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景舒
心底的故鄉(xiāng)
文/俞景舒
我生在北京,長在北京,這里理應是我的家鄉(xiāng)??晌业膽艏鶚俗⒌墓枢l(xiāng)更令我神往。
我的故鄉(xiāng)是紹興,是那個江南水鄉(xiāng)。這個暑假之前我從未到過那里,腦海中的紹興的人說話是吳音軟唱,紹興的街道是黑瓦粉墻青石巷,紹興的空氣中都會帶有絲絲屬于江南的甜膩。這一切的一切對于我這個北方姑娘有著致命的吸引。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不,準確說是回到了這里,一下車有一種莫名的歸屬感,感受著獨屬江南的潮熱,并未有不適反而感到親切和新鮮。北京的夏天是干的,太陽仿佛要烤干地上的一切。而這里的夏天是潮的,空氣中的水分不留余力地貼向你,就如這里熱情的人們。
我在這里待得時間并不長,去的地方也少。但就我去的這幾個地方全都給我了心靈的震撼。
首先去的是魯迅故居。這里保留了當年那條街的建筑,先穿過了三味書屋,書屋中的古樸的擺設,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感動。若說環(huán)境,這里在當年是極好的,可若比當下,這里燈光昏暗,桌椅不如如今舒適,在這炎熱的夏天也并沒有空調,可想而知在嚴寒中這里也并不能溫暖舒適。但就是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環(huán)境下,培育出了一代文豪——魯迅。為何如今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卻再也出不來第二個魯迅?
我覺得這是思想和信念的問題。何為三味?三味書屋塾師壽鏡吾次子曾解釋說:“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時聽父兄言,讀經味如稻粱,度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比缃竦娜擞钟姓l會真正體味這三味的含義呢?重視國學文化越來越成為關注的重點。可應試教育的體制使我們關注的更多的是分數,排名和自己是否可以上一個好的大學,而不是文學的本身。所以目的不純的學習本身就是無法提高的。
穿過三味書屋,我們來到了百草堂。我心目中的百草園有這紅花綠葉,綠樹成蔭,各處都彰顯著生機。真正來到這里的時候,說實話有些失望。這里沒有姹紫嫣紅的百花,沒有各樣奇異的植物,有的是一片綠綠的菜園。這種反差讓我一時無法接受。但當我認真觀察園子的時候,內心卻平靜了下來。感受著這滿眼的綠色,享受著來自鄉(xiāng)土的平靜。這里給我的感觸很多。從開始時的無趣,無味,到后來的平靜,最后是感慨。腦內想了很多,關于這園,關于魯迅,還關于那個年代。這里似乎把我?guī)У搅肆硪粋€世界,在那里不再有社會的紛繁,不再有萬千世界的誘惑。有的只剩下了內心深處的平靜。
想到這里我似乎明白了為何只有這里才培育出了一代代的文豪,偉人。正源于紹興 獨特的氛圍,獨特的環(huán)境,給人以內心的安靜。這里是紹興,是我心底的故鄉(xiāng)。
(作者單位:北京市牛欄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