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代成都士庶的“游山玩水”

        2016-03-20 12:28:22劉術(shù)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摩訶文類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術(shù)

        (四川文理學(xué)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達州,635000)

        宋代成都士庶的“游山玩水”

        劉術(shù)

        (四川文理學(xué)院巴文化研究院,四川達州,635000)

        宋代成都游樂之風(fēng)盛行,主要有寺觀游、園林游、市井游、歲時節(jié)慶游和山水游等。宋代成都士庶熱衷于“游山玩水”,游山主要有上巳日游學(xué)射山、三月二十一游海云山,還有城內(nèi)的武擔(dān)山。游水主要有摩訶池、江瀆池、萬歲池等池塘和錦江上的小游江和大游江活動。

        宋代;成都;士庶;游山玩水

        成都自古號為繁庶,游樂之風(fēng)頗盛,而有宋一代此風(fēng)更是達到高潮,文人雅士、官僚百姓無不受此風(fēng)影響,樂于逸樂。宋代成都士庶游樂的方式較多,主要有寺觀游、園林游、市井游、歲時節(jié)慶游,還有更加盛行的山水游等。

        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成都城,地勢平坦,周圍少山,二江穿城而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致使可供游玩的山較少,而可供游玩之水較多。宋代成都士庶最喜歡游玩的山有學(xué)射山、海云山和武擔(dān)山,而可供賞玩之水則主要有摩訶池、浣花溪、錦江、江瀆池、萬歲池等。

        一、宋代成都士庶的游山活動

        明人曹學(xué)佺在《蜀中名勝記》中記載了成都東南西北四門之勝景,其中山景有東門之勝海云寺,海云寺在海云山,①(明)曹學(xué)佺:《蜀中名勝記》卷2,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頁。北門之勝有武擔(dān)山和學(xué)射山。②(明)曹學(xué)佺:《蜀中名勝記》卷3,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版.第32頁。由于成都平原平坦少山,宋代成都士庶在成都近郊的游山活動主要集中在海云山、武擔(dān)山和學(xué)射山,其中又以學(xué)射山和海云山最為士庶游樂之愛。

        (一)學(xué)射山

        學(xué)射山又名石斛山,又說舊名斛石山。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云:“學(xué)射山因蜀漢后主劉禪曾習(xí)射于此,故名。此山在縣北十五里”。③(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72,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陸游在《三月一日府宴學(xué)射山》一詩中,開篇即云:學(xué)射山在“北出升仙路少東”。④(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頁。據(jù)今人蠢伊考證,學(xué)射山在今駟馬橋東北方向。⑤蠢伊:《學(xué)射山小考》,《成都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9年第4期,第59頁。蜀后主之后,歷代多在此山講武備?!妒駰冭弧份d:王衍乾德“二年八月,衍北巡,以宰相王鍇判六軍諸衛(wèi)事。旌旗戈甲,百里不絕,判六軍諸衛(wèi)事者,宰相王鍇也。衍戎裝披金甲,珠帽錦袖,執(zhí)弓挾矢,百姓望之,謂如灌口神。后妃餞于升仙橋。于時,是從來講武備于斯矣”。⑥(宋)張?zhí)朴ⅲ骸妒駰冭弧肪砩希本褐腥A書局,1985年,第9頁。文同在《學(xué)射山仙祠記》中記載了宋代流傳的學(xué)射山“故事”:“有張伯子者,嘗居此學(xué)道,以是日(筆者注:三月上巳)成。得上帝詔,駕赤文於菟,乘云衢,羾天關(guān)以去”。①(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4,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664頁。山上有觀,隋開皇二年所建,原名至真觀,隋人辛德源有《至真觀記》敘其修建始末。后改名通真觀。早在唐代,《神仙感遇傳》則有“一歲上已,滿川於學(xué)射山通真觀看蠶市”②(明)曹學(xué)佺:《蜀中廣記》卷7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的記載,也即是說,早在唐代學(xué)射山通真觀前就有熱鬧的蠶市。唐代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在學(xué)射山南筑堤積水重整萬歲池,廣袤十里,成為游樂之所。因此,早在唐代學(xué)射山及周圍的萬歲池就成為了成都士庶春天游樂的好場所。

        到了宋代,成都士庶到學(xué)射山游玩主要有三項內(nèi)容。其一是祀張伯子,拜通真觀,祈求宜蠶避災(zāi)?!俺啥佳嗉靡淮簽槌?,三日不修,已云遠甚。然各有定處,惟此山(學(xué)射山)之會最極盛矣”。③(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4,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664頁。山有通真觀,祀張伯子,其日(上巳日),兩蜀之人咸赴,從道士受秘祿以歸。《四川通志》也云:成都宴會惟上巳學(xué)射山之集為盛。舊題元人費著的《歲華記麗譜》祥載宋代成都士庶歲時節(jié)慶的出游活動,其記到:“三月三日,出北門,宴學(xué)射山。既罷后,射弓。蓋張伯子以是日即此地上升,巫覡賣符於道,游者佩之,以宜蠶辟災(zāi)。輕裾小蓋,照爛山阜”。④(明)楊慎:《全蜀藝文志(下)》卷58,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1710-1711頁?!睹┩た驮挕肪砦濉磅r于耆宿”條:“學(xué)射山,舊名石斛山。昔張百子三月三日得道上升。今山上有至真觀即其遺跡也。每歲至是日,傾城士庶,四邑居民咸詣仙觀,祈乞田蠶”。⑤(宋)黃休復(fù):《茅亭客話》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文同《學(xué)射山仙祠記》載:(張柏子升天)“爾后,凡其時,兩蜀之人如以戒令約,不赴而有所誅責(zé)者,奔走會其上,詣通真觀,禱其神,從道士受秘錄以歸”。⑥(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4,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664頁。

