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銳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蘭州 730070)
朱德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貢獻
王 銳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蘭州 730070)
朱德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建立了不朽功勛,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本文圍繞從大局出發(fā)全力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促成紅二、四方面軍北上;制定并實施《岷洮西戰(zhàn)役計劃》,建立甘南臨時革命根據(jù)地;與黨中央始終保持一致,終于實現(xiàn)了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大會師三個方面分析和論述了朱德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所做的重大貢獻。
朱德;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貢獻
朱德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建立了不朽功勛,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紅軍長征期間,為了保證戰(zhàn)略大轉移的完成,朱德在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活動的斗爭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無所畏懼,堅持了黨內(nèi)斗爭的正確原則,做了大量艱苦工作,起了重要作用,最終促使紅二、四方面軍聯(lián)合北上,在甘肅會寧、靜寧地區(qū)與紅一方面軍一起實現(xiàn)了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本文就朱德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所做的重大貢獻,作一概述,以此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和朱德誕辰130周年。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懋功地區(qū)會師,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兩河口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確定了要在運動戰(zhàn)中大量消滅敵人,向北進攻奪取甘肅南部,進而建立川陜甘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方針。會后,中革軍委根據(jù)這一戰(zhàn)略方針,制定了《松潘戰(zhàn)役計劃》,提出要在運動戰(zhàn)中消滅敵人,向北攻占甘南并建立根據(jù)地,達到赤化四川、陜西、甘肅的目的,首先就是要迅速、堅決地消滅松潘地區(qū)的敵人,通過進行戰(zhàn)役控制松潘以北及東北各條道路,有利于向北作戰(zhàn)和發(fā)展。[1]與此同時,中革軍委將紅一、四方面軍分為左、中、右三路軍以及岷江、懋功兩個支隊和一個后方警備部隊。7月下旬,中革軍委又根據(jù)敵情的變化,調(diào)整了松潘戰(zhàn)役計劃,決定把紅一、四方面軍主力編為5個縱隊和1個右支隊。后來,由于敵情的進一步變化、糧食給養(yǎng)困難和張國燾拖延紅四方面軍的行動,致使松潘戰(zhàn)役計劃落空。8月3日,紅軍總司令部又制定了《夏洮戰(zhàn)役計劃》,提出要攻占阿壩、北進夏河流域以消滅敵人。為了執(zhí)行這一計劃,中革軍委將紅一、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左路軍由紅軍總司令朱德、紅軍總政委張國燾率領,包括紅一方面軍的5軍、32軍和紅四方面軍的9軍、31軍、33軍,從卓克基進攻阿壩;右路軍由紅軍前敵總指揮徐向前、紅軍前敵總政委陳昌浩率領,包括紅一方面軍的1軍、3軍和紅四方面軍的4軍、30軍,由毛兒蓋進攻班佑,黨中央、中革軍委隨右路軍行動。
