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云居山志》僧俗交游詩考論

        2016-03-20 12:28:22熊超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佛印交游年譜

        熊超

        (南昌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江西 南昌,330031)

        《云居山志》僧俗交游詩考論

        熊超

        (南昌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江西 南昌,330031)

        《云居山志》是以云居山真如寺為記載主體的佛寺史志文獻,其中收錄了該寺僧人與當(dāng)時文人士大夫交往而流傳下來的一些詩歌。筆者選取真如寺的佛印了元、大慧宗杲、諸緣洪斷、晦山戒顯四位禪師的交游詩為例,考證這些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文獻著錄情況,研究《云居山志》選錄僧俗交游詩的一般作法,探討僧俗交游史實及其與真如寺的關(guān)系,由此對江西禪宗文獻作文化層面的研究。

        云居山志;真如寺;僧俗交游詩

        《云居山志》(以下簡稱“《山志》”),付梓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①該志的成書年份,最早可推至康熙丁未年,即康熙六年(1667年)。燕雷元鵬《云居山志·緣起》中說:“鵬忝繼席,匡領(lǐng)之暇,苦心搜采,積之十年,捃實詮次,薄成卷帙?!冰i,即當(dāng)時真如寺住持燕雷元鵬禪師,是晦山戒顯禪師的法嗣?;奚浇滹@《云居山志·序三》中說:“今丁未,鵬子主席之十載。忽傳一編至,則約翁所定,鵬子手輯《云居志》也。”“約翁”,即熊維典,字約生,建昌人,明崇禎四年(1631年)舉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入清不仕,隱歸鄉(xiāng)里??芍蓵攴轂槎∥?。修志過程頗費周折,經(jīng)近三十年,輾轉(zhuǎn)三人,始成于燕雷元鵬之手。②熊維典《云居山志·序二》中說:“《云居山志》,顓愚師欲為之,……晦山師又欲為之,……今燕雷師卓錫是山,始克為之?!鳖呌薅U師于明崇禎十年(1637年)住持真如寺。其后,20世紀(jì)50年代虛云大師住持真如寺時,“因志版久毀,書冊亦絕。后于蘇州訪得殘本,漫漶殊甚,乃屬岑學(xué)呂居士考訂重輯之,略有增刪。……其中文移產(chǎn)業(yè),……酌為刪去,其余悉依舊本”③虛云老和尚鑒定,岑學(xué)呂居士重編:《云居山志》卷3,臺灣:明文書局,1980年版,第37-38頁。,岑學(xué)呂編《山志》初版于1959年,與康熙初年版《山志》差別不大。

        《山志》載錄的內(nèi)容以真如寺為主,實際是一部寺志。真如寺,位于九江市永修縣西南的云居山上。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公元806-820年)年間,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山志》中收錄的詩歌集中在卷十四“詩”、卷十五“詩”、卷十六“集景詩”和卷十七“集景詩、歌詞”這四卷之中。具體來看,卷十四收非僧人之詩,卷十五收僧人之詩,卷十六收非僧人之集景詩,卷十七收僧人之集景詩及歌、詞。

        這其中,有一類詩歌特別值得注意,那就是卷十四中展現(xiàn)僧俗交游的詩歌。這些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贈答之作;二、懷念之作;三、題詠而涉及交游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是對真如寺歷史有益而別樣的補充。對它們進行整理與研究,能夠再現(xiàn)當(dāng)時僧侶與士人交游互動的圖景,探知他們的活動,他們的心態(tài),以及他們與云居山及時代的關(guān)系,是江西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獻資料。本文試圖對僧俗交游進行線條性勾勒,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文獻佐證。

        一、佛印了元禪師的交游

        關(guān)于佛印了元禪師的生平事跡,地方志如《南康府志》、《饒州府志》等,佛寺史志如《云居山志》、《續(xù)金山志》等都有記載,且各種志書記載的內(nèi)容各有不同。如《南康府志》和《饒州府志》詳細記載了佛印與蘇軾交往的小故事,分別為供怪石與留玉帶,都較為著名。

        《南康府志》載:“住歸宗,與蘇東坡善。一日,東坡得怪石于齊安小兒,書供了元曰:‘禪師道眼觀一切空洞,夜光、尺璧與瓦礫等,況石乎?雖然,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強為一笑,使自此以往凡欲供禪師而力不能辦,皆得以凈水注石為供。’”①(清)盛元等纂修:《南康府志》卷23,臺灣: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第559頁。

        《饒州府志》載:“師一日與學(xué)徒入室,適東坡居士到。師曰:‘此間無坐榻。’坡曰:‘暫借佛印四大為坐榻?!瘞熢唬骸缴幸粏枺邮咳舻赖?,即請坐;道不得,即輸腰下玉帶?!滦廊槐阏?,師曰:‘只如山僧四大本無,五蘊非有,居士向什么處坐?’坡不能答,遂留玉帶。……”②(清)錫悳修、石景芬纂:《饒州府志》卷31,臺灣:成文出版社,1975年版,第3221頁。

        佛印禪師“自承天遷淮之斗方,廬山之開先、歸宗,潤州之金山、焦山,江西之大仰。又住云居。凡四十年間,德化緇素,縉紳之賢者,多與之游。四眾傾向,名動朝野”③虛云老和尚鑒定,岑學(xué)呂居士重編:《云居山志》卷3,臺灣:明文書局,1980年版,第67頁。。上述兩則故事,一則發(fā)生在廬山歸宗寺,一則發(fā)生在金山江天寺,而對于佛印住云居山真如寺時是否與蘇軾交游,則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山志》卷十四中載有蘇軾的《和黃山谷游云居作》:

        一行行到趙州關(guān),怪底山頭更有山。一片樓臺聳天上,數(shù)聲鐘鼓落人間。

        瀑花飛雪侵僧眼,巖穴流光映佛顏。欲與白云論心事,碧溪橋下水潺潺。④(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333、333-334頁。

        以及黃庭堅的《登云居作》:

        瘦筇扶我上稜層,眼力窮時腳力疼。天上樓臺山上寺,云邊鐘鼓月邊僧。

        四時美景觀難盡,半點紅塵到不能。白發(fā)龐眉老尊宿,祖堂秋鑒耀真燈。⑤(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333、333-334頁。

