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蓉
日前,“新紀元杯”第22屆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決出90名獲獎選手,但記者發(fā)現,不少寫作能手參加口語交際比賽時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口語交際能力較弱。這一則新聞暴露出:當前語文教學依然存在弊端——“重文字,輕口語”,“重讀寫,輕聽說”。筆者認為其原因是:日常語文學習中口語交際訓練只教不評或評價流于形式,所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未引起師生的重視。我認為改革現有的口語交際測評方式、以評促學是提高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一、口語考試具體內容的設想
(一)口語考試應該測試什么?
語言使用時涉及語境的問題,而且語言使用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交際過程。因此,口語考試不能簡單地用靜態(tài)的書面考試的形式檢測,理應用動態(tài)、多元、互動的模式檢測學生在一定的具體的語言情境中的傾聽能力、應對能力、語用能力、參與意識及情感態(tài)度等。最終目的在于提高他們的各種語言和非語言能力,從而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所以,要改變中考高考方案,考試命題既要有閱讀、寫作能力的書面檢測,又要逐步增加口語交際試題題量和分值??上裼⒄Z學科那樣,加試聽力和會話,這樣才能更客觀、全面地反映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水平。真正發(fā)揮中考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使師生重視日常口語交際的教與學,從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改變過去那種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的局面;發(fā)展學生的傾聽能力、應對能力、語用能力、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意識;使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個性。
(二)口語考試應該把握哪些原則?
1.考試的真實性原則??谡Z考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真實的口語水平,因此首先要體現一個真實原則??荚嚨恼鎸嵭员憩F在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外部的真實性具體指測試文本、測試任務、測試情景應盡可能貼近現實性生活,讓考生在比較輕松的環(huán)境中自如地展示他們的語言水平。內部的真實性是一種交互性,即考生與考試文本、考試任務、考試情景之間是否形成互動。
2.考試的互動性原則??谡Z考試對互動性要求很高,互動性是口語測試有效性的前提。它表現在兩方面:考生與考試任務之間的互動性及考生教官之間的互動性。在口語考試時,教師以評判者的身份出現,僅是按試卷要求向學生提問。當考生感到有話可說,而且很愿意表達些什么的時候,互動就自然產生,交際也悄然開始。但是當考生無話可說時,教師就要充當交際的另一方,與學生展開平等的對話,通過提示、引導、啟發(fā)等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語言水平,這樣才能實現考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3.考試的層次性原則。口語考試面對的考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谡Z考試理應照顧各種層次學生,使其通過測試發(fā)現問題,明確改進的方向,而不是選拔、篩選??荚嚨膶哟涡员憩F在測試的內容難易、程度難易、排列順序、學生特點等方面。一是口語考試體系、能力培養(yǎng)體系應與兒童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相適應;二是在同一階段,要考慮因學生個體的發(fā)展特點不同而體現層次差別;三是研究活動的開展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考試應與之配套。
4.考試的發(fā)展性原則。在綜合考慮以上考試原則后,可以較好地發(fā)揮測試的反饋、診斷和激勵作用,從而體現測試的發(fā)展性原則。通過測試,使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學習問題,家長、教師及時了解、弄清學生存在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教學改進、關注孩子彌補的方向。發(fā)展性原則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體和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口語考試應該用什么形式考?
口語考試可大致分為達標性測試和能力性測試。
達標性測試可以以新課標常用字表為依據,用背誦、朗讀兩種方式進行。達標性測試注重話語產生的正確性,產生的話語比較正式、更接近書面表達。因此,評分的客觀性和一致性更高、更有保證。
能力性測試是在真實的或接近于真實的語境中,通過完成測試任務,評定考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即語言交際能力。由受過培訓的考官主持并當場評分,考試形式包括訴說、對話、講述、討論、辯論、演講、采訪與介紹、角色表演等。能力性測試更注重交際互動和意義的傳達,這種測試的設計是盡量使應試人在參加測試時如同置身于實際生活中一樣,自然地使用漢語完成測試規(guī)定的任務。測試任務越是接近生活,就越能測量出應試人的真實語言水平,測試的效度越高。
能力性測試的測試結果的評分需要評分人員的主觀判斷并受評分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由于口語測試是測定考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評分人員對測試結果的評判與其觀點、語言水平、對評分標準的理解及當時的情緒等因素有關,不同的評分人員對同一結果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判斷,同一評分人員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判斷,所以能力性測試是主觀型測試。那么為了保證考試成績的公平、公正、相對客觀就要制定一個評分的標準量化(詳見文后的附錄一)。以預先規(guī)定的某一標準為參照物,檢驗考生是否達到此標準。
二、口語考試的評價要真正實現以評促學
(一)評價的根本目的
評價的目的不是給學生排個高低上下,而是為了了解學生口語交際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了解學生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傾聽、表達、應對與交流互動、人際溝通、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綜合運用現狀;讓學生得到富有建設性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口語交際水平有真實的認識,并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有利于下一階段訓練的進行。所以,應強化評價在口語教學診斷和促進學生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評價要立足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口語交際方面的不足,不斷對自己學習口語交際的行為進行反思、糾正、提高。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更好地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二)評價原則
發(fā)展原則:評價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變化過程,把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全面原則:評價要做到目標全面、內容多元、方式多樣、過程動態(tài),關注評價主體的自覺性、參與性和互動性。
多元原則:評價要將老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家長的評價有機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
(三)評價標準的制定
口語交際評價表以口語交際總目標為一級評價指標,以能力、習慣、為二級評價指標,將口語交際各學年段目標細化為三級指標。評價指標的設計圍繞口語交際各級目標展開,內容具有針對性和階段性。評價表采用等級制定量化評價的方式,將分項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分項評價的結果,可供教師、學生、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體現評價的診斷調整能力。綜合評價,讓學生的自尊得到呵護,保護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突出評價的激勵作用。
孔子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笨梢娍谡Z交際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和進步有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口語交際的測評在當今語文教學中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
附錄一
主考在評分時使用以下標準:
1.準確性:指考生的語音、語調及所使用的語法和詞匯的準確程度;
2.語言范圍:指考生使用的詞匯和語法結構的復雜程度和范圍;
3.話語的長短:指考生對整個考試的交際所作的貢獻、講話的多少;
4.連貫性:指考生有能力進行較長時間的、語言連貫的發(fā)言;
5.靈活性:指考生應付不同情景和話題的能力;
6.適切性:指考生根據不同場合選用適當確切的語言的能力。
評分標準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