當時,左路軍集結在卓克基及以南地區(qū)。沙窩會議以后,朱德和時任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奉命來到卓克基。然而,張國燾靠著人多槍多,沙窩會議以后在毛兒蓋召集的紅四方面軍軍以上干部會議上,反對黨中央北上的戰(zhàn)略部署。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又在毛兒蓋召開會議,研究了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提出應向東向陜甘邊界發(fā)展,而不應向西發(fā)展。此后,在黨中央的一再催促和朱德的勸說下,張國燾才命令左路軍第一縱隊向東進入草地,部隊深入草地第三天被嘎曲河擋住。這條河本來很淺,由于下了暴雨,水漲了一些并流的很急,人是可以過去的。但是,張國燾卻以“水深流急,無法渡河”為借口,擅自命令左路軍停止前進。在這種情況下,朱德和張國燾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在紅軍總司令部的帳篷里,圍繞是否南下,張國燾和黃超與朱德激烈地爭吵。張國燾還煽動個別人給朱德施加壓力,但朱德認為作為黨員,就要服從黨中央的決定,反對南下。[2]然而,張國燾不顧黨中央的指示和朱德、劉伯承等的反對,指揮部隊從嘎曲河返回阿壩,并打電報給黨中央,要右路軍全部隨同南下。這一時期,朱德面對兩支隊伍的分裂,心情十分沉重,但他內(nèi)心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也要把南下的紅軍帶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此后,面對張國燾威逼利誘和蠻橫圍攻,他從大局出發(fā)全力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促成紅四方面軍北上。張國燾讓朱德表態(tài)反對黨中央和毛主席,擁護南下主張。然而,朱德明確表示“北上是黨中央的決定,我也是舉手贊成的,我不能違背黨中央的決定。叫我反毛是不行的”[3]254。從而堅決地抵制張國燾的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陰謀,堅持了既定的正確方針。但是,張國燾利令智昏,野心膨脹,于10月5日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張國燾自封為“主席”,在張國燾第二“中央”的“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名單里都有朱德的名字。張國燾要朱德表態(tài)承認第二“中央”,為此,朱德指出:“大敵當前,要講團結嘛!天下紅軍是一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黨中央統(tǒng)一領導下,是個整體。”[4]569他嚴正表示:“我按黨員規(guī)矩,保留意見,以個人名義做革命工作?!盵5]原紅一方面軍5、9軍團有的指戰(zhàn)員提出,單獨北上,找黨中央去!有的說,張國燾要攔我們,就跟他干![6]朱德則在與5、9軍團指戰(zhàn)員接觸的同時教育他們要以大局為重,采取黨內(nèi)斗爭的正確方針。此外,朱德通過與紅四方面軍干部戰(zhàn)士的促膝談話,使一些受張國燾蒙蔽的紅四方面軍干部戰(zhàn)士的態(tài)度逐步改變,啟發(fā)了他們的覺悟。在朱德看來,只要堅持團結,掌握正確的方法,眼前的困難就一定能克服。黨中央的勸導,朱德、劉伯承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堅決斗爭,以及張國燾南下失敗和“川康計劃”的破產(chǎn),使張國燾被迫宣布取消第二“中央”。1936年7月1日,經(jīng)過兩個月轉戰(zhàn)行軍的紅二、六軍團齊聚于甘孜,完成了與紅四方面軍的會師,并在甘孜召開慶祝大會,朱德在講話中指出,紅二、四方面軍的會合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繼續(xù)北上與紅一方面軍會合。正是在朱德以及任弼時、劉伯承等堅決斗爭和耐心說服教育以及紅二、四方面軍要求北上與紅一方面軍會合的呼聲下,張國燾才最后同意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
1936年7月上旬,由左、中、右三路縱隊組成的紅四方面軍為第一梯隊,分別從甘孜、爐霍、綏靖、崇化等地出發(fā)北上,向包座、班佑前進。由兩路縱隊組成的紅二方面軍,沿著紅四方面軍左路縱隊行軍路線前進。經(jīng)過一個月的艱難困苦的行軍跋涉,到8月上旬,紅四方面軍三路縱隊先后走出草地,到達巴西、包座地區(qū)。中共中央對兩大主力紅軍北上十分關心,不斷通報敵情并給予重要指示。中共中央領導人于7月22日致電朱德、張國燾、任弼時指出:“二、四方面軍以迅速出至甘南為有利。待你們進至甘南適當?shù)攸c時,即令一方面軍與你們配合?!盵7]717月27日,黨中央正式批準成立由張國燾任書記、任弼時任副書記和朱德等為委員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于7月28 日致電朱德、張國燾、任弼時,詢問糧食是否夠用?目前在什么地方?8月中旬能否出甘南?[8]75次日,朱德、張國燾、任弼時復電:“我軍先頭部隊于昨日占包座,二、四方面軍可于八月八號前全部到達包座及其東北地區(qū)。我們,卅一軍到包座。余續(xù)告?!盵9]76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于8月1日給朱德、張國燾、任弼時致電,通報了敵情并提出:“四方面軍到包座略作休息,宜迅速北進。二方面軍隨后跟進到哈達鋪再大休息,以免敵人封鎖岷西線,北出發(fā)生困難?!盵10]77當日,朱德、張國燾、任弼時復電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時指出:“俟兵力稍集結后即向洮、岷、西固,約八月中旬主力可向天水、蘭州大道出擊”,“我二、四兩方面軍全體指戰(zhàn)員對三個方面軍大會合和配合行動,一致興奮,并準備好了一切,謀西北首先勝利奮斗到底”。[11]79中共中央領導人又于8月3日,致電朱德、張國燾、任弼時,指出:“接八月一號電,為之欣慰。團結一致,犧牲一切,實現(xiàn)西北抗日新局面的偉大任務,我們的心和你們的心是完全一致的”?!拔覀円褜⒛銈兊膩黼娡ㄖK區(qū)紅軍,并號召他們以熱烈的同志精神,準備一切條件歡迎你們,達到三個方面軍的大會合”。[12]80
