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隆添,曾 俊,郭柏生,鄭冬梅,楊立生,楊樹青,曾海峰
(寧都縣農業(yè)和糧食局,江西寧都 342800)
?
寧都發(fā)展有機水稻的優(yōu)勢與技術措施
陳隆添,曾 俊,郭柏生,鄭冬梅,楊立生,楊樹青,曾海峰
(寧都縣農業(yè)和糧食局,江西寧都 342800)
介紹了寧都發(fā)展有機稻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分析了發(fā)展有機稻的有利條件,并提出發(fā)展有機稻的前景與措施。
有機水稻;優(yōu)勢;措施;寧都
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追求越來越趨向于綠色、生態(tài)、有機、環(huán)保、安全、健康[1]。稻米的質量和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市場越來越大,為此,大力發(fā)展有機農業(yè),推廣種植有機水稻,保障人們餐桌的綠色供應,是未來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寧都素有“縱有三年兩不收,仍有稻米下贛州”的贛南糧倉之美譽,是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業(yè)發(fā)展由資源約束轉為資源市場的雙重配置,農產品向質優(yōu)、安全、保健的方向發(fā)展,有利于豐富稻米市場、保障人類健康、提高農民種糧的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江西星布斯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在寧都縣嘗試發(fā)展虎蛙有機水稻,至2014年9月,基地和產品均已取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國家批準號CNCA-R-2004-129),并注冊了“虔農”牌商標,充分說明在寧都發(fā)展有機稻具有諸多有利條件,適合發(fā)展有機水稻生產。筆者分析了寧都發(fā)展有機稻的有利條件,并提出發(fā)展有機稻的前景和措施。
1.1 優(yōu)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 ①地形條件適宜。寧都屬于典型的丘陵山區(qū)地形,全縣農田多小塊、獨立的“垅田”“排田”,少有大面積連片的平原和盆地。②氣候條件適宜。寧都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年日照時數長,溫度高,降雨多,日平均氣溫18.3 ℃,無霜期289 d,年降雨超過1 860 mm,適宜水稻生長。③水源條件好。年降雨多,森林覆蓋率高(60%以上),山區(qū)農田水源涵養(yǎng)條件好,有獨立的灌溉水源;水源遠離城市、集鎮(zhèn),無工業(yè)和生活污染,水源天然、純凈、清潔。④土壤條件好。寧都土壤富含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贛南的稀土主產區(qū)之一,如含人體所需的硒、鐵、鈣、鋅等必需元素。
1.2 適宜品種較多 通過近5年的對比試驗,結合市場調查和消費者意見反饋,已篩選出一批適合在寧都縣種植的早、抗、豐、優(yōu)品種。
1.3 適宜種植范圍廣 在寧都范圍內,已調查摸清了天然富含人體所需的鐵、鈣、鋅、硒等元素的種植區(qū)域,同時結合水源、土壤、交通、勞力等條件,已篩選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的0.33萬hm2農田適合種植有機稻。
1.4 技術力量雄厚 寧都農業(yè)系統(tǒng)有一支高素質的技術隊伍,有正高技術職稱6人,副高技術職稱20多人,中級技術職稱40多人,各方面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可為發(fā)展和種植有機稻提供堅強的技術力量支撐和保障。
(1)使用經轉換的種子,即無農藥、無肥料污染、無殘留的干凈種子[2]。
(2)農田灌溉全部用無任何污染(工業(yè)污染、生活污染、農業(yè)污染等)的天然、純凈、清潔的水源。
(3)不亂用、濫用農業(yè)投入品。不施用任何化學肥料(含葉面肥)、化學農藥、化學除草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肥料除施用腐熟農家肥外,僅使用菜籽餅和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農藥選用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批準使用的生物農藥,統(tǒng)一采購供應。
(4)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病蟲草害,實行稻田養(yǎng)鴨、田間安裝殺蟲燈、放養(yǎng)青蛙等措施防病蟲,采用人工除草、灌水與放水、用谷殼壓草等措施控制草害。
(5)收獲前去病株,適時收獲,及時曬干,不堆漚,單存單貯。
3.1 創(chuàng)新防病滅蟲方式方法 應用生態(tài)學原理,培植多種稻田生態(tài)鏈或共生系統(tǒng),采取稻-蛙、稻-鴨,蛙-鱉等模式共生共棲,稻田放養(yǎng)虎紋蛙和養(yǎng)鱉、養(yǎng)鴨,作為農業(yè)和生物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3.2 添加設施設備,采用物理方法防蟲滅蟲和驅鳥 田間每1.33 hm2安裝1盞佳多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螟蟲和稻飛虱等害蟲;田間按一定密度放置反光光碟,利用光碟反光炫光防鳥驅鳥。
3.3 采用有機肥+農家肥+生物肥的供肥方式 有機肥用菜籽餅肥,農家肥由農戶積造,生物有機肥有認證的專業(yè)生產,多種肥料搭配確保肥料供應充足、養(yǎng)分齊全,肥料中添加生物菌可使養(yǎng)分分解、吸收、利用更高效、速效。
3.4 嚴管和禁用任何農藥 病蟲害以農業(yè)、物理、生物防治為主。必須使用農藥時,僅使用經過認證、批準的生物農藥,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
3.5 嚴格生產操作流程 采用“公司+農戶”的訂單生產模式,生產過程全程做到“五統(tǒng)一”:統(tǒng)一品種、統(tǒng)一生產技術標準、統(tǒng)一采購供應物資、統(tǒng)一農事操作、統(tǒng)一產品回收。
一是選擇經轉換的品種,重點抓好“三期一量”,即播種期、移栽期、安全齊穗期,播種期要根據品種生育期長短倒推,原則上應避免高溫抽穗灌漿,以9月中旬為宜;播種量控制在300 kg/hm2內;施足有機肥(總用肥為菜籽餅2 250 kg/hm2、生物有機肥750 kg/hm2,基肥和追肥按8∶2施用);培育多蘗矮壯秧,達到每株分蘗數在25 d內3~4個。二是控齡栽插,25~30 d栽完,每蔸栽足6~8苗,力爭每蔸成穗10~12個,以16.7 cm×20.0 cm~20.0 cm×20.0 cm栽足25.5萬~30.0萬蔸,有效穗270萬~300萬穗,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2~23 g,確保產量6 750 kg/hm2左右。三是提高移栽質量,要求栽淺、栽穩(wěn)、栽正、栽勻。四是施足農家肥、有機肥和菜籽餅肥,在耙田時施入,科學管水,排灌分家,施肥、噴藥后水只進不出,保持半寸水位,以防肥、藥流失。五是采用農業(yè)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方式控制草害,以苗壓草、以水壓草、養(yǎng)鴨除草、用谷殼壓草、人工拔草等方式防除雜草。六是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1] 葉英明.有機水稻種植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yè),2015(9):22-23.
[2] 謝圣明.有機水稻種植技術分析[J].北京農業(yè),2011(9):27-28.
Superior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Organic Rice in Ningdu
CHEN Long-tian,ZENG Jun,GUO Bai-sheng et al
(Ningdu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Grain Bureau,Ningdu,Jiangxi 342800)
The powerful natural resources advantages to develop organic rice market was expounded,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rice was analyzed,and the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organic rice 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Organic rice; superiority; Measures; Ningdu
陳隆添(1965- ),男,江西寧都人,推廣研究員,從事良種繁育研究。
2016-09-12
S 511
A
0517-6611(2016)32-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