        其二是燕集騎射。學(xué)射山之名來源于劉備諸葛亮為后主在此山筑演武之庭,設(shè)立射棚,供其學(xué)習(xí)騎射之術(shù),自此之后,歷代多將此處設(shè)為演武之所,因此,此山也就成為了人們騎馬射箭、體育競技的場所。文同《學(xué)射山仙祠記》載:“成都燕集,以一春為常。三日不修,已云遠甚。然各有定處,惟此山之會最極盛。太守與其屬,候城以出,鐘鼓旗旆綿二十里,無少缺。都人士女被珠寶,服繒錦,藻繢巖麗,映照原野,浩如翻江,曄如凝霞,上下立列,窮極繁麗。徜徉徙倚,至暮而入?!雹撸ㄋ危┰f友:《成都文類》卷34,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664頁。田況在《三月三日登學(xué)射山》詩中寫到其充當(dāng)遨頭,與民同樂在學(xué)射山騎射燕集的場景,“華林程射技”“門外盛車徒,山半列鄽市。彩堋飛鏑遠,醉席歌聲起”。⑧(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9,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80頁。《歲華記麗譜》也寫到“三月三日,出北門,宴學(xué)射山。既罷后,射弓”。⑨(明)楊慎:《全蜀藝文志(下)》卷58,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1710-1711頁。宋祁《九日宴射》詩云:“佳節(jié)憑高駐采旗,亭皋霧罷轉(zhuǎn)晨曦。堋間羽集號猿后,臺外塵飛戲馬時”。趙抃《次蘇寀游學(xué)射山》詩:錦川風(fēng)俗喜時平,上已家家出郡城。射圃人稠喧畫鼓,龍湫波凈照紅旌。范鎮(zhèn)《仲逺龍圖見邀學(xué)射之游》詩:“指麾武弁呈飛騎,次第紅妝數(shù)勝籌。夾道綺羅瞻望處,管弦旌斾擁遨頭”。(自注云:故事:往來皆呈馬騎,設(shè)射堋。眾賓皆射,遣官妓記籌。)⑩(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57頁?!睹┩た驮挕贰磅r于耆宿”條載:(三月三日)“時當(dāng)春煦,花木甚盛,州主與郡寮將妓樂出城至其地(學(xué)射山),車馬人物闐噎”。(11)(宋)黃休復(fù):《茅亭客話》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除了騎馬射箭比賽,還有人在學(xué)射山圍獵,陸游《感舊絕句》詩中,回憶了曾經(jīng)在學(xué)射山看打圍的情景,其詩寫到:“十月新霜兔正肥,佳人駿馬去如飛。纖腰嫋嫋戎衣窄,學(xué)射山前看打圍”。(12)(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二)》卷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2頁?!睹┩た驮挕贰帮酏垺睏l有成都豪族郭嚂于“雍熙中,將鷹犬獵于學(xué)射山”(13)(宋)黃休復(fù):《茅亭客話》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的記載。

        其三是登山看景。上巳日登學(xué)射山燕集是宋時成都最為盛大的活動,但是在其他時候,也有文人雅士登山看景,此時雖無上巳日熱鬧,但學(xué)射山也另有一番美景。楊甲在《寒食游學(xué)射山》一詩中記載了其寒食節(jié)登學(xué)射山看到瀟瀟空山的情景。(14)(明)楊慎:《全蜀藝文志(上)》卷8,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189頁。

        (二)海云山

        《蜀中廣記》卷一云:海云山在錦江下流十里,有海云寺、鴻慶院諸勝。①(明)曹學(xué)佺:《蜀中廣記》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成都舊俗,每歲三月二十一日,成都士庶游海云山,拜海云寺。②(明)曹學(xué)佺:《蜀中廣記》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稓q華記麗譜》載,此俗源于“開元二十三年,靈智禪師以是日(筆者注:三月二十一日)歸寂,邦人敬之,入山游禮,因而成俗”。③(明)楊慎:《全蜀藝文志(下)》卷58,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1710-1711頁。④ (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9,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87頁。山上有小池,池中瓦石遍布。吳中復(fù)游海雲(yún)寺唱和詩王霽序云:“成都風(fēng)俗,歲以三月二十一日游城東海云寺,摸石於池中以為求子之祥”。④《天中記》對此有更詳細的記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山有小池,游人競來摸瓦石於池中,以為求子之兆,得石者為男,得瓦者為女。太守設(shè)宴於春閣以觀之”。⑤(明)陳耀文:《天中記》卷4,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版。就是因為此山有預(yù)測生男生女的摸石之樂,使得宋代成都士庶在靈智禪師歸寂之日紛紛到此游山玩樂。

