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秀萍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中國樂舞思想對幼兒舞蹈教學的意義
牟秀萍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自商周以來,我國就注重運用“樂教“來陶冶人的情操,“樂”是舞蹈與音樂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但是當前我們的幼兒教育對音樂的重視遠遠大于對舞蹈的重視,所以運用傳統(tǒng)樂舞思想,改變我們對幼兒舞蹈教學的認識,從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nèi)胧?,重視幼兒舞蹈教學,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避免簡單舞蹈動作的機械模仿,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舞蹈教學,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品格。
樂舞;幼兒;舞蹈教學
為了讓幼兒接觸到更多的知識,當前幼兒教學中普遍存在各個學科內(nèi)容盲目整合而導致的教學內(nèi)容量大的現(xiàn)象,從表面看來這樣的課堂豐富多彩,幼兒能夠接觸不同的知識,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往往是幼兒無法很好地體會、理解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老師沒有教學重點和中心,幼兒也獲得不了實質性的教育。特別是在舞蹈教學中,音樂學科成為獨立的學科,但是舞蹈卻只能以舞蹈元素的形式穿插在其他活動中,所以當前的幼兒舞蹈教學存在這一系列的問題:
一是幼兒舞蹈教學是機械動作模仿練習。幼兒舞蹈是三至六歲的孩子的舞蹈活動,這一時期,孩子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善于模仿,所以很多幼兒園教師通過教授簡單的舞蹈動作來進行舞蹈教學,貶低幼兒對舞蹈的學習能力。簡單的舞蹈動作不代表是毫無藝術美感的機械動作,而對這些機械動作的單一教學,并讓學生反復模仿練習,不僅會讓課堂無聊乏味,也很容易讓幼兒對舞蹈課失去興趣,體會不到舞蹈的藝術性。
二是幼兒舞蹈教學是專業(yè)舞蹈課。當前幼兒舞蹈教學的另一個弊病就是過于高估幼兒的接受能力,運用青少年學習的舞蹈動作來進行舞蹈課程講授,特別是在幼兒園教師編創(chuàng)表演舞蹈作品時,教師對部分幼兒進行舞蹈技能訓練,強調舞蹈基本功,為了社會功利性而忽略幼兒的特性,會讓孩子對舞蹈課望而生畏,更不能達到舞蹈對幼兒的興趣審美意義。
三是幼兒舞蹈教學是理論課。除了以上兩種舞蹈教學的極端現(xiàn)象,幼兒舞蹈教學還存在教條式教學的問題。舞蹈教師沒有注重幼兒的接受方式和舞蹈的特性,只是在講臺上枯燥地講授舞蹈知識,不能讓幼兒參與到舞蹈體驗中來,幼兒舞蹈課堂成為了呆板無趣的知識課堂。
這一系列的問題還是因為國人對舞蹈藝術、舞蹈教學的認識程度不足引起的。我們普遍認為幼兒舞蹈教學只是教師帶著幼兒活動身體,不必占用太多時間,幼兒教學還是要以知識學習為主,以實現(xiàn)幼小過度;但是舞蹈不僅僅是鍛煉身體的手段,也是豐富幼兒情感、培養(yǎng)幼兒審美的藝術,“舞蹈以其持久不斷的運動有助于成長中的兒童身心發(fā)展,而且是最自然、最高雅的?!钡怯變杭议L、甚至是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沒有認識到舞蹈對幼兒的重要意義,所以導致當前的幼兒舞蹈教學沒有真正地在實踐中落實,更無須論及發(fā)揮舞蹈教學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作用了。其實,舞蹈的教化作用很早就被人們認識到并應用到教育領域,所以幼兒舞蹈教學還需我們繼承良好的中國“樂舞”傳統(tǒng)。
“禮樂”制度是中國自商周時期就出現(xiàn)的重要制度,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禮”和“樂”作為教育的手段,以禮教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維系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樂教則通過音樂和舞蹈來陶冶人的情操,培養(yǎng)高尚情趣?!皹贰边@一概念并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音樂,而是舞樂并兼,即舞蹈和音樂相綜合的藝術形式。所以筆者所說的中國傳統(tǒng)樂舞指的就是舞蹈與音樂齊頭并進的綜合藝術表演形式。
但是自 20世紀以來,由于社會分工的不同和西方教育的學科劃分兩方面的影響,諸如音樂和舞蹈等就逐漸分離開來,成為不同的兩門學科。體現(xiàn)在教育教學中,就是兩門學科分頭教學而不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和交流,特別是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在幼兒園教學課程中,音樂已經(jīng)成為了專門的課程,而舞蹈在幼兒教育中所占比重卻越來越小。就當前來說,舞蹈元素通常體現(xiàn)在幼兒教學的兩個主要方面,一方面是健身類的自娛舞蹈,即全體孩子參加的,在每日固定的時間通過形體律動、兒歌組合、健身操等簡單的舞蹈形式來進行身體鍛煉;另外一方面則是表演性的藝術舞蹈,即教師通過選拔一些幼兒,通過有組織的教學訓練,來編創(chuàng)排練舞蹈作品,以參加幼兒園活動或舞蹈演出、比賽等。上述的兩種幼兒舞蹈教學都沒有很好地把握幼兒舞蹈教育內(nèi)涵,自娛舞蹈中舞蹈教學內(nèi)容遠遠不夠,舞蹈簡化成了枯燥的健身動作,不能發(fā)揮舞蹈的藝術性功能,也不能讓幼兒從中體驗到舞蹈的樂趣;而藝術表演性舞蹈不能面向所有的教學對象,雖然通過練習和表演能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和成就感,但是由于師資問題,某些老師為了舞蹈演出重視基本動作的反復重復,常常讓幼兒云里霧里地進行動作的串聯(lián),不能很好地挖掘舞蹈的深層內(nèi)涵和價值,所以我們有必要繼承先人的智慧,將中國傳統(tǒng)樂舞思想運用到幼兒舞蹈教學中來。
