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開娟 陸其勇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那些零碎的、膚淺的、學生活動時間短暫的應答式提問而言的,它是指對課文閱讀教學過程能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chuàng)造的重要的提問。
一、關于主問題設計的思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這里的“問得巧”指的就是要講究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楊振寧也說過,問題提得好等于成功了一半。
提問不在多而在精,既要有增智性又要有邏輯性。要先提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再緊扣這個“主問題”提幾個相關的“子問題”,讓這些問題形成一個“問題系列”,構成一定的邏輯關系,根據問題逐層深入地推進教學,完成教學任務?!爸鲉栴}”最大的教改意義就是能用精、少、實、活的提問激活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能革除閱讀教學中的多問雜答與碎問碎答,能精練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將談話式、答問式的教學引向以學生課中活動為主的整體性閱讀教學。
與課堂教學中一般的“碎問”相比,余映潮先生認為:“主問題”有著鮮明的特點:
第一,“主問題”是經過概括、提煉的,是教師精細閱讀課文與精心思考教學的思想結晶,是一種可以引動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課堂上常見的“是”或“不是”之類的簡單回答在它面前無能為力。
第二,“主問題”在教學中出現的順序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一節(jié)課中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其出現的先后是一種科學有序的安排,它們各自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問的隨意性。
第三,“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著內在的牽引力,每一個問題都能結合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它不會在教學中像隨口問答的問題那樣轉瞬即逝。
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主問題的優(yōu)化設計呢?我認為“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黏合劑,在教學中顯現著“以一當十”的力量,具有“一問能抵許多問”的藝術效果。唯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創(chuàng)意設計,才能彰顯主問題設計的本色。
二、《都市精靈》的設計歷程
《都市精靈》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隨筆,文章分別從時間和空間上展開聯想,著力描述若干個大都市中人與動物精靈同生共處的景象,主旨鮮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應當與鳥、魚、獸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yōu)化生活環(huán)境的強烈愿望。
本文內容豐富,語言富有特色,議論精辟,思想深邃,我不止一次地對它進行文本解讀,嘗試公開課教學,但均頗有遺憾。今年五月份,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名師送培”項目活動在我區(qū)進行,我有幸受邀上一節(jié)公開課,我又一次報了《都市精靈》這個課題,打算以此為契機再次解讀教材,以解之前的遺憾。
第一次設計:本文標題正是文眼,因此我設計了主問題:什么是精靈?本文寫了哪些都市的哪些精靈?這樣的主問題設計,雖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但是總感覺學生游離于文本之外,在課堂上的學習只是按部就班,被老師牽著走,最后機械地明白“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第二次設計:舒乙的語言朗朗上口,本文共出現了十多處四字詞語,發(fā)人深省。因此我設計了主問題:先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兩個能分別表現不同城市不同環(huán)境下人與動物相處狀態(tài)的四字詞語:“與狼共舞”“孤城寡人”,然后在文中找一找“與狼共舞”及“孤城寡人”的畫面,讀一讀,說說給你怎樣的感受。這樣的設計盡管注意了創(chuàng)新,另辟蹊徑,但并不算成功,因起初就給學生設置了障礙。這兩個詞語的找出著實不易,終究還是擺脫不了枯燥地找,干巴巴地讀。
第三次設計:有了前兩次的積累,本次設計的目標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文本的主人,能夠主動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于是我就大膽地用假設法進行教學,整堂課以“假如我是一只精靈……”貫穿。
第一個教學板塊:我述我生活。請學生思考“假如我是一只精靈,我愿做什么都市里的什么精靈,理由是什么?”要求學生盡可能用文中語言,有感情地述說。
第二個教學板塊:我看我朋友?!拔覀冞@些精靈都向往著一種快樂、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當然這一切得感謝我們的朋友——人。如果我是一只什么精靈,我更欣賞什么人?理由是什么?”
第三個教學板塊:我言我抒我心。我首先呈現了前不久捕殺熊貓的新聞事件及圖片,設計了“假如我是一只精靈,我想對人類說什么”這一問題。
第四個教學板塊:我想對精靈們說。角色轉換,同學們由精靈轉為人類。聽了精靈們的表白,作為人類,同學們想對精靈說什么心里話呢?