        這兩首詩沒有收錄在兩人的詩集中。從詩題來看,兩首詩的關(guān)系應(yīng)當(dāng)是黃庭堅作《登云居作》,而后蘇軾唱和,作《和黃山谷游云居作》。兩詩都描寫了山勢、寺廟、景色以及禪意。關(guān)于《登云居作》,《山志》在此詩后有注:“此作唐名僧皎如晦公《詠荊溪正觀寺》也,唯起結(jié)稍更幾字。后修縣志者失考。晦詩載《春花集》,因流傳既久,存此。……”⑥(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333、333-334頁。表明《詠荊溪正觀寺》和此詩相類。注中提到“后修縣志者失考”,說明《登云居作》可能來源于縣志,或至少參考過縣志,康熙十四年(1675)版《建昌縣志》也確實收錄了黃庭堅《登云居作》。⑦晦山戒顯《云居山志·序三》中寫道:“既得艾志載歐峰山川名人題詠頗悉,并搜討宗書世典,幾成集矣?!卑粗附úń裼佬蓿?。永修的縣志,更前的有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版,惜已失散不全。而梁章鉅父子所編《楹聯(lián)續(xù)話》中載有:施愚山《矱齋詩話》云:“龍濟寺在吉水城東南,距東山勝處。蘇長公初到嶺外,曾過此寺,題聯(lián)云:‘天上樓臺山上寺;云邊鐘鼓月邊僧?!謺谥?,明末猶存?;蛟唬骸似吕显娭幸宦?lián)也?!匆娖淙??!雹啵ㄇ澹┝赫骡牭染幾ⅲ骸堕郝?lián)續(xù)話》卷1,《楹聯(lián)叢話全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53頁。認為這首詩是蘇軾題詠吉水龍濟寺的。種種說法,莫衷一是。

        既然黃庭堅的《登云居作》難以辨明真?zhèn)?,那么蘇軾的《和黃山谷游云居作》也就難下定論。但佛印和蘇軾交游過程中是否涉及真如寺卻是可以考究的。

        元豐三年(1080)蘇軾謫居黃州之后,于元豐七年(1084)量移汝州,在這一年里,蘇軾兩次往來廬山??追捕Y《蘇軾年譜》有詳細記載,“(四月)二十四日,至廬山北麓,宿圓通禪院”,⑨孔凡禮著:《蘇軾年譜》卷23,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17、618、625、628頁?!霸趶]山,了元(佛印)來簡約同游,答簡約自筠州還日同游。時了元自潤州金山來?!段募肪砹慌c了元第三簡:‘見約游山,固所愿也。方迫往筠州,未即走見,還日如約。’知作于廬山”。⑩孔凡禮著:《蘇軾年譜》卷23,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17、618、625、628頁。蘇軾于四月二十四日到達廬山北麓,其后收到佛印邀請游廬山的書簡,因趕往筠州(治今高安)而未能如約。是時蘇軾并未遍游廬山。

        而后,蘇軾先后至建昌(今永修)、奉新,于五月端午前至筠州?!短K軾年譜》“(五月)十三日,過溫泉(湯泉)和可遵詩”下有:“按:……自還廬山至離江州,時間約近一月,遂得以遍游山南北?!雹倏追捕Y著:《蘇軾年譜》卷23,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25、628頁。后又有條目記載:“與了元(佛?。┯螐]山,識其徒自順,并為題品?!段募肪砹慌c了元第七簡:‘復(fù)欲如去年相對溪上,聞八萬四千偈,豈可得哉!’元豐八年作?!遁浀丶o(jì)勝》卷二十五……:‘順菩提:《洋州志》云:僧自順,興道縣人。南游,師佛印禪師了元,住南康之云居,順為侍者。一日,元與東坡游某寺,讀某碑,順在旁?!雹诳追捕Y著:《蘇軾年譜》卷23,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25、628頁。這里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即蘇軾在游廬山時結(jié)識了自順,自順為云居山的僧人。那么,蘇軾在游廬山期間很有可能游覽或至少聽聞過真如寺。

        至今,云居山上還有關(guān)于佛印和蘇軾的山水、古跡,《山志》卷一、卷二記載道:

        其形正圓,面如削成。恰橫在架上,而面向常住。上有佛名四字。相傳佛印遺跡。(石鼓峰)16近寺前。佛印橋跨其上。(碧溪)③(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7、198、203、204頁。

        平整瑩潔。時登其上,古翠潺湲,談鋒愈壯。近佛印橋。(談心石)④(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7、198、203、204頁。

        以佛印鼎建得名,今號“碧溪橋”。而內(nèi)翰蘇東坡詩云“欲與白云論心事,碧溪橋下水潺潺”,則是在佛印時先名碧溪矣。而紫柏詩云“佛印橋頭夜月涼”,必追思佛印后,以人名在寺前。(佛印橋)⑤(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7、198、203、204頁。

        以趙州訪膺祖,曾到云居,故名。至今叢蘚石壁上“趙州關(guān)”三大字尚存。故蘇內(nèi)翰有“一行行至趙州關(guān),怪底山頭更有山”之句。(趙州關(guān))⑥(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7、198、203、204頁。

        佛印橋又名碧溪橋,跨于碧溪之上,因佛印鼎建得名,與石鼓峰同為佛印遺跡。趙州關(guān)、佛印橋俱得蘇軾題詠。談心石相傳為佛印與蘇軾促膝長談之所。

        《山志》卷十三“書問”中還載有蘇軾和黃庭堅給佛印了元的書信,可以了解他們的交游。其中蘇軾的兩封書信分別收錄在《東坡全集》卷七十五和卷八十二中,題為《與佛印禪老書》和《答佛印禪師》;黃庭堅的《答佛印禪師》收錄在《宋黃文節(jié)公全集》正集卷第十九中。⑦(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7、198、203、204頁。