        在宋代成都,張詠政蜀期間采取順從民俗的做法,成為一代治蜀名臣。宋韓琦在《故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贈左仆射張公神道碑銘》:“蜀風(fēng)尚侈,好遨樂,公從其俗,凡一歲之內(nèi),游觀之所,與夫飲饌之品,皆著為常法。后人謹而從之則治,違之則人情不安,輒以累罷去”。⑥(宋)張詠:《張乖崖集》(附集)卷1,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52頁。在海云摸石的游樂活動上,宋代歷代治蜀官吏也充當(dāng)“遨頭”帶頭游樂。吳中復(fù)游海雲(yún)寺唱和詩王霽序較為詳細的記載了熙寧三年至五年任成都知府的吳中復(fù)帶領(lǐng)幕僚同游海云山的盛況,其文云“太守出郊,建高旟,鳴笳鼔,作馳騎之戲,大宴賓從,以主民樂,觀者夾道百重,飛蓋蔽山野,讙謳嬉笑之聲,雖田野間如市井,其盛如此”。⑦(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9,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87頁。慶歷八年至皇祐二年任成都知府的田況在任蜀期間,與民共樂,寫下了《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其間三月《二十一日游海云山》,其詩寫到:“春山縹翠一溪清,滿路游人語笑聲。自愧非才無異績,止隨風(fēng)俗順民情”。⑧(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8,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81頁。范成大主政蜀地多次登海云山,寫下了《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集海云鴻慶院》《再游海云寺作》等詩。嘉佑八年至志平元年任成都知府的韓絳春游海云山,寫下了《游鴻慶寺》,鴻慶寺在海云山,同游的吳師孟有和詩。嘉佑三年至四年、治平元年至四年、熙寧五年至七年三次政蜀的趙抃更是多次帶領(lǐng)僚屬,與民同游海云山,寫下了《游海云山》,其詩描寫了海云游山盛況,“羅綺一山遍,旌旗十里隨。遨棚夾歸路,驍騎看星馳”。⑨(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9,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86頁。僚屬蘇寀、邢夢臣、霍交都有和詩。游山的人眾多,“陌上人如堵,歸鞍莫載馳。”⑩(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9,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86頁。

        海云山之游,除了三月二十一日的摸石求子之外,還有其冬日的山茶也是一大盛景,范成大主政成都期間(淳熙元年至四年)多次到海云山賞山茶,寫下了《十一月十日海云賞山茶》《十二月十八日海云賞山茶》詩。蒲瀛有《次韻袁升之游海云寺鴻慶院山茶之什六首》,其詩盛贊海云山茶開花之艷,“花開似火半燒空”“臘月寒冰火滿空”。(11)(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11,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234頁。紹圣元年至二年知成都府的王覿望日與僚屬諸公在大慈寺聚會,聽聞海云山山茶花開正艷,遂與胡宗師、劉(闕名)、徐彥孚、吳師孟同游海云山看山茶花,賦詩唱和,寫下了多首《觀海云山茶》詩。

        (三)武擔(dān)山

        樂史《天平寰宇記》云:“武擔(dān)山在府(成都府)西北一百二十步,一名武都山”。隨著成都城市的發(fā)展,到宋時,“武擔(dān)山昔在城外而今在城內(nèi)”。(12)(明)曹學(xué)佺:《蜀中廣記》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關(guān)于武擔(dān)山的來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蜀中廣記》《天平寰宇記》《方輿勝覽》等地理書均對此有所記述?!拔涠忌骄癁榕?,色美而艷,蜀之所無,有聞於王,開明尚納以為妃,未幾物故,王念之不已,筑墓使髙,以示不忘武都,長人費氏五丁從而媚王,以大力負武都山土增壘之,不日墓與山齊,王名之曰武擔(dān)山,謂妃死而懷土也”。①(明)曹學(xué)佺:《蜀中廣記》卷7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另一說法稍有差異,“武都山精化為女子,美而艷,蜀王納為妃,不習(xí)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作東平之歌以悅之,無幾物故,蜀王乃遣五丁于武都山擔(dān)土為塚,蓋地數(shù)畝,髙七丈,上有一石,厚五寸,徑五尺,瑩徹號曰石鏡,王見悲悼,遂作臾邪之歌,龍歸之曲,今都內(nèi)及毗橋側(cè)有一折石,長丈許,云是五丁擔(dān)土擔(dān)也”。②(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72,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短藉居钣洝吩疲骸拔鋼?dān)山俗曰石筍,在郭內(nèi)州城西門之外大街中?!雹?/p>