三、實踐過程中啟發(fā)
“假如我是一個精靈,我最想做什么都市中的什么精靈?”這樣的假設,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立刻活躍起來,儼然是33只小精靈齊聚到了課堂之中。有的說:“我愿做美國舊金山的大海獅,因為我們常在最繁華的漁人碼頭旁,和上百個同伴一起旁若無人地打斗、游戲、搶地盤,引來無數游人駐足觀賞。我們的生活多么自由、無拘無束?。 庇械恼f:“我愿做美國舊金山的大海鳥,因為只要魚群一到,我們上萬只大海鳥便一起騰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彈一樣,射入水中,百發(fā)百中。我們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我們真是英姿颯爽?。 边€有的愿做昆明的紅嘴鷗、上海的大鴿子、北京行宮的喜鵲……這樣主問題的設計比學生被動地在書中尋找有哪些都市、哪些精靈來得有趣得多,學生自然愿意參與到課堂當中,自然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在同學們還沉醉在做精靈的喜悅與自豪之中時,我緊跟著提了一個問題:“假如我是一只精靈,我最不愿做什么都市里的什么精靈,理由是什么?”學生興奮的勁頭戛然而止,立刻又沉浸在語言文字中。片刻后,同學們都紛紛有了自己的見解,大家都不愿意做背景都市里的烏鴉,課堂上頓時呈現了“呆呆的”“孤獨而寂寞”“無所事事”“老鴰不老呱”的大呆鳥的形象,瞧著學生們垂頭喪氣、搖頭嘆息的模樣,我知道孩子們已經完全沉浸在文本之中。
“假如我是一只精靈,我最想感謝的是誰?為什么?”這個問題的設計引導同學們以鳥的身份來關注人類的生活。他們在課堂上異?;钴S,有的說:“感謝舊金山的人們,因為他們每逢節(jié)假日,都帶著家人來觀看我們表演,一看就是好幾個鐘頭,他們讓我們生活得很有尊嚴?!庇械恼f:“感謝舒乙,因為他一聽見我們唱歌,就會立刻扔下筆,跑到院中看我們,聽我們那動人的鳴叫,他把聽我們唱歌當作難逢的幸事,我們有這樣的知己,何嘗不是一種幸事呢!”……課堂中出現這樣真摯的表達,真令人感動。
“假如我是一只精靈,我想對人類說……”對這個問題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表達,有的表示斥責,有的表示埋怨,有的表示希望……有兩個學生見解獨到:“我們和人類是城市的一部分,共生共存,沒有我們不是好事,我們的存在實際上衡量著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衡量著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劣程度?!薄叭绻麤]有我們,生活并不正常,你們和我們和諧相處才能成就城市的美好??!”這兩個學生引領著大家自然地探究本文的主旨,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行云流水般暢快!
“作為人類,我想對精靈說……”對這個問題孩子們有的表示懺悔,有的表示承諾,有的發(fā)表暢想……有一個女生深情訴說:“也許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關鍵時刻挽留我們。一株草、一棵樹、一片云、一只小蟲,它替匆忙的我們在途中扎根,在空中駐足,在風中淺唱……是啊,無論是一棵小草還是一只飛鳥,我們都應該尊重它,尊重每一個哪怕弱小的生命。只有這樣,‘與狼共舞才不再是一個神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我相信,到那時,我們的家園一定更美好?!边@段話,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
本節(jié)課,我精心設計了如下主問題:假如我是一只精靈,我最喜歡做哪個城市的哪只精靈?假如我是一只精靈,我最不喜歡做哪個城市的哪只精靈?假如我是精靈,我最欣賞的是什么人?假如我是精靈,我想對人類說什么?幾個問題均以“假如我是一只精靈”為設想而展開,層層深入,逐層推進,在這幾個主問題的設計下,學生們能真正主動地走近文本、貼近文本,徜徉在語言文字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的欲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人與自然應該是共生共存的,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處”這樣的現代意識。富有創(chuàng)意的主問題設計,正是本節(jié)課的最大亮點。
四、實踐中的不足
雖然“假如我是一只精靈”這樣的暢想是我這節(jié)課主要的教學流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但是,我總感到還有所遺憾:我忽視了課堂的生成,缺乏智慧。例如學生說道:“我愿做美國舊金山的大海獅,因為我們常在最繁華的漁人碼頭旁,和上百個同伴一起旁若無人地打斗、游戲、搶地盤,引來無數游人駐足觀賞。我們的生活多么自由、無拘無束??!”當時,這個學生把“旁若無人”這個詞讀得非常傳神,可惜我在課堂上忽視了它,我若能抓住“旁若無人”這個詞加以點撥:“由此折射出這里的動物是自由的,它們也是世界的主角,不應該有牢籠的囚禁和形單影只的孤獨,它們能這樣旁若無人地盡情享受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學生一定更能沉醉留戀在作者的文章中。創(chuàng)意的設計再加上教師的智慧,及時關注課堂的生成,人文合一的課堂境界是我永恒的追求。
教無定法,《學記》說:“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又說:“叩之以小則小鳴,扣之以大則大鳴?!痹谡Z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只要對主問題設計的方法恰當、巧妙,引導得法,就一定能在教學上發(fā)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fā)、牽動作用。
參考資料: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
2.余映潮《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廣東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