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何炯、何喬遷、何喬遠(yuǎn)三方墓志銘初考

        2016-03-22 08:25:19胡曉偉
        閩臺文化研究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孺人喬遷墓志銘

        胡曉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福建 泉州 362000)

        何炯、何喬遷、何喬遠(yuǎn)三方墓志銘初考

        胡曉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福建 泉州 362000)

        何喬遠(yuǎn)一家是我國著名的史志家族。其父何炯重視地方文獻(xiàn),是泉州著名學(xué)者、教育家,編纂《清源文獻(xiàn)》。其兄何喬遷是個有才華的文人,編纂《潭陽文獻(xiàn)》。何喬遠(yuǎn)更是著作宏富,修纂《名山藏》《閩書》《明文征》等。文章對泉州出土的何炯、何喬遷、何喬遠(yuǎn)三方墓志銘進(jìn)行初步考釋。墓志銘保存的何氏父子生平事跡、學(xué)術(shù)貢獻(xiàn)、子嗣傳承、社會關(guān)系等信息,是研究何喬遠(yuǎn)家族的重要資料。

        何炯;何喬遷;何喬遠(yuǎn);墓志銘

        何喬遠(yuǎn)一家是我國著名的史志家族。其父何炯很重視地方文獻(xiàn),是泉州著名學(xué)者、教育家,官常州府靖江縣儒學(xué)教諭,曾編纂《清源文獻(xiàn)》《溫陵留墨》。其兄何喬遷也是個很有才華的文人,官建寧府建陽縣學(xué)教諭期間編纂《潭陽文獻(xiàn)》。何喬遠(yuǎn)更是著作宏富,最著者有《名山藏》《閩書》《明文征》等。近20多年來,何炯、何喬遷、何喬遠(yuǎn)三人墓志銘陸續(xù)在泉州出土,今將此三方墓志銘加以整理,公之于眾,并對墓志銘及撰文者、篆額者、書丹者信息進(jìn)行初步考釋。

        一、《何炯暨配林氏墓志銘》

        《何炯暨配林氏墓志銘》,黑頁巖質(zhì)、呈長方形圓弧頂,高94厘米,寬48厘米,厚4.3厘米。原為泉州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1992年撥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碑額“明怍庵何先生暨配林氏墓志銘”。碑文分33行豎書,行滿61字,正文抄寫如下:

        明故直隸常州府靖江縣儒學(xué)教諭怍庵何先生暨配孺人賢淑林氏墓志銘/

        賜同進(jìn)士出身、中順大夫、云南姚安軍民府知府致仕,前南京戶、工二部員外郎、郎中,/誥進(jìn)中憲大夫、邑人七十七翁、友弟趙恒志貞甫撰文/

        賜同進(jìn)士出身、奉議大夫、大理寺寺丞、前監(jiān)察御史言事謫戍、門人安成傅應(yīng)禎篆額/賜進(jìn)士及第、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年家眷晚生楊道賓書丹/

        昔在嘉靖初年,去成、弘時猶未遠(yuǎn),學(xué)者讀書應(yīng)舉,恪守程、朱傳注,未有奇袞淫僻之說蠱壞其心,故所立類多實地,尺步繩趨,不敢自越于名教。庶幾學(xué)術(shù)/明道德一之盛,以予所親灸而拜下風(fēng)者,怍庵何先生其一也。

        先生晉江人,姓何氏,諱炯,字思默,別號怍庵先生,學(xué)者所稱也。初與吾友尤子偉氏讀書僧/寺,切磋有年,幾乎不窺園圃。開門而出,為歲戊子,正當(dāng)雙江聶先生、頤山吳先生按泉造士之時,得先生文,知其所養(yǎng)醇正,各自嘆賞。同日,啟序皆為第一,/不約而同。二先生德學(xué)名臣,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先生既附青云,聲稱藉甚。歲每大比,眾目先薦焉,而竟回翔黌序者二十余年,然后起歲貢。上春官,時/廷試千數(shù)百士,例拔其優(yōu)者十卷進(jìn)呈,先生名在數(shù)中。奉/世宗皇帝親覽,特賜第一。翰林諸臣莫不失色仰服。人擬先生當(dāng)大用,然/國家令甲羅士以科目,而資格限之,其來已久。當(dāng)事者為天下守法,竟授司訓(xùn)安福。久之,轉(zhuǎn)教靖江,而先生亦老亦!或者猶以不偶為先生恨,不知同時掇巍/科而登膴仕者,不為不多。然或沒世無所建□而名不稱其胝,先生果孰為偶與否也。

        先生于書無所不閱,所治經(jīng)義,一宗虛齋。史書以上溯伊洛微言,至/其發(fā)揮成文,多出自家體驗。雙江先生發(fā)明正學(xué),以倡天下。其□□□□,非有異也。既得先生,去之彌久,正在本兵,而昔所鑒別,上苻/圣□,雙江先生及見之,則當(dāng)日吾泉文章之盛,豈偶然哉!其后文凡幾變,以□□日,其盛與衰,吾不敢知,而諸傳傳注固在也。試取昔人所作以授后生輩,必謂/玄酒無味,太音希聲,豈不可為長太息哉!

