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洪茲田 陳女婷
有機背景下的高考化學實驗試題突破
福建 洪茲田 陳女婷
近年全國高考中,有機實驗題主要考查有機物的制備實驗。其考查背景為大學有機化學實驗中常見有機物的制備,出題背景或直接來自于大學基礎有機化學實驗涉及的苯甲酸、1-溴丁烷、正丁醛、正丁醚、環(huán)己酮、乙酸乙酯、硝基苯、乙酰水楊酸、乙酰苯胺、己二酸和環(huán)己烯等有機物的制備(如2 0 1 3年全國卷Ⅰ考查環(huán)己烯,2 0 1 3年全國卷Ⅱ考查正丁醛);或來自于這些物質的相似化合物的制備(如2 0 1 4年全國卷Ⅰ考查乙酸異戊酯)。試題的落腳點為實驗裝置和實驗儀器的識別、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如溫度計的位置、冷凝水的進出、沸石的作用、水浴加熱和防倒吸等)、有機產物的分離與提純和產率的計算等。
1.反應容器——燒瓶
(1)圓底燒瓶(圖a):能耐熱和承受反應物(或溶液)沸騰以后所發(fā)生的沖擊震動。在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和蒸餾實驗中最常使用,也常用作減壓蒸餾的接收器。
(2)三口燒瓶(圖b):最常用于需要進行攪拌的實驗中。中間瓶口裝攪拌器,兩個側口裝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或溫度計等。
(3)錐形燒瓶(簡稱錐形瓶)(圖c):常用于有機溶劑進行重結晶的操作,或有固體產物生成的合成實驗中,因為生成的固體物容易從錐形燒瓶中取出來。通常也用作常壓蒸餾實驗的接收器,但不能用作減壓蒸餾實驗的接收器。
(4)二口燒瓶(圖d):常用于半微量、微量制備實驗作為反應容器,中間口接回流冷凝管、蒸餾頭、克氏蒸餾頭等,側口接溫度計、加料管等。
2.冷凝回流儀器——冷凝管
(1)直形冷凝管(圖a):蒸餾物質的沸點在1 4 0℃以下時,要在夾套內通水冷卻;但超過1 4 0℃時,往往會在內管和外管的接合處炸裂。微量合成實驗中,用于加熱回流裝置上。
(2)空氣冷凝管(圖b):當蒸餾物質的沸點高于1 4 0℃時,常用它來代替通冷卻水的直形冷凝管。
(3)球形冷凝管(圖c):其內管的冷卻面積較大,對蒸氣的冷凝有較好的效果,適用于加熱回流的實驗。
裝置名稱儀器裝置圖說明蒸餾裝置①分離兩種或多種沸點相差大且互溶的液體混合物;②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③溫度計的水銀球應處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④冷凝管中冷水在外管中下進上出冷凝回流裝置①恒壓漏斗可以保證內部壓強不變,一是可以使漏斗內液體順利流下,二是減小增加的液體對氣體壓強的影響;②球形冷凝管用于液體的回流,防止其揮發(fā),用于各種有機制備實驗
1.使用溫度計的實驗。如實驗室制乙烯、苯的硝化反應、石油的分餾、乙酸乙酯的水解(水銀球的位置分別是液體中、水中、支管口、水中)。
2.使用冷凝回流裝置的實驗。如制溴苯、硝基苯等。
3.需要冷凝裝置的實驗。如制乙酸乙酯、石油的分餾、石油的催化裂化、煤的干餾。
4.需要防止倒吸的實驗。如制溴苯、乙酸乙酯、氨氣、氯化氫等。
5.需要水浴的實驗。如制硝基苯、乙酸乙酯的水解、蔗糖的水解、銀鏡反應、測定物質的溶解度。
6.需要防止暴沸的實驗。如制乙酸乙酯、實驗室制乙烯、石油的分餾。
制備物質原理與注意事項實驗裝置CH3—CH2OH濃H2S O4→1 7 0℃CH乙烯2CH2↑+H2O①藥品:無水乙醇、濃硫酸(體積比為1∶3)②溫度計水銀球位置:反應液中③碎瓷片作用:防暴沸④溫度控制:迅速升至1 7 0℃,防止副反應⑤濃硫酸作用:催化劑、脫水劑、吸水劑⑥用N a OH洗氣:混有雜質C O2、S O2、乙醚及乙醇帨師FeB r+師+B r2→帨師師溴苯HB r①藥品:苯、液溴、鐵粉②長導管作用:冷凝回流③導管出口:置于液面上,防倒吸______④提純溴苯的方法:堿洗O CH3COH+HO C2H5O幑幐5+H2O①加藥順序:乙醇、濃硫酸、醋酸②導管口在液面上:防倒吸③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吸水劑、脫水劑④長導管作用:導氣兼冷凝⑤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濃H2S O4帯帯帯帯△CH3CO C2H乙酸乙酯
【高考鏈接】
(2 0 1 3全國卷Ⅱ)正丁醛是化工原料。實驗小組利用如下裝置合成正丁醛。
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據列表如下:
沸點/℃密度/(g·c m-3)水中溶解性正丁醇1 1 7.2 0.8 1 0 9微溶微溶正丁醛7 5.7 0.8 0 1 7
實驗步驟如下:
將6.0g N a2C r2O7放入1 0 0m L燒杯中,加3 0m L水溶解,再緩慢加入5m L濃硫酸,將所得溶液小心轉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幾粒沸石,加熱。當有蒸氣出現時,開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過程中保持反應溫度為9 0~9 5℃,在E中收集9 0℃以下的餾分。將餾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層,有機層干燥后蒸餾,收集7 5~7 7℃餾分,產量2.0g。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能否將N a2C r2O7溶液加到濃硫酸中,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加熱后發(fā)現未加沸石,應采取的正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裝置圖中,B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_,D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潤濕b.干燥
c.檢漏d.標定
(5)將正丁醛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離水時,水在________(填“上”或“下”)層。
