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友,李天芝,沈志強,2
(1.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濱州256600;2.山東省濱州畜牧獸醫(yī)研究院,山東濱州256600)
實驗室檢測在豬病防控中的應用
于新友1,李天芝1,沈志強1,2
(1.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濱州256600;2.山東省濱州畜牧獸醫(yī)研究院,山東濱州256600)
近年來,豬發(fā)生的疾病種類不斷增多,病情復雜,死亡率增加,給我國養(yǎng)豬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僅靠流行病學和病理變化等有時很難對病因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必須借助實驗室方法對豬病進行診斷,以便做出相應的防控措施,使養(yǎng)殖場的損失降到最低。文章就實驗室開展的檢測工作、檢測對豬病防控的意義、送檢樣品的要求和檢測結果的評價等進行論述,旨在為今后廣大獸醫(yī)工作者能更好地利用實驗室檢測做好豬病防控工作提供參考。
實驗室檢測;豬病防控;應用
近年來,我國豬病的種類越來越多,老病新發(fā)或新的疾病不斷暴發(fā)流行[1],癥狀日益復雜,隱性感染、非典型癥狀和混合感染無處不在[2],僅靠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難以確診,不能及時準確制定防控措施,往往貽誤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豬群大量死亡。因此,采集病豬或死豬相關組織作為病料,進行病原檢測是輔助豬病診斷的重要手段,只有查明病原才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減少臨床工作的盲目性,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撲滅傳染病的目的,從而使養(yǎng)殖場/戶的損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目前市場上疫苗廠家眾多,疫苗質量參差不齊,疫苗的免疫效果會受到儲存、運輸和免疫操作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影響,實驗室可檢測保護性抗體出現時間、維持時間、離散度和最高滴度等指標,評估疫苗免疫效果,為疫苗選擇及制定科學免疫程序提供參考。此外,社會上還出現了大量傳播謠言的人,他們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對疫苗市場進行炒作,引起廣大百姓的思想誤區(qū)[3]。因此,只有開展實驗室診斷工作才能更好地為廣大獸醫(yī)工作者和養(yǎng)殖場/戶服務,才能更好地做好規(guī)?;i場疫病綜合防控與凈化工作。而病料采集、保存、送檢的方法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檢驗的結果和防治工作的開展。鑒于部分養(yǎng)殖戶和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對實驗室檢測及應注意的事項不太清楚或認識上存在誤區(qū),筆者就多年從事實驗室檢測工作的心得體會及注意事項進行論述,以期為廣大基層獸醫(yī)工作者提供參考。
實驗室檢測的內容很多,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抗體檢測和病原檢測,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現主要介紹一下抗體檢測和病原檢測情況。
1.1 抗體檢測
抗體檢測指在體外進行的抗原抗體反應,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抗原可與相應的抗體特異性結合的特性,利用已知的抗原來檢查血清或其它樣品中是否含有相應的抗體[4],目前普遍采用的是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方法,檢測血清中某種病原的抗體含量。該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時間短、可同時檢測大量樣本,對人員要求不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試劑盒不能區(qū)分野毒和疫苗毒,有的病原抗體的檢測水平與保護力并沒有太大相關性,僅能作為疫苗免疫后產生免疫力的依據或感染發(fā)生的依據。實驗室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已經商品化的試劑盒。目前也有不少企業(yè)研發(fā)出了豬病抗體膠體金快速檢測卡,也可用于抗體的快速檢測,主要應用于豬場疾病的現場檢測。
1.2 病原檢測
病原檢測分兩種:一種是采用某種方法,如細菌培養(yǎng)、動物接種等直接檢測某種病原微生物是否存在;另一種是采用PCR等方法,檢測樣品中某種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是否存在,從而間接反應某種病原微生物是否存在。第一種方法做起來費時費力,第二種方法便利快捷,在較短時間就能得到結果,所以目前病原檢測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種方法。PCR檢測針對的是病原,針對性強、可確診,可區(qū)分野毒與疫苗毒,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可確定病毒載量,確定發(fā)病的主要原因,但PCR檢測對人員和儀器有一定的要求,需專業(yè)人員操作,專業(yè)人員需要有一定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病原檢測的意義是了解豬群是否感染某種病原,假如感染,陽性率是多少,調查某種疾病的流行情況,根據檢測結果,對豬場開展疾病凈化相關工作,采取相應的措施,隔離或撲殺陽性感染豬,建立陰性種豬群,實行全進全出等措施,從而徹底根除某種疾病在豬場的流行。在疾病初期進行診斷,實現早發(fā)現、早治療,用疫苗緊急接種,防控疾病大規(guī)模的暴發(fā)和流行。