        《蜀中廣記》引宋人羅泌《路史》曰:“開明妃墓,今武擔(dān)山也。有二石闕、石鏡,武陵王蕭紀掘之,得玉石棺中美女,容貌如生,體如水掩之,而寺其上,鏡周三丈五尺?!雹埽鳎┎軐W(xué)佺:《蜀中廣記》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其寺名曰呪土寺,又名石鏡寺,寺有東西二臺,西臺有暑雪軒諸勝??梢娏菏捈o時(552年)武擔(dān)山開始興建寺廟。初唐盧照鄰也曾經(jīng)游過該寺,寫下《石鏡寺》詩:“古墓芙蓉塔,神銘松柏?zé)煛{[沉仙鏡底,花沒梵輪前。銖衣千古佛,寶月兩重圓。隱隱香臺夜,鐘聲徹九天”。⑤(唐)盧照鄰:《盧升之集》卷2,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8頁.王勃在晚秋時節(jié)游武擔(dān)山并寺,留下了《晚秋游武擔(dān)山寺序》,在序中,王勃盛贊武擔(dān)山之美景,其言曰:“武擔(dān)靈岳,開明故地,蜀夫人之葬跡,任文公之死所。岡巒隠隠,化為阇崛之峰;松柏蒼蒼,即入秪園之樹。引星垣于杏嶂,下布金沙;棲日觀于長崖,傍臨石鏡?,幣_玉甃,尚控霞宮;寶剎香壇,猶分仙闕。琱櫳接映,臺疑夢渚之云;璧題相輝,殿寫長門之月。美人虹影,下綴虬幡;少女風(fēng)吟,遙喧鳳鐸。”⑥(唐)王勃著,何林天校著:《重訂新校王子安集》卷6,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頁。唐代蘇颋有《武擔(dān)山寺》詩,描寫其游武擔(dān)山及之上的寺廟的所見所感,其詩云:“武擔(dān)獨蒼然,墳山下玉泉。鱉靈時共盡,龍女事同遷。松柏銜哀處,幡花種福田。詎知留鏡石,長與法輪圓”。⑦(明)楊慎:《全蜀藝文志》卷14,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329頁。唐代詩人段文昌同友人共游武擔(dān)山,有詩《題武擔(dān)山寺西臺》,詩云:秋天如鏡空,樓閣盡玲瓏。水暗馀霞外,山明落照中。鳥行看漸遠,松韻聽難窮。今日登臨意,多歡語笑同。溫和、楊汝士、李敬伯、姚康等都有應(yīng)和之詩。⑧(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5,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78-80頁。杜甫也曾經(jīng)游歷過武擔(dān)山,并且為山上的石鏡題詩,其詩云:“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冥寞憐香骨,提攜近玉顏。眾妃無復(fù)嘆,千騎亦虛還。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⑨(唐)杜甫著,仇兆鰲詳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807頁。早在南朝陳代就有釋惠標(biāo)游歷武擔(dān)山,寫下了《詠山詩》:“靈山蘊麗名。秀出寫蓬瀛。香爐帶煙上。紫蓋入霞生。霧卷蓮峰出。巖開石鏡明。定知丘壑里。并佇白云情?!雹猓ㄋ危├顣P等:《文苑英華》卷,159,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第754頁。從眾多文人雅士的詠武擔(dān)山的詩文可以看出,唐代的武擔(dān)山是成都士庶日常游樂的好去處。

        到了宋代,武擔(dān)山仍為成都名勝,為士庶日常游樂之所。《蜀中名勝記》將其納入成都北門勝景之首。文人雅士多有登山游歷,并多題詠,蒲瀛有《咒土寺西臺》《咒土寺東臺》詩,均為游武擔(dān)山的題詠之作。喻汝礪《游西臺院暑雪軒觀石鏡》詩中,武擔(dān)山上美不勝收,“遠翠浮蕩瀁,輕鷗下聯(lián)軒。密竹罥幽徑,新蒲澹清漣。初游愜馀懷,既久幽念攢?!?11)(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5,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87頁。政和元年至二年知成都府的吳栻也曾帶領(lǐng)幕僚一同到武擔(dān)山的暑雪軒飲茶避暑,寫下了《題暑雪軒》詩,同游僚屬周燾、田望、孫俟、王灃都有應(yīng)和之詩,詩中多寫其在武擔(dān)山上避暑飲茶觀景的樂事。陸游在成都寓居期間曾多次漫游武擔(dān)山,在《書懷》詩中,詩人登臨武擔(dān)山上,眼望京師,引出無限感慨。在《武擔(dān)東臺晚望》《春殘》《行武擔(dān)西南村落有感》等詩中,詩人在春意盎然之際,漫游于武擔(dān)山及周圍,眼見“苜蓿苗侵官道合,蕪菁花入麥畦稀”“一徑松楠遙見寺,數(shù)家雞犬自成村”。(12)(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二)》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頁。