(6)反應溫度應保持在9 0~9 5℃,其原因是_________。
(7)本實驗中,正丁醛的產率為________%。
【答案】(1)不能 濃硫酸的密度大,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熱,容易濺出傷人 (2)防止暴沸 冷卻后補加 (3)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4)c (5)下 (6)為了將正丁醛及時分離出來,促使反應正向進行,并減少正丁醛進一步氧化(7)5 1
【變式訓練】
正溴丁烷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采用正丁醇與溴化鈉、濃硫酸共熱制備正溴丁烷(CH3CH2CH2CH2B r),反應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應有:
(3)正丁醇與濃硫酸共熱會生成丁烯、正丁醚等;
(4)溴化氫在加熱條件下被濃硫酸氧化成溴單質。
實驗步驟:
在圓底燒瓶中加入原料,充分振蕩后加入幾粒沸石,安裝裝置Ⅰ。加熱至沸騰,回流3 0m i n。待反應液冷卻后,改裝為裝置Ⅱ,蒸出粗產品。將所得粗產品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1 0m L水洗滌,除去大部分水溶性雜質,然后依次用5m L的濃硫酸、1 0 m L水、1 0 m L飽和N a HC O3溶液、1 0m L水洗滌。分離出有機層,加入少量無水氯化鈣固體,靜置1h,過濾除去氯化鈣固體后蒸餾,收集9 9~1 0 3℃的餾分,產量5.5g。相關數據如表Ⅰ所示:
物質正丁醇正溴丁烷狀態(tài)無色液體無色液體相對分子質量1 1 7.2 1 0 1.6密度/(g·c m-3)7 4 1 3 7___沸點/℃0.8 1 0 9 1.2 7 5 8_水中溶解性微溶微溶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Ⅰ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冷卻水從A的________(填“上”或“下”)口通入。
(2)裝置Ⅰ中圓底燒瓶加入的原料有:①1 0 m L水;②7.3m L(0.0 8m o l)正丁醇;③1 0.3g(0.1 0m o l)溴化鈉;④1 1.7m L(0.2 2m o l)濃硫酸。上述物質的加入順序合理的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3)裝置Ⅰ中燒杯B盛有N a OH溶液,吸收的尾氣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4)整個實驗至少________次用到沸石,若加熱后發(fā)現未加沸石,應采取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立即補加 B.冷卻后補加
C.不需補加 D.重新配料
(5)用濃硫酸洗滌粗產品時,有機層從分液漏斗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粗產品洗滌操作中,三次用到水洗,最后一次水洗主要是洗掉大部分_______________ ____(填化學式),有人認為第二次水洗的操作可以省略,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可以省略,省略了反而會使實驗操作更簡單
B.可以省略,省略了可以防止正溴丁烷的水解
C.不能省略,省略了會使N a HC O3溶液的用量增大,浪費藥品
D.不能省略,省略了會導致洗滌振搖過程產生大量C O2氣體,容易造成活塞蹦出
(6)制備正溴丁烷時,不直接用裝置Ⅱ邊反應邊蒸出產物的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實驗正溴丁烷的產率為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答案】(1)球形冷凝管 下 (2)A (3)HB r(多寫B(tài) r2、S O2亦可) (4)3 B (5)上口倒出 N a HC O3C D(6)正溴丁烷與正丁醇的沸點相差較小,若邊反應邊蒸餾,會有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使產率降低 (7)5 0.2%
【解析】(2)加料時若先使溴化鈉與濃硫酸混合,再加正丁醇和水,會導致還沒加正丁醇時,已有大量HB r生成。另外,沒有正丁醇和水的稀釋,濃硫酸的氧化性很強,會將溴化鈉氧化成溴,同時放出大量熱。再者,正丁醇與濃硫酸共熱會有副產物生成。綜上所述,加料時的合理順序為水→濃硫酸→正丁醇→溴化鈉。(3)N a OH溶液的作用主要是吸收HB r以及可能生成的少量B r2、S O2,防止污染環(huán)境。(4)整個實驗涉及1次回流和2次蒸餾,故至少用到3次沸石。(5)用濃硫酸洗滌粗產品時,由于正溴丁烷的密度(1.2 7 5 8g·c m-3)比濃硫酸的密度小,故有機層在上層,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硫酸,不僅可以減少下一步洗滌時N a HC O3溶液的用量,還能避免振搖過程產生大量C O2氣體,導致壓強增大,造成活塞蹦出;最后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大部分N a HC O3。(7)n(正丁醇)=0.0 8m o l,n(HB r)=0.1 0m o l,由于二者是1∶1反應,故HB r過量。根據正丁醇可算出理論上生成n(正溴丁烷)=0.0 8 m o l,即m(正溴丁烷)=0.0 8m o l×1 3 7g/m o l=1 0.9 6g,而實際正溴丁烷產量為5.5g,故產率為5.5g÷1 0.9 6g×1 0 0%=5 0.2%。
有機背景下的高考化學實驗題一般起點較高,突出能力考查,命題形式上緊扣有機制備實驗的命題規(guī)律:制備合成→分離提純→目標產物。試題的落點為實驗裝置和實驗儀器的識別、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有機產物的分離與提純和產率的計算等,難度適中,能較好地檢測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和實驗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