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丹
?
廣播節(jié)目聲響處理技術與設備的應用
趙學丹
(勃利縣廣播電視事業(yè)局,黑龍江 勃利 154500)
一個錄制的音樂節(jié)目,應該按節(jié)目要求進行適當處理,用聲音表現(xiàn)出作品的特點。處理聲音時,應了解聲音的特性對于聽覺的影響。研究聲音的頻譜特性、混響、聲音的處理等問題,尤其對于語言信號的處理、音樂聲音信號處理、音樂節(jié)目錄制,常用的聲音處理設備。
廣播節(jié)目;聲響處理技術;設備應用
一個錄制的音樂節(jié)目,應該按節(jié)目要求適當處理,以使聲音更好地表現(xiàn)作品的特點。在對聲音進行處理時,必須了解聲音特性對于聽覺的影響。
評價一件樂器或人的聲音時,聲音的頻譜結構決定了聲音的音質。男聲、女聲一般在發(fā)音時基準的頻率成分有較大差別。
1.1低音段
錄放系統(tǒng)對于低音段加以提升或本身低音成分豐富,聲音聽起來渾厚、有氣魄、豐滿、圓潤。若過度提升或低音成分過多,容易感覺含混。若低音段成分過少,感覺單薄,不厚實。
1.2中音段
錄放系統(tǒng)對中音段加以提升或本身中音頻成分豐富,聲音活躍、清晰、有力、透亮。然而,聲音的中頻成分過多或過分提升,聲音動態(tài)范圍顯不出來,聲音渾濁,沒有層次感。中頻成分大小適當,聲音自然、圓潤、舒適、和諧,但聲音顯得平淡,缺乏個性。若中頻成分少,或對中頻有衰減,則聲音圓潤,柔和,但缺乏動態(tài)感。
1.3高音段
聲音的高頻成分多或有提升,則聲音明亮,清晰,銳利。高音成分提升過多,聲音感覺刺耳,呆板并缺乏彈性。高音成分適中,則聲音開闊、活躍、清晰、自然,但感覺過于清晰。若高頻過少或衰減,則聲音圓潤、柔和、豐滿,但聲音不夠透亮。
直播室的混響在聲學裝修后基本確定,不需要加人工混響,但在音樂演奏現(xiàn)場,可能會按需要加入一些人工混響。若混響過少,聲音感覺死板壓抑,并且單薄。若混響控制得好,聲音感覺干凈;若混響增加得稍多,則聲音感覺溫暖、豐滿、有層次感、開闊明亮;若加得多些,則感覺渾濁,有空洞回聲感。
在拾音或重放聲音時,音量過小,無法表現(xiàn)節(jié)目的動態(tài)范圍。音量合適時,聲音表現(xiàn)自然、清晰、圓潤、和諧。音量過大時,聲音生硬,沖擊力大,感覺不舒服。
3.1對于語言信號的處理
室內(nèi)錄音比較簡單,對于直播的播音員或主持人,必須按其音量和播音習慣,調整話筒至嘴的方位和距離,確定調音臺上輸入推子和輸出推子的位置,在調音臺上進行均衡調整。對廣播節(jié)目的錄制,要注意聲音與音樂的平衡,選擇合適的音樂,以襯托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對于文學語言類節(jié)目,要注意它們的語言風格、動態(tài)范圍和對氣勢的要求。通過調音臺的處理,使得聲音能夠滿足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需求。盡管對語言信號進行各種處理,但語言信號的聲音錄制或處理后應達到聲音清晰,音質純正、音色悅耳,空間感適當;有生動的環(huán)境感。
3.2對音樂的聲音信號處理
音樂節(jié)目制作與語言節(jié)目制作相比,不同是音樂的頻率范圍和諧波的豐富程度遠超過語言類節(jié)目,并且發(fā)聲的振動體也有較大的區(qū)別,語言類節(jié)目主要是聲帶,音樂節(jié)目的發(fā)聲振動體一般包括弦樂、木管樂、銅管樂以及打擊樂。還有采用電子技術的電子樂。經(jīng)過不同的組合,構成交響樂隊,主要用以演奏交響曲、協(xié)奏曲或用以伴奏歌劇、舞劇、大合唱、獨唱等。
我國民樂主要由民族管弦樂隊演奏,通常由吹、拉、彈、打擊四類樂器組成。錄制音樂節(jié)目,把作品從舞臺搬到錄音室,或把樂譜變成聲音,使它成為一件聲樂作品,除了演奏人員的二度創(chuàng)作外,還有錄制人員的三度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的錄制包括以下內(nèi)容:第一,傳聲器的使用。按節(jié)目的不同藝術要求,按聲源的特點,選擇不同特性的傳聲器,其設置的距離、高度與角度要合適,注意處理好室內(nèi)的聲學特性。第二,拾音方式的選擇。按照藝術的要求和聲場情況確定采用何種拾音方式。第三,調音技術。正確使用調音臺,調整傳聲器之間的關系,對各聲源進行處理、修飾、加工,正確使用均衡器、混響器、延時器等,對聲音進行處理,以獲得高質量的聲音效果和充分表達作品的藝術。
3.3音樂節(jié)目錄制常用的聲音處理設備