        先生自年十三而失怙恃,遺一弟二妹,相依為命。集中自述“敝衣不蔽體,日中便枵腹”,又言“二妹留粥待前除,我/時不省尚讀書”。季父憐之,自鬻居室,分半為助,業(yè)得不廢。逮學(xué)成名立,富室貴游,交相迎致,以為子師。歲得傭金,漸成完合。而林孺人勤儉性成,拮據(jù)內(nèi)助,/機(jī)杼之聲,日夜不輟。凡先生意所欲為,無不奉行唯謹(jǐn)。是以精誠所積,不越塋域祠廟之外;而孝敬一念,流通閨門倡和之間。先生之道,似亦足慰先人于/九泉矣!然風(fēng)木之悲,日在念慮,感時觸事,發(fā)為吟詠。痛祿養(yǎng)之不逮,思闕地之無期。讀者知其言與淚俱下也。持此以教吳、楚二邑之士,不知為廢蓼莪者/幾若千人哉!

        平生學(xué)問,務(wù)在實踐。景行行止,當(dāng)于吾鄉(xiāng)先哲中求之爾。詩類陶、杜,文法歐、曾。所著有《四書易紀(jì)聞》共若干卷,《示兒集》若干卷,藏于家。考訂吾/泉名守王梅溪、真西山二先生著作為《溫陵留墨》若干卷,刻在郡。尤留意家乘,垂三十年四易稿乃定。鄉(xiāng)先生自歐陽行周而下迄今人,作□為《清源文獻(xiàn)》/幾千余篇,草創(chuàng)未就,先以示予,詎意遂為絕筆?!都页恕穭t囑予序。老病未應(yīng),愧負(fù)為多。

        至是二孤以年家之誼,奉父母狀乞銘其墓,亦先生意也,予又何辭。按/狀,先生高祖安,永樂丙子舉人,開建教諭,后以子貴,贈衛(wèi)經(jīng)歷。曾祖祐,歲貢,儋州同知。祖賢。父洪,母陳氏。世有行誼,先生皆為之傳,語耳《家乘》。初娶世孺人,/先卒,語別具。繼林孺人,祖自南安徙居晉江,父俊,母李氏。先生諸所成立,孺人之助居多,語具於前。生正德丙寅四月初八日,卒萬歷壬午□月十七日,壽/七十有七。林孺人生正德丁丑八月初六日,卒萬歷丙戌正月十二日,壽七十。子男四:長蕃,先世出,先卒。次逑,邑庠生,娶參議尤烈女,繼娶王翰女,先卒;次/喬遷,丙子舉人第四人,娶指揮唐玨子濟(jì)泮女,繼娶惠安庠生陳典學(xué)女;次喬遠(yuǎn),丙戌進(jìn)士,娶封主事溫學(xué)周子庠生碩女,俱林出。孫男六:長九德,先卒,逑/出。次九似,娶參議尤烈子庠生大作女;九叡,聘舉人鄭啟芳女;九袞,聘編修楊道賓女;九甸,聘同知洪廷實子有節(jié)女,喬遷出。九似,以先生命后逑;九轉(zhuǎn),聘/舉人王居瓚女,喬遠(yuǎn)出。女二;長適教諭紀(jì)京文子廷樟;次適林如嵩。孫女三:長適給事中黃才敏弟庠生學(xué)敏子日燦,逑出;次許通判蔡存省子仲宸,喬遷/出;次許少卿李纘子舉人夢麟子日芳,喬遠(yuǎn)出。

        喬遷等卜以是年十二月初九日奉葬于縣三十二都竹簥山之原,面丙背壬。墓為二壙,左為先生,右林孺/人。銘曰:

        先生學(xué)博,玄解超群。牙簽插架,手自披翻。作為文章,下筆千言。人稱腹笥,貴比玙璠。/天子覽嘉,公卿記存。達(dá)漢丞相,窮鄭廣文。敷教胡公,解嘲楊云。孝悌至性,水木本源。半生精力,父嚴(yán)祖尊。積善余慶,開卷諄諄。莫我謂迂,民德以敦。清源千載,制/作繽紛。何當(dāng)吾世,放失前聞。搜羅滿家,摘抉疵醇。殺青未竟,責(zé)成后昆。推本讓美,先公則云。實踐

        為□,涉獵徒勤。言必關(guān)世,著述奚論。先生雖往,言德浚芬。/山明水秀,擁護(hù)丘壟。勒銘貞石,永垂不諼。

        據(jù)墓志銘,何炯生正德元年(1506)四月。13歲時,父何洪、母陳氏已逝。在叔父支助下,學(xué)業(yè)未廢。嘉靖七年(1528),御史聶豹、提學(xué)吳仕至泉郡選士,炯一日兩冠庠生,成名諸生。歲貢試內(nèi)廷,嘉靖帝親擢第一,授江西安??h學(xué)訓(xùn)導(dǎo)。秩滿再遷常州府靖江縣學(xué)教諭。后以年老歸泉郡,編《溫陵留墨》、《清源文獻(xiàn)》。他還重視《家譜》修訂,30年四易稿乃定。萬歷十年(1582)卒,壽77歲。