        軾啟:歸宗化主來辱書,方欲裁謝。棲賢遷師處又得手教,眷與益勤,感怍無量。數(shù)日大熱,緬想山門方適清和,法體安穩(wěn)。云居事跡已領(lǐng),冠世絕境,大士所廬,已難下筆,而龍居筆勢,已自超然,老拙何以加之?幸稍寬假,使得款曲抒思也。昔人一涉世事,便為山靈勒回俗駕。今仆蒙犯塵埃垂三十年,困而后知反,豈敢便點涴名山?而山中高人,皆未相識,而迎許之。何以得此?豈非宿緣也哉!向熱,順時自愛不宣。軾再拜。(蘇軾《答云居佛印禪師》)

        經(jīng)年不聞法音,經(jīng)術(shù)荒澀,無與鋤治。忽至手教累幅,稍覺灑然。仍審比來起居佳勝。行后二年,水陸萬里,近方弛擔(dān),老病不復(fù)往日。而都下人事,十倍于外,吁可畏也!復(fù)欲如去年相對溪上,聞八萬四千偈,豈可得哉!南望山門,臨書凄斷。苦寒,為眾珍重。(蘇軾《答云居佛印禪師》)

        啟:往來云居、廬山之下,聞道譽籍甚,而不得不贊文。言句多傳中朝士大夫門,望風(fēng)懷想則勤耳。忽辱示書,存問勤懇。小人沉迷俗狀,去道甚遠,何以得此于善知識也。未緣參對,愿為甚忍世緣。謹奉狀。(黃庭堅《答佛印禪師》)⑧(宋)黃庭堅著:《黃庭堅全集》第2冊,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501頁。

        佛印與秦觀也有交游,《山志》載秦觀《送云居佛印禪師》:

        抱包初舍蔚頭藍,江月松風(fēng)處處參。他日惠林為上首,幾年彌勒作同龕。

        真珠撒帳開新座,飛鳥銜花繞舊庵。云散虎溪蓮社友,獨依香火思何堪。⑨(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7-318、334頁。

        此詩收錄在《淮海集》后集卷一中,題作《送佛印》。對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周羲敢等編注《秦觀集編年校注》中認為:“此詩作于元豐七年?!S七年八月,蘇軾自黃移汝途中,與佛印、少游會于金山,故少游此詩作于其時。”⑩(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7-318、334頁。又在此詩首句注釋道:“此句謂佛印告別廬山佛寺來到金山?!雹僦荇烁?、程自信、周雷編注:《秦觀集編年校注》卷6,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頁。徐培均則認為蘇、秦相見時,佛印并不在金山,此詩作于金山相見之前,年月不詳:“據(jù)《蘇詩總案》卷二四云,元豐七年八月十九日,東坡‘發(fā)儀真,滕元發(fā)乘小舟破浪來迎,執(zhí)手涕下,而許遵、秦觀亦至,遂會于金山,作倡和詩?!矗禾K軾《與佛印十二首》之六云:‘殤子之戚,亦不復(fù)經(jīng)營(指宜興買田),惟感覺老憂愛之深也。太虛已去,知之?!瘬?jù)《蘇詩總案》卷二三,元豐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軾子遯亡。此簡當(dāng)作于其后不久,是時佛印不在金山。則少游之送佛印必在其前,年月不詳。”②(宋)秦觀撰,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后集卷第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362-1363頁。

        參考孔凡禮《蘇軾年譜》,其中記載了“會于金山”之后的兩件事,一是“在金山,以玉帶施了元(佛?。嗽獔笠择娜?。為作詩。時了元自廬山回金山”,③孔凡禮著:《蘇軾年譜》卷23,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45、646頁。認為佛印這段時間內(nèi)在金山;二是“秦觀、劉涇詩賀劉發(fā)首薦,次涇韻。觀旋回高郵?!瓡r觀、涇皆從游?!段募肪砹弧杜c佛印》第六簡云觀‘已去’,回高郵”。④孔凡禮著:《蘇軾年譜》卷23,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645、646頁。以這則材料來看,秦觀離開時,佛印尚在金山。但即使佛印在金山,此詩應(yīng)為送別佛印之作,不可能作于相會之時,所以此詩不是在蘇、秦金山相見期間創(chuàng)作。

        《山志》卷十五載有佛印《寄懷縣令》:“昌水賢侯德澤深,舊山間與縣僚尋。剛腸可奪相如玉,重諾能饒季布金。黃菊謾勞夸栗里,白蓮休更問東林。與君共結(jié)詩禪社,何日松關(guān)話此心。”⑤(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頁,第334頁。可以了解佛印與蘇、黃、秦以外之人的交游。

        此外,佛印與彭汝礪也有交往。彭汝礪是鄱陽人,佛印是浮梁人,兩縣同屬饒州府管轄。彭汝礪中過狀元,又曾知江州,其《鄱陽集》中有《寄佛印禪師》(遣奴持書問云居,我今持節(jié)行匡廬?!凭尤粞蕴质?,謂我寄聲謝云吁)、《答云居佛?。ǘ祝?、《答云居佛印禪師》、《送云居佛印禪師詩五首并偈》等詩。在這些詩里,均將云居與佛印并稱,較之前的材料更加清晰地表明了佛印的交游與云居山的關(guān)系??上н@些詩未被《山志》收錄。

        二、大慧宗杲禪師的交游

        大慧宗杲禪師,即妙喜禪師,北宋末南宋初臨濟宗楊岐派高僧,字曇晦,號妙喜,圓悟克勤禪師之法嗣。俗姓奚,宣州寧國(今安徽省寧國縣)人,生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示寂于南宋隆興元年(1163)。南宋建炎元年(1127),圓悟克勤禪師奉敕住持真如禪院。次年,也就是建炎二年(1128),宗杲前往省覲。至山次日,克勤禪師即命其為首座。建炎四年(1130),宗杲遷往?;柙崎T庵。四年后,即紹興四年(1134),宗杲由贛入閩。

        《山志》卷十四載有李彭的《送妙喜禪師歸云居》:

        落絮霏霏攪客心,鳴鳩歷歷喚春陰。未于蓮社添宗炳,先向蘭亭減道林。

        遠嶠云屯鐘磬晚,諸天目斷薜蘿深。詩緣病廢苦無思,為子送將聊一吟。⑥(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頁,第334頁。