通過抗體檢測可以了解豬群的整體免疫狀況,從而把握整個豬群的健康狀況,弄清楚豬群注射疫苗后是否產生抗體及抗體量的多少,以此判斷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早發(fā)現問題,及早采取措施,為下一步的疫苗選擇和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依據。
送檢的樣品是實驗室能否做出正確檢測結果的前提和基礎,送檢樣品不合格可能做出錯誤的檢測結果,造成誤診,耽誤疾病的治療?,F簡單介紹一下樣品的采集、保存和運輸途中應注意的一些事項。樣品主要包括血清和病料兩個主要部分,現分別進行闡述。
3.1 抗體檢測樣品
送實驗室檢測血清樣品一般有兩個目的,一是做血清抗體的普查,即檢驗豬只的免疫情況及效價的高低,另一種目的是用于未注射疫苗豬群的疾病監(jiān)測,如果是以抗體的普查為目的,要注意采樣一定要有統(tǒng)計意義,按照豬場的規(guī)模采取一定分布和數量的樣品[5]。對于以疫病監(jiān)測為目的,一定注意當發(fā)現突然死亡或死因不明的病畜尸體,必須先采集耳靜脈等末梢血液,涂片鏡檢,在認定不是炭疽時,才允許解剖和全面采集病料。對血清樣品一般從前腔靜脈或耳緣靜脈采血2~5 mL,盡可能防止血樣在采集過程中被污染,一旦污染細菌可能會影響監(jiān)測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將血清分離后送檢血清。方法為待血液凝固后,將析出的血清轉移至離心管,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1.5 mL滅菌離心管內,做好標記送檢,也可以直接送檢采集好的血樣,注意運輸途中要冷藏保存,以防血樣腐敗變質,最好4℃,不能凍結,否則會造成溶血,影響檢測結果,盡快將血樣送達實驗室,一般不超過24 h。
3.2 病原檢測樣品
采集病料進行病原分離和檢測時,要保證病料的新鮮,一定要取適宜的病料和病變的典型部位,對檢測細菌樣品的病料最好是沒有經抗生素治療的動物[6]。如果病料取的部位不正確也能造成假陰性的結果,比如豬瘟,以前有送檢人員取的是肝臟,這是錯誤的,采集的病料應盡可能的齊全,混合一起進行檢測,避免漏檢,提高結果的準確性。關于豬的常見病病料應該采集的部位在下面將作詳細論述,采集病料時盡量無菌操作,動作要盡可能快,所用器械、容器都必須消毒滅菌,減少樣品被污染的可能性,要在病豬死亡后6 h內采集病料。要將病料盡快送達實驗室進行檢測,不能送腐敗變質的病料,病料運輸途中一定要保持低溫,防止途中變質,但也要避免病料的反復凍融,最好能在24 h內送達實驗室檢測。
3.2.1 豬病毒性病料應該采集的部位豬瘟主要采集扁桃體、淋巴結和脾臟,豬藍耳病主要采集肺臟和淋巴結,豬圓環(huán)病毒病主要采集淋巴結、脾臟和肺臟,豬偽狂犬病主要采集腦、扁桃體、淋巴結和脾臟,豬乙型腦炎主要采集腦、腹股溝淋巴結、流產胎兒,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主要采集空腸、腸內容物和腹股溝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豬細小病毒主要采集流產或死產胎兒的腎、肺、肝、腦、睪丸和胎盤、仔豬腸系膜淋巴結、肝臟、母豬血樣,口蹄疫主要采集潰爛或潰瘍的表皮組織、水泡皮或水泡液,豬流感主要采集鼻腔液體,豬捷申病主要采集腦、脊髓、腸系膜淋巴結和扁桃體。
3.2.2 豬細菌疾病病料的采集部位豬大腸桿菌病主要采集腸系膜淋巴結、肝和脾,豬鏈球菌病主要采集心血、肝、脾、淋巴結、關節(jié)腔內液體滲出物及腦,副豬嗜血桿菌病主要采集心血、脾及淋巴結,豬巴氏桿菌病主要采集心血、脾及淋巴結,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主要采集鼻腔分泌物,豬梭菌性腸炎主要采集腹水和腸道分泌物,豬丹毒桿菌病主要采集心、肝、脾和淋巴結,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主要采集肺氣管、肺門淋巴結和鼻腔分泌物,豬副傷寒主要采集心血、肝、脾和淋巴結,豬布魯氏菌病主要采集流產胎盤、陰道分泌物,豬痢疾主要采集帶血的新鮮糞便、腸內容物和結腸黏膜刮取物,仔豬紅痢主要采集空腸內容物,豬支原體肺炎主要采集肺臟,豬鉤端螺旋體病主要采集肝、脾、腎、淋巴結,豬衣原體病主要采集肝、脾、肺及流產胎兒。
3.2.3 豬寄生蟲性病料應該采集的部位弓形蟲病主要采集抗凝血和肺臟,球蟲病主要采集糞便。
實驗室不僅要及時、準確地對樣品進行檢測,有時也需要對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匯總,否則養(yǎng)殖戶不能準確理解數據的意義。向養(yǎng)殖戶提供準確的建議和報告,如陽性率、陰性率、差異度等,從而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對當前的免疫程序、用藥情況、疫苗質量等提出意見和建議,真正地為豬場服務,做到“檢有所值,檢有所用”。并進行可持續(xù)的跟蹤服務,將實驗室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獸醫(yī)診斷實驗室在豬病防控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論是病原檢測還是抗體檢測都應該追求高標準、高質量,將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結合起來,將檢測與分析統(tǒng)一結合起來,實驗室檢測雖不能解決豬場所有的問題,但可解決部分緊急問題。降低豬場養(yǎng)殖成本,避免大規(guī)模傳染病的發(fā)生,尤其是規(guī)模較大的豬場,更應該重視實驗室檢測的作用,否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建立自己的檢測實驗室或依托可靠的合作單位,如果采取臨時抱佛腳式的檢測,會產生很多時間和信任成本。對豬場疾病的防控應重視預防和檢測,檢測可以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中的疫病防控,實驗室檢測應秉承“專業(yè)、高效、及時、準確”的服務宗旨,“客觀、獨立、公正、嚴謹”的原則,提升自身創(chuàng)新力、市場競爭力、打造社會公信力,為規(guī)?;B(yǎng)殖場提供及時、準確、權威的檢測報告。同時,檢測中心將“養(yǎng)大于防、防大于治”的養(yǎng)殖理念與養(yǎng)殖體檢結合,實現全方位的養(yǎng)殖防控數據服務體系,從而真正實現養(yǎng)殖效益的最大化。