在此背景下,朱德和紅軍總部制定了《岷(州)洮(州)西(固)戰(zhàn)役計劃》,決定先機奪取岷州、洮州和西固地區(qū),為紅軍北上創(chuàng)造條件。8月5日至12日,紅二、四方面軍分為三路縱隊從包座出發(fā)挺進甘南,開始實施《岷(州)洮(州)西(固)戰(zhàn)役計劃》。至9月7日,戰(zhàn)役勝利結束,紅四方面軍先后攻占臨潭、渭源、漳縣和通渭縣城和隴西、臨洮、岷縣、武山等縣農(nóng)村廣大地區(qū),建立了甘南臨時革命根據(jù)地,成立了以岷縣為工作中心、由傅鐘任書記的中共甘肅省工委,同時還成立了由何長工任主席兼黨團書記的甘肅省蘇維埃政府。在岷洮西固戰(zhàn)役實施期間,作為紅軍總司令的朱德參與制定了許多重大決策,為戰(zhàn)役的順利實施做出了貢獻。
就在岷洮西固戰(zhàn)役結束之時,紅二方面軍根據(jù)中共中央關于《對一、二、四方面軍行動方針的意見》的指示,又開始實施《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戰(zhàn)役計劃》,從9月11日至20日,紅二方面軍先后攻占成縣、徽縣、兩當、康縣四座縣城和西和、禮縣、武都以及陜西略陽、鳳縣的部分地區(qū),建立了隴南臨時革命根據(jù)地。為了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北上,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要求“一方面軍八月至九月中旬仍以訓練生息為宜”,“二、四方面軍甘南任務完成后,九、十月間北上時,一方面軍便以軍容壯整之姿態(tài)與之會合于固原、海原地域”。[13]92這就形成了紅一、二、四方面軍互相呼應的戰(zhàn)略格局,成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前奏。8月12日,張聞天等致電朱德、張國燾、任弼時,提出了以打通國際為目的的寧夏戰(zhàn)役計劃。為了阻止紅軍三大主力會合并控制東北軍。9月初,“兩廣事變”被平息以后,蔣介石急忙調(diào)集胡宗南部日夜兼程到甘肅,目的是控制西蘭公路以阻止紅軍三大主力會合,同時命令其他各部人馬進攻紅軍。面對不斷變化的敵情,中共中央提出了靜(寧)會(寧)戰(zhàn)役計劃,以提前實現(xiàn)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朱德、張國燾、任弼時于9月13日致電毛澤東等提出:“我一方面軍主力由海原、固原地區(qū)向靜寧、會寧以北地區(qū)活動,南同四方面軍在靜、會段以襲擊方式側擊運動之胡敵,并阻止其停滯靜寧以東。”[14]108之后,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于9月15日復電朱德等,同意紅四方面軍占領以界石鋪為中心的隆(德)靜(寧)會(寧)定(西)段公路以及附近地區(qū),但是認為紅一方面軍主力南下不妥。如果紅一方面軍主力南下,馬鴻逵部就會奪去定邊、鹽池、豫旺等城,對今后進攻寧夏不利。
同時,為了貫徹奪取寧夏的戰(zhàn)略計劃,中共中央領導人又于9月14日致電朱德等,提出:“國際來電同意占領寧夏及甘肅西部,我軍占領寧夏地域后,即可給我們以幫助”?!盀閳詻Q執(zhí)行國際指示,準備在兩個月后占領寧夏”。[15]109當時,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明確要求紅四方面軍占領以界石鋪為中心的西蘭公路中段及其附近地區(qū),但是,張國燾猶豫不決,遲遲不肯行動。朱德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決定,多次同張國燾商量紅四方面軍的行動問題,主張北上,實現(xiàn)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中共中央西北局于9月16日在岷州三十里鋪召開會議,著重研究討論紅四方面軍的行動方向問題以及政治形勢,會上朱德、陳昌浩等要求按照黨中央指示北上同紅一方面軍會合,中共中央西北局絕大多數(shù)成員在會上贊成朱德等的主張,迫使張國燾放棄了西渡黃河占領甘西的主張,并擬定了以執(zhí)行靜會戰(zhàn)役為主要內(nèi)容的《通莊靜會戰(zhàn)役計劃》。但是,張國燾回到漳縣紅四方面軍前敵指揮部,又反對執(zhí)行靜會戰(zhàn)役計劃,他在沒有與朱德、陳昌浩商量的情況下,于9月22日晚發(fā)布西進命令。為此,中共中央西北局于9月23日在漳縣三岔召開會議,雖然朱德仍然堅持岷州會議的決定,但是西進方案還是得到了紅四方面軍一些干部的支持,于是就形成了從永靖、循化渡黃河西進的決定。