        此詩收錄在《日涉園集》卷八中,題為《送果上人坐兜率夏》,詩集中“云屯”作“煙橫”,“諸天”作“禪天”?!洞蠡燮沼X禪師年譜》(以下簡稱“《大慧年譜》”)載政和六年丙申(1116),“往兜率,求照禪師書為紹介;之荊南,求塔銘于無盡居士丞相張公。天覺李商老以詩送師云:‘落絮霏霏攪客心,鳴鳩歷歷喚春陰。未于蓮社添宗炳,先向蘭亭減道林。遠嶠云屯鐘磬晚,諸天目斷薜蘿深。詩緣病廢苦無思,為子送將聊一吟。’……師既歸,以道路之艱,乃告于商老,商老作《清餓賦》以戲師。商老與師最為莫逆,往來石門、歐阜,追隨無間?!雹撸ㄋ危┳嬖伨帲骸洞蠡燮沼X禪師年譜》,《明嘉興大藏經(jīng)》第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版,第794-795頁。在《大慧年譜》中,寫明了《送果上人坐兜率夏》一詩是送給宗杲的,那么該詩應(yīng)當(dāng)為《送杲上人坐兜率夏》,“杲”誤作“果”。李彭另有一首《送杲上人復(fù)往荊南》,可以印證“杲上人”這一稱呼。

        李彭大約在政和初期回到家鄉(xiāng)建昌,與宗杲禪師多有交游。《大慧年譜》中這方面的記載,如上述政和六年(1116)事,此外還有政和五年(1115)和政和八年(1118)事?!渡街尽分惺珍浀摹端兔钕捕U師歸云居》,與《大慧年譜》中的詩內(nèi)容一致,但和《日涉園集》中的《送果上人坐兜率夏》個別字句不同,且詩題有明顯差別。政和六年,大慧宗杲往兜率求照禪師書為紹介,并非歸云居,可知《山志》中的詩題錯誤。另外,根據(jù)《大慧年譜》,兩人政和六年既已“往來石門、歐阜”,《山志》中載“云居山,即歐阜”,可知建炎二年(1128)前,即妙喜禪師往云居山見圓悟克勤禪師之前,也曾來到過云居山。

        《山志》卷十四還載有韓駒的《贈別妙喜禪師》:

        幻世吾方夢,迷津子作舟。禪心如密付,當(dāng)為少淹留。①(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頁。

        此詩收錄在《陵陽集》卷四中,題為《送云門妙喜游雪峰》,共八句,為“憶宰分寧日,逢師溪水頭。裁書訪彭澤,倚杖話荊州(原注:時得天覺、瑩中書,師與二公善)?;檬牢岱綁簦越蜃幼髦蓿ㄔⅲ阂蛔髦郏?。禪心如密付,更為小淹留?!薄端驮崎T妙喜游雪峰》共三首,這是其一。《大慧年譜》載紹興四年甲寅(1134),“是年二月,作七閩之行。按:《子蒼贈別詩》,其略曰:‘幻世吾方夢,迷津子作舟。禪心如密付,當(dāng)為少淹留。’又有‘還應(yīng)雪峰老,領(lǐng)眾待云門’之句?!雹冢ㄋ危┳嬖伨帲骸洞蠡燮沼X禪師年譜》,《明嘉興大藏經(jīng)》第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版,第799、795、797頁。此詩即《山志》中所載之詩,為送別之作,《年譜》中記錄了作詩的時間為紹興四年二月,送妙喜禪師至閩。此外,“還應(yīng)雪峰老,領(lǐng)眾待云門”是《送云門妙喜游雪峰》(其三)中的一句。

        關(guān)于大慧宗杲與韓駒的交游,從政和八年(1118)開始。政和八年,韓駒被貶,知洪州分寧縣。至分寧后,韓駒遂與宗杲、惠洪、善清等僧人交游?!洞蠡鄱U師年譜》載宣和元年己亥(1119),“時韓子蒼宰分寧,洪覺范寓云巖,師與二公從游久之。一日,師作《覺范頂相贊》,有‘種空花,抽暗楔’之句,二公擊節(jié),大稱賞之。按:子蒼送師詩云:‘憶昔分寧日,逢師溪上頭。裁書訪彭澤,倚杖話荊州?!雹郏ㄋ危┳嬖伨帲骸洞蠡燮沼X禪師年譜》,《明嘉興大藏經(jīng)》第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版,第799、795、797頁?!白由n送師詩”之“詩”,即《送云門妙喜游雪峰》(其一)的前半部分,系于此處,用以說明宣和元年之事。

        這是大慧宗杲與韓駒最初的交游。其后,《大慧年譜》載建炎二年戊申(1128),“十月,省覲圓悟于云居,道由金陵訪韓子蒼待制,留五宿而別,泛舟溯流以抵星渚。至山次日,入首座寮。按:子蒼答師書云……”④(宋)祖詠編:《大慧普覺禪師年譜》,《明嘉興大藏經(jīng)》第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版,第799、795、797頁。建炎二年,大慧宗杲前往云居山的途中,在金陵與韓駒相見?!渡街尽肪硎皶鴨枴敝幸彩珍浟恕白由n答師書”,但題為《與云居妙喜禪師》,原文如下:

        邂逅金陵,雖適我愿,然始不謂,遽往廬山。故對床夜談,不過四五。自離岸至今,不聞消息,極以憂懸。得書乃知到山旬日,道路安穩(wěn)。又知便首眾云居,與老和尚分座說法,良深慰喜。昨煩作覺范行狀及出世入寂月日,欲為作一銘,托同安入石,切不可緩也。⑤(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頁。

        又紹興三年癸丑(1133),“臨川太守曾公紆以廣壽虛席,請師,莫之得,遂托待制韓公子蒼及舍人呂公居仁,以書勸諭,庶幾肯就,而師堅志莫屈。按:子蒼書云:……。九月,同珪禪師之臨川,訪子蒼、居仁,謁草堂和尚于疏山,因館子蒼之西齋。按:《普說》云:‘子蒼為此事甚切,與某鼻孔廝拄者半年?!雹蓿ㄋ危┳嬖伨帲骸洞蠡燮沼X禪師年譜》,《明嘉興大藏經(jīng)》第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版,第798-799頁?!白由n書”是為請禪師駐錫廣壽而作,也收錄在《山志》卷十三中,緊接《與云居妙喜禪師》后,如下:

