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建 劉遼軍
?
重視方法的指導
——閱讀教學“方法導讀”模式與操作策略
●陳建劉遼軍
重視學習方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在“學記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和改革中,展開了“方法導讀”模式的探索,并提煉出相關的“變式”和操作策略。
所謂“方法導讀”,就是閱讀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閱讀方法,并用方法展開閱讀的實踐活動。
我們知道,學習方法既可表現(xiàn)為經(jīng)驗,又可表現(xiàn)為理論,兩者都來自于人們的學習實踐。從學的角度講,學習方法是學生開展語文學習實踐、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從教的角度講,教師既要把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或理論教給學生,又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新的學習經(jīng)驗,進而使學習方法成為學生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因此,“學記語文”的方法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方法。
“方法導讀”模式的建構是基于對科學方法的深刻認識而設計的,其核心是通過方法的引導,給學生指出一條“學路”,“學路”又是教師引導閱讀的“教路”。二者有機結合,完美統(tǒng)一,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形成選擇方法的能力。
“方法導讀”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為:明確目標——交流方法——用法讀書——總結方法——拓展閱讀——檢測效果。導讀時,教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法”;閱讀開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方法;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方法展開閱讀;閱讀結束后,師生共同發(fā)現(xiàn)和總結方法;拓展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xù)運用方法。由于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特征,因此,“方法導讀”模式在主要操作程序中又產(chǎn)生出很多“變式”。下面針對小學文言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作具體說明。
1.文言文“方法導讀”模式
為了給學生打下文言文閱讀的底子,各版本的教材都選編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選編了《伯牙絕弦》一文。根據(jù)文言文獨特的文體特點,結合小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特殊要求,我們制定了這樣的操作策略——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明確目標。引導學生討論學習這篇文言文要完成哪些任務。通過討論,學生明確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明白,讀得有味道,讀得背下來。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交流方法。引導學生討論閱讀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在討論的基礎上,根據(jù)文言文的特點,歸納出文言文閱讀的“四讀式”——讀正確,讀明白,讀得有味道,讀得背下來。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用法讀書。讀正確: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正確,通順流暢。讀明白:一是根據(jù)文中的注釋,讀懂課文的大致意思;二是抓住“知音”,讀懂課文的思想和情感。讀得有味道: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通過內容的拓展、想象以及節(jié)奏的把握,讀出文章的情感。讀得背下來:在讀正確、讀明白、讀得有味道的基礎上,把課文背下來。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總結方法。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進一步總結閱讀文言文的其他方法,以升華情感,激發(fā)其熱愛古代文學的興趣。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拓展閱讀。根據(jù)“一篇帶多篇”的閱讀原則,推薦《毛遂自薦》《自相矛盾》《勸學》三篇簡短的文言文,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課外自主閱讀。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檢測效果。根據(jù)閱讀內容(包括課內和課外閱讀的內容)設計相關的檢測題,讓學生自主完成,并進行反饋。
2.議論文“方法導讀”模式
圍繞主要操作程序,我們設計了議論文“六讀式”閱讀法——讀準讀順,讀懂詞語,讀懂內容,讀出理解,讀懂寫法,讀熟成誦。下面以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的議論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為例具體說明。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明確目標。通過閱讀,了解議論文的閱讀方法,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并初步感受議論文的特點,學寫簡單的議論文。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交流方法。先引導學生認識文體的特點,再組織學生交流閱讀議論文的方法,最后討論、歸納出如上所述的“六讀式”閱讀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用法讀書。讀準讀順:通過自由讀書,把字音讀正確,把文章讀流暢。讀懂詞語:文中新詞較多,學生一下子難以完全理解,而讀懂詞語又是理解文本的關鍵,所以在學生讀熟文章后,教師宜采取質疑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懂詞語。讀懂內容: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學會整體把握議論文內容的方法,如觀點+事例等。讀出理解:依據(jù)文后四個“思考練習”的要求,理解本文的內容,并有自己的理解。讀懂寫法:引導學生討論,“通過本文的學習,你了解到議論文的哪些寫法?”熟讀成誦:一是指導學生朗讀議論文,掌握必要的朗讀技巧;二是把文中的精彩段落背誦下來,如文章的第一、二、六、七、八自然段。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總結方法。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和總結閱讀議論文的方法,進而培養(yǎng)他們閱讀議論文的興趣。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拓展閱讀。推薦《功夫在課外》《做最好的自己》《成長需要挫折》三篇議論文,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課外閱讀。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檢測效果。根據(jù)閱讀內容(包括課內和課外閱讀的內容)設計相關的檢測題,讓學生自主完成,并進行反饋。
以上,我們結合具體的教材,例舉了文言文和議論文兩類文體的“方法導讀”模式及其策略。綜合起來看,“方法導讀”模式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是以學為重,為學而教,以學定教,隨學而導。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學行為要以此為出發(fā)點。二是注重文體特征,因文而導。文體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教學時要靈活運用主要操作程序,而不能將其看作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三是記用相行,內外相輔。閱讀教學要把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緊密結合起來,特別要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能只做空洞的內容分析。四是和諧共生,教學相長。教學中,學生自主地讀書,教師靈活地指導,師生的活動量都很大,生命質量都很高,確實做到了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陳建,仙桃市實驗小學;劉遼軍,仙桃市大新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