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桃(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淺析地方高職院校地域文化育人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辜桃
(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傳承地域文化是地方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現實需求。地域文化在地方高職院校的文化育人實踐中具有培養(yǎng)個體民族精神、引導個體價值取向、完善個體道德品質的重要價值。地方高職院校地域文化育人的實現路徑主要有在物質文化中滲透地域文化,做到環(huán)境育人;在精神文化中融入地域文化,做到精神育人;在制度文化中強化地域文化,做到管理育人;在行為文化中突出地域文化,做到實踐育人。
地方高職院校;地域文化;文化育人
地域文化作為“一個地方傳統(tǒng)、生活歷史和精神觀念的結晶,是該地區(qū)最為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是當地人民在漫長的歲月中為生息繁衍和社會進步而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匯”[1],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共性,也有各地域文化的個性,呈現出地域性、豐富性、親緣性、穩(wěn)定性、差異性等方面的特質。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高等教育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地方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擔負著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把握地方高職院校的地方性,充分發(fā)揮地域文化的育人價值是值得高職教育工作者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地方高職院校的競爭已經由規(guī)模數量的競爭發(fā)展到文化內涵的較量,文化建設已成為當前地方高職院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題。圍繞校園文化建設,地方高職院校進行了大量研究與嘗試,但不可否認,目前許多地方高職院校的文化育人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呈現出“文化底蘊不足、自身特色不足、人文熏陶不足、育人成效不足、社會影響不足”[2]等發(fā)展瓶頸。地方高職院校存在于地域,服務于地域,其發(fā)展必然依附于地域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和經濟環(huán)境,專業(yè)設置、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等都會受到地域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域指向性。這種地域指向性決定了地方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呈現出地域特色。正如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說:“每一種文化都根植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鄉(xiāng)和故土的觀念,有自己的‘風景’和‘圖像’”[3]。地方高職院校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資源就是其校園文化建設的土壤,離開了地域文化的印記,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傳承地域文化是地方高職院校提升文化育人質量的現實需求。
文化是人類長期文明的沉淀,人是文化發(fā)展的產物。文化的價值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礪人。地方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高地,其文化育人的核心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因此,地域文化的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地域文化培育個體的民族精神
地域文化是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過程中凝練出來的文化精粹,是民族精神具有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民族精神是地域文化中優(yōu)秀基因與先進因素的概括、總結、提煉與升華;地域文化則以其獨特價值為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養(yǎng)料與能量。換言之,各地域文化是民族精神內在價值的直接載體,蘊含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因此,地方高職院校開發(fā)和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優(yōu)秀資源,可以加強學生對民族精神的感知、認同與歸屬,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強化民族責任心與使命感。
(二)地域文化引導個體的價值取向
地域文化總是在一定的自然、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中形成和發(fā)展。作為文化主體的人,無時無刻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正如懷特所說,“我們按照人類——個體的或整體的人類——的方式所做的一切無不深深地受到我們的文化的影響”[4]。 將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職院校的育人實踐,學生可以直接或間接感受到地域文化中各種歷史文獻、文化遺跡、英雄人物、民俗傳統(tǒng)等蘊含的價值觀念,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地域文化通過潛移默化地熏陶與感染,使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念,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提升境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
(三)地域文化完善個體的道德品質
德國哲學家赫爾德認為,“文化乃是一個社會向善論的概念,它意味著人的完善”[5]。從某方面說,文化與個體的道德品質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地域文化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既吸納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本土文化的精華,形成了大量的顯性與隱性德育資源,蘊含了豐富的道德理念、生命哲理、人文思想,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完善起著獨特的作用。地域文化中先賢圣哲的人生哲學、思想品格、道德學說,不但增加了學生道德教育的素材,而且為學生的道德建設提供了鮮活的榜樣,能夠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內化,實現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地方高職院校根植于地域文化,在建立、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將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必須在學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都發(fā)揮地域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在物質文化中滲透地域文化,做到環(huán)境育人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表現形態(tài),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種文化,主要包括教學環(huán)境、人文自然景觀、基礎設施、傳播設施等。物質文化作為一種實體文化,不僅是校園文化的物質符號,而且以一種超語言的方式傳遞著教育價值。學校的每一面墻、每一條走廊、每一間教室、每一扇櫥窗、每一個角落都是影響人的教育力量,時時刻刻都在育人。物質文化的積極作用能否有效發(fā)揮,主要取決于它所蘊含和傳遞的文化價值?!按髮W物質文化形態(tài)建設合理與否,關鍵是看其是否與其功能、地域文化相吻合”[6]。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物質文化風格鮮明的大學,如融入齊魯文化的山東大學、弘揚湖湘文化的湖南大學、倡導閩南文化的廈門大學等。因此,地方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充分利用地域的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別具一格的校園物質文化,展示地域的文化特征,通過這些物化的“文化生命”對學生起到陶冶、啟迪、感化的作用。在教學環(huán)境方面,可以通過教學樓、實訓基地中的文化長廊、提示板、橫幅、掛像、標語等載體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體會地域文化;在人文自然景觀方面,廣場、雕塑、亭臺、山、水、園、林、路等載體的命名可以保持鮮明的地域特色;在基礎設施方面,可以在學生公寓、食堂、運動場等載體中注入地域文化的內涵;在傳播設施方面,利用網站、多媒體、校報、學報等平臺宣傳地域文化,讓地域文化以物化的形態(tài)在校內外傳播。