        昨顏知藏歸,附書奉勸。以彼太闃寂,山下時有劫掠,似非禪定之所,不若與眾來此。或須卓庵,極易事耳。不知何故,了不見聽。今郡守欽仰道德,且采眾論,特屈公高躅說法廣壽。不肖語之曰:“此公誓不出世,雖堅請必不來?!比蛔月勛h定一方,道俗無不延跂。昔汾陽累請不出,后來自要住院。乃知通人或出或處,豈嘗固執(zhí)?況今禪道頹壞,所以圓悟望公振起揚岐之風(fēng)。若孤峰頂上,草衣木食,終不為人。此則獨覺行也,豈圓悟之意哉?⑦(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頁。

        《山志》卷十四還載有呂居仁的《送惇上人之云居省師》:

        杲公昔踏胡馬塵,城中草木凍不春。胡兒卻立不敢問,其誰從者惇上人。

        袖手歸來兩無語,而今且向江西住。云居老人費精神,送往高安灘頭去。①(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頁。

        呂居仁即呂本中,此詩載于《東萊詩集》卷十二,題為《題圓悟與惇兄法語》,建炎三年(1129)在筠州作。詩作中“胡馬”、“胡塵”之事發(fā)生在靖康元年(1126)?!洞蠡勰曜V》載靖康元年(1126):“時女真之肆驕,取禪師十?dāng)?shù),師為首選。圓悟遣惇上人侍行。有西竺密三藏,俱館金明池上,日與論義,密深敬服。虜酋壯師不少屈,由是一眾獲免其行?!雹冢ㄋ危┳嬖伨帲骸洞蠡燮沼X禪師年譜》,《明嘉興大藏經(jīng)》第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版,第797頁。這首詩也出現(xiàn)在這一年的記載中,“師于是年八月出京。按:呂居仁送惇上人之云居省師詩曰:……”③(宋)祖詠編:《大慧普覺禪師年譜》,《明嘉興大藏經(jīng)》第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版,第797頁。?!渡街尽分小端蛺先酥凭邮煛放c《大慧年譜》的記載相比較,不僅詩作內(nèi)容相同,連題目也與“送惇上人之云居省師”相同,這與前面的情況有所不同。

        關(guān)于呂本中與宗杲的交游。紹興三年(1133)秋天,宗杲駐錫?;柙崎T庵。此時,呂本中由桂州(今廣西桂林)北還至臨川,期間,他與宗杲、士珪禪師交游,東林珪禪師為宗杲紹興元年(1131)登仰山時相識?!稏|萊先生詩集》卷十三有《贈珪公杲公四首》、《戲呈東林云門二老》、《東林珪云門杲將如雪峰》等詩。此外,《東萊詩外集》卷一有《寄云門山僧宗杲》,為紹興五年(1135)在福州作,時宗杲已入閩。

        三、諸緣洪斷禪師的交游

        諸緣洪斷禪師,興陽詞鐸禪師之法嗣。俗姓張,真定藁城(今河北藁城縣)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示寂于明天啟初年(1621)?!渡街尽肪砣白〕帧痹敿氂涊d了禪師的生平。有關(guān)禪師交游的詩歌,《山志》收錄六首。現(xiàn)將詩歌和作者簡介列出如下:

        余孟麟《諸緣上人自京師往建昌云居建剎賦此送之》:“曾記當(dāng)年錫掛,不知何處杯浮。一塔空花古寺,雙林積蘚清秋。但向法門重叩,應(yīng)教心印長留。老衲蒲團定坐,潺湲石瀨聲幽?!庇嗝削耄?537-1620):字伯祥,江蘇江寧人。明神宗萬歷二年(1574)榜眼。萬歷二十年(1592)七月,由南京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升為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后上書乞歸。④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中注釋余孟麟“字中樹,號白元,荊州(今屬湖北)人,清順治年間任建昌知縣?!敝T緣洪斷為嘉靖至天啟年間人,兩人生活年代稍有不合,疑誤。且萬歷二年進士余孟麟與下文朱之蕃有過唱和,萬歷年間,“余孟麟以南京20景為題賦詩,引得朱之蕃(元介)、顧起元(太初)、焦竑(弱侯)等人迭相唱和,這些詩作后來合集編為《雅游集》”,見韓希明主編:《耕讀偶記:文學(xué)研究與教學(xué)》,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278頁。

        余作《前題》:“遙飛錫杖天邊下,內(nèi)殿靈文自捧來。湖色重開明月印,山光獨領(lǐng)白云回。孤鐘日暝聞清梵,雙樹年添護舊臺。我已逃名修凈業(yè),遠公蓮社幾時開?!雹荩ㄇ澹┰i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頁。余作,可能是“余孟麟作”的省稱,余孟麟曾上書乞歸,與“我已逃名修凈業(yè)”相符。

        馮有經(jīng)《前題》:“山中云來復(fù)云去,山僧去向云中度。行看閑云何所生,坐對空山名無注。蠡湖一點映禪房,廬山半尺接云床。缽中咒雨買何日,錫下神泉飛幾霜。澄空碧落澹如洗,云去云來老衲子。閑將云影證真如,悠悠虛映澄江水?!瘪T有經(jīng)(生卒年代不詳):號之園,原籍慈溪(今屬浙江),后移籍燕京(今北京),明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官江西布政司參議。⑥(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340頁。

        黃汝亨《前題》:“曾到九江上,不到白云居。聞有老衲子,諸緣恣所如?!酢跏翘幰涝婆P,歷歷山光潭影過。回首白云無盡期,縱橫始覺乾坤大?!秉S汝亨(生卒年代不詳):字貞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授進賢(今屬江西)知縣,有政績,后官至江西布政司參議。⑦(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340頁。

