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 羅崇財
論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
◇ 甘肅 羅崇財
新課程物理教學要求中學教師要注重科學知識的教學,并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慕虒W引導.教學引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不僅要多給學生講解類似物理科學的研究成果,提升其學習興趣,還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科學方法是人們改造世界的有效工具,人們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逐步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并將之應用于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這就是所謂的科學方法.科學方法對于物理研究來說十分重要,科學方法運用得當,會使得很多研究成果更快更早地展現(xiàn)出來.在自然科學規(guī)律中,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平衡的,平衡已經(jīng)成為了科學研究的基本形式.我們發(fā)現(xiàn)中學物理教學中若采用科學方法教育研究,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于學科發(fā)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要把科學方法作為研究的中心,與物理教學相互結合,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活動的感官體驗,讓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方法的實施,能更有效地解釋、預測和引導學生的物理學習活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的相關學習方法和物理思維.
無論是物理學基本定律,還是基本概念,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這些關系也是從物理學科基本結構中逐漸演變出來的,所以,教師應該對這些演變過程加以了解,并通過科學教育方法進行學科的實質(zhì)內(nèi)容教學,而這也會給教學活動帶來深刻的影響.例如一些物理實驗課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物理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掌握科學的物理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這也能讓更多的學生領會到物理學科及物理知識的內(nèi)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物理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科學方法的運用,能提升其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
2.1 物理科學方法教育顯性化
很多物理學科的教育方法在其他學科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很多教育方法都有著相通之處,那就是必須有學科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在物理學習當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難題,但解題的思路卻往往不止一種,而無論運用哪種解題方法解決問題,其解題過程都離不開物理概念、基本理論的支持.學生在中學階段,其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對方法論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時,教師就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教授其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理解與運用.
2.2 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生活化
物理學科的學習并非是為了考試而進行的學習,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形成學習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所謂科學方法,正是來源于生活,進而改造生活.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對學生多加指導,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生活化,如何將物理學科融入到生活當中來.教師可以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分析,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觀察更多的物理現(xiàn)象,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并鼓勵學生在遇到相關問題時,積極運用物理科學方法予以解決.
比如在“物態(tài)變化中的吸熱過程”這一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典型的有“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一般會利用飛機進行降雨,在降雨的過程中會涉及升華吸熱這一知識點.撒出的干冰進入冷空氣層后會迅速升華,升華的過程中需要吸收很大的熱量,使得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雨水.這種降雨方法就是利用了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熱量變化實現(xiàn)的.這樣的教學方式與生活緊密結合,便于學生理解的同時,也證明了物理科學方法的生活化特征.
綜上所述,物理科學方法教育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科學精神的確立,植根于對科學價值的正確認識、對科學美的體驗,以及由此激發(fā)的對于科學的熱愛.物理理論的應用需要科學方法的參與,而只有二者的結合才能挖掘出物理科學的真正寶藏.通過科學方法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運用科學的方法掌握所學知識,也能讓物理科學方法變成學生自身的一種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