壓縮器:對于節(jié)目的動態(tài)范圍進行處理,是廣播電臺必須配備的設備。一是音樂節(jié)目的動態(tài)范圍一般很大,交響樂的動態(tài)范圍可以達到90dB以上,一個好的調頻發(fā)射機通常的信噪比只有70dB,若不對動態(tài)范圍進行壓縮,在音樂高潮時會在發(fā)射機中產(chǎn)生嚴重的過調制失真,而在音樂低潮時音樂被噪聲淹沒。二是追求大的動態(tài)范圍,對于人的聽覺而言,會感覺到聲音的平均響度低,而加以處理后,會感覺到聲音的響度明顯提高。因此,進行這種處理是必要的。
噪聲門:用于把視為噪聲的低電平信號衰減至更低。它處理的對象是節(jié)目的動態(tài)范圍。在使用上,一般用于降低老磁帶或老唱片的噪聲、把單聲道信號模擬成立體聲、降低舞臺傳聲器的聲回授、減少呼吸聲和齒音等,對某些樂器的聲音進行處理以便于聲音的合成。
均衡器:用于改變聲音的音色,對播音員或主持人的聲音進行修飾,對樂器的不同頻率的成分進行提升或衰減,使聲音更好聽。
聽覺激勵器:用于加強或恢復聲音中的諧波成分。人們對于復雜多變的聲音細節(jié)的感受和對于聲音明亮程度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依賴聲音的高次諧波。在實際錄音或重放過程中,這些幅度較低的高次諧波會被丟失或掩蔽,削弱了對于聲音細節(jié)和聲音明亮度的感受。聽覺激勵器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開發(fā)的。盡管在均衡器中也可以提升信號的中、高頻成分,但聽覺激勵器還可以產(chǎn)生新的頻率成分,若原信號中的中、高頻信號信噪比比較差的話,均衡器的提升會惡化,而采用聽覺激勵器可以防范這一問題。
延時器與混響器:混響是有固定邊界的聲學空間中特有的聲學現(xiàn)象。播音室完成聲學裝修后,出于錄音靈活性的考慮,通常設計成吸音效果較好、聲音反射較少的狀態(tài),加上話筒的使用,只拾取了聲音的直達聲。在聽覺上會覺得聲音“干”。在后期節(jié)目制作時,為模擬出比較自然的聲音,要對聲音進行處理,以產(chǎn)生出更多的反射聲。這時,需要延時器和混響器。延時器比較典型的應用,是在廣播劇或片花制作時,產(chǎn)生“回聲”效果?;祉懫鞯睦茫墒孤曇舾哂信R場感和空間感。
聲音處理設備的運用,要求錄音技術人員反復多次的研究琢磨,尤其是對于音樂的多軌錄音合成,使用得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效果,而使用不當,會使聲音缺乏美感。這些設備的良好、合理、靈活的運用,反映的是廣播藝術與廣播技術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的應用和經(jīng)驗,需反復實踐。
[1] 張軍,張浩.廣播電視技術基礎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3.
[2] 史萍,倪世蘭.廣播電視技術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Acoustic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equipment
ZHAOXue-dan
(Bureau ofRadioand Television ofBoli County,Boli 154500,China)
A transcribed music program should be made appropriat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program requirement,and reveals its characteristics with sound.The effect of acoustic feature on auditory should be known when treating with sound. This paper studied 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reverb,sound processing and other issues,especially on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acoustical signal processing,music programrecording and common sound processing equipment.
Broadcastingprogram;Acoustic treatment technology;Device application
TN931
A
1674-8646(2016)15-0030-02
2016-06-14
趙學丹(1978-),女,漢族,黑龍江勃利人,工程師,從事廣播電視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