        朱之蕃《前題》:“聞君再創(chuàng)白云居,古寺規(guī)模迥自如。三藏舒風(fēng)炎火息,五門樆化涅槃余。諸緣寂靜依靈鷲,萬籟空清混太虛?;ㄊ铣侵袣w去后,靈襟草忌論交初?!敝熘?564-1624):字元介,一作昇升,號蘭嶼,原屬東昌茌平(今屬山東?。萍鹆晟显ń窠K南京),屬錦衣衛(wèi)軍籍,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官至吏部侍郎。①(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341、221-222頁。

        湯賓尹《前題》:“飛錫曾從星渚去,云居重創(chuàng)舊招提。慈悲盡破慳貪網(wǎng),功力全開法慧基。甘露水施三世業(yè),火蓮花觀七珍池。于今陀國伽耶寺,寄語摩伽好護持?!睖e尹(生卒年代不詳):字嘉賓,號霍林,又號睡庵,明代宣城(今屬安徽)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②(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341、221-222頁。

        這六首詩除第一首外,全部題作“前題”,應(yīng)和第一首詩題目相同。但從詩作內(nèi)容來看,另有詩題。如“曾到九江上,不到白云居。聞有老衲子,諸緣恣所如”,“聞君再創(chuàng)白云居,古寺規(guī)模迥自如”,“飛錫曾從星渚去,云居重創(chuàng)舊招提”,寫明禪師既已重建真如寺,并駐錫于此,怎么還會作詩送禪師往云居山建剎?

        這六首詩各有特色,第一、二首表現(xiàn)詩人與禪師的交游意趣,有“曾記當(dāng)年錫掛”、“遠公蓮社幾時開”等句;第三、四首歌詠禪師的悠閑自得,如“山僧去向云中度”、“諸緣恣所如”等句;第五、六首歌頌禪師重建云居道場,如“古寺規(guī)模迥自如”、“云居重創(chuàng)舊招提”等句。

        關(guān)于禪師重建真如寺的事跡,記錄在《山志》卷三中:“……后中貴邀入北京西山古基萬佛堂,國太后開建十方海會叢林,請松谷法師講演。自住萬佛堂,約十三年,未自肯也。歲壬辰,年四十三。晤紫柏尊者于京師,聞‘最憐清凈金仙地。反作豪門放牧場’之句。遂荷策云居,結(jié)茆閉關(guān),跪誦《華嚴》三載。丙申,慈圣皇太后遣中貴到山賜紫衣等物,始建方丈。辛丑建大殿。壬寅進京,皇太后施金鑄滲金千佛寶蓮盧舍那大佛。癸卯遇達觀大師之難,同逮獄中。夏末蒙恩放還,迎佛返山。乙巳進京,國母頒賜《龍藏》。戊申回山,建藏殿安奉,請僧檢閱?!勺訌?fù)往萬佛堂,不復(fù)來矣。前后往來經(jīng)略云居二十年,行忍荼蓼,心同佛祖。殿堂寮舍,凡叢林所宜有者,內(nèi)外煥然。續(xù)置莊田,約計七處。命徒屬輩各依莊庵靜住,商請十方高僧住持常住,以公法化,冀唐宋盛時氣象,將見于今日矣。經(jīng)營事竣,功成不處,杖笠飄然。復(fù)逸老于萬壽堂?!雹郏ㄇ澹┰i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341、221-222頁。

        壬辰,即萬歷二十年(1592),洪斷禪師從紫柏尊者(達觀真可)處聽聞了真如寺的現(xiàn)況,遂從北京來到云居山,著手修復(fù)。又得到皇室的賞賜。癸卯,即萬歷三十一年(1603),因紫柏之事而身陷牢獄,不久即放還。其后又往返于京城與云居山之間。壬子,即萬歷四十年(1612),洪斷去萬佛堂之后,不再回云居。前后經(jīng)歷二十年。洪斷禪師和他的重建之舉,在真如寺的寺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時人與禪師的交游,以及對其人、對其修復(fù)之事的贊揚,可從《山志》所載的這六首詩中窺見。

        四、晦山戒顯禪師的交游

        晦山戒顯禪師,明末清初臨濟宗高僧,號晦山,靈隱具德弘禮禪師之法嗣。俗姓王,字愿云,婁東(今江蘇省太倉縣)人。生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圓寂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明崇禎十二年(1639),從三昧律師受菩薩戒。甲申(1644)之變后出家。順治七年(1650)夏,晦山往廬山。在廬山期間,先后掛單于東林、西林、圓通、歸宗諸寺。清順治八年(1651),應(yīng)云居僧眾及建昌縉紳之請,由匡廬歸宗寺移任真如寺住持。順治十八年(1661),移錫雙峰(黃梅縣四祖道場)。明末清初,有大量士人、官吏歸隱或出家,晦山戒顯禪師也正是這一現(xiàn)象中的一位。

        晦山禪師是江蘇太倉人,與吳偉業(yè)同鄉(xiāng)里又同學(xué)?!渡街尽分休d吳偉業(yè)所作詩歌三首,如下:

        晦師二十而與予游。甲申聞變,常相約入山,予牽師不果,而師已悟道,受法于云門具和尚。今夏從靈隱來,止城西之太平庵,云將遠游廬岳,貽書別予,以兩人年逾不惑,衰老漸至世法夢幻,惟出世大事,乃為真實,學(xué)道一著,不可不勉。予感其言,因作此詩贈之,并識予愧也。

        曉雨西山來,松風(fēng)滿溪閣。忽得吾師書,別予訪廬岳。分攜出苦語,殷勤謂同學(xué)。兄弟四十余,衰遲已非昨。寄身蒼崖巔,??喑钍_。萬化皆虛空,大事惟一著。再拜誦其言,心顏抑何怍。末運初迍邅,達人先大覺。勸吾非不早,執(zhí)手生退卻。流連白社期,慚負青山約。君親既有愧,身世將安托。今觀吾師行,四海一芒屩。大道本面前,即是真極樂。他年趺深巖,白云養(yǎng)寂寞。一偈出千山,下界鐘磬作。故人叩松關(guān),匡床坐酬酢。不負吾師言,十年踐前諾。(《贈晦山大師》)