        宋人孫應(yīng)時在丘崇于紹熙三年至五年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期間充丘崇幕僚,閑暇時也多次登上武擔(dān)山觀景、逛寺,在《燭湖集》中留下了多首游歷武擔(dān)山的詩,在題為《武擔(dān)山》的詩中,詩人描寫武擔(dān)山上所看之景是“風(fēng)煙帶城郭,禾黍半江村”,在和友人師文在秋日同游武擔(dān)山西臺,寫下了應(yīng)和之詩《武擔(dān)西臺和師文作》,詩人們同坐西臺望遠離思,西臺外所見是“十畝有余竹,一窗無數(shù)山”。另詩人還寫有《武擔(dān)山感事》詩多首,在這些詩中,詩人既有寫到在武擔(dān)山上游歷的所見,“鷗鷺白蘋渚,牛羊黃葉村”,同時更多的寫到由登臨所見所引發(fā)的離愁別緒。①(宋)孫應(yīng)時:《燭湖集》卷17,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5年版。在宋京的《武擔(dān)》詩中,詩人在回顧了武擔(dān)山的來源歷史之后,極寫當(dāng)時武擔(dān)山的風(fēng)光,“如今佛閣倚空翠,老木盤欎摩蒼天。晴云入穴西山出,卷簾坐見風(fēng)光滴。”②(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57頁。

        二、宋代成都士庶的“玩水”活動

        自古成都兩江穿城而過,《史記·河渠書》中就有“(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享其利。”③(漢)司馬遷:《史記》卷29,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407頁。同時開鑿的池沼甚多,因此,自古成都“玩水”活動就很多。到了宋代,成都士庶“玩水”的去處主要有摩訶池、萬歲池、浣花溪、江瀆池、錦江等。

        (一)摩訶池

        《方輿勝覽》云:“隋蜀王秀取土筑廣子城,因為池。有胡僧見之曰:‘摩訶宮毗羅’。蓋梵語呼摩訶為大宮,毗羅為龍,謂此池廣大有龍耳”。④(宋)祝穆:《方輿勝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99頁。又云:“汙池一名摩訶池,昔蕭摩訶所置,在錦城西”。⑤(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72,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

        唐代摩訶池即為成都游樂勝地,人們在摩訶池上泛舟,飲宴。杜甫在晚秋某日陪同嚴武泛舟摩訶池上,寫下了《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詩,在杜甫的眼中,摩訶池邊雜樹交錯,鴛鴦、白鷺在池邊筑巢棲息。唐人暢甫也曾在摩訶池上泛舟宴飲,有詩《偶宴西蜀摩訶池》,其詩描寫摩訶池的美景:“珍木郁清池,風(fēng)荷左右披”。⑥(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53頁。薛濤也與友人同泛摩訶池上,有《摩訶池懷蕭中丞》詩。晚唐西川節(jié)度使兼詩人高駢在春色正濃之際,乘坐畫舫沉醉于摩訶池的春光之中,有詩《殘春遣興》。

        王建武成元年,改摩訶池為龍躍池。⑦(宋)張?zhí)朴ⅲ骸妒駰冭弧肪?,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頁。王衍乾德元年興宣華苑,將摩訶池納入宣華苑之中,改名為宣華池。這時的摩訶池成為了皇家園林之中的美景之一,一改隋唐時代摩訶池為成都士庶的公共游樂場所為皇家獨享。王衍日日夜游于宣華池之上,《宣華苑宮詞》則是其夜游池上賞月飲酒留下的作品。后蜀孟昶每于夏天便與妃子花蕊夫人避暑摩訶池上,還寫下了《避暑摩訶池玉樓春》詞。

        及至宋世,盛極一時的皇家池沼摩訶池也隨著前后蜀政權(quán)的瓦解而重新進入尋常百姓家,再次成為百姓的公共區(qū)域,但是水域已經(jīng)大為縮小,景致也大不如前。陸游《摩訶池》詩自注云:“摩訶池入王蜀宮中,舊時泛舟入此池,曲折十余里,至宋世,蜀宮后門已為平陸,然猶呼為水門也”。⑧(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頁。后此池填為蜀藩正殿,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漣漪,隔岸林木蓊翳,遊者寄古思焉。⑨(明)曹學(xué)佺:《蜀中廣記》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宋祁《過摩訶池》二首,則描寫了摩訶池在宋代的殘景,“十頃隋家舊鑿池,池平樹盡但回堤。”“池邊不見帛闌船,麥垅連云樹繞天”。⑩(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54頁。摩訶池雖無過去的繁盛,但是宋人也多有游覽。陸游多次到摩訶池漫游,有《摩訶池》和《夏日過摩訶池》詩,在詩人的眼中,此時的摩訶池仍有無盡的美景,“摩訶古池苑,一過一消魂。春水生新漲,煙蕪沒舊痕”①(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頁。。“淙潺野水鳴空苑,寂歷斜陽下廢城。”②(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98頁。有《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其詞云:“摩訶池上追游路,紅綠參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閑,禁煙將近,一城絲管。看金鞍爭道,香車飛蓋,爭先占、新亭館。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云散。鏡奩掩月,釵梁拆鳳,秦箏斜雁。身在天涯,亂山孤壘,危樓飛觀。嘆春來只有,楊花和恨,向東風(fēng)滿?!?/p>