然而,徐向前帶領先頭部隊過了洮州后從老百姓那里得知黃河對岸已經(jīng)進入大雪封山的季節(jié),氣候寒冷,道路難行,于是向朱德、張國燾提出建議,要求停止西進,繼續(xù)北上。就在此時,中共中央也一再致電張國燾要求停止西進,迅速北上,指出紅四方面軍有把握控制隆(德)靜(寧)會(寧)定(西)大道,紅一方面軍主力南下策應和紅二方面軍移動鉗制,就能夠?qū)崿F(xiàn)會合。而西進將會局限在青海,行動困難。中共中央西北局于9月27日又在洮州新城召開會議,再一次研究討論紅四方面軍行動的方向究竟是北上還是西進,會上朱德對張國燾進行了耐心的勸導,并明確提出停止西進繼續(xù)北上的意見,朱德的意見得到了陳昌浩、徐向前等大多數(shù)同志的擁護,最終張國燾不得不致電中共中央而放棄西進主張而同意北上,指出:“決仍照原計劃東出會寧,會合一方面軍為目的,部隊即出動,先頭二十六日到界石鋪決不再改變。”[16]140此后,紅四方軍開始按計劃行動??梢钥闯觯斓略谕瑥垏鵂c分裂活動的斗爭中,堅持黨中央的北上方針,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為紅軍三大主力實現(xiàn)會師發(fā)揮了決定性的重要作用。對于這場斗爭,毛澤東對朱德的評價是:“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鐵?!贝撕螅t四方面軍先后從岷縣、漳縣一帶向預定地域通渭、莊浪、會寧、靜寧進發(fā)。10月7日,紅四方面軍4軍10師到達會寧縣城,10月9日,朱德、張國燾和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紅軍總司令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等以及紅四方面軍4軍、31軍到達會寧縣城,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此后,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率領的紅二方面軍也在會寧、靜寧一帶實現(xiàn)了與紅一、四方面軍的會師,至此,紅軍三大主力實現(xiàn)了大會師。
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靜寧地區(qū)勝利會師,是黨史軍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黨中央醞釀和實施會師戰(zhàn)略決策的過程中,作為紅軍總司令的朱德發(fā)揮了獨特而又關鍵的作用,這是他一生對黨的事業(yè)做出的重大貢獻,永垂史冊,光照華夏。他以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黨性原則、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同張國燾分裂主義作了有理有據(jù)的堅決斗爭,但又不同張國燾決裂,在他和紅四方面軍廣大將士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戰(zhàn)勝了張國燾分裂活動,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黨中央既定的戰(zhàn)略部署。他以政治家的敏銳和軍事家的膽略高瞻遠矚地提出和實施了促成會師的各項計劃部署,實現(xiàn)了黨中央三軍會師于甘肅會寧、靜寧地區(qū)的戰(zhàn)略意圖。他嘔心瀝血、襟懷坦蕩、忍辱負重、顧全大局,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架起了紅軍之間友誼橋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紅軍將士的愛戴和擁護。今天,當代共產(chǎn)黨人只有認真學習和努力發(fā)揚朱德在這一偉大的歷史轉折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忠誠于黨、獻身事業(yè)的奉獻精神,以及在關鍵時刻所表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略眼光和政治品格,才是對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和朱德誕辰130周年的最好紀念。
[1]松潘戰(zhàn)役計劃[R]. 1935—6—29.
[2][5][6]朱德傳[EB/OL]. http://www.quanxue.cn/LS_GongHe/Zhu/Zhu23.html.
[3][4]壯麗史詩世紀豐碑[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
[7][8][9][10][11][12][13][14][15][16]王聚英,黃敏.大會師——紅軍長征勝利會師史料選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栗暉]
2016-08-29
王銳(1980—),甘肅寧縣人,中共甘肅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D231
A
1003-4307(2016)05-0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