        晦師住云居十年而歸,出其匡廬詩,道五老、石門、九奇、三疊諸勝,飛泉怪瀑,不可思議,而尤以御碑亭云海為第一觀,竟似住鏡光、白銀二種世界,不知滄桑浮塵為何等事矣?;迬熧浻栉迨醵仍?,其落句曰:“半百定將前諾踐,敢期對坐聽松聲?!鄙w責(zé)予前約。會時方喪亂,衰病無家,顧以高堂垂白,不能從師以去也,乃為此詩答之。

        勝絕觀心處,天風(fēng)萬壑聲。石門千鏡入,云海一身輕。出世悲時事,忘情念友生。亂離兄弟恨,辜負十年盟。(《喜晦山大師從云居歸(并序)》)

        絕頂誅茆處,蒼崖怪瀑風(fēng)。書來飛鳥上,僧出亂流中。世事千峰斷,鄉(xiāng)心半偈空。卻將兄弟夢,煙雨問江東。(《得云居晦山大師書》)①(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8-349頁。

        這三首詩收錄在《梅村集》卷一、卷十、卷九,分別題為《贈愿云師(并序)》《喜愿云師從廬山歸(并序)》、《得廬山愿云師書》。且前兩詩序中三次出現(xiàn)的“晦師”,在《梅村集》中分別為“愿云”、“愿師”、“愿公”?!顿浕奚酱髱煛泛汀断不奚酱髱煆脑凭託w(并序)》兩首詩,創(chuàng)作時間前后相隔約十年,前者為晦山禪師去往廬山時,在太平庵貽書與吳偉業(yè)作別,并勸勉其出世學(xué)道,吳偉業(yè)感其言,答應(yīng)“不負吾師言,十年踐前諾”。同時,吳偉業(yè)也表達了自己的憂懼心理,“君親既有愧,身世將安托”。后者為晦山禪師離開云居后,給吳偉業(yè)看匡廬詩,又講述廬山勝景,并贈他五十初度詩,邀他履行前諾,吳偉業(yè)因“會時方喪亂,衰病無家,顧以高堂垂白”,而“不能從師以去也”。

        馬導(dǎo)源《吳梅村年譜》載:“清順治六年。顧譜:‘夏愿云師從靈隱來,止城西太平庵,別先生,將游廬岳,且期以出世,先生作詩贈之?!秺鋿|耆舊傳》:王瀚字原達,受業(yè)于張采。國變,為僧,號晦山大師,名戒顯,字愿云。先生后有《得廬山愿云師書》,《喜愿云師從廬山歸》諸詩?!础顿浽冈茙煛吩姡欁V系之本年,然據(jù)寶山毛大瀛記,愿云庚寅夏入廬山,則詩疑作于明年庚寅矣?!雹隈R導(dǎo)源編:《吳梅村年譜》,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版,第51頁。可知第一首詩《贈晦山大師》作于清順治七年(1650)。第二首詩《喜晦山大師從云居歸》作于十年后,當(dāng)為順治十七年(1660)。

        《得云居晦山大師書》(即《得廬山愿云師書》)作于晦山禪師在廬山及云居山的這十年間。末聯(lián)“卻將兄弟夢,煙雨問江東”,表現(xiàn)了同鄉(xiāng)及同學(xué)情誼間的真摯情感。

        《山志》中又載有吳偉業(yè)給晦山禪師的書信一篇,從文中“聞已得天上云居古道場”來看,當(dāng)作于晦山禪師駐錫云居山后:

        《五老峰歌》奇哉!高于五老矣。道兄于道力禪理,所不必言,惟此事當(dāng)放弟出一頭。今睹此作,無文士氣。并無高僧氣,乃知心地光明,洞徹了當(dāng),俯視一世,直以為蟪蛄鳴蒼蠅聲耳。云霞吐納,豈亦得山川之助耶。□□□□道法履甚悉,聞已得天上云居古道場,開宗設(shè)教,甚善。吳中法席,比因歲荒,機緣落落。吾兩人連床讀書,忽忽二十年。老兄跳出塵網(wǎng),在萬山之上,而弟獨守其腐鼠。云山渺默,相見何期,臨紙三嘆。(《復(fù)云居晦山和尚》)③(清)元鵬禪師編纂,何明棟、盧川校注:《云居山志》(合訂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4頁。

        《山志》中還載有顧夢麟的《得云居晦山禪師書并詩卻寄》、《懷云居愿云和尚》,顧湄的《寄云居晦山和尚》,文德翼的《己亥肇秋奉祝云居晦翁大師》,許縵的《登云居山訪晦山和尚》,韓本駿的《游云居呈晦山和尚》,黎民貴《云居霧景兼懷晦山和尚》,樊維師《懷云居晦山和尚》(詩中有“人傳師亦去雙峰”,作于禪師移錫雙峰之后),姚佺的《奉祝云居晦大師》(詩中有“江西今喜在黃梅”,作于禪師移錫雙峰之后),史白的《請云居晦山和尚開法薦?!?,文行遠的《奉懷晦老和尚(二首)》,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晦山戒顯禪師的交游。

        這些人中,顧夢麟和顧湄是太倉人,與晦山禪師同鄉(xiāng)。顧夢麟是顧湄的嗣父,顧湄是吳偉業(yè)的弟子,“太倉十子”之一。他們的詩都有講訴家鄉(xiāng)現(xiàn)況和表達桑梓情誼的內(nèi)容,如“江南昨大浸,沃壤化為水”、“石裊嶙峋呼弟子,蓮生安養(yǎng)憶家鄉(xiāng)”、“寄言方外士,桑梓故人稀”等句。

        其余各詩的作者,多是建昌及其附近地方人士,如:韓本駿、樊維師、文行遠是建昌人,文德翼是德化人,史白是鄱陽人。也有建昌官員,如黎民貴。詩作內(nèi)容,或歌詠云居山風(fēng)光古跡(韓本駿《游云居呈晦山和尚》),或抒發(fā)自身所見所感(史白《請云居晦山和尚開法薦?!罚?,或贊頌禪師(文行遠《奉懷晦老和尚(其二)》),等等。其中,文德翼有《云居晦山和尚楚游錄序》,記錄了他與晦山禪師的一些交游情況,該文收錄在《山志》卷八中。

        五、僧俗交游詩的文獻特點

        從以上論及的一些詩歌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特點:

