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嵩
(株洲市第一中學,湖南 株洲 412000)
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思考*
陳嵩
(株洲市第一中學,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全面質量評價”的概念引申于“企業(y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構架,在一段時間內曾對我國的教學管理產生了重要影響?;谌尜|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思考主要從理論體系、評價指標、管理模式和支撐體系等角度出發(fā),從而逐步完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
關鍵詞:全面質量評價;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
關于“全面質量評價”和“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相關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經驗和可喜的成果,但我國普通高中全面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加以解決。一方面,有些地區(qū)的普通高中全面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建立或缺乏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對普通高中學校質量評價的指向性和指導性不明顯,造成不同學校對質量標準的認識不盡相同。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中,普通高中全面質量體系因涉及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理清思路、理順關系存在較大困難,給學校教學管理和學校教學管理機制的構建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
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以全面質量評價為導向,進一步加強對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構建與應用研究,能使學校教學管理更為科學、系統(tǒng)、合理和有針對性,提高教學管理效益,提高全面教育質量。
1對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認識
1.1實施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素質教育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核心。“全面質量評價”強調人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將促進學生的全面、個性化、終身發(fā)展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指標,提高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
1.2革新教育評價體系的必然需要
教育評價對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直接影響學校的管理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受“應試教育”模式影響,傳統(tǒng)的教育把“考試的分數”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片面地把“升學率”作為教育教學的全部追求,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隨著教育質量觀的不斷轉變,“全面質量評價”成為普通高中教育評價發(fā)展的一種主流趨勢,成為促進人才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保證。
2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內涵
2.1“全面質量評價”的涵義
全面質量評價是建立在科學、完備的質量評價指標基礎上,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信息獲取渠道,采取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通過關注“過程”促進“結果”提高,最終實現評價對象的發(fā)展的教育評價方式[1]。
從目的看,全面質量評價以促進評價對象在原有基礎上發(fā)展而非他們在群體中所處絕對位置的提升為主要目的;從對象看,全面質量評價面向全體學生;從指標體系看,全面質量評價強調學生全面發(fā)展,強調教的質量與學的質量相統(tǒng)一,強調教學工作與學校全盤工作的協(xié)調發(fā)展;從主體看,全面質量評價突出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信息多源化;從方式看,全面質量評價要求評價方式多樣化,強調過程和結果相統(tǒng)一、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從對結果的運用看,全面質量評價強調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原有狀態(tài)的修正[2]。
2.2“教學管理機制”的界定
教學管理機制是指學校管理者基于各項教學工作的系統(tǒng)策劃而形成的教學責權體系、教學管理制度與管理策略、教學支撐體系及其有序運行機制。
2.3“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內涵
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是指以全面教育質量觀為指導,在保證與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要求一致的前提下,由學校自主提出對自身教育質量的全面評價標準,并以此全面質量評價標準為根本依據,構建與之相對應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使之有序運行。
3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理論基礎
3.1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全面質量管理最初理念是由美國著名統(tǒng)計學家休哈特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60年代基本成形,成為一種全新的現代質量管理理念、體系和模式。20世紀80年代,企業(yè)全面質量管理思想擴散到高等教育領域并掀起了一股時尚浪潮,許多學校開始嘗試借鑒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是TQM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其核心觀念是,第一,“以顧客為中心”的觀念(包括學生、家長、政府、社會用人單位等外部顧客和教師、教輔人員、管理人員等內部顧客);第二,“質量的持續(xù)提高”,現代管理理論認為,有效的管理活動應該是一個閉合的環(huán),是一個持續(xù)改進與提高的過程。按照持續(xù)改進與提高的系統(tǒng)論觀點,教育管理體系可以借用“戴明環(huán)”理論,即運用PDCA動態(tài)循環(huán)模式來構建。全面質量管理正是充分運用了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huán)理論,使教育管理質量呈現出階梯狀的穩(wěn)步提高[3]。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紛紛采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并具體運用到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
3.2多元評價理論
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yōu)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多元評價理論主要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方法多樣化[4]。在教學管理中,應以多元評價理論為指導,對教學管理的成效進行多維度的考察,建立綜合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使學生發(fā)展有特質、教師發(fā)展有特點。
4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構建
4.1構建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理論體系
我國教育界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關注全面質量管理,原國家教委從“八五”期間開始立項對學校教育的全面質量管理進行專題研究。之后,少數學校嘗試引入ISO9000體系,由于運作模式不同,且欠缺全面質量管理經驗,在將標準中的原則和方法具體化以及實施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5]。可見,源起于企業(yè)管理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不適宜完全照搬于具有社會公共事業(yè)性質的基礎教育事業(yè),需要進行新的理論建構。
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以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是高中教學管理中對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必須尋求全面質量管理與普通高中教育之間的有效結合點,將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移植到普通高中教學管理之中,構建“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理論體系。
4.2構建基于學校實際和發(fā)展需求的全面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對于評價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導向作用。“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必須以素質教育為基點,以“全面質量評價”為核心,摒棄傳統(tǒng)高中教學管理與評價機制中以學生考試成績?yōu)槲ㄒ粯藴实慕虒W質量評價內容指標體系,致力于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全方位、多維度設置評價指標,重新構建由德(道德品質、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智(基礎文化知識和智力發(fā)展?jié)撃艿?、體(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技能等)、美(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等)、情(心理健康素質和情商等)、特(興趣特長和特殊貢獻等)等六大指標構成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統(tǒng)計學的觀點和方法,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定量分析為主,實現對教與學全過程的全面客觀評價[6]。
4.3構建與全面質量評價指標高度一致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模式
教學管理與教學評價是兩個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兩者在實施主體、內容和操作上既有交集又存在一定差異。
“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是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教育質量全面評價標準,依據全面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對教學管理內容和教學管理過程進行監(jiān)督與調控,在教學管理與教育評價之間建立較為顯著的對應關系,將兩者有機結合,增強教學管理過程指向性[7]。這種教學管理機制的目的性、目標性更為明確,教學管理分工思路更為清晰,更便于全程監(jiān)控和質量檢測,它提高了信息的有效性,進一步簡化管理機制,使教學與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形成新的制約與依存關系,更具操作性。
4.4構建基于全面質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支撐體系
教學管理機制既是相對獨立的學校管理機制之一,同時也是學校全盤工作的重要內容,不能孤立存在,必須建立強有力的支撐體系,才能確保其順利實施?!盎谌尜|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嘗試,對其支撐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盎谌尜|量評價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機制”的支撐系統(tǒng),要從組織領導、管理機構設置,到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優(yōu)化,再到經費、場地、硬件、后勤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完善和強化,才能保證其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劉本固.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 張維德,李錫鈍.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踐[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3] 菲根堡姆A V.全面質量管理[M].楊文士,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
[4] 李宏欣.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評價的新啟示[J].教育革新,2009(11):3-4.
[5] 覃翠英.ISO9000標準在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8.
[6] 金媂,王鋼.教育評價與測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7] 施曉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2(2):34-37.
(責任校對朱正余)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6.001
收稿日期:2016031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一般資助課題(XJK011BJJ020)
作者簡介:陳嵩(1967-),男,湖南桃源人,中學高級,主要從事學校管理和中學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6-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