        何炯“初娶世孺人,先卒……繼林孺人”,育有四子:“長蕃,先世出,先卒”,次子何逑、三子何喬遷、四子何喬遠(yuǎn),皆林孺人所出?!笆廊嫒恕蹦肆艟尤蒎a蘭王子的后裔。據(jù)何喬遠(yuǎn)所撰《前母世太恭人焚黃文》,世孺人名“世靜莊”。[1]清光緒十八年重修的《世氏族譜》,其《錫蘭祖訓(xùn)·產(chǎn)女宜收養(yǎng)》條記載:

        吾太祖簡齋公有二女,一為黃文簡公(黃鳳翔謚‘文簡’)太夫人,一為何鏡山公(何喬遠(yuǎn)號‘鏡山’)太夫人。[2]

        可知,黃鳳翔之父黃繼宗與何喬遠(yuǎn)之父何炯分別娶了世氏兩姊妹,何炯與黃繼宗就是“同門”、“連襟”關(guān)系。李清馥《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所記也可作佐證。“文簡黃公(黃鳳翔)嘗曰:‘怍庵先生(何炯)于先中允公(黃繼宗)為僚壻。先公嘗謂小子某曰:何先生,后學(xué)師表也,爾宜以師道事之。’然則怍庵當(dāng)日為吾郡師資典憲,載之名賢碩彥集中,可考也?!盵3]按,“僚壻”即“僚婿”,姊妹的丈夫之互稱或合稱。

        墓志銘記何炯和林孺人合葬于縣三十二都竹簥山之原,與《晉江縣志》所記“教諭何炯墓,在三十二都竹簥山”[4]完全一致。竹簥山應(yīng)在晉江縣城南紫帽山一帶。

        二、《何喬遷墓志銘》

        何喬遷墓志銘,黑頁巖質(zhì),呈長方形,頂部微拱,高87厘米,寬44厘米,厚3厘米。2006年8月泉州博物館在晉江紫帽紫星村征集。碑額“明承事郎大理寺右寺右評事屏臺何公墓志銘”,字徑3厘米。碑文20行,滿行40字,字徑1.3厘米,正文抄寫如下:

        明承事郎大理寺右寺右評事屏臺何公墓志銘/

        公姓何,諱喬遷,字齊孝。先自光州固始來泉晉江,至于/國初,詩書代有,科貢相望。[曾祖]賢,祖洪,隱德不仕。父炯,常州府靖江縣學(xué)教諭,以季子喬遠(yuǎn)贈禮部儀制/司主事。母林氏,贈安人。

        公少名并先,年二十三更名遷,以儒士高等應(yīng)鄉(xiāng)試,還入學(xué)。三十一更名喬遷,舉/鄉(xiāng)試《禮經(jīng)》魁第四名,上南宮六科,凡十七年,[俛]授建寧府建陽縣學(xué)教諭,以文學(xué)有聲,升國子監(jiān)學(xué)正。居/年余,又升大理寺右寺右評事,為美轉(zhuǎn)。又年余,奉/命解餉遼左,便道歸家數(shù)月,還/朝卒于京師之邸舍,為年五十有六。

        公[儀]觀肅飭,言辭敷達(dá),孝友儉勤,修身著家,淹貫子史,旁暢《詩》《騷》,有/名于時。為建陽大推,尊考亭朱氏之學(xué),訓(xùn)厲諸生,表章先哲,以范來者。所拔擢獎識,亡何盡顯。為學(xué)正,校/讎二十一史,精勤敏密,其文行為祭酒[司業(yè)]所推重。為大理評,恭慎奏牘,平反疑獄,死中求生者以數(shù)事,/大有佐于廷尉。解餉遼左,勤于道途,[周防緡鏹],不敢負(fù)/朝廷勞士安邊之意。卒之日,士大夫之賢[者悲]嗟嘆息,以為不竟于用。柩至建陽,諸生群迎,出涕盡哀。學(xué)/未測其止歸,而道不博于斯人,命也!