        (二)萬歲池

        秦惠王二十七年張儀筑成都城,“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養(yǎng)魚,今萬歲池是也。”③(晉)常璩著,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8頁。由此可見,萬歲池乃張儀筑城取土留下的大坑,灌水成池?!叭f歲池在府北八里,昔張儀筑都城于此取土,因成池,后人呼為萬歲池?!雹埽ㄋ危肥罚骸短藉居钣洝肪?2,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唐天寶中,長史章仇兼瓊筑堤積水溉田。到了宋代,萬歲池仍然“廣袤十里,溉三鄉(xiāng)田”,由于“歲久淤澱”,紹興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知成都府的王剛中“集三鄉(xiāng)夫共疏之,累土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⑤(元)脫脫等:《宋史》卷386,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成為了游樂之地。

        《蜀中廣記》載:唐開元中,成都萬歲池傍有僧誦《法華經(jīng)》,每夜見一老叟來聽,僧怪,問之。曰:“我池中龍也?!鄙唬骸敖穹胶岛尾唤涤??”叟曰:“凡雨須天符,不爾,天誅之,今當(dāng)為師降雨,師其葬我?!笔窍Υ笥?,質(zhì)明池邊見一大蛇斬為兩段,僧取焚之,為立塔,呼為龍壇焉。⑥(明)曹學(xué)佺:《蜀中廣記》卷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萬歲池在之前僅是成都北邊的一個可以養(yǎng)魚、灌溉的大池塘,但這則神奇的故事及所立之龍壇為萬歲池增添了宗教的神秘氣息。萬歲池也變成了成都一個自然與文化兼具的玩水好去處。

        唐代,萬歲池又稱北池,是成都士庶的游樂勝地。杜甫和嚴武一起在晚秋之際到北池泛舟、宴飲。寫下了《陪鄭公晚秋北池臨眺》詩,詩中描寫了北池的殘秋之景,“北池云水闊,華館辟秋風(fēng)。獨鶴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⑦(唐)杜甫著,仇兆鰲詳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177頁。司空曙于唐德宗貞元年間在韋皋幕下任職,在此期間,多次陪宴于北池,留下了《晦日益州北池陪宴》詩。在詩中,詩人描寫了當(dāng)時北池游樂的盛況,“野間歌管思,水靜綺羅香。游騎縈林遠,飛撓截岸長”。⑧(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53頁。北池周圍歌管絲竹之聲,穿綺披羅的游人在水上、在岸邊漫游。林間人們騎馬縱游,水上飛撓表演正酣。唐代成都北池在上巳日除了進行泛舟宴飲之外,在水面上還可以看到盛大的水嬉表演,成都士庶在此日傾城出游,到學(xué)射山及其旁邊的萬歲池游玩,在萬歲池觀看水嬉之戲。唐人符載有《上已日陪劉尚書宴集北池序》記述了上巳日在成都北池所見游樂的情形,其水嬉尤為壯觀,“觀夫水嬉之倫,儲精蓄銳,天高日晏,思奮余勇,實有赤縣,兩為朋曹,獻奇較藝,鉤索勝負,于是劃萬人之浩,豁一路之清。南北穩(wěn)徹,中無飛鳥。爰掛錦彩,從風(fēng)為標(biāo),爛然長虹,橫拖空碧。乃計才力,量遠邇,一號令,雷鼓而飛。千橈動,萬夫呼,閃電流于目眥,羽翼生于肘下。觀者山立,陰助斗志,肺腸為之沸渭,草樹為之偃悴。揭竿取勝,揚旌而旋?!雹幔ㄇ澹┒a等:《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066頁。岑參在《晦日陪侍御泛北池》詩中記述了春日陪侍御游北池,詩的末尾寫到“日暮舟中散,都人夾道看”。⑩(唐)岑參,高適:《岑參高適詩全集》卷2,??冢汉D铣霭嫔?,1992年版,第20頁。這種場景在宋代的成都遨頭出游時經(jīng)常見到。

        到了宋代,成都士庶游萬歲池之風(fēng)仍然不減。但是,宋代游萬歲池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上巳日前后。《歲華紀麗譜》載“三月三日,出北門,宴學(xué)射山。既罷后射弓,蓋張伯子以是日即此地上升。巫覡賣符于道,游者佩之,以宜蠶避災(zāi)。輕裾小蓋,照爛山阜。晚宴于萬歲池亭,泛舟池中”。(11)(明)楊慎:《全蜀藝文志》卷58,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1710-1711頁?!睹┩た驮挕份d,上巳日“州主與郡寮將妓樂出城,至其地,車馬人物闐噎。有耆宿鮮于熙者,與朋友數(shù)人於萬歲池縱飲?!雹伲ㄋ危S休復(fù):《茅亭客話》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三月三日,主政成都的官員充當(dāng)遨頭,帶領(lǐng)僚屬嬉游于萬歲池,同往的還有樂妓歌吹,乘車騎馬,好不熱鬧。成都百姓著麗服,泛舟萬歲池中,宴飲于萬歲池亭。范成大淳熙元年至四年知成都府,在此期間,多次充當(dāng)遨頭在上巳日前后游萬歲池,留下了《上巳前一日學(xué)射山萬歲池故事》《上巳日萬嵗池坐上呈提刑程詠之》等詩歌,此時的萬歲池游人眾多,“游騎不知都幾許?長堤十里轉(zhuǎn)輕雷”。②(宋)范成大:《范石湖集》卷1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4頁。在詩人眼中,萬歲池風(fēng)景甚美,“綠岸飜鷗如北渚,紅塵躍馬似西池”,甚至和長安曲江水景相比,也毫不遜色。③(宋)范成大:《范石湖集》卷1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4頁。

