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火男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農(nóng)業(yè)局林業(yè)站 215104)
楓香樹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播種繁殖技術
周火男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農(nóng)業(yè)局林業(yè)站 215104)
楓香樹為高大挺直的落葉喬木,春季嫩葉紫紅、夏葉蒼綠、秋葉鮮紅,是深受人們青睞的綠化樹種。為進一步推廣楓香樹的綠化種植,簡述了楓香樹的特征特性及播種繁殖技術,以供廣大綠化工作者參考。
楓香樹;特征特性;播種繁殖技術
楓香樹為高大挺直的落葉喬木,春季嫩葉紫紅、夏葉蒼綠、秋葉鮮紅,被廣泛應用于低山、丘陵區(qū)營造風景林,亦可應用于草地孤植,還可應用于池畔與其它樹木混植,或應用于工廠礦區(qū)綠化,是深受人們青睞的綠化樹種。為進一步推廣楓香樹的綠化種植,筆者簡述了楓香樹的特征特性及播種繁殖技術,以供廣大綠化工作者參考。
1.1 特 征
楓香樹為金縷梅科楓香屬,別名楓樹、路路通、三角楓。楓香樹為落葉大喬木,樹干端直,樹冠廣卵形或略扁平。樹高達40 m,胸徑約1.5 m。樹皮塊狀剝落,樹脂、樹液及葉片均為橄欖氣味。單葉互生,掌狀3~5裂,基部心形,掌狀脈3~5條?;▎涡酝辏刍ㄅ帕谐煽偁罨ㄐ颍鄶?shù)雄蕊無花被;雌花排列成頭狀花序,萼齒刺狀,無花瓣,子房半下位,花柱兩根。果序呈球形,蒴果2瓣裂,具宿存花柱及刺狀萼齒。種子能育者具短翅,不孕性種子無翅。花期在3月底,果實成熟期在10月。
1.2 特 性
楓香樹原產(chǎn)于我國南部和中部,多產(chǎn)于山谷、山麓,常與殼斗科、榆科及樟科樹種混生。楓香樹為強陽性樹種,喜溫暖潮濕的氣候及深厚濕潤的土壤,耐干旱,也耐水濕,且耐火燒。楓香樹根系深,主根粗長,抗風力強,多生于酸性或中性土壤中,速生萌芽性強,易于天然更新,常為次生林的優(yōu)勢種。楓香樹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較強的抗性。楓香樹繁殖方式主要為播種繁殖,也可采用扦插或分株繁殖方式。
2.1 種子采收及儲藏
楓香樹種子于10月成熟,應及時采收,選留短翅種。曬干后冷藏或沙藏,待翌年春播育苗。
2.2 播種地選擇和整地
播種地應選擇地勢平坦、灌排設施良好的田塊,以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為宜,避免選擇容易積水或干燥貧瘠、地下害蟲較嚴重的田塊。對播種地要先進行整地,要求秋末冬初先耕翻1次,翻耕深度為15~25 cm,使翻耕過的土壤凍酥,翌年春季進行淺耕,耙平地面,拉線做畦,畦寬120~130 cm、高20cm左右,做到兩耕兩耙,最后確保畦面平整疏松,無雜草、殘根、土塊、石塊。
2.3 播 種
一般采用春播,播期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刹捎瞄_淺溝條播的方法,行距50 cm,播幅8~10 cm。播種前采用溫水間歇浸種2~3 d,以促進楓香樹種子發(fā)芽早而整齊。播種后隨即覆土澆水,并及時在條播行上蓋草。
2.4 出苗后管理
2.4.1 揭去覆草
出苗后逐漸揭去床面覆草,覆草不能一次除凈,初次揭草,可先將覆草放于條播行間,以防春旱和凍害,待天氣晴暖、氣溫穩(wěn)定或樹苗老健后再徹底清除覆草。
2.4.2 逐次間苗
楓香樹育苗期間,要分次多次間苗,逐漸去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壯苗、大苗,確保苗床稀密均勻。一般在出苗后7 d左右開始間苗,以后每隔5~7 d間苗1次,間苗宜在陰天或雨后土壤較為疏松潮濕時進行,間苗后應及時噴1次水,以確保幼苗能正常生長發(fā)育。
2.4.3 培土護根
幼苗出土后,由于雨水沖刷表土,會使根莖裸露,導致幼苗遭受旱害或土壤病菌侵害,因此宜進行培土護根,可選用疏松土壤培于根部,一般厚1 cm即可。
2.4.4 中耕松土除草
苗床除草應以人工拔草為主,堅持拔早、拔小、拔了的原則。嚴防拔草時損傷幼苗,也嚴防苗床因為除草疏忽而發(fā)生草荒,影響幼苗正常生長發(fā)育。
2.4.5 肥水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加強肥水管理,從幼苗根系形成至冬季生長停止前15 d均可澆水追肥,追肥可根據(jù)土壤肥力及幼苗生長情況分次、分期追肥,夏季高溫干旱時宜在傍晚時進行追肥,以澆施稀釋的有機肥為好,要避免追肥太濃、太重、太勤而燒傷幼苗。
2.5 分次移植大苗
為促進幼苗的生長發(fā)育,一般要移植2次,以利于促進幼苗快長,每次移植時要切斷主根,以促進側根生長。冬季要用稻草護干防凍,以確保翌年楓香樹快速生長。
2.6 大苗出園移植
當幼苗培育4年以上、苗高達2 m以上時即可移植。為確保移栽的成活率,移栽時必須帶好土球,并按照有關大樹移栽要求做好移栽工作。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