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葉麗(臨淄區(qū)雪宮中學,山東 淄博 255400)
哪能喜新厭舊,貴在得心應手
——也談飛速發(fā)展的現代語文教學輔助
孫葉麗
(臨淄區(qū)雪宮中學,山東 淄博255400)
一線教學十幾年,正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突飛猛進的時代,初級、中級、高級班一一學來,隨著教學能力的提高,各級課堂教學比賽也紛至沓來,在獨立完成抑或合作完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著課堂教學輔助領域的知識。本文通過對現代教學輔助工具PPT與電子白板、微課程的分析,闡述了現代化教學輔助的利弊,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多媒體教學輔助研究
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的熱點課題,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已經形成巨大的動力,推動著教學方式的快速改革與發(fā)展,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碰撞與接軌問題不容忽視,教師應正確面對現代化教學輔助方式的變革,秉承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并結合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開辟適應社會發(fā)展、語文教學進程的新方式。
Windows的操作環(huán)境中,傳統的PPT課件制作的演示文稿工具采取的軟件是PowerPoint,其特點在于操作方便、方便于隨時修改、演示文稿制作用時少、共享性強[1]。例如:在《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課中,可以將本文的文學常識的簡單介紹,以文字形式插入作者的生活照片中,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感受散文家林清玄散發(fā)出的超脫世俗的禪者之氣,可以更形象直觀地將文字的表達對應到相應的情景畫面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1優(yōu)勢
PPT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制作的便捷性,簡單易操作,并且在各大教學門戶網站也可以篩選和下載適合自己使用的課件。例如:在教授詩歌《我愛這土地》時,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適時出現名家朗誦片段,極富磁性的專業(yè)朗誦的聲音、飽富情感的聲調、抑揚頓挫的技巧,把師生瞬間帶到了作家艾青“深愛著這土地”的文學意境中。本文開始部分以假設開頭,假托鳥兒為土地歌唱,抒發(fā)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隨著文字帶動情感的累積,后半部分以設問開頭,作者以高度凝練的語言爆發(fā)出了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學生從身臨其境的感同身受中,深切體會到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激發(fā)出中華民族華夏兒女的無限愛國之情。
2.2弊端
由于用PPT太多,會讓課堂太死板,缺少生機和靈動,且預設太多與生成性的不足,導致投入課堂使用中不能夠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因此,我在常態(tài)課堂教學中很少使用PPT,雖然翻頁器的出現一定形式是讓老師擺脫了鼠標對人身自由的限制,但課堂學習中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絕對不是按部就班而來的。點到即止,鏈接擴展實際是不斷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所需要的。
電子白板在教學系統中以其交互性、形象性、圖文并茂、聲色兼容等綜合特點,在課堂上展示出了生動的教學魅力,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交互式智能電子白板教學,可以將教師需要展示的板書內容以課件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且是可修改、可補充、可完善的,教師可以在不斷地調整教學結構中,使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2],有助于構建更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將課文的原文引入到電子白板中,對于學生來講,猶如享受原汁原味的文學大餐,這種課本的原貌展示方式,給學生一種時代趣味感,從而學習興趣越來越高。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重點與難點,適時運用電子白板具有的照相功能、勾畫功能、拉幕功能與探照燈等功能,不斷吸引學生的視線、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教師對于知識點的講解與指導,學生即可以實現在自讀自悟中提高對課文的認知、理解能力。
3.2便于學生復習和總結
電子白板教學可以全面記錄教學過程的所有細節(jié),外觀接近于黑板、操作接近觸摸屏,易學易用,保存好的電子白板在每一個班級都可以無限制地重復打開使用,改變了教師在每一個班級都要書寫一次板書的教學局面。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明確指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3]。電子白板創(chuàng)設的情境教學,正是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總結與復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錄播功能存儲為視頻文件,并可在課后根據復習需要使用回放功能,重新播放觀看,溫習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脈絡,從根本上解決學習方面的不足之處,隨時查漏補缺,進行知識的強化復習。形象、直觀、生動的畫面增進了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認識與理解,圖文效果直觀性強與傳統教學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并且相得益彰,有效促進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總結和復習的主動性。
微課程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鮮明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領”教學設計,并且與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在課堂授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完整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huán)境”。因此,微課程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的,反映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這使得“微課程”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那么在課堂上應用的效果如何呢?
首先,微課程的課堂應用,可以使師生在線進行觀摩課例,并隨時查看教案、課件等教學輔助資源。并且可將微課程進行下載、存儲到筆記本、手機、MP4等移動設備中,學習方式更靈活方便。微課程的意義在于內容少、針對性強,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知識點很好地來學習,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吸收知識點,并根據課堂老師的知識講解和解答疑惑,有助于學生將知識進行內化,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充分的理解與掌握。
然后,可以應用到研究課堂教學。每個教師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探討校本教研的具體開展方式,開辟多樣化的研究途徑;逐步建立校本微課程研究的保障機制,從制度、時間、條件、指導督促、交流合作等方面為校本微課程研究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例如:經常組織個案研究、集體攻關,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第一,應遵循在教學方法上“循環(huán)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大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后聚、不斷聚散的交替循環(huán)過程;第二,教師需要課前做好課堂預設、課中隨機應變、課后注意反思和總結,有利于在新課程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微課程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真實化、具體化、生動化、直觀化、典型案例化,可以迅速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能力、教學風格,完成教育教學的高階思維,有助于促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專業(yè)研究,在不斷地觀摩、評課、反思、研究中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現代教學手段的課堂應用中的PPT與電子白板、微課程各有利弊,在實際教學中應取眾家之長,優(yōu)點更好地發(fā)揮,缺點得以互補。對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我們應采取的態(tài)度是:不但不喜新厭舊,而是要將傳統與現代技術進行有機融合,發(fā)揚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填補從演示性多媒體教學到網絡條件教學之間的空白,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教育,實現教與學的和諧與統一,大大加快語文教育教學的信息化、現代化的發(fā)展進程。
[1]王小新.論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08(02)
[2]徐剛.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負作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01).
[3]朱莎莎,羅銀春.基于教學媒體的發(fā)展淺析教學語言的變化[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