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第一小學 張金標
古人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蹦壳暗男W語文統(tǒng)編教材十分注重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教材精選了中華經(jīng)典作品開展對學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敖?jīng)”“史”“子”“集”“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均有收入。教材除了大量增加古詩數(shù)量之外,還明顯增加了文言文篇目。由原來人教版的四篇文言文增加到十四篇文言文,是原來數(shù)量的三倍以上。但是由于文言文離學生生活較遠,又加上文言文中生僻字、通假字較多,造成學生讀不好,讀不通。古今異義的存在與文言語句的濃縮又讓學生讀起來難以理解。再加上老師課堂教學因循守舊,教學模式化讓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因此,課堂上如何落實文言文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艱難的的課題。為此,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立足課程標準與教材,精準確立教學目標是解決我們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要關注統(tǒng)編教材的整體性。統(tǒng)編教材共有14篇文言文,三年級上下冊各有一篇,四年級上下冊各有兩篇,五年級上下冊各有兩篇和六年級上下冊各有兩篇。文言文在三年級上冊就出現(xiàn)《司馬光》這篇課文。所以我們要對每篇文言文位置有明晰的把握。在教學時,針對每篇文言文所在的單元,在《語文課程目標》統(tǒng)領下,根據(jù)導讀頁提示的單元要素,根據(jù)課后練習題和學情制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有了教學目標,我們才知道教什么。
《語文課程標準》中各年級的讀書目標:三年級的要求是學生認識文言文的特點,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四年級的要求是學生能獨立地讀文言文,讀出自己的想象,讀出作者的情感;五年級的要求是學生能正確流利地讀出課文,讀出作者的情感;六年級的要求是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根據(jù)韻律節(jié)奏體會文章的內容,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這四個學段都緊緊圍繞著讀來展開。統(tǒng)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說過:“古詩詞教學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有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讀中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一時說不清美在哪里,總之是積淀下來,就有所感覺了?!庇纱丝梢姡喿x和誦讀是正確開啟文言文教學的金鑰匙。
(1)從讀準到讀通,層層深入。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整體的讀。對小學生來說,文言文中客觀存在許多的文字障礙,所以要讓學生先做到兩點:分清字形,讀準字音。上課伊始就教學生緊密連接以前學過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讀全文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因為這三種器官共同調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于文中的讀書障礙學生先自行解學,再在老師引導下匯報交流。接著再次要求學生自由地讀,培養(yǎng)自由朗讀的習慣。
(2)關注要點讀,即根據(jù)單元要素的要求,把握每篇文言文的要點部分進行朗讀。可以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也可以做到組合練讀。組合練讀時,我們要做到形式多樣:初讀、男女生分開讀、比賽讀、師生讀。讀的時候,我們教師要精心設計,做到有梯度,讓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深入,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刻。與此同時,學生也就會把握讀書的要點。
(3)關注重點句的朗讀。特別是在長句的處理上,老師要舍得花時間,要舍得下功夫。比如《書戴嵩畫?!分械摹按水嫸放R玻《放Aυ诮?,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對于這樣的長句子就要不斷地推進教學。到了高年級,如果學生節(jié)奏韻律讀得不好,我們老師也不要急于示范,要以學生的讀為主體,讓學生示范為主。如果發(fā)現(xiàn)有學生讀得比較快時,把握不好停頓,可以找一個慢性子的同學來讀。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讀文言文的竅門就是要讀得慢一些,同時要做到聲斷氣不斷,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最后,老師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再決定是否范讀??傊?,在引導學生讀文言文時讓學生以仿為篙,巧妙搭起文言文朗讀時由不順到順的橋梁。所以讓學生在多次的讀中感悟,讀仿結合,讓學生得其文言要旨,讓學生的讀書自然結果。
(1)以圖解意,有跡可循。在教學生字時,我們可以采用出示甲骨文、金文等圖片做猜字游戲。比如在六年級上冊《書戴嵩畫?!愤@課中有一個生字“曝”。我們就可以先出示圖片讓學生去猜一猜,這可能是哪個生字。學生猜出來之后,老師又問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師生交流猜字的過程。此時教學過程并沒有結束,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組詞“曝曬”“一曝十寒”,練習用詞語說話。通過這樣的遷移運用,通過這樣的文字游戲,學生對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感受能力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2)遵循課標,恰當使用方法。縱觀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三年級要求學生能聯(lián)系注釋,讀懂課文;四年級要求學生能使用擴詞填詞的方法理解語句,讀懂課文;五年級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自己查閱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讀懂課文;六年級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理解意思。我們在教學時,既要把握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又要把這些方法進行綜合利用。具體到一篇文言文時,要結合學情遵循課標制定恰當?shù)膶W習方法。比如在教學《書戴嵩畫?!分欣斫狻拜S”的意思時,我們就可以勾連出四年級的教學方法擴字法,讓學生及時組詞“畫軸”。在理解“軸”的意思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錦囊玉軸”的意思。此時老師不要去講“軸”的意思,而是讓學生先用擴字法去猜,然后把用過的詞放到語境中去學習。通過聯(lián)系詞語的意思,學生很容易理解詞句。這樣的教學讓“軸”的意義層層深入。巧妙用一個“軸”就教會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句話、一段話的意思,學生自通其意,真可謂妙哉。
(3)拓展文本,重積累,重語用。吳忠豪教授曾說過:對處于語言發(fā)展關鍵期的小學生而言,毫無疑問應該將積累語言材料和豐富語感經(jīng)驗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文言文學習中,除了理解文本的意思和感悟作者的情感外,還要關注學生語言的積累,豐富學生語言經(jīng)驗。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每篇課文,都能要求學生做到熟讀成誦,對課文語言學生能熟到脫口而出,那么即便是現(xiàn)代學生,一定也能具備寫出文筆優(yōu)雅生動的文章的能力。
在《書戴嵩畫?!分小案攩柵?,織當問婢”教學中,學生除了找出這是引用古語外,教師還可適時根據(jù)文本拓展,問學生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相近的詞句?!靶屑依锸帧薄伴T外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钡榷紩患ぐl(fā)出來。教學中老師就要引導學生積累這些能觸發(fā)學生心靈的詞語,達到積累語言材料的目的。之后,讓學生仿照“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句式,讓學生仿句練習。如此一來,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感。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蔽覀儾灰恢眻猿治难晕慕虒W中以詞串講,而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文本的意境出發(fā)授之以法、授之以漁,真正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特點。
學習了文言文之后,不但讓學生了解到文言文的特點、作者的感情和文本的形式,而且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拓展感受中華文化的精神。在課前可以引入鋪墊,課中可以補充說明,課后進行有效拓展。在拓展時,內容的選擇可以以人物的相關內容拓展,可以對相關道理鏈接,也可以用古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形式拓展,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感知和喜愛。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單元要素,參考課后習題,讓教學目標扎實落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注重朗讀的指導,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加強閱讀鏈接,讓學生在拓展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文言文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所在,對于浸潤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讓我們腳踏實地進行文言文教學,讓經(jīng)典文化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