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彝族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比較研究

        2016-03-15 20:56:16吳雪瑞王鵬翥羅紫元
        紅河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儀式教育教師

        吳雪瑞,王鵬翥,羅紫元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貴州畢節(jié) 551700)

        彝族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比較研究

        吳雪瑞,王鵬翥,羅紫元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貴州畢節(jié) 551700)

        通過彝族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比較研究,探討畢摩的權利義務、教學目的、內容、原則、方法、過程,充分肯定畢摩傳統(tǒng)教育的積極性。同時,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的方針、要求和目的,提出現(xiàn)代畢摩教育的理念,明確畢摩的權利和義務,使彝族畢摩更好的傳承彝族文化,為彝族地區(qū)教育扶貧、教育脫貧做出積極貢獻。

        彝族畢摩;傳統(tǒng)教育;現(xiàn)代教育;比較研究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4.008

        一 畢摩及畢摩教育的概念

        畢摩是彝族文化的重點符號,在西南彝族地區(qū)有不同的稱謂,有布摩、唄耄、白冒、貝瑪、西波等十多種稱謂,目前多數(shù)學者采用“畢摩”一詞。“畢”作為動詞直譯有誦、念之意,意譯有歌頌、超度之意;作為代詞指代彝族畢摩從事的任何一種宗教儀式活動?!澳Α庇米餍稳菰~有老人、長者和去世之意;用作動詞有指向、教導之意;用作名詞后綴有xx的人,即“者”之意。“畢”、“摩”連在一起凸顯長者言傳身教之意。

        關于畢摩的起源:《物始紀略》第一集“君臣職能”,“為了治理天地,夠阿婁管天,夠阿德管地,阿德蘇納傳知識,蘇納拉那嘎祭天地,各自分工后,君掌權,臣司令,師祭靈,師第一,君第二,臣第三”;《物始紀略》第二集“論知識”,“知識之父舉奢哲,知識之母阿買妮,君賢靠師教,師賢靠知識,有知識的人受人尊重,教化人們品行端正,一言一行從善做起”;《物始紀略》第三集“君長制形成”,“哎哺九代,所有人群居,知其父不知其母,為了人管理人,人安排人,管理者為茲(君),安排者為(摩)臣,教化者為畢(師),人們選舉知識面最廣的舉奢哲為師”。[1]從《物始紀略》中看出畢摩德高望眾,產生于哎哺時期,主要從事祭祀活動,通過儀式活動教化民眾、傳播知識,畢摩是知識的符號。有知識的男女都可以成為畢摩,他們用其博大精深的知識在人與神之間穿梭,在人與人之間調和,在官與民之間搭橋,并建立一套和諧的社會秩序,從而形成畢摩文化。

        畢摩文化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巴莫阿依、蔡華、左玉堂、阿牛史日、吉郎伍野等都對畢摩文化做過精辟的定義。廣義的畢摩文化是以畢摩為載體的一切活動,包括畢摩行為、畢摩經典、畢摩儀式以及涉及到的天文歷法、語言文字、哲學思想、畜牧農業(yè)、醫(yī)療教育、風俗禮儀、倫理道德等精神、物質多層次的知識體系。狹義的畢摩文化是指畢摩的祭祀活動。彝族知識分子稱為“撮額”,教化師稱“畢摩”,相當于教授,執(zhí)教師稱“布吐汝”,相當于講師,弟子稱“布抵”,弟子的弟子稱“布朗”,學徒稱“余汝”。[2]48畢摩教育是指畢摩傳授知識的整個過程。彝族傳統(tǒng)教育一直是畢摩帶余汝學習彝文,直到洪武二十五年至三十年(1392 至1396年)明朝廷在貴陽貴州宣慰司學,水西、水東安氏子弟皆可入學,漢學才傳入彝族地區(qū),比較有眼界的彝族土司才讓子女學習漢文化(儒學)。

        畢摩傳統(tǒng)教育是指2012年以前國家教育沒有以學校的形式,采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管理畢摩與“余汝”的教育教學過程。畢摩現(xiàn)代教育是指2012年成立畢節(jié)彝文雙語職業(yè)學校,并開始招生,開設畢摩中等職業(yè)教育班級,采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手段管理畢摩和畢汝的教學過程。余汝經過三年連續(xù)在校教育,通過統(tǒng)一的畢摩資格認證考頒布畢摩資格證,逐步規(guī)范統(tǒng)一畢摩教育。在祿紹康、祿文斌等前輩的努力下,畢摩教育使彝族優(yōu)秀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發(fā)揚,為彝族地區(qū)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許多專家和學者認為這是彝族教育的轉折點,是彝族教育劃時代的里程碑。

