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 海洋 婁軼斐
“你要去當兵咱倆就分手!”鮮活的鏡頭仿佛就在昨天,時間追溯至2009年,當年的柴梓淞是東北大學碩士研究生,放棄月薪1.7萬元的國企,松開了女朋友的手。
“讀研、工作或者創(chuàng)業(yè),以后都有機會,而當兵,機會只有這么一次?!辈耔麂翍B(tài)度堅決。當年底,柴梓淞毅然走進綠色軍營。
帶著學生時代的榮譽,他剛入伍就成了團隊的“大熊貓”,大家都想看看這個頭頂耀眼光環(huán)的大學生“成色”如何,無數目光關注著他。
能不能走好第一步?從碩士眨眼變成從頭起步的戰(zhàn)士,柴梓淞體能上、精力上都比不過18歲左右的戰(zhàn)友。3公里是短板、手榴彈不及格……他仿佛聽見了身邊人的聲音:“秀才一個,不適合部隊?!?/p>
“沒有埋頭,怎能飛躍!”柴梓淞怎會輕易放棄,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他堅持“早起半小時。多做三百次”的方法給自己加碼,即早起半小時綁沙袋跑3公里,多做一百個俯臥撐、一百個蹲下起立和—百個仰臥起坐。
陽光總在風雨后。當年底,柴梓淞在團組織的5公里越野考核中進入三甲,所學專業(yè)在集團軍比武中創(chuàng)破2項紀錄,被營長點名到營部偵察班當班長。真誠付出換來可喜成果。憑借突出的成績和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年底他被師評為“優(yōu)秀士兵標兵”,并榮立三等功。
兩年時間飛逝而過,這時,又一個選擇擺在柴梓淞的面前:是退伍回家繼續(xù)攻讀研究生,還是參加提干考核、繼續(xù)留在部隊。面對這道人生的選擇題。柴梓淞沒有猶豫地選擇了后者——放棄研究生學籍,繼續(xù)留在部隊追逐自己的軍旅夢。
是金子到哪都發(fā)光。
2011年,柴梓淞以全師綜合成績第一名被保送入學,畢業(yè)分配后又被選調到駐地在沿海開放城市的某部隊醫(yī)院機關。
“這下好了,離家就兩站路,什么時候想兒子隨時都可以去看看?!眴挝慌c家近在咫尺。工作環(huán)境相對寬松,柴梓淞的母親樂了好幾天,開始給他張羅對象的事。
出人意料的是。醫(yī)院機關崗位還沒干多久,工作順風順水的柴梓淞又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申請回到當戰(zhàn)士時的那支素有“三猛部隊”之稱的某機械化師。
當兵當傻了嗎?他沒傻,他是鐵了心的。幾年來,柴梓淞當教員,做助理,但總感覺這兵當的不夠過癮,回想起曾經戰(zhàn)斗過的部隊和那段摸爬滾打的歲月,柴梓淞的青春血性汩汩流淌,他下定決心致信師黨委,申請回野戰(zhàn)部隊工作。
一紙調令終于來了。一位領導驚訝地盯著柴梓淞說:“從事干部工作這么多年,遇到的都是想方設法從作戰(zhàn)部隊往聯(lián)勤系統(tǒng)調。而主動申請從聯(lián)勤系統(tǒng)調往作戰(zhàn)部隊的,你是我了解到的第一個?!?/p>
他咋想的?團里老牌連隊還不去。搶著去剛剛組建的二連。他“蓄意”很久了,二連剛組建。來自全師4個團7個部門58人,人員思想復雜,組織基礎薄弱,又要準備迎接新裝備,到那里可以“官兵同礪劍,殺敵在一線”!
厚積而薄發(fā)。柴梓淞將當助理、當教員學來的本事,帶兵、練裝、用裝實戰(zhàn)相整合,自身素質一天天提高。連隊建設一次次跳越:高質量編寫了新裝備訓練教材,并被推廣。成為戰(zhàn)區(qū)精通該型支援保障裝備的第一人;首次進行新裝備“行進間短停搜索射擊”課目示范任務,完成了首發(fā)命中,4發(fā)4中的優(yōu)異成績,受到了各級首長一致認可和高度肯定。
不少人認為基層苦累,但柴梓淞卻對基層一往情深。他說:“熱愛,是因為它是沃土;執(zhí)著,是因為我們使命在肩?!?/p>
好樣子立起來了,連隊正規(guī)化建設評先了,團里考慮讓他回機關,他卻偏要再干一年:“連隊我還沒有待夠!”
,科爾沁草原深處,風沙四起,連隊按計劃向預定地域開進。暗夜。傾盆大雨不期而至。生疏的地形,復雜的環(huán)境。糟糕的路況,對人稱“活地圖”的他是不小的挑戰(zhàn)。只見柴梓淞邊用夜視儀觀察地物地貌,邊用指北針和三棱尺在地圖上比比畫畫,很快辨明方位,確定了站立點。“出發(fā)!”在柴梓淞的指引下,連隊經過2個小時的奔波,在規(guī)定時間內到達集結地域。
10月中旬,一場實裝對抗演練在渤海灣畔拉開戰(zhàn)幕。某新型野戰(zhàn)導彈系統(tǒng)“王牌”操作手張華被判“陣亡”。緊急關頭,指導員柴梓淞沖上戰(zhàn)位:起豎雷達、搜索目標,右手調微波左手換頻道,緊緊咬住敵機……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首發(fā)正中靶心。
“打仗是硬碰硬,干部首先要過硬。”當指導員的第一天。柴梓淞就給自己定下了這樣的目標,訓練場書記打第一槍,裝備操練支委上第一車。任務面前黨員站第一崗。戰(zhàn)士們說,這個指導員當得硬氣,跟著他上戰(zhàn)場心里有底。
作為一名政工干部,上好教育課是看家本領。一次野外駐訓時,他講的是中國近代史與軍事戰(zhàn)爭,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的授課讓從帳篷旁走過的機關干部都駐足聆聽,炊事班的搬來凳子,有的甚至坐在地上聽他講課,菜都忘了配了。
這些年,柴梓淞先后培養(yǎng)出30多名課件和教案教學高手,在團“四會”教練員考核中。他帶的戰(zhàn)士個個出手不凡,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