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 要:法國比較文學學者專心從事影響研究,注重事實聯(lián)系和實證方法,反對把比較文學變成沒有影響關系的文學之間的比較,在他們看來比較文學就是“國際文學的關系史”,是建立全面文學史的必要補充。得益于法國學派以及他們卓有成效的影響研究,比較文學這門學科從一開始就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上。本文試從影響研究的具體個例即以《源氏物語》受中國文學文化影響為例來對比較文學中的影響研究的價值進行簡論。
關鍵詞:比較文學;影響研究;源氏物語;中國文學文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9-0-02
一、引言
影響研究是比較文學的主要類型之一,由法國比較文學學派提出。在法國學派中,較早給出相對完整定義的學者是梵·第根。梵·第根在《比較文學論》中認為:“真正的“比較文學”的特質(zhì),正如一切歷史科學的特質(zhì)一樣,是盡可能多的來源不同的事實采納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個事實加以解釋;是擴大認識的基礎,以便找到盡可能多的種種結(jié)果的原因。總之,‘比較這兩個字應該擺脫了全部美學的涵義,而取得一個科學的涵義的。而那對于用不同的語言文字寫的兩種或許多種書籍、場面、主題或文章等所有的同點和異點的考察,只是那使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影響,一種假借,以及其他等等,并因而使我們可以局部地用一個作品解釋另一個作品的必然的出發(fā)點而已?!庇纱丝梢缘贸鼋Y(jié)論:法國比較文學提倡以事實聯(lián)系為基礎的影響研究。因此法國學派又被稱為“影響研究學派”。法國學派提倡影響研究是受實證主義影響,并且他們認為各國文學的發(fā)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1]本文將以具體作品為例來對比較文學中的影響研究的價值進行一個概說。
二、影響研究舉例
(一)《源氏物語》與白居易詩歌
說到影響研究,就中國文學文化角度來說,最著名的是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例如中國的寒山詩對日本詩人創(chuàng)作的影響;唐朝時日本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學文化,他們將中國文學帶到日本,給日本文學界帶來極大影響,日本人開始讀唐詩,詩人開始寫作唐詩,一些文學家還將唐詩融入自己的文學作品,例如紫式部創(chuàng)作的《源氏物語》其中就引用了許多唐朝詩人的詩作;日本俳句的形成,既有《萬葉集》以來的和歌傳統(tǒng),又有著中國六朝文學影響的痕跡。隨著六朝文學東傳,日本文學家對南朝文人的連句十分喜愛,從而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俳諧之連歌”即俳句。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文學深受中國文學影響。以下將以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為例來具體闡明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紫式部創(chuàng)作的《源氏物語》受到了白居易的詩歌的影響?!对词衔镎Z》以光源氏祖孫三代的愛情生活為主線,反映了宮廷貴族的生活的各個側(cè)面,揭示了社會矛盾和政治斗爭,小說特別對貴族社會的腐朽沒落作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小說創(chuàng)作于日本寬弘年間,當時正是我國北宋景德年間。那時的日本經(jīng)歷了與隋唐兩朝的頻繁交往,漢學興盛,出現(xiàn)了不少漢學大師。當時日本文人凡談及漢詩文者,必言稱《文選》和《白氏文集》。[2]紫式部出生于中等貴族家庭,世代書香,自幼隨父兄熟讀漢學古籍,尤其喜愛白居易的詩文。這也是紫式部創(chuàng)作《源氏物語》多引用白居易詩歌的原因之一。據(jù)統(tǒng)計,《源氏物語》中引用中國文學典籍一百八十五處,涉及著作二十余種。其中涉及白居易的詩四十七篇,引用一百零六處[3],這說明紫式部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學方面的素養(yǎng)。
《源氏物語》受白居易詩歌的影響,如在《源氏物語》開篇:“話說從前某一朝天皇時代,后宮妃嬪甚多,其中有一更衣,出身并不高貴,卻蒙皇上特別寵愛”。[4]這說的便是桐壺更衣,她遭到眾多妃子忌妒,所以心情郁結(jié),生了病?;噬弦姶吮愀訍蹜z她,于是引起朝中大臣議論:“將來難免闖出楊貴妃那樣的滔天大禍來呢”。這樣作者在作品開始便將桐壺帝與唐玄宗、桐壺更衣與楊貴妃聯(lián)系到了一起。雖然兩個故事發(fā)生在不同國家,但題材、情節(jié)卻十分相似。不久以后后,桐壺更衣生下光源氏后便去世了。桐壺帝傷心欲絕,多日不上朝,每日以淚洗面?!八囊羧菪γ?,現(xiàn)在成了幻影,卻時時仿佛出現(xiàn)在眼前?!边@會讓人聯(lián)想起《長恨歌》中的詩句“芙蓉如面柳如色,對此如何不垂淚”。在第二回《帚木》中,式部丞提到他做文章生時,與一位博士門下出入研究學問,式部丞與其一位女兒聊天,其父母知道后便一本正經(jīng)地提出“聽我歌兩途”,這句詩出自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之一的《議婚》。在第三十五回《柏木》中光源氏有感于熏的出生,隨口低吟出白居易的詩“五十八翁方有后,靜思堪喜亦堪嗟”(出自白居易《予與微之老而無子發(fā)為詠嘆著在詩篇今年冬各有一子戲作二什一以相賀一以自嘲》)表達了他心中感慨時光流逝的遲暮之感。在第十二回《須磨》中,思念著紫姬的光源氏在一個風雨之夜,吟出“瀟瀟暗雨打窗聲”(出自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表現(xiàn)他失去愛妻的悲涼心境。
