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校在教學目標、方法、任務等方面做出了科學的變革。本文根據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并結合相關的文獻資料,首先,探究了傳統手工藝文化及藝術設計的關系;其次,分析了傳統手工藝文化創(chuàng)新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傳統手工藝文化創(chuàng)新藝術設計教學的建設性策略,以期對提高我國藝術設計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文化 創(chuàng)新 藝術設計教學 作用 策略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4YBA008):《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非遺博物館交互設計研究——以天心非遺博物館為例》;湖南省工藝美術產品工業(yè)設計中心開放基金資助項目(2014GYMS003):《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工藝美術博物館交互設計研究——以天心非遺博物館為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14-02
所謂的傳統手工藝文化指的是流行于民間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其起源于民間、偏于通俗、充分體現民間技術與藝能的色彩、備受人們青睞,刺繡、印染、編織等皆屬于傳統手工藝范疇。傳統手工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不可比擬的特點:深入性、廣泛性、經常性,對建設人類精神、物質文明等頗有益處。藝術設計教學在提高人們審美情趣、激發(fā)人們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藝術設計教學進入尷尬階段。對于教學內容而言,很多藝術院校傾向于選擇西方藝術,漠視了對我國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經調查發(fā)現,我國藝術教育僅僅停留于形式層面,缺乏必要的實踐,例如:在開展服裝設計教學時,教師時常集中注意力于紙質設計效果;視覺傳達專業(yè)的學生主要依托電腦技術,設計作品在文化底蘊、內涵等方面較為匱乏等。現今,藝術設計教學“重西方藝術,輕傳統手工藝文化”,導致設計出的作品缺乏一定的藝術含量。由此可見,傳統手工藝文化創(chuàng)新藝術設計教學成為擺在我國藝術學院面前的又一重要課題。
一、傳統手工藝文化及藝術設計的關系
追根溯源,藝術設計是傳統手工藝文化的衍生物。傳統手工藝文化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為古代士大夫、宮廷、從教等美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為藝術設計提供了動力[1]??v觀世界各國藝術設計,雖然經濟、文化、風俗習慣、設計風格等存有差異性,但其在挖掘、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
此外,藝術設計與傳統手工藝文化在理念方面具有相通性。眾所周知,藝術設計并非等同于純粹的藝術,其最終目標是滿足人民的生活、發(fā)展等需求,尤其注重大眾傳播。大眾傳播,顧名思義,大眾作為消息、觀念、意見等的傳播地主體。根據文獻資料顯示,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傳統手工藝文化蓬勃興盛的基礎,其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滿足大眾的而需求。與此同時,傳統手工藝文化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例如:閑暇之余,人們鐘情于繡鞋墊、制作器皿等。這些都凸顯了傳統手工藝的實用性、美觀性,其與現代藝術設計秉持的“形式服從功能”的理念頗為相似。
二、傳統手工藝文化在創(chuàng)新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作用
較高雅藝術而言,民族傳統手工藝具有獨特的特點:普及率高、親和力強等。此外,傳統手工藝大都選擇觸手可及的材料作為制作原料,且其采用的題材富于變化及充斥著濃郁的生活氣息[2]。當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亟需引入傳統手工藝文化,以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藝術修養(yǎng),傳承、創(chuàng)新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等。根據實際教學經驗,筆者將傳統手工藝文化在創(chuàng)新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作用歸納、總結為以下內容。
(一)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化發(fā)展
開設傳統手工藝文化課程,對學生、手工藝傳統文化皆有益處:就學生來講,有利于提升其民族文化素養(yǎng)、加強其設計的文化底蘊;就傳統手工藝文化來講,有利于促進其發(fā)展。深入研究,筆者發(fā)現傳統手工藝課程在民族情感、創(chuàng)造力、價值觀等方面較為豐富。通過學習,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審美情趣等有所加強。與此同時,傳統手工藝文化課程對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化發(fā)展具有積極地影響。
(二)豐富藝術設計表現形式
傳統手工藝文化流傳千古,其蘊含著多種形式的手工藝:編織、剪刻、風箏、陶瓷等。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接觸過的傳統手工藝極少。由此可見,學生可借助傳統手工藝課程了解到更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亞歐,進而將其應用到自身設計中,以豐富其表現形式、文化內涵等。
(三)健全藝術設計教學內容
