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娜
【摘要】古詩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它語句凝練,意境悠遠。由于古詩詞文體上的特點,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單調(diào)而乏味。本文將從“把握節(jié)奏,反復誦讀品詩味”“整合內(nèi)容,緊扣詩眼明詩意”“邊讀邊想,啟發(fā)想象入詩境、悟詩情”“拓展閱讀,升華情感重積累”等方面闡述如何讓古詩文教學綻放異彩。
【關鍵詞】古詩教學誦讀品味想象積累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都明確告訴我們,小學階段學習古詩要注重對作品的情感體驗。本文試圖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詩味,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重積累,讓學生在古詩文課堂上學得如情如境,學得情趣盎然。
一、 把握節(jié)奏,反復誦讀品詩味
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首先要把它讀準確、讀通順,這是誦讀的前提。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谡b讀時還特別要注意讀出節(jié)奏,只有把握好了節(jié)奏,讀起來才朗朗上口,學生才能對古詩詞的內(nèi)容有初步的感受。古詩誦讀的節(jié)奏,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比如,五言詩可以按照“二一二”的節(jié)奏來讀:“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讀起來就很有韻味。七言詩一般是按照“二二三”的節(jié)奏來停頓,第二處停頓的時間還要略微長一點。如《示兒》的節(jié)奏和停頓是這樣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睂W生誦讀得多了,就會自然而然地掌握古詩詞停頓的規(guī)律,掌握好詩詞誦讀的秘訣,領悟古詩詞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這樣對接下來學習理解古詩文做好了鋪墊。
二、 整合內(nèi)容,緊扣詩眼明詩意
俗話說:“文有文心,詩有詩眼?!彼^詩眼,就是最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的詞語。古典詩詞一般來說都是非常含蓄、凝練,用詞考究,往往一個字、一個詞就能傳達出深遠的意境。教師要善于抓住詩眼,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領悟詩文大意。
如教學《示兒》這首詩時,師問: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詩人此時的心情呢?生答:“悲”?!氨本褪沁@首詩的詩眼。詩人為何而“悲”呢?通過了解當時金兵入侵中原的情境,學生了解到詩人原來是為了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悲”,此時的悲是“悲痛”,是“悲哀”,也是“悲傷”。怎樣讓學生對這個“詩眼”理解得更加深刻呢?教學時老師又出示《題臨安邸》這首詩,學生了解到面對著國破家亡的南宋,那些權貴們竟然不戰(zhàn)而敗、茍且偷生。此時時刻,“悲”就抹上一層沉重的色彩,變成了一種“痛心”,一種“憤怒”。緊扣“悲”字,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層層推進,對陸游臨死前的那種悲憤交加的心情也有了更深地感悟。
三、 邊讀邊想,啟發(fā)想象入詩境、悟詩情
閱讀古詩文需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去感悟詩中內(nèi)涵。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的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和領悟。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詩文作為一個載體,去聯(lián)想、補充和創(chuàng)造,以構(gòu)想詩文的畫面。
1. 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悅耳悠揚的音樂可以渲染氣氛,使人心馳神往。如果教師在古詩誦讀教學中,巧妙地配上精心挑選的音樂,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他們進入古詩的意境。
2. 利用插圖,感受意境。教材上的每一首古詩都會配有色彩鮮艷的插圖,教師應充分利用插圖,使學生在觀賞插圖的過程中漸漸走進詩歌營造的意境之中,充分感受到古詩所描繪的美妙意境。例如,教學《示兒》時,在體會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時,教師出示南北宋時期的歷史插圖讓學生欣賞,出示了歷史背景資料讓學生閱讀,學生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在一次又一次地誦讀中,在傷感悲愴的音樂聲里,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南宋昏庸的國君權貴畫面,浮現(xiàn)出民不聊生的社會場景,浮現(xiàn)出為此悲憤不已的陸游形象,為體會作者的“悲”情成功地創(chuàng)設了情景,做到了“語境還原”。
3. 挖掘空白,啟發(fā)想象。古詩詞語句凝練。要想讓學生通過凝練的語言,進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意境,就必須挖掘古詩中的藝術空白,啟迪學生展開想象,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如《游園不值》,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園中的春色:作者游園沒有遇到園主人,進不了園子,可是他看到了什么?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出示春天的畫面,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學生展開想象,暢所欲言。
教師要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描述、插圖、音樂、多媒體等手段,啟發(f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這是捕捉詩歌意境的關鍵。
四、 拓展閱讀,升華情感重積累
每當我們學習一首古詩,可以適當拓展內(nèi)容讓學生記誦積累,使學生與詩人的情感在拓展中不斷地升華。
1. 拓展同主題的作品。如在教學《贈汪倫》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qū)W過的幾首送別詩,讓學生大致了解異同。又如在教學《憶江南》時,可以拓展贊美江南的詩句讓學生誦讀與積累,也讓孩子們領略了各大詩人眼中萬般美麗的江南。
2. 拓展同題材的作品。以題材為橋梁,可以帶動同題材不同主題的詩歌的學習,比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禛的《題秋江獨釣圖》。在比較閱讀中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讓學生學會了比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3. 拓展同詩人的作品。拓展同詩人的作品不僅能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也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比如,學習課內(nèi)經(jīng)典古詩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帶動學生學習李白的其他作品。
總之,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