此外《源氏物語》中也有將白居易的詩進行改造創(chuàng)新,來達到表達上的相似。如第二回《帚木》篇中“壁間燈火微明”是取自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中的“耿耿殘燈背壁影”;再如在第十二回《須磨》中對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一詩是這樣引用的:“此時一輪明月升上天空。源氏公子想起今天是十五之夜,便有無窮往事涌上心頭。遙想清涼殿上,正在飲酒作樂,令人不勝艷羨;南宮北館定有無數(shù)愁人,對月長嘆。于是凝望月色,冥想京中情狀,不禁吟到‘二千里在故人心,聞者無不感動流淚”。[5]這里所引用的原句是“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當時白居易獨在翰林院中值宿,想念遠在江陵的元稹,便詠出這首詩來。謫居須磨的光源氏,懷念京中情景,便借這詩來抒發(fā)感慨。在這里作者讓原作者與吟詠此句的光源氏調(diào)換一下處境,并使之避免落入俗套,其手段之巧妙顯示了作者的文采。之后作者又進一步擴大其應用范圍。如在《鈴蟲》中“有月之夜,不論何時,無不令人感慨。就中今宵清光皎潔月色,尤其使人神往世外,百感交集?!惫庠词显谝股袇⒓恿鶙l院的管弦之會,聽賞蟲鳴和演奏的種種琴箏,忽然想起那么年輕就意外死去的柏木大納言,于是抒發(fā)了這段感慨。他心中暗想,對于此人,“既覺得可厭,又覺得可憎,但他一但死去,有時又很覺身邊廖落”,一邊思考著,一邊深沉地望著月色。作者把懷念遠在他鄉(xiāng)的友人的心情,改寫為對幽顯殊途的故人的追憶。
在《源氏物語》中還有直接提及白居易作品的情況,如《須磨》一回中光源氏打點行裝,作者這樣寫到:“裝《白氏文集》等的書箱和一張琴,也都帶去”。
(二)物哀與魏晉玄學
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源氏物語》的主題是物哀。物哀,大概來說,“物”是指客觀對象的存在,“哀”則是代表人類所具有的主觀情意。當人的主觀情意受到外在客觀事物的刺激而產(chǎn)生反應,進入主觀客觀融合的狀態(tài),即呈現(xiàn)一種調(diào)和的情趣世界,而這里所謂的情趣世界,所包含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凡是優(yōu)美、纖細、沉靜、觀照的觀念都可算作其中一端。簡而言之,物哀就是感物而生悲哀之情。有學者認為,魏晉玄學繼承和發(fā)展了老莊思想。日本‘物哀文學觀,是魏晉玄學的延伸和擴大。受到中國古代魏晉玄學影響的日本‘物哀文學思潮和思維方式的特點,決定了日本人缺乏社會理性,重直感、重細微的文化特征。[6]
三、影響研究的價值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將對影響研究的價值進行總結(jié)。比較文學把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文學現(xiàn)象納入到自己的研究視野,提高人們對文學的認識和見解,有利于文學自身的發(fā)展,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間的相互影響,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共同促進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而影響研究也為比較文學的意義和價值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首先,比較文學研究發(fā)端與法國,法國學派也開創(chuàng)了比較文學的首個研究方法,為比較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其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穩(wěn)固了根基,也為其后其他研究方法的出現(xiàn)開辟了道路。例如在法國學派的影響研究盛行了一段時間后,美國比較文學學者針對影響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韋勒克,他認為比較文學應研究文學自身的美學價值,后進一步發(fā)展為提倡平行研究。這拓寬了比較文學的視野,也使文學家與讀者對于作品的認識等,如對《源氏物語》和《紅樓夢》進行平行研究,把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兩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加深了人們對于這兩部作品的認識,開闊了視野。