        生嘉靖丙午五月甲申,卒萬歷辛丑三月己酉。妻三,元配唐氏,繼陳/氏、魏氏。子四,九似、九叡、九甸、九雍。女一,適蔡仲宸。孫一,九似子[幼]竑。唐、陳二孺人,公在先兆于南安縣下/墓山。今為二壙,左葬公而虛右為魏。其地曰陳宅,相去一舍許。銘曰:/

        是唯吾兄,千古之藏。不大其用名永存,不究于身后必昌。/

        萬歷三十年壬寅正月吉旦/賜同進(jìn)士出身奉/旨添注廣西布政使司經(jīng)歷、前承德郎、禮部儀制精膳二司郎中、母弟喬遠(yuǎn)稽首銘并書。/

        鄉(xiāng)貢進(jìn)士從子夢駿篆額,孤九似等泣血勒石。按,該墓志銘泉州市博物館吳藝娟、范佳平進(jìn)行過整理和研究。[5][]內(nèi)文字據(jù)《鏡山全集》補闕。[6]

        據(jù)墓志銘,何喬遷少名并先,隆慶二年(1568)23歲更名遷,萬歷四年(1576)31歲更名喬遷,鄉(xiāng)試經(jīng)魁第四名,授建寧府建陽縣學(xué)教諭。升國子監(jiān)學(xué)正,校二十一史。進(jìn)大理寺右寺右評事。萬歷二十九年(1601)卒于京,年56歲。

        墓志銘載喬遷子男四,依次為“九似、九叡、九甸、九雍?!倍逗尉剪吲淞质夏怪俱憽份d喬遷所出子男四,依次為“九似、九叡、九袞、九甸?!倍怪俱懰d喬遷四子嗣名有所不同。據(jù)何喬遠(yuǎn)《先嫂魏孺人墓志銘》,“九雍”為魏孺人所生,喬遷歿時(1601),滿五歲余。[7]推知“九雍”生于萬歷二十五年(1597),時何炯暨配林氏去逝已10多年,故其名不為《何炯暨配林氏墓志銘》所載。但《何喬遷墓志銘》失載“九袞”之名,不詳何故? 待考。

        墓志載何喬遷葬于“南安縣陳宅”,“為二壙,左葬公而虛右為魏?!眴踢w歿后二年(1603),魏孺人卒,與喬遷合葬于陳宅山景行岡之原。[8]

        三、《何喬遠(yuǎn)暨配溫夫人墓志銘》

        《何喬遠(yuǎn)暨配溫夫人墓志銘》,黑頁巖質(zhì),下半部殘缺較多,頂微拱,殘高58厘米,寬36厘米。數(shù)年前在晉江市紫帽鎮(zhèn)泉州出口加工區(qū)工地出土,初為民間收藏,2015年由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征集。碑額“前賜進(jìn)士出身、誥贈工部尚書、前南京工部右侍郎、欽賜祭葬予謚,欽建特祠學(xué)宮,晉階光祿大夫、七十四翁、鏡山先生匪莪何公,暨配誥贈一品夫人、前敕封安人、肅懿溫氏合葬墓志銘”。碑文40行豎書,現(xiàn)殘存最多一行62字,據(jù)拓片正文抄寫如下:

        前賜進(jìn)士出身、誥贈工部尚書、前南京工部右侍郎、欽賜祭葬,予謚,欽建特祠學(xué)宮,晉階光祿(下缺)/

        清賜進(jìn)士出身、考授內(nèi)閣中書舍人、孫婿黃志瑍頓首拜撰文/

        賜進(jìn)士出身、直隸真定府井陘縣知縣、甥孫蔡致遠(yuǎn)頓首拜書丹/

        己酉解元、戊辰會魁、候補殿試,從曾孫制龍文稽顙拜篆額/

        志瑍少時即聞吾鄉(xiāng)有大儒焉,曰鏡山何公,云公生于萬歷之世。其時海內(nèi)士大夫競尚講學(xué),類皆分門別戶。(下缺)/沉顯晦四十余年,其道德文章、氣節(jié)經(jīng)濟(jì),昭昭垂史冊間,而所著《名山藏》一書,言明代信史者必宗之,以醇儒而(下缺)/其改葬也,樂得而敬志之。

        按,公諱喬遠(yuǎn),字稚孝,號匪莪,鏡山先生,學(xué)者共稱之也。始祖子進(jìn)公,先光州固始人,再使(下缺)[父炯,靖江縣學(xué)教]/諭。公為怍庵公第四子,生于安成學(xué)舍。先夕,母林太淑人夢安成城隍鼓吹導(dǎo)送而至。因而名“福城?!薄S讜r,贈公抱置[膝曰:“亢吾宗者,必此子?!盷(下缺)/贈公以當(dāng)作賢者。公曰:“若聚斂安得賢?”贈公益大喜。

        年十九,與兄大理屏臺公同舉丙子賢書,丙戌成進(jìn)士。出王荊石公(下缺)/《獄志》序,好生欽恤,取動上蒼。暇即遍抄《明朝實錄》《祖宗明臣事績》,纂修成帙,所謂《名山藏》,自此始。又與吳文仲、戴亨融、袁君學(xué)[諸公結(jié)詩社],(下缺)/至是風(fēng)雅再振。轉(zhuǎn)禮部儀郎。時有三王并封之旨,公上疏謂:“震器不可久虛,國本不可徐定,祖訓(xùn)無待嫡之條,元子無冊封之[禮?!狈馐碌脤嫛/人服公文靖蚤見也。所論捄言事,陳泰來六臣及履開宗科,皆關(guān)宗社大計。會肅藩薨,其子說中貴請封,公言藩府宜終三(下缺)/西藩幕,公飄然之官。無幾,徵見顏色。

