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大慶油田工程建設公司化建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159)
新媒體環(huán)境對共青團工作的影響及改進建議
張睿
(大慶油田工程建設公司化建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159)
新媒體是信息時代的新興事物,在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開展共青團工作時,完全可以有效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改進工作,并通過相應的工作方式調整來規(guī)避其負面影響。
新媒體;新媒體環(huán)境;共青團工作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而提出的概念,主要涵蓋互聯(lián)網、手機媒體等載體形式。新媒體環(huán)境,即在新媒體傳播模式下形成的新的傳播環(huán)境。它較之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我們獲取資訊,無論是通過報紙還是電視,只能獲得媒體所提供的信息。而現(xiàn)在,通過互聯(lián)網,我們就可以獲得所需的任何信息。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共青團工作產生較大影響有以下3個方面:
1.人人皆媒體的“自媒體”時代?!白悦襟w”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產物。傳統(tǒng)媒體時代,從事傳播活動的機構(如報社、電視臺)才有能力收集和發(fā)布信息。自媒體時代,通過新媒體,任何人都有獲取信息和發(fā)布信息的能力。21世紀的青年是在互聯(lián)網的伴隨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充分掌握互聯(lián)網、手機媒體的使用,是網絡上的活躍分子。例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青年人經常高頻次發(fā)布自己的所見所聞,每一個青年人都可以成為一家小型的“媒體”。
2.海量信息可供檢索的“信息爆炸”時代。新媒體為我們打造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信息是新媒體環(huán)境的重要特點。據統(tǒng)計,人類信息的倍增周期,在19世紀時為50年,20世紀80年代時,已經縮短為3年,且還在不斷縮短。形象一點說,今天我們全人類共有10億篇文章,這個數字在3年后就會變成20億。而在19世紀,這一過程需要50年。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量之大是史無前例的,不僅如此,這些信息還具有可檢索性。任何有條件的個體都可以通過關鍵詞的形式在信息海洋中檢索并獲取所需信息。青年人的求知欲、好奇心和使用互聯(lián)網的能力均強于其他年齡段人群,這使他們成為使用互聯(lián)網的最主要人群。他們大量地接收來自互聯(lián)網的信息,對官方的、主流的信息發(fā)布日益疏離。
3.信息把關逐漸弱化的“垃圾信息”時代。把關人理論是美國傳播學者盧因提出的,他認為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對信息進行篩選過濾。在傳統(tǒng)媒體中,記者、編輯扮演把關人的角色,我們所接收的信息是經過他們選擇、加工和處理的。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把關人正在逐漸弱化,任何信息都可以得到被傳播的機會。這看似“公平”的傳播模式,也使封建迷信、謠言、虛假新聞等“垃圾信息”在互聯(lián)網上得到同等傳播機會,這些信息往往擾亂視聽,對青年人的價值觀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新媒體給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正面和負面影響,也可分為正面與反面。新媒體可以幫助強化共青團服務的職能,同時也對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產生沖擊。
(一)新媒體環(huán)境對共青團工作的正面影響
在開展共青團工作時,一是更好地收集青年人的意見建議。青年人思想較為活躍,但當他們對團組織工作方式存在意見建議時,出于種種顧慮,往往不愿主動提出。可以采取關注青年社交媒體的方法,來側面收集意見建議,從而更好審視共青團工作。二是更好地為青年服務。共青團組織要為青年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組織的關懷。在了解青年人困難時,可以通過關注他們的社交媒體,更好、更精準地為他們提供“私人訂制”式的服務。
(二)新媒體環(huán)境對共青團工作的負面影響
1.人人皆可發(fā)聲,意見不斷差異化。青年人更傾向于將不斷差異化的意見發(fā)布在網絡上,這為開展共青團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zhàn)。當團組織開展活動、下達任務時,青年人必然會存在著肯定、認同和否定、質疑等多種類型的意見。以往,他們通常以不表態(tài)、人際交談或直接向組織反映等方式來處理個人意見,影響范圍小且團組織容易將問題解決。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青年人通過互聯(lián)網等渠道更加快捷、直接地表達個人意見。新媒體上的內容不僅人人可以發(fā)布,并且人人可以閱讀。當個體發(fā)布負面信息時,往往會帶來大面積的影響。
2.信息渠道多元,傳統(tǒng)的上傳下達傳播鏈條斷裂。共青團的信息傳播主要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即上傳下達或下傳上達。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這一鏈條正逐步被打破。新媒體信息的海量性,為青年人提供了多種信息來源渠道,他們不再依賴官方發(fā)布的信息。當從上級組織獲取到信息時,青年人并不急于相信或執(zhí)行,他們可以選擇從其他渠道收集信息,對其加以佐證或反駁,使信息下達受到干擾。而組織往往難以了解青年收集到何種信息受到何種影響,信息上傳亦受到干擾。
3.信息魚龍混雜,垃圾信息對青年的影響日益凸顯。新媒體缺乏把關導致了“垃圾信息”的傳播,信息魚龍混雜。青年是一個思想易波動的群體,易受到負面影響。這無疑與弘揚正能量的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為整個團員青年隊伍帶來了消極影響。
1.關注青年動態(tài),權衡統(tǒng)一管理與差異管理。針對自媒體特點,要權衡統(tǒng)一管理與差異管理。統(tǒng)一管理即將團員青年集中為整體開展工作,差異管理即針對不同個體的差異性開展工作。在共青團工作中,統(tǒng)一管理適用于把握整體方向,差異管理適用于對個體的服務與疏導。應充分利用自媒體特點,通過關注青年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發(fā)現(xiàn)他們的困難,了解他們的思想,掌握他們的動態(tài),體現(xiàn)出工作方式的差異性。解決個體的問題,可促成更團結緊密、更積極向上的集體。同時,統(tǒng)一管理也不可松懈。
2.掌握實時資訊,回歸官方主流陣地。針對信息海量性特點,要充分掌握資訊,塑造團組織的信息權威形象,使青年人愿意接受官方主流信息。一是掌握外部多元信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規(guī)避海量信息對青年人思想產生的影響,就要在時間上、信息量上多于青年人掌握的外部信息。例如,當重大新聞事件發(fā)生時,網絡中往往會伴隨出現(xiàn)質疑、批判等多種言論??梢粤私馐录旧?,并預判可能對青年造成誤導的言論,對其進行引導。二是掌握青年人反饋的信息。要收集青年人對共青團工作所反饋的意見,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網絡言論,不斷適應青年的需求。
3.加強輿論引導,為青年把關傳遞正能量。針對垃圾信息流行的特點,要為青年做信息的把關人。一是加強宣傳,傳遞正能量。大力宣傳青年典型,通過開展青年文明號、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等載體活動,弘揚主流價值觀。二是做好疏導,化解負能量。向青年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對垃圾信息有甄別能力,形成抗體。敏銳察覺青年人對外部事物存在的理解偏差,采取談心等方式對負面的、偏激的、片面的理解予以扶正。
〔責任編輯:宋洪德〕
D296
A
1002-2341(2016)03-0114-02
2016-04-20
張睿(1978-),女,遼寧撫順人,團委書記兼黨群工作部副主任,主要從事共青團管理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