隨著豬病的不斷增多和病情的復雜化,各地“草根實驗室”和各集團公司的中心實驗室紛紛建立,并在豬病防控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將各種實驗室的作用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生產一線[7]。實驗室檢測結果受到樣品、人員、儀器設備、檢測方法、檢測試劑、檢測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保障實驗室檢測效果的準確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①加強對實驗室的管理,制定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②采集合適的樣品,并及時正確的送檢;③加強對實驗室檢測人員的管理,定期開展技能考核,盡量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試驗結果誤差;④定期開展培訓,使實驗室人員不斷學習,及時掌握最新、有效的檢測方法,對檢測結果分析要科學和全面,根據試驗數據作出合理的判斷,制定科學的豬病防控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實驗室檢測會在豬病的防控工作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1]胡長蘭.抗體檢測技術在豬疫病防控中的應用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5(12):170-171.
[2]李龍,章葉恩.用于實驗室診斷的豬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運輸方法介紹(1)—疑似病毒性疾病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運輸[J].養(yǎng)豬,2007(3):75-77.
[3]鄧麗琴.豬病診斷方法目前出現的問題和相關的解決措施研究[J].北京農業(yè),2014(27):125.
[4]蔡麗,祝丹,魏正明,等.血清學檢測在豬病診斷中的作用[J].養(yǎng)殖與飼料,2010(7):47-48.
[5]劉建杰,方兵兵,吳斌,等.2002年我室豬病的診斷情況總結及分析[J].養(yǎng)殖與飼料,2003(8):42-44.
[6]章葉恩,李龍.用于實驗室診斷的豬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運輸方法介紹(2)—疑似細菌性疾病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運輸[J].養(yǎng)豬,2007(4):68-69.
[7]勞錦華.豬病復雜催生“草根實驗室”上馬[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9-11-29.
(編輯:柳青)
專家稱腸道細菌決定胖瘦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11日報道】對減肥而言,限制卡路里飲食并不管用。很多人可能多年來一直有這樣的懷疑?,F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權威遺傳學專家蒂姆·斯佩克特教授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
他提出了有關人們發(fā)胖真正原因的新理論。該理論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的減重方法。
作為研究人類腸道內數萬億細菌的科學家之一,斯佩克特教授認為,這些細菌對我們的健康和情緒有著驚人的作用,而我們的現代飲食也許對它們有負面影響。
斯佩克特教授的擅長領域是雙胞胎。20多年來,他對1.1萬名同卵雙胞胎進行了科學跟蹤,對他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進行分析,以圖發(fā)現環(huán)境和基因因素在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
他的一個重要發(fā)現勢必會讓所有信奉限制卡路里飲食的人感到震驚。提倡限制卡路里飲食的人相信,當前的肥胖癥流行只不過是因為人們比先輩攝取的卡路里要多,鍛煉消耗要少。
斯佩克特教授稱,實際上,如果同卵雙胞胎攝入高卡路里飲食,每天額外攝取1 000卡路里,6周后他們體重的變化完全不同。在飲食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有些人的體重會增加13公斤之多,而其他人只增加4公斤。
顯然,卡路里并不是影響體重的唯一因素。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斯佩克特教授認為,原因在于人體腸道內的細菌。他發(fā)現,腸道細菌的類型和種類對人體健康的諸多方面有著驚人的影響。
他說:“微生物不僅對我們消化食物至關重要。它們還控制著我們吸收的卡路里,提供重要的酶和維生素,并保持免疫系統(tǒng)健康?!比梭w腸道內的微生物還與心血管健康、糖尿病風險以及心理健康有關。
他還認為,細菌很可能是肥胖癥流行的主要原因。他說,肥胖問題的根源可能是現代飲食及其對腸道細菌的影響。
(轉自參考消息[N],2015-05-15)
S858.28
A
1002-1957(2016)01-0126-03
2015-12-21
山東省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生豬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SDAIT-06-022-15);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ZR2014CQ010);濱州市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13GG0304)
于新友(1983-),男,山東菏澤人,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診斷和防治研究.E-mail:yuxinyou_200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