        1、這些詩歌被其他文獻收錄的情況不一。如蘇軾的《和黃山谷游云居作》和黃庭堅的《登云居作》,沒有被他們各自的詩集或全集收錄,而是收錄在《建昌縣志》這樣的地方文獻中,這是第一種情況;與諸緣洪斷有關(guān)的交游詩難見于其他文獻,這是第二種情況;秦觀的《送云居佛印禪師》收錄在《淮海集》,吳偉業(yè)的三首詩收錄在《梅村集》,李彭、韓駒、呂居仁的詩歌均見于他們的全集以及大慧宗杲的年譜中,這是第三種情況。通過考察這些,可以了解這些詩歌的真實度及其價值。

        2、這些詩歌在被收入《山志》時,詩題大都被改動,這可能是為突出“云居”二字。如秦觀的《送云居佛印禪師》(《淮海集》中題為《送佛印》),在“佛印”前添“云居”,表明駐錫或暫住于此,但秦觀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不明,佛印是否駐錫云居是不得而知的。又如李彭的《送妙喜禪師歸云居》(《日涉園集》中題為《送果上人坐兜率夏》),將“坐兜率夏”改為“歸云居”,是對地點的篡改,從《大慧年譜》的相關(guān)記載中可以考知事實。只有呂居仁的《送惇上人之云居省師》與詩集不符而與《大慧年譜》相符,因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云居”,無需改動。除詩之外,卷十三“書問”也有類似情況。種種這些,在上文論述禪師的交游時已經(jīng)提及,不再一一列舉。

        3、這些詩歌大都與云居山相關(guān)。如朱之蕃、湯賓尹的《前題》都提到了“云居”、“再創(chuàng)”、“重創(chuàng)”,歌詠的是諸緣洪斷重建真如寺的事跡;吳偉業(yè)的三首詩,一作于晦山戒顯往廬山再往云居山之前,一作于離開云居山后,一作于兩段時期之間。這些詩之所以與云居山聯(lián)系緊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詩作于明中葉至清初,距離修志時間較近,又是真如寺大規(guī)模重建后的一段時期,有其時間上的連續(xù)性,資料也較為豐富?!渡街尽分杏嘘P(guān)大慧宗杲的交游詩與云居山的關(guān)聯(lián),可以從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來看。大慧宗杲于建炎二年(1128)來到真如寺,建炎四年(1130)遷往海昏云門庵,紹興四年(1134)由贛入閩。韓駒的詩作于紹興四年(1134)大慧宗杲由贛入閩之時,此時宗杲尚駐錫云門庵。呂本中的詩作于建炎三年(1129),歌詠惇上人與宗杲之事,此時宗杲已在真如寺。而李彭的詩作于政和六年(1116),雖然此時宗杲尚未來到云居山省覲圓悟,但和李彭往來歐阜,與云居山也存在著關(guān)聯(lián)。

        4、這些詩歌出現(xiàn)北宋中、兩宋間、明中期、明末清初四個時期,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色。這四個階段都是禪僧士大夫化與士大夫禪悅之風(fēng)盛行的時代,雖然形成這種風(fēng)氣的內(nèi)在心理因素不盡相同,但外在表現(xiàn)大都相同,即僧人與士大夫廣泛地交游。像佛印了元與蘇軾、秦觀等人,大慧宗杲與李彭、韓駒、呂本中等江西詩派詩人,還有晦山戒顯這樣的由儒入禪的僧人與吳偉業(yè)等人的交游,都可以說是這一現(xiàn)象的具體表現(xiàn)乃至典型代表。這是從時間來考量。從地域上來看,這些詩收錄在《云居山志》中,展現(xiàn)的是與云居山有關(guān)的僧俗交游現(xiàn)象,同時也是江西禪宗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

        佛印了元、大慧宗杲、諸緣洪斷、晦山戒顯四位禪師,分別處于不同的歷史階段,當(dāng)時的文人、信眾多與他們交游,留下了許多詩歌。這些詩,或作于四位禪師駐錫云居山時,或作于前往和離開云居山的某段時間內(nèi),大都和云居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又被收入《云居山志》中,成了其地道場山水、名僧大德很好的文化注腳。

        (責(zé)任編輯:劉麗)

        The Study of Poems Referring to Monks and Laymen in Book of Yunju Mountains

        Xiong Ch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School of Humanities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330031)

        Book of Yunju Mountains is a temple historical literature about zhenru temple in Yunju mountains,which includes the poems come down through the years about monks in there associated with ancient literati.This article selects poems related to the social intercourse of Foyin,Dahui,Zhuyuan,Huishan in zhenru temple,and studies background of writing,situation of included in other books about these poems.In the end,we can get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select messures of Book of Yunju Mountains and historical evidences of monks associated with laymen.From these,we make a cultural research on Jiangxi Zen literatrue.

        Book of Yunju Mountains;Zhenru temple;Poems of monks associated with laymen

        K901.6

        A

        1008-7354(2016)03-0103-10

        熊超(1992-),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xué)。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規(guī)劃重點項目“江西禪宗名剎研究”(項目批準(zhǔn)編號:13007006)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佛印交游年譜
        宋 蘇軾 行書與佛印焦山帖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證肇經(jīng)先生年譜(續(xù)8)
        鄭肇經(jīng)先生年譜(續(xù)2)
        妙語嘗酒肉
        鄭巢與僧人交游詩歌考
        蘇東坡與佛印
        佛印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25
        朱彝尊年譜新考
        湯顯祖與明代理學(xué)家交游考略
        中華戲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0
        《清錢編年譜》(英文原版)訂購方法
        中國錢幣(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5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av一区二区无卡| 亚洲专区路线一路线二网|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乱码2021|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射死你天天日|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女同|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久久久久久好爽爽久久|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网| 成年人视频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av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不卡| 国产亚洲熟妇在线视频|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岳乱妇久久久| 国产福利小视频91| 国产成人亚洲系列毛片| 国产猛烈高潮尖叫视频免费|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妇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毛茸茸| 美女福利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www色情成人免费观看| 福利视频一二区| 91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色哟哟亚洲色精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avdvd|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影院|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