現代社會以“利潤”作為營銷目的,傳統手工藝則并非如此,其設計中心在于人性化,注重精神、物質的有機結合。此外,傳統手工藝以自然作為設計源,致力于構建和諧的環(huán)境,以確保生態(tài)、心理平衡。傳統手工藝追求情感回歸自然,這無疑豐富了藝術設計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感知人性化??v觀我國審美思想發(fā)展歷程,其大都表現出強烈的祝愿特點,例如:平安幸福、吉祥如意等。我國審美思想為人們傳達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tài),并成為一種優(yōu)良的民族心理。傳統手工藝文化在健全藝術設計教學內容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希冀各所藝術院校加大對其的重視力度。
三、傳統手工藝文化創(chuàng)新藝術設計教學的建設性策略
(一)將傳統手工藝文化課程納入藝術教學體系
將傳統手工藝文化課程納入藝術教學體系,對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素養(yǎng)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確立科學的教學內容,精心備課、制作課件等。在課堂上,教師除了傳授刺繡、剪刻、雕塑等傳統手工藝文化概念、特點,還須根據不同專業(yè)設置不同的臨摹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切身體驗傳統手工藝的藝術特色,以增強學生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
例如:在開展藝術設計——視覺語言與視覺流程教學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我國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圖片、視頻及將事先搜集的關于傳統手工藝文化視覺語言與視覺流程的資料分發(fā)給學生,供其閱讀、學習,并要求學生從視覺傳達角度分析傳統手工藝文化。這種導入傳統手工藝文化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促使學生迅速理解、掌握知識,并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等。
(二)將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納入藝術教學任務
將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納入藝術教學任務,對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具有積極地意義。在平面設計領域,剪紙造型的陰陽虛實空間形式得到了充分的應用。站在審美角度,藝術設計與剪紙傳統手工藝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創(chuàng)新設計:空間具備協調性、形態(tài)具備精簡性等。倘若設計者能夠最大程度利用實形,那么藝術設計的韻味將更加濃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授傳統手工藝文化,拓寬其知識層面,在臨摹、復制基礎上,對其進行適度的傳承、創(chuàng)新,以賦予其時代特色,進而更好地適應現代設計潮流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在藝術教學中增添傳統手工藝文化教學內容,不僅能夠提升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傳承、發(fā)展本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以增強設計的本土化。
(三)將傳統手工藝文化實踐考察環(huán)節(jié)納入藝術教學過程
為達成傳統手工藝文化實踐考察環(huán)節(jié)納入藝術教學過程目標,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參觀、學習,例如:民族民俗博物館、民間藝人居所等。通過充分利用校外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了解,并學習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具體制作流程。此外,教師引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理解,從而影響學生的設計思想,并促使其將傳統手工藝文化內涵應用于其的設計作品中。
(四)將傳統手工藝藝人納入教學資源
通常,教學資源蘊含著很內容,主要由教材、案例、圖片、課件、教師資源、基礎設施等構成。其中,教師資源在學生求知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調查發(fā)現,大多數教師的傳統手工藝文化素養(yǎng)并非很高。因此,藝術院校有必要將傳統手工藝藝人納入教學資源,從而更好地向學生傳授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知識。學??刹捎谩耙M來(聘請民間技藝高超的傳統手工藝人擔任兼職講師)”措施,以豐富教師資源,為學生提供零距離接觸、感知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平臺。此種教學方式,對于民間藝人及學生是雙贏,民間藝人以藝術設計教學為契機促使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得以弘揚,學生真切體會到傳統手工藝文化的樸實、藝術美,對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傳統手工藝文化在創(chuàng)新藝術設計教學方面發(fā)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對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提升學生審美情趣、豐富藝術設計文化底蘊等具有非凡的意義。當前,物欲橫流,我國藝術設計極度缺乏“工匠精神”,導致設計作品在國際市場中無法占據優(yōu)越的位置。希冀,我國藝術院校能夠正確認識傳統手工藝文化,并將其與藝術設計教學完美融合,進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森文,張勇. 從文化傳承到文化創(chuàng)新——基于云南民族民間手工藝文化的藝術設計立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 藝術教育,2012,06:14-16.
[2]紀向宏. 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構建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J]. 中國輕工教育,2011,02:17-19.
作者簡介:
林海燕(1974年11月-),女,廣東梅州人,講師,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