        (三)江瀆池

        《蜀中名勝記》將江瀆池列為成都南門之勝景。④(明)曹學(xué)佺:《蜀中名勝記》卷1,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版,第5頁。“江瀆祠在成都縣南四里?!督检胫尽份d,秦并天下,立江水祠於蜀,至今歲祀焉。太祖平蜀依唐志立夏日祭江瀆祠於成都”。⑤(宋)祝穆:《方輿勝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端拇ㄍㄖ尽肪矶涊d:江瀆池在城南江瀆廟前,廣二十五畝。江瀆廟又名江瀆祠。江瀆池旁除了有江瀆祠外,還有二亭。陸游《成都府江瀆廟碑》云:“成都自唐有江瀆廟,其南臨江。唐末,節(jié)度使高駢大城成都,廟與江始隔”。⑥(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渭南文集校注》卷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00頁。宋人馮浩《江瀆廟醮設(shè)廳記》:“廟前臨清池,有島嶼、竹樹之勝,紅蕖夏發(fā),水碧四照,為一州之觀”。⑦(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2,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626頁。江瀆池成為宋代成都士庶游樂勝地。

        田況慶歷八年至皇佑二年知益州,“每與民共樂,則作一詩以紀其事”,成《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其中有《伏日會江瀆池》。伏日會江瀆池避暑源于慶歷四年至七年知益州的文彥博,《歲華紀麗譜》對此記載到:“六月初伏日,會監(jiān)司;中伏日,會職官以上;末伏日,會府縣官,皆就江瀆廟設(shè)廳。初文潞公建設(shè)廳,以伏日為會避暑,自是以為常。早宴罷,泛舟池中。復(fù)出就廳晚宴,觀者臨池張飲,盡日為樂”。⑧(明)楊慎:《全蜀藝文志》卷58,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1710-1711頁。趙抃守蜀時,朝廷公使錢大減,故將每年的江瀆池三伏會改為初伏會,后因之。

        江瀆池對于宋代成都士庶來說主要是一個夏日的避暑游樂之勝地。田況作為遨頭避暑江瀆池,在他的筆下,夏日的江瀆池是“沈沈隆廈壓平岸,好樹蔭亞芙蕖香”。詩人與賓朋泛舟池上,縱情飲酒消暑,周圍是“絲竹聒耳非自樂,肆望觀者臺堵墻”。⑨(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9,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82頁。絲竹之音相隨,同游的成都百姓在舟上、在岸邊嬉游縱觀。

        陸游在蜀地期間多次泛游江瀆池,留下了《江瀆池醉歸馬上作》《江瀆池納涼》《月夜江瀆池納涼》等詩。

        宋祁知益州僅一年零八個月,留下了至少六首描寫其游江瀆池的詩歌,分別是《避暑江瀆池》、《集江瀆池亭》二首、《江瀆池亭》、《夏日江瀆亭小飲》、《十日宴江瀆亭》,可見其對江瀆池游樂的喜愛。在宋祁的眼中,江瀆池是“林煙昬午日,樓影壓池天。篠密工迷徑,荷欹巧避船”,⑩(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7,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22頁。“煙稠芰荷葉,霞熱荔支房”,(11)(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3,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55頁?!皯蝣o沖馀藻,游龜避折蓮”。(12)(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7,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23頁。在此,詩人暫時忘掉惱人公務(wù),醉心于江瀆游樂之中。

        熙寧三年至五年知成都府的吳中復(fù)也喜游樂,在成都期間夏日也和僚屬一起到江瀆池避暑,作有《江瀆泛舟》一詩,同游的張?zhí)泼?、雍方知、韓宗道、謝景初均有應(yīng)和之詩。

