fā)展趨勢開展研究,不但能提供咨詢建議、科學評估,還能開展預測預判,以達到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深度融合的目標。因此,加強航天科研院所智庫的建設將有力支撐航天領域乃至中國新型智庫體系的建設。
智庫是政策的規(guī)劃和咨詢機構,也常作為研究政策的第三方機構,現代智庫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美軍參謀部。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公布的《2013年全球智庫發(fā)展報告》, 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6826家智庫型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其中美國擁有1828家,占全球智庫總量近27%,并有6家上榜全球頂級智庫排行榜前10名(見表1)。中國共有6家智庫入選全球頂級智庫排行榜,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第20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第36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第44位)、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第61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第71位)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第99位)。
此外,在全球防務及國家安全領域的頂級智庫中,排名前5位的依次為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美國蘭德公司、英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和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而入選其中的中國智庫只有2家,分別為排名第36位的中國國防大學和第50位的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表1 全球頂級智庫排行榜前10名
結合報告中的數據,在世界各國智庫中,美國智庫數量最多、質量最高、影響力也最大。而中國目前較為活躍的智庫共有200余家,包括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民間智庫等,但頂級智庫的數量較少,且排名靠后,影響力不強,特別是在防務及國家安全領域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更少且專業(yè)領域不突出。
筆者以國際先進智庫為例,簡要介紹其在組織架構、人力資源、經費、宣傳等方面的建設經驗。
1.美國蘭德公司
在組織架構方面,蘭德公司采取的是理事會領導下的總裁負責制,理事會為最高決策機構,按研究課題領域設立11個業(yè)務部門,包括軍事研究部、國家安全研究部、空軍項目部、阿羅約研究中心等;在人力資源建設方面,采用多元化人才渠道,如聘用來自政府部門的離職高官、專家、名校畢業(yè)生,以及根據課題實際需要短期聘請專家等,同時還常聘請顧問兼職,并內派研究人員到院校政府等其它部門任職,以擴大信息獲取渠道及影響;在經費來源方面,其70%的經費以美國政府和軍方委托研究的合同收入為主;在課題建設方面,公司具有強大的數據庫及計算機系統(tǒng),并招聘計算機及統(tǒng)計專業(yè)人員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制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在宣傳方面,公司通過舉行國內外研討會、建立網站、出版刊物、舉辦媒體見面會、出席國會聽證會等方式加強自身品牌建設。
2.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
在組織架構方面,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是獨立的國際事務研究所,設有主席和理事會,企業(yè)和個人都可以成為其會員,同時還設有資深咨詢委員會,便于將學會的觀點推介到國內和國際最高層次;在人力資源方面,研究所擁有143名專職研究人員,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網羅世界關鍵地區(qū)的1000余名研究人員以及數十名研究輔助人員;在資金方面,其收入主要來源于會員費、贊助、捐款、基金會收入及研究委托收入等;在宣傳方面,研究所通過出版刊物、媒體、網絡與多媒體、舉辦各類講座會議、為政府提供決策論據等方式加強交流并增強自身的知名度。
《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給出了共8條智庫建設的基本標準,其涵蓋組織機構、人員配備、資金、信息收集、國際合作交流等多個方面,這與國際先進智庫的建設經驗不謀而合。在建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過程中,需要科研院所在人、財、物方面的大力投入和支持,而廠所級科研機構,無論在專業(yè)性還是創(chuàng)新實踐領域都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也是智庫人才的實踐基地。此外,要建立中國特色智庫體系,依托各級較為完善的科技委建制也可以有效發(fā)揮其優(yōu)勢,填補其短板,從而形成分工合作且優(yōu)勢互補的中國國防智庫體系或智庫群。
