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潤兵 李仕俊 段攀
“一副鐵身板,一雙鐵砂掌,手里一根鐵鉸棒…一”提起某物資供應站班長葛安濤,戰(zhàn)士們都用“三鐵”來形容他的硬漢班長形象。 說起葛班長手里二尺長的鐵鉸棒,單從材質來說,正宗俄羅斯進口空心白鋼,既輕巧又堅硬,是葛班長捆綁加固的“利器”。說起來歷也不簡單,是一次執(zhí)行任務中,俄方押運人員為表示對葛班長的敬意贈送他的。這些年,他對這根鉸棒愛不釋手。有一次,因操作不慎掉到車皮里的貨廂夾縫里,人下不去,磁鐵也吸不上來,想盡了許多辦法,最后用3米長的鋼筋窩成鉤,好不容易鉤上來,從此,他對這根鉸棒倍加愛惜了。
與其說,鐵鉸棒是他手里的工具,在他心里卻如同老師一樣,給了他很多的人生啟迪,讓他學會了像鉸棒精神一樣鐵骨錚錚、默默無聞、張弛有度。如今,這根鉸棒已經(jīng)陪伴他12年,棒身上也早已“傷痕”累累,但還像葛班長的意志一樣堅韌如初。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兒。一次,站里接到一組緊急收發(fā)任務,為節(jié)省吊裝時間,現(xiàn)場吊車操作員合并貨物廂,將兩組貨物同時捆綁掛鉤,正當落鉤時發(fā)現(xiàn)中國車皮裝不下俄方寬軌貨廂,超出部分正是固定貨廂兩側的木方,但由于是同時起吊,木方如同兩只“犄角”頂在兩個貨廂中間。情急之中,只見葛安濤拿來一根墊木,并手語指揮吊車操作實行“錯位調整”,將墊木支在其中一個貨廂重心后落鉤,錯開頂角后,很快就撬掉了多余的幾只“犄角”,貨廂順利實現(xiàn)裝載。
由于中國和俄羅斯的8.5厘米軌距差,現(xiàn)場操作時類似的問題有許多。用他的話來說,準軌轉寬軌好卸也好裝,寬軌轉準軌,十有八九難,平板車皮還好點,遇上貨廂車皮有的愣是裝不下,就得重新用木頭做貨物支架,把貨廂放在車皮上方,并重新焊接固定支點。
葛班長說:“士兵就要像鐵鉸棒一樣,鉸的是困難,緊的是安全,但歸根到底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這樣才能百折不撓,剛正不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