        旋假歸,結(jié)茅鏡山,與郡中縉紳及四方墨客游士唱酬吟詠,麥飯白酒,陶陶自樂。時從(下缺)/諸公論學(xué),惟欲著之身心以知行下學(xué),戒慎恐懼,無放過一生為主。所訂《大學(xué)》囗文,改《尚書》傳注,釋“武城”、“三誥”,盡發(fā)濂洛關(guān)閩(下缺)/蔡五岳相繼來守溫陵,皆重公風(fēng)節(jié),每事造廬問教。公關(guān)節(jié)一無所通,而為邑人稱利弊不少。囗后蘿陽公復(fù)以觀察至,為公構(gòu)[天聽閣]。(下缺)[休]/山書院,扁其堂曰“恥躬”。嘗語人“當(dāng)以圣賢自期,圣賢無不[可為者]?!保ㄏ氯保海內(nèi)]以公與鄒南皋、趙儕鶴并稱,謫居三十年,東山之望愈重。(下缺)/藻鑒如神。

        尋轉(zhuǎn)太仆,晉左通政。值山東妖賊發(fā),當(dāng)事議剿滅。公言“無知赤子,與黔蜀異,宜開恩使自新。”得旨報“可”。大司空益都鐘公(下缺)/孝宗定李孜省、穆宗定金倣等罪為議,人謂公識大體??瞥颊撪u南皋于都下建書院講學(xué)。公抗言:“上梁之文,實出臣手,乞與元標(biāo)同[去]”(下缺)/文以記署中苦井忽變甘泉,至今長安傳為奇事。熹宗一日[問侍]臣曰:“光祿卿實前太廟捧[爵],白須如土地者耶!”蓋心重公,云既以疾速(下缺)/篤學(xué)清修之旨,褒諭慰留。相國葉文忠公至越例出城力挽,公意益堅,乃加戶部侍郎,馳驛以歸。

        歸則益與同志砥礪躬行之。學(xué)葺泉山[書院],(下缺)/幾于偽學(xué)之禁,海內(nèi)士大夫杜門喑口。公于鄒南皋沒,寄文為奠之焉:“吾道之[慟],至如朱平涵、文湛持、姚孟常諸公,皆逆珰所欲耳心者?!惫O書[慰存如平生](下缺)/李魁奇者,畜疑再叛。公復(fù)與至巢窟,譬以禍福,立散其黨三千人,收回巨艦利[器],旋亻免首就[戎]索。論者謂公忠誠智勇,與韓昌黎比烈。

        崇禎初年,(下缺)/特點命下矣。時中外空虛,南工錢糧素與戶兵二部朋比為奸。公徹底清查,疏劾冒濫以數(shù)十萬計;又疏核漕船經(jīng)費,亦囗數(shù)十萬計,侃侃敷陳,而(下缺)/方生徒,聞公歸,從游講學(xué),日益云集。所撰“懲忿”、“窒欲”二解,語尤切至。蓋公躬行心得,步步著實地,其于異學(xué)、俗學(xué),徑路懸殊,洵孔孟傳燈矣。卒之日,地火囗囗(下缺)/學(xué)名臣,疏請?zhí)仂酎Z宮。制詞有“質(zhì)備溫和,品成狂狷。香山玉局,素尚囗符。汾水姚江,真儒可賀”之語,蓋實錄也。

        公忠孝根干,天性蚤囗,公車而贈公歿。比隆節(jié)囗(下缺)/筋涕漣,謫居林下,值元旦萬壽節(jié),必登山北望叩首,居恒蒿目時艱,有憂國忘身之意。惜當(dāng)時未有大用之者。兩度出山,慮無一錢所攜,惟書五六篋。南署嘗囗(下缺)/平生布衣疏食,無求安飽,雅負(fù)人倫。鑒于文字,中舉人科第不爽。天資高穎,過目輒成誦。文好司馬遷、韓愈、柳宗元、蘇軾;詩好杜甫,所作格力有與頡頏,凡四方亭(下缺)/立書,如萬斛之泉,隨地而涌。所著《名山藏》外,有《家譜》,有《郡志》,有《閩書》,其他詩文有《萬歷前后集》、《泰昌天啟集》,文選《明代文征》,皆公一生精神所注。書法出入王(下缺)/占與之。前輩張賢中先生稱公“道宇德圜,天空而海闊,月霽而風(fēng)光,斟酌于邵、程、蘇、白之間,自成其為真君子?!笨芍^得公之概者。公真一代偉人哉!