中國傳統(tǒng)樂舞注重舞蹈與音樂的結合,注重舞蹈對人的心靈的陶冶教育作用,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樂舞思想的宏觀視野下,筆者認為,幼兒舞蹈教學首先要做到綜合性,即綜合音樂、游戲等教學內(nèi)容,在幼兒教學中更好地、更多地體現(xiàn)舞蹈元素,讓舞蹈能發(fā)揮其全面的、無窮魅力;其次是要注重舞蹈的內(nèi)涵教育,改變枯燥的肢體動作訓練,而是讓學生體會舞蹈中蘊含的真善美,從而發(fā)揮舞蹈藝術對幼兒情操的陶冶功能。
一要改變幼兒舞蹈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幼兒舞蹈教學不僅僅是外在的形體訓練,所以舞蹈教師也不能只講授簡單的肢體動作,而是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體會到舞蹈對傳情達意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感受或者對故事的體會來用舞蹈的形式表演、表達出來,這樣的話,我們的幼兒舞蹈課程就不是動作的單一模仿,而是感受感情的有效抒發(fā),在這一過程中,運用舞蹈手段不斷豐富幼兒的感情,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二要創(chuàng)新幼兒舞蹈教學方式。舞蹈的基礎動作訓練是幼兒舞蹈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基礎動作的訓練也可以變得生動有趣,這就需要幼兒舞蹈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比如進行練習中,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沒有耐心,教師可以通過”青蛙冬眠“的形象比喻吸引學生模仿青蛙的動作,還可以通過小小比賽的方式來看哪個小朋友堅持的時間最長,從而在音樂中讓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能力,并保證幼兒舞蹈課堂的有效組織和進行。而“地面壓胯“這一動作訓練不僅會讓幼兒感覺得有趣,還會讓他們對舞蹈產(chǎn)生興趣,舞蹈對他們而言不再是枯燥的動作訓練,而是像他們的童話樂園。這樣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也避免了幼兒舞蹈教學的成人化趨勢,能夠讓幼兒充分體會屬于他們的舞蹈樂趣。
三要體現(xiàn)幼兒舞蹈教學的綜合性。中國傳統(tǒng)樂舞思想就是重視舞蹈對人的教育作用,堅持舞蹈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綜合型教學。所以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綜合其他學科內(nèi)容使舞蹈教學豐富有趣,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重點和中心是舞蹈教學,不能因為其他學科元素的加入而使舞蹈成為次要的陪襯。如進行舞蹈與游戲的綜合課時,不能在游戲中穿插舞蹈,而是讓游戲圍繞舞蹈課進行,有時只是手段和過程,教學目的還是具體的舞蹈動作練習和舞蹈作品講授,這種綜合性的教學可以促進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形象思維,發(fā)展幼兒智力。通過游戲讓幼兒對舞蹈動作進行學習、思考,還可以通過聯(lián)想發(fā)展幼兒的想象能力,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得快樂,還可以在舞蹈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
我國的幼兒舞蹈教學仍然是藝術教育的薄弱部分,幼兒園教育本應強調把唱歌、活動、舞蹈融為一體,培養(yǎng)孩子對舞蹈藝術的興趣,從而為他們學習舞蹈、提高藝術審美情趣奠定基礎,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舞蹈在幼兒教學中退居到次要地位,變成其他學科的陪襯和附屬,舞蹈教學的比重更是少之又少,這就無法發(fā)揮舞蹈這種藝術形式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教育作用。所以運用中國傳統(tǒng)樂舞思想改變國人對舞蹈的傳統(tǒng)認識,不斷提高人們對幼兒舞蹈教育的重視程度,改變幼兒教師開展幼兒舞蹈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只有這樣才能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舞蹈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切入點,改善并提升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從而發(fā)揮舞蹈藝術對幼兒的教育陶冶作用。
[1]胡知凡.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黃亞.兒童舞蹈“成人化”現(xiàn)象的反思[J].舞蹈,014(12).
[3]岳喜寧.淺談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學效果[J].音樂時空,2016(04).
[4]張江華.論少兒舞蹈中的游戲性[J].黃河之聲,2016(04).
責任編輯:孫延波
J618
A
1671-4288(2016)04-0117-02
2016-06-02
牟秀萍(1984-),女,山東濰坊人,濰坊學院特幼教師范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