當前,航天科研院所以各專業(yè)領域發(fā)展為導向,對于各單位科技委的智庫作用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初步具備形成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提到的建設智庫的部分條件。
一是具有較為完善的組織機構。廠所級科技委一般均下設科技委主任、顧問、常委、委員和秘書等工作層級,職能清晰、分工明確,為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在此基礎上,部分科研院所加強了專業(yè)配置,設立了專職科技委主任,旨在通過專人專職管理加強科技委自身建設,具備了健全的治理結構。
二是具有較為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專用資金。通過科技委辦公室所在的職能部門制定年度預算、廠所領導審批等環(huán)節(jié),設置專門的運作資金用于鼓勵科技交流,在客觀上保證了智庫建設所需的可持續(xù)的資金來源。
三是專注專業(yè)技術領域。通常,各廠所科技委負責對在研型號、創(chuàng)新基金、領域發(fā)展規(guī)劃、軟課題研究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審評估工作及技術成果的審核認定,充分發(fā)揮了科技委在科研領域的技術把關職能,各廠所也始終堅持科技委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核心作用。
四是選拔專業(yè)技術能力較強的技術人員擔任科技委委員,將決策權更多地集中在技術干部手中,保證決策更加專業(yè)化、科學化。同時,注重人才培養(yǎng),補充完善科技專家?guī)?。在人員組成上,部分廠所科技委在配置上進行了改革,在委員的選用上大膽推行“去行政化”。設立人員準入、退出機制及考核機制,以加強科技委及專業(yè)組組成人員的專業(yè)素質,使具有一定影響的專業(yè)代表性人物和專職研究人員成為科技委委員。
五是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專門出臺科學技術委員會工作章程、專業(yè)組管理辦法等規(guī)章制度,從人員組成、職責功能等方面加強專業(yè)組建設并進行規(guī)范性管理。此外,科技委還設置了專業(yè)組掛靠科技委,以使科技委具有健全的治理結構及組織章程。
航天科研院所在發(fā)揮科技委智庫作用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但如何加強各級科技委的智庫建設仍需進一步研究與探索。目前,針對《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的8條標準并結合在智庫建設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筆者對推進智庫建設有2個方面的建議。
1.加強信息情報收集及信息分析能力
快而準的信息往往能影響決策的科學性,而強有力的信息收集和數據處理系統(tǒng)將是打造權威智庫“智力支撐”的基礎。在這方面國外先進智庫的分析情報機構要比國內科研院所科技委系統(tǒng)更先進完善。
在美國,很多大型智庫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專門的情報信息網絡,重視建立數據庫,并配備專職的編程專家、系統(tǒng)分析專家、專業(yè)的統(tǒng)計學小組等,這些都是智庫信息材料重要的支撐來源。此外,國外大型智庫還為決策者提供高水平的研討平臺,為研究人員、政府官員甚至外國政要提供交流、討論、演講的機會。相比之下,我國廠所級科技委普遍沒有專門的信息情報機構,部分情報室的編制通常也多以翻譯為主,結構背景較為單一,分析能力較弱,易使情報工作成為短板。
為此,建議科技委及其各專業(yè)組應重視信息平臺的建設,重視收集數據,吸收統(tǒng)計、計算機等多方面人才,提高數據分析能力,通過積極與其它智庫、科研院所、特定高校進行合作,拓寬情報收集渠道。同時,提高信息收集手段,以加強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建立健全完備的信息網。
2.注重專業(yè)質量和宣傳力度
科技委及專業(yè)組能否擔當起專業(yè)高水平的“智庫”角色,其核心競爭力在于能否提供“思想碩果”并受到決策層的認可。因此,要成為專業(yè)領域的“領頭羊”,就必須具有過硬的“拳頭產品”。
蘭德公司的項目研究成果具有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各類專業(yè)文章必須通過層層審定后方能發(fā)表。此外,公司還擁有網站用于宣傳自己的思想成果并積極擴大影響,而其它著名的智庫也有類似行為。較為著名的有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華盛頓季刊》、布魯金斯學會的《布魯金斯評論》、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外交政策》等,另外諸如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等也均有自己的出版物。這些高質量的思想結晶及宣傳手段無疑增加了智庫的含金量。
這些成果已引起我國科研院所各級科技委的重視,但當前較少有以某一單位科技委或專業(yè)組名義發(fā)表或參與的“思想或理論”代表作,這也成為各級科技委發(fā)展為高端智庫的短板。因此,增加專職人員投身技術理論研究的數量,定期出版刊物及思想“精品”,是增強科技委硬實力、打造品牌、形成權威的必經之路。
中國航天人才濟濟,通過有效整合內部智力資源,不僅能人盡其才,更能推動本單位乃至某一領域整體技術水平的發(fā)展,進而支撐國家戰(zhàn)略決策,這是自我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中國航天乃至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