        配溫夫人(下缺)[公生于嘉靖]/戊午八月初二日午時,卒于崇禎辛未十二月廿二日子時,享年七十有四。溫夫人生于嘉靖戊午四月廿七日卯時,卒于萬歷乙未六月廿四日午時,享[年三十有八。子男五,長九轉(zhuǎn),娶王]/公居瓚女,先公卒,王氏以烈殉。次九云,癸未會魁、翰林院編修,娶丁丑進(jìn)士、監(jiān)察御史黃公華秀女,溫夫人出。三九說,云南永昌府知府,娶恩貢生拱昌公女(下缺[四九祿]……)/正,娶崇明縣知縣顏公魁登女。五九戶,娶文淵閣大學(xué)士史公繼偕孫女,俱側(cè)室王氏出。女一,適兩淮御史徐公縉芳弟縉瑞,封恭人,黃氏出。孫男九,自九(下缺)/希慎,漳平庠生,娶侯官縣儒學(xué)教諭蔡公構(gòu)女,繼娶林君元愷女。自九祿出者運禎,娶邑庠生溫君朝賓女,繼娶乙未進(jìn)士劉君廷藩曾孫女;運裘,娶明成(下缺)/標(biāo)后營把總李君龍功女。自九戶出者崇捷、崇岳,皆早卒。孫女十二,一適浙江參政周公良寅孫、邑庠生大囗,九轉(zhuǎn)出。一適文淵閣大學(xué)士黃公景昉男囗囗(下缺)/生志鏡;一適瓊州府知府史公延亮男、甲午舉人魯山縣知縣印俊,九云出。一適志瑍;一適贛州府知府李公總嘉孫成;一適刑部左侍郎王公啟浚孫囗(下缺)/禎男志煋;一適右都御史陳公用賓曾孫士謙,九祿出。一適辛卯舉人鄭公僖昌胞侄鉉羨;一適翰林院庶吉士張公元琳男、庚申舉人、侯官教諭純?nèi)剩唬ㄏ氯保?常寺卿楊公錫璜曾孫彭壽,弘瑜出。談英、推英未許,希慎出。余繩繩未艾云。

        先是,公葬夫人囗囗囗囗囗自囗為壙,以盟同穴,題曰囗如囗,既公葬鏡山(下缺)/溫夫人舊塋之左,坐子向午兼壬丙,奉公與夫人合窆焉,公志也,因為之銘。銘曰:

        吾鄉(xiāng)理學(xué),自蔡文莊。惟公比肩,入室升堂。歷仕四朝,清譽(下缺)/山藏。凌班過馬,孰與頡頏。汗青照耀,俎豆馨香。帽峰聳鼎,佳氣郁蒼。新阡葉吉,同穴相將。燃盧似續(xù),源厚流長。/

        康熙已巳年陽月吉日 襄事承重孫希慎泣血稽顙 期服孫運囗按,[]內(nèi)文字據(jù)林欲楫《先師何鏡山先生行略》、李焻《先師何鏡山先生行述》[9]及上下文補闕。

        據(jù)墓志銘,推知何喬遠(yuǎn)生于公元1558年9月13日,卒于1632年2月11日?!肮珵殁翕止谒淖?,生于安成學(xué)舍”,嘉靖三十七年(1558)喬遠(yuǎn)出生之時,其父何炯當(dāng)在安??h學(xué)訓(xùn)導(dǎo)任上?!鞍哺!眲e名“安成”,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

        何喬遠(yuǎn)卒后,初葬鏡山 (今屬泉州市豐澤區(qū)清源街道后茂社區(qū)),清康熙已巳二十八年(1680)改葬,與溫夫人合窆。改葬地點位于晉江三十二都金地院。佐證有二:(一)何喬遠(yuǎn)所撰《亡妻溫安人墓志銘》,溫安人墓在晉江三十二都金地院之山,與先何炯、林孺人合葬塚相望。[10](二)《晉江縣志》載:少司空何喬遠(yuǎn)墓,在三十二都金地院。[11]

        喬遠(yuǎn)改葬主事者何希慎,漳平庠生。何九云曾為“漳州府漳平縣儒學(xué)教諭”,[12]推測何希慎為九云子。

        《泉州府志》載:“何喬遠(yuǎn),字穉孝,號匪我,晉江人,炯仲子也。”[13]《晉江縣志》載:“何喬遠(yuǎn),字樨孝,炯仲子?!盵14]“樨孝”為“穉孝”或“稚孝”之誤?!爸僮印北硎尽按巫印保姓`。據(jù)墓志銘“公為怍庵公第四子”,二志書應(yīng)更正為“炯第四子”或“炯季子”(最小的兒子)。

        墓志銘碑額載“欽建特祠學(xué)宮”,“疏請?zhí)仂酎Z宮”。崇禎五年辛未(1632)二月,何喬遠(yuǎn)卒,是年八月,福建巡撫鄒維璉上《乞題特祀表章名賢,以崇正學(xué),以勵風(fēng)化事疏》,[15]準(zhǔn)贈何喬遠(yuǎn)工部尚書,欽賜祭葬,特祠學(xué)宮?!稌x江縣志》載:“何鏡山祠,在府治學(xué)宮前,明崇禎五年(1632)建,祀明工部侍郎何喬遠(yuǎn)?!盵16]三者記載可以互相印證。

