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
肛腸疾病術后肛緣水腫的預防和護理
●付平
痔瘡在我國的發(fā)生率位為46.9%,由于城市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用粗纖維類食物的減少,加之工作節(jié)奏加快 ,生活、飲食習慣改變,近年來,人群中患肛腸疾病的比例逐年上升。肛腸疾病是一類較為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男女均能發(fā)病,以女性的發(fā)病率為高。肛腸疾病于任何年齡階段都可發(fā)病,而20~40歲的人較為多見,并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說。肛腸疾病大多數(shù)需采用手術治療,肛腸病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為肛緣水腫,其中以外痔、混合痔術后的發(fā)生率較高。因此,分析其發(fā)病原因,及早的預防和高效迅速的治療和術后護理十分的重要。
肛腸疾?。桓鼐壦[;預防和護理
手術方法是治療痔瘡的主要方法,肛緣水腫是術后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率較高,術前,術中,術后的多種因素均可造成炎性水腫。
1.1 手術時機不當 術前肛門部炎癥未完全控制,倉促手術,術后炎癥加重形成水腫。
1.2 麻醉因素 局部麻醉注藥表淺,藥量較為集中或多點針刺,易造成皮下水潴留、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及淋巴回流不通暢、括約肌痙攣及麻醉不完全等。術后切口疼痛的刺激可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使穿越其間的血管和淋巴受到壓迫,加大回流阻礙,導致組織液滲出過多,引發(fā)肛緣水腫。
1.3 手術因素 手術切口數(shù)量及位置不合理,肛外切口延長不足,及靜脈叢剝離不完全等;另外,術中操作粗暴、隨意鉗夾周圍正常組織等,亦可導致術后肛緣水腫。
1.4 術后排便異常 大便困難,排便時間過長,下蹲過久,致肛管外翻,括約肌痙攣,靜脈回流障礙發(fā)生水腫;腹瀉,反復排便刺激傷口引起肛緣水腫,同時小便頻數(shù)不暢或尿潴留引起血液淋巴回流障礙而水腫。
2.1 預防感染 炎癥消退后再手術,對嵌頓痔、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等術前須控制炎癥,一般盡量待炎癥完全控制后再進行手術。手術前手術部位消毒要徹底,術中注意無菌操作,術后適當使用抗生素,做好坐浴、清洗、換藥工作。
2.2 術前腸道準備 術后過早排便是傷口周圍組織水腫的重要誘因之一。因而術前將胃腸清理干凈十分重要。在術前灌腸之前,護士需向患者清楚解釋灌腸的目的以及應注意的事項。獲得患者的充分理解及配合,為術后快速有效的恢復做好準備。
2.3 術后鎮(zhèn)痛、緩解焦慮情緒 該手術創(chuàng)傷常常會造成局部劇烈疼痛,導致括約肌強烈收縮痙攣,造成血液及淋巴回流嚴重受阻,從而產(chǎn)生水腫。術后患者自控鎮(zhèn)痛技術大大地減輕了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緩解了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對術后恢復有重要作用。
2.4 飲食指導 對患者出現(xiàn)的畏懼心理進行疏導,告知患者術后可進行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可多選擇蔬果及粗纖維等食物,注意多飲水,不可食用刺激辛辣性食物。
2.5 術后拆線 患者術后若出現(xiàn)傷口周圍紅腫或是感染,應及早進行拆線,對創(chuàng)口進行引流。
2.6 排便須知 告知患者在術后的1~2d內(nèi)控制排便,切勿過早如廁,如廁時忌久蹲,怒責。便后應及時進行清洗。
2.7 中藥坐浴 術后的第2d起,可去除患者創(chuàng)面的填塞物,每次排便后應先清洗,清洗過后進行15~25min的坐浴,具有去腐生肌的作用,但禁止久坐,防止患者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或是創(chuàng)面發(fā)生水腫。
2.8 物理治療 每次坐浴結束后,將創(chuàng)面輕輕擦干,然后使用紅外線治療椅進行5~10min理療,可對患處進行殺菌消毒、促進患處的血液循環(huán),使創(chuàng)面盡快愈合。
2.9 情志護理 術后多對患者進行關心,做好情志護理,告知患者病情的走向,讓患者對自身病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消除患者的緊張及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戰(zhàn)勝疾病;同時鼓勵家屬與患者多聊天,抒發(fā)心中郁悶,調暢情志,保持樂觀情緒。
引起肛門術后肛緣水腫的原因雖多,但良好及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是減少術后并發(fā)肛緣水腫的關鍵,對此即應做到提前防范,同時又要重視術后的預防護理工作,盡可能的避免一切可能誘發(fā)術后肛緣水腫的因素,提高手術質量,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
(作者單位:合肥市第八人民醫(yī)院肛腸科)
[1] 牛月瑤.綜合治療痔術后肛門水腫53例.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20):113.
[2] 陳關興,陳會,翁梅英,等.痔瘺圍手術期處理.中國肛腸病雜志,2000,2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