(二)在精神文化中融入地域文化,做到精神育人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深層表現形態(tài),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霸诒WC大學的高水準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施、任何組織都有效”[7]。精神文化作為一種內隱文化,既看不到也摸不著,但它卻又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對校園文化的發(fā)展產生實質性和根本性的影響,其內容非常豐富,主要以辦學理念、校風、學風等形式存在。大學精神文化有共性和個性之分,“共性是指大學所普遍具有的精神,而個性則是指大學結合自身傳統(tǒng)、地域文化、時代背景等所形成的獨特價值追求和行為規(guī)范”[8]。國內外許多知名大學都注重將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融入精神文化建設中,如中山大學的精神“民主、務實、愛?!笔且詭X南文化為基,博納諸方文化精髓融匯而成,中山大學?;罩虚g的弧形巧妙形成一朵紅棉花,是嶺南地區(qū)的標志性樹種,意寓中山大學扎根嶺南地區(qū)。地方高職院校在精神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汲取地域文化精髓,逐步形成地域文化育人的環(huán)境。一方面,地方高職院校要確立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辦學理念,將地域文化精髓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更好地服務地域經濟發(fā)展;另一方面,地方高職院校要凝練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征的校訓、?;铡⑿8?,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識別系統(tǒng),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中。
(三)在制度文化中強化地域文化,做到管理育人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范疇,是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目標的內在保障機制,對學校師生的行為方式具有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進行有效融合的制度保障,因此,地方高職院校要充分尋找地域文化與學校制度文化的契合點,將地域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工作納入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中。一是在教學管理制度中推進地域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三進”活動,將其納入學校的理論教育體系與實踐教育體系,組織專家編寫地方傳統(tǒng)文化教材,既可以作為基礎課開設,也可以作為選修課開設,還可以靈活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語文課等文化基礎課或專業(yè)基礎課中,讓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從零散走向系統(tǒng),營造詮釋和傳播地域文化的教學氛圍。二是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將地域文化的研究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將其納入學校的科研體系,設立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深化對地域文化的開發(fā)和保護,使學校成為整理、搜集、研究、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陣地。三是在學生管理制度中滲透地域文化元素,完善第二課堂學分認證體系,將學生參與地域文化傳承的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分制的范疇。
(四)在行為文化中突出地域文化,做到實踐育人
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動態(tài)表現?!靶@文化活動是行為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受眾面較寬。在活動中有機滲入地域文化的內容既能為傳承弘揚地域文化提供有效載體,又能提升活動的文化品味”[9]。因此,地方高職院??梢岳玫赜蛭幕Y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加強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一是在社團活動中凸顯地域文化,通過辯論會、演講比賽、故事會、書畫展等活動形式,加深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二是在文化藝術活動中傳承地域文化,一方面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展示地域文化中的工藝、藝術、文學、語言、風俗習慣,另一方面通過邀請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團體進校園、承辦地方賽事等方式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讓學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三是在學術活動中傳播地域文化,通過有關地域文化的專家講座、學術研討、知識競賽、報告會等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地域文化的興趣;四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感悟地域文化,組織學生參觀地域文化教育實踐基地、遍訪地域文化足跡,開展地域文化調查,增強學生對地域文化的感性認識。
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域的歷史沉淀與歷史積累,孕育和滋養(yǎng)了地域內人們的品性德行,也影響著地域內學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地方高職院校作為地域的文化中心與文化高地,承擔著地域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新使命。因此,立足地域文化、融入地域文化、傳承地域文化是地方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高職院校提高育人質量的有效途徑。
[1]彭暉,劉德清.開發(fā)利用地域文化推進高校課程建設[J].高教探索,2007(5):90-93.
[2]樊未晨.高職院校成長亟須突破校園文化“瓶頸”[N].中國青年報,2011-12-05(10).
[3]韓明濤.大學文化建設[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414.
[4]懷特.文化科學——人和文明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424.
[5]菲利普·巴格比,等.文化:歷史的投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8.
[6]郭必裕.大學物質文化的解讀與重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84-86.
[7]AbrabamFlexner.universities:AmercanEnglishGerma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354.
[8]蔣曉虹.大學精神:大學品牌的核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 (Z1):63-66.
[9]羅先奎,劉人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域文化因素[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1):18-21.
Inheriting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practical demand of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local vocational col原leges.Regional culture has important value of cultivating individual national spirit,guiding individual value orienta原tion and improving individual moral quality in the cultural education practice of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The real原izing route of culture education in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es penet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material culture to realize education through environment,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spirit culture to realize educa原tion through spirit,strengthening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system culture to realize education through management,prominence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behavior culture to realize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e.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regional culture;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G710
A
2096-000X(2016)17-0250-03
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基于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地方特色文化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湖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地方高職院校校地文化融合的策略研究——以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湖南省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高職教育轉型升級背景下產學研一體化育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辜桃(1982-),女,湖南婁底人,碩士,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技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