        四、墓志銘撰文、篆額、書丹者略考

        三方墓志銘墓主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字、號和生卒年,及墓志銘的撰文者、篆額者、書丹者和所撰時間等列表,如表1所示。

        表1:何炯、何喬遷、何喬遠(yuǎn)墓志銘信息簡表

        趙恒(1510~1603),字志貞,號特峰,晉江人。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進(jìn)士。從云南姚安軍民府知府任上辭官歸養(yǎng)。[17]他比何炯小4歲,學(xué)識為炯所景慕。何喬遠(yuǎn)亦“數(shù)過先生問業(yè),實亦以師禮事之?!盵18]1586年,應(yīng)喬遷、喬遠(yuǎn)之請,趙恒為何炯暨配林氏撰墓志銘,自稱“邑人、七十七翁、友弟、趙恒志貞”。趙恒卒后,何喬遠(yuǎn)有作《祭趙特峰太守文》。[19]

        傅應(yīng)禎,字公善,號慎所,安福人。隆慶五年辛未(1571)進(jìn)士,官至南京大理寺丞。[20]何炯任安福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學(xué)生傅應(yīng)禎為炯所賞識。[21]何喬遠(yuǎn)《先府君述》載:“故大理寺丞傅公應(yīng)禎年三十未遇民,府君從學(xué)舍見其文,大驚!口薦大府若提舉,累推轂之?!盵22]故其自稱“門人、安成傅應(yīng)禎”。

        楊道賓(1541~1609),字惟彥,號荊巖,謚文恪,晉江人。萬歷十四年丙戌(1586)進(jìn)士第二(榜眼),與喬遠(yuǎn)為同年。授編修,后官至禮部侍郎。[23]何喬遠(yuǎn)所作《楊文恪公傳》載:公(楊道賓)為鄉(xiāng)舉時,與莊戶部履豐、李相國夢麟、予兄大理(何喬遷)與予喬遠(yuǎn),并從山人黃克晦游,一時稱為五子。[24]“(何喬遷子)九袞,聘編修楊道賓女”。故楊道賓自稱“年家眷、晚生”。

        何夢駿,字履悌,喬遠(yuǎn)從侄。萬歷二十二年(1594)舉人。歷官三水令、常州通判、太倉州判等。[25]何喬遠(yuǎn)有《祭從侄夢駿文》。[26]故何夢駿為何喬遷墓志銘篆額自稱“鄉(xiāng)貢進(jìn)士、從子”。夢駿父何喬遴,字隆孝。崇禎間受旌表,入祀忠義孝悌祠。[27]

        黃志瑍,字曾韞,號玉齋、密庵。泉州文山鋪人,康熙十二年(1673)進(jìn)士。[28]何喬遠(yuǎn)一孫女適黃志瑍。故黃志瑍康熙已巳年(1689)撰何喬遠(yuǎn)墓志銘,自稱“孫婿”。黃志瑍是崇仁縣令黃帙孕子,尚書黃鳳翔曾孫。

        何龍文,字信周??滴醢四辏?669)解元,二十七年(1688)會魁,選庶吉士。[29]父何運亮,何喬遷孫,崇禎十六年(1643)進(jìn)士。[30]故其為何喬遠(yuǎn)墓志銘篆額自稱“從曾孫制龍文”。

        蔡致遠(yuǎn),字君博??滴醵荒辏?682)進(jìn)士。歷井陘令、吏部文選司主事、員外郎中。[31]他為何喬遠(yuǎn)墓志書丹自稱“甥孫”。上三方墓志銘所載,僅有何喬遷女適通判蔡存省子仲宸,蠡測蔡致遠(yuǎn)或為蔡仲宸之子,為喬遷外孫,此需進(jìn)一步研究。

        (致謝:三方墓志銘的文字整理,得到泉州楊清江、李玉昆兩位先生的熱忱核校。衷心感謝!)

        注釋:

        [1](明)何喬遠(yuǎn)撰,張節(jié)、張家壯點校:《鏡山全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695頁。

        [2]轉(zhuǎn)引自林少川、林德民:《一個是歷史學(xué)家 一個是禮部尚書 何喬遠(yuǎn)黃鳳翔原是表兄弟》,載《泉州晚報》(海外版)2001年9月8日,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1-09/08/content_289991.htm。

        [3](清)李清馥撰,徐公啟等校點:《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75“學(xué)博何怍庵先生家世學(xué)派”,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tuán)、鳳凰出版社,2011年,第777頁。

        [4](清)周學(xué)曾撰,晉江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道光《晉江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35頁。