其次,影響研究可使研究者的研究更具科學性。因為影響研究注重事實聯(lián)系,使得學者的研究所具有的正確性更高,更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影響研究研究者的論點有據(jù)可依,有據(jù)可依,從而避免了像平行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論點無據(jù)可依和論點的牽強性等。例如中國文學文化對《源氏物語》的影響就可有事實依據(jù),例如書中引用白居易詩歌的原句,也提到白居易的《白氏文集》;詩中也有對《史記》、《戰(zhàn)國策》、《禮記》和《管子》等的摘引;也有學者對《源氏物語》所引白居易的《長恨歌》版本分析得出其所引用的是日本平安朝初期、白居易在世時傳入日本的金澤文庫本系統(tǒng)的版本。
再次,具體說來,影響研究可使研究者更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情況和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等。這為研究作者作品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例如通過對《源氏物語》作家所受中國文化文學影響的分析可知作者紫式部提倡佛教無欲之說,作品表現(xiàn)了她在佛教思想影響下的人生觀、世界觀。
最后,影響研究也加深了研究者對各國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認識,了解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各國各民族文化上的交流促進了文學上的交流,各國各民族文學家可以在加深對本國本民族文學文化認識的同時還可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并有所創(chuàng)新,彌補本民族文學文化的缺陷,使本國本民族文學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例如,唐朝時日本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學文化,其中就將中國文學帶到日本,給日本文學界帶來極大影響,日本人開始讀唐詩,詩人開始寫作唐詩,也為后來日本俳句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紫式部能夠從小讀唐詩,學習漢文化的原因。正是因為中日交流,中國文化涌入日本,紫式部才能在創(chuàng)作《源氏物語》時引用許多中國詩歌,甚至其小說的結(jié)構(gòu)布局等方面也受《白氏文集》的影響。
影響研究也說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閉關鎖國,排斥外來先進文化。故步自封只會導致自身停滯不前,沒有進步,將永遠落在他國之后,反遭他國侵略。當然影響有好有壞,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使國家進步,文化先進,也才能得到他國尊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本文所舉例子來說,中國與日本自古關系密切,當今全球化形勢下兩國應在正視歷史和矛盾的基礎上,平等進行文化交流,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促進兩國文學與文化的共同進步。
注釋:
[1][法]梵·第根.戴望舒譯.比較文學論[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37.
[2]鄭新剛.王朝貴族推崇《白氏文集》現(xiàn)象[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3][日]丸山清子.申非譯.源氏物語與白氏文集[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
[4][日]紫式部.豐子愷譯.源氏物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5][日]紫式部.豐子愷譯.源氏物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6]趙國輝.魏晉玄學與日本物哀文學思潮[M].吉林:日本學論壇,2004.
參考文獻:
[1][法]梵·第根.戴望舒譯.比較文學論[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37.
[2]鄭新剛.王朝貴族推崇《白氏文集》現(xiàn)象[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3][日]丸山清子.申非譯.源氏物語與白氏文集[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
[4][日]紫式部.豐子愷譯.源氏物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5]趙國輝.魏晉玄學與日本物哀文學思潮[M].吉林:日本學論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