        (四)游錦江

        宋代成都最為盛大的玩水活動莫過于游江了,成都游江分為二月二日的小游江和四月十九日的浣花大游江。

        宋代成都小游江始于張詠知成都府時。張詠,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九月首任益州,咸平元年(998年),張詠離蜀。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第二次守蜀,景德三年(1006年)春詔回京。小游江具體興起于張詠治蜀的哪一年還無法確知。張詠之所以開發(fā)出二月二日的游江活動在于蜀民之前都在此日在城市四郊踏青游賞,由于當(dāng)時四川地區(qū)有王小波、李順之亂,故主政官員害怕民眾郊外集聚生事,故派兵監(jiān)視。張詠治蜀則改變方略,一改監(jiān)視堵塞之法,進而順從蜀地民俗,通過開發(fā)二月二日的游江活動來取代百姓散在郊外四野無法管控的踏青活動,這即是二月二日浣花小游江活動產(chǎn)生的最初原因。小游江是從萬里橋至浣花溪寶歷寺,太守與郡僚屬官分別乘坐以錦繡器皿裝飾起來的彩舫十多條,同時還有專門的水上歌舞表演的船只數(shù)條,在游江船只隊伍的最前面是歌吹船,引導(dǎo)眾船前行,吸引岸上之人觀看。水上如此精彩熱鬧的表演盛況自然吸引了以前于二月二日到四郊踏青之百姓,紛紛跑到萬里橋到浣花溪寶歷寺這一段河流的兩岸觀看江里的水上表演,游江船只抵達寶歷寺,太守在寶歷寺舉行宴飲活動。為了增加小游江游樂活動的豐富性,吸引更多的百姓參與,乖崖公又在此日于寶歷寺前創(chuàng)立蠶市,吸引百姓在此買賣貨物,嬉戲游樂暢飲于市場之中,直到傍晚才往回走,好一副熱鬧的情景。①劉術(shù):《兩宋時期成都的游江娛樂活動》,《四川旅游學(xué)院學(xué)報》2016年第2期,第32-33頁。

        四月十九日浣花游江自唐代即有之,宋代成都地方官府亦從民樂。四月十九日,官府組織軍士水嬉競渡,盛況空前,各船彩旗招展、笙歌雜沓,兩岸觀者如云,熱鬧非凡,至日晚方歇,謂為大游江。大游江當(dāng)天的活動是從成都城的笮橋門開始的。出笮橋門陸行“十里”至浣花溪畔梵安寺冀國夫人祠祭拜,接著游杜甫草堂,然后在梵安寺設(shè)廳宴飲,呂大防在五代韋莊所建草堂的基礎(chǔ)上重建草堂于梵安寺側(cè),草堂內(nèi)建滄浪亭,從此遨頭浣花游江宴飲之地由梵安寺設(shè)廳改為杜子美滄浪亭。宴飲結(jié)束,太守與其僚屬,能具彩舟之百姓,乘坐彩舫,歌吹相隨,妓樂數(shù)船相伴,一路表演,從浣花溪登船順流而下,直到百花潭,也即笮橋門外不遠處錦江上。宋代成都浣花大游江活動主要有以下內(nèi)容:祭拜冀國夫人和杜甫;遨頭同游;彩舫游江;岸邊觀舟等。②關(guān)于宋代成都大小游江更詳細的情況,參看筆者拙文《兩宋時期成都的游江娛樂活動》,《四川旅游學(xué)院學(xué)報》2016年第2期,第32-35頁。

        除了二月二日和四月十九日的游江活動外,宋代成都士庶在其它時間也會泛舟浣花溪和錦江之上,茲不贅述。

        宋代成都士庶的“游山玩水”式的游樂活動甚是豐富,達到成都歷史上的游樂高峰。南宋末期,隨著元軍踏入巴蜀大地,成都繁榮的游樂之風(fēng)也逐漸衰落,直至清末再也沒有達到宋代的水平了。

        (責(zé)任編輯:吳啟琳)

        The Sightseeing Tour of Multitude of Chengdu In Song Dynasty

        Liu Shu
        (Ba Culture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 Sichuan,635000)

        :The custom of touring of Chengdu was very famous in Song Dynasty,mainly includes touring temple、gardens、marketplace、festival and touring hills and rivers and so on.The multitude of Chengdu In Song Dynasty was very interested in sightseeing tour,touring hills mainly includes touring xuesheshan in shangsi festival、touring haiyunshan on March 21st、and wudanshan in the town.Touring rivers mainly includes mokechi、jiangduchi、wansuichi and so on.

        Song Dynasty;Chengdu;Multitude;Sightseeing tour

        K901.6

        A

        1008-7354(2016)03-0095-08

        劉術(shù)(1981-),男,漢族,四川宣漢人,四川文理學(xué)院講師,文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為唐宋時期巴蜀地方文化。

        本文系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先唐巴文化文獻集成與研究”(項目批準編號:15BZW057)及四川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重點研究基地開放課題資助項目(課題編號:16DFWH023)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摩訶文類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時代古籍“深度影印”的實踐與思考
        全國新書目(2024年6期)2024-01-01 00:00:00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
        《大智度論》與《摩訶止觀》慈悲觀的比較研究
        鄰父伐樹
        西夏文大寶積經(jīng)卷八十八“摩訶迦葉會”解讀
        《摩訶般若菠蘿蜜多心經(jīng)》(玄奘譯本)
        中華詩詞(2017年3期)2017-11-27 03:44:01
        摩訶劫賓那尊者
        旅游世界(2015年10期)2015-10-20 22:57:19
        袁說友《成都文類》研究綜述
        契接古今中外的理論辨析
        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文類混用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 亚洲色欲色欲大片www无码| 台湾佬娱乐中文22vvvv|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 2018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系列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av综合一区|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人妖|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五月天|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野外| 久久只精品99品免费久23|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98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片在线观看| av天堂手机在线免费| 性感熟妇被我玩弄到高潮|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亚洲高清日韩成人| 国产av一区网址大全| 精品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女同同成片av免费观看| 美妇炮灰被狂躁爽到高潮h|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东北寡妇特级毛片免费| 91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