        [5]吳藝娟、范佳平:《“明承事郎大理寺右寺右評事屏臺何公墓志銘”碑考略》,《泉州文博》總第10期,2006年,第20~ 22頁。

        [6]《鏡山全集》卷70“先兄廷評公墓志銘”,第1828~1829頁;《鏡山全集》卷65“祭侄孫幼竑文”,第1708頁。

        [7][8]《鏡山全集》卷72“先嫂魏孺人墓志銘”,第1893頁,第1894頁。

        [9]林欲楫:《先師何鏡山先生行略》,李焻:《先師何鏡山先生行述》,此二文見《鏡山全集》,第49~71頁。

        [10]《鏡山全集》卷72“亡妻溫安人墓志銘”,第1891、1892頁。

        [11]道光《晉江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39頁。

        [12]《鏡山全集》附錄“遵例陳情疏(何九云)”,第1934、1935頁。

        [13](乾?。度莞尽肪?4《人物列傳·明列傳·何喬遠(yuǎn)》,《中國地方志集成》本,第429頁。

        [14]道光《晉江縣志》卷38《人物志·名臣之二·何喬遠(yuǎn)》,第1132頁。

        [15]《鏡山全集》附錄·鄒維璉《乞題特祀表章名賢,以崇正學(xué),以勵風(fēng)化事請?zhí)仂胧琛?,?929頁。

        [16]道光《晉江縣志》卷14《學(xué)校志·何鏡山祠》,第393頁。

        [17]道光《晉江縣志》卷38《人物志·名臣之二·趙恒》,第1120頁。

        [18](清)李清馥:《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72“郡守趙特峰先生恒”,第748頁。

        [19]《鏡山全集》卷65“祭趙特峰太守文”,第1703頁。

        [20](清)張廷玉:《明史》卷229《列傳·傅應(yīng)禎》,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5994、5995頁。

        [21](清)李清馥:《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75載:“學(xué)博何怍庵先生炯:嘉靖中應(yīng)貢試內(nèi)廷,世宗親擢第一,授安福訓(xùn)導(dǎo)。立教必本忠孝,擇周、程、張、朱遺言之切于讀書者刻之學(xué)舍,以教生徒……所賞識士如傅應(yīng)禎、劉臺,皆以氣節(jié)顯?!?/p>

        [22]《鏡山全集》卷54“先府君述”,第1420頁。

        [23](清)張廷玉:《明史》卷216《列傳·楊道賓》,第5712、5713頁;(清)李清馥:《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77“文恪楊惟彥先生道賓”,第813頁。

        [24]《鏡山全集》卷57“楊文恪公傳”,第1489頁。

        [25]道光《晉江縣志》卷44《人物志·明列傳·何夢駿》,第1199頁。

        [26]《鏡山全集》卷65“祭從侄夢駿文”,第1713頁。

        [27]道光《晉江縣志》卷50《人物志·孝友·何喬遴》,第1259頁;道光《晉江縣志》卷14《學(xué)校志·明孝悌·何喬遴》,第400頁。

        [28]道光《晉江縣志》卷56《人物志·文苑之二·黃志瑍》,第1354頁。

        [29]道光《晉江縣志》卷56《人物志·文苑之二·何龍文》,第1353頁。

        [30](清)李清馥:《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75“大理何齊孝先生喬遷·附何運亮”,第778頁。

        [31]道光《晉江縣志》卷45《人物志·宦績之六·蔡致遠(yuǎn)》,第1218頁。

        〔責(zé)任編輯 蔡惠茹〕

        The Investigation of He Jiong,He Qiaoqian and He Qiaoyuan’s Epitaphs

        Hu Xiaowei

        He Qiaoyuan’s family has been famous for its great contribution on history study.As a well-known scholar and educator,He Jiong,He Qiaoyuan’s father,attached much weight to local literature,compiling Qingyuan Wenxian (The literature of Quanzhou),and his talented brother He Qiaoqian compiled Tanyang Wenxian(The literature of Tanyang). He Qiaoyuan himself also produced numerous works,such as Mingshan Cang(A book of Ming Dynasty’s history),Min shu (the book of Min)and Ming Wenzheng (The colle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s poems).The epitaphs of the three preserve invaluable information to the study of He’s family,such as their life stories,academic contribution,genealogy and social relations.

        He Jiong,He Qiaoqian,He Qiaoyuan,epitaph

        胡曉偉(1974~),男,陜西鳳翔人,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孺人喬遷墓志銘
        楊萬里撰、尤袤書《宋故太孺人叚氏墓志銘》
        墓志銘也可以很幽默
        先妣事略
        美文(2019年8期)2019-04-19 02:55:54
        墓志銘漫話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54
        墓志銘
        詩潮(2018年10期)2018-10-17 06:50:36
        “喬遷”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意林繪閱讀(2018年4期)2018-05-30 16:25:22
        《我的墓志銘》征文通知
        寒花葬志
        文苑(2016年8期)2016-11-26 13:43:36
        先妣事略
        喬遷
        小說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中文字幕| 女高中生自慰污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91|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精品| 日本真人添下面视频免费| 精品999日本久久久影院| 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 |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吃奶还摸下面动态图gif| 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二区三区|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蜜桃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欧美视频第一页| 99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五一看片| 三级日本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香蕉视频www.5.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片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百度|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的自拍av免费的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仙踪林|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国产美女冒白浆视频免费| 中国一级黄色片久久久| 少妇人妻大乳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