        二 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比較

        (一)畢摩、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的比較

        《教師法》明確規(guī)定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并要求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為保證教師完成教育教學提供支持和幫助。教師有權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從事科研活動,在學術活動中發(fā)表意見,知道學生學業(yè)發(fā)展、成績評定,獲取工資報酬和帶薪寒暑假,參與學校民主管

        (二)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目的比較

        教育的目的就是人們根據(jù)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人的發(fā)展需要而形成關于受教育者總體發(fā)展規(guī)律和素質要求的預期設想或規(guī)定,它包含有教育者的目的和受教育者的目的。現(xiàn)代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息息相關,教育目的要通過教育方針來實現(xiàn),主要有四個層次,第一層國家或者社會所規(guī)定的教育總目標,第二層各級各類學校培養(yǎng)目標;第三層課程目標;第四層教學目標。由于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和個人發(fā)展的需要這四個層次既有內在的根本一致性,又有外在的暫時沖突性。

        彝族傳統(tǒng)畢摩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畢摩接班人,合格的畢摩應該熟背各種經書,能消災驅禍,祈福算命,能獨立主持祭祀活動。“合格畢摩”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從民眾的“口碑”中形成的。畢摩學徒入學有兩種目的:一種是世襲畢摩的家族家支,一般要從自己的孩子或家族家支中選取一個從小精明能干,品行良好,吃苦耐勞并且愿意跟隨長輩學習畢摩文化的男孩來繼承。另一種是拜師學藝,拜師的一般情況分兩種:第一種是喜好畢摩文化,有意愿從事畢摩行業(yè)的;另外一種是因為家里出現(xiàn)不祥,請人占卜,需要從事畢摩行業(yè)的。拜師學藝的也必須是品行良好,虔誠討教、吃苦耐勞,經過拜師儀式后,他們可以成為“余汝”。畢摩和余汝之間的教和學目的只有一個——做個合格的接班人,傳統(tǒng)畢摩教育不以市場為導向,也不管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是否平衡,整體上來說教育目的是狹隘的,但是教育效果是顯著的。

        (三)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原則比較

        教學原則是根據(jù)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guī)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3]212高校教育教學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原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統(tǒng)一原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原則,系統(tǒng)性與循序漸進相結合原則,專業(yè)性與綜合性相結合原則。彝族畢摩傳統(tǒng)教育原則主要是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yǎng)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書本知識與儀式程序一致性原則比較強。例如,畢摩除了帶著徒弟們反復的背誦經書,抄寫經書之外,還要求徒弟們反復觀摹儀式程序,嚴格要求經書知識內容與儀式程序相一致。由于彝族傳統(tǒng)的畢摩教育教學目的相對狹隘,導致教育原則不一樣,即教育原則不具普遍性。

        (四)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方法比較

        從17世紀開始歐洲就有許多教育學家側重少年兒童的教學方法改革,比如夸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福祿培爾、桑代克、杜威等。教學方法涉及和反映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科學文化知識的基本活動,不同的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處于不同的角色,發(fā)揮的積極性也不一樣,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不一樣。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實驗法、練習法、實習作業(yè)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教學法。在彝族畢摩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方法有談話法、演示法、自主學習法、案例實踐法。余汝平時學習都在讀書、抄書,有做畢活動的時候就是跟著老畢摩反復鞏固儀式內容和程序。

        (五)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課程內容比較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狹義的課程是指一門學科,從育人的角度看,課程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藍圖;從內容看是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引導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的經驗。我國小學教育以綜合課程為主,有品德與生活、語文、數(shù)學、體育、音樂、美術;初中分科與綜合相結合,在小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以及綜合實踐課;高中課程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教育,分為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大學主要按照專業(yè)開設專業(yè)必修課和專業(yè)選修課?,F(xiàn)代教育的教學內容是根據(jù)四級不同的教育目的教授教學內容,不同學齡、不同專業(yè)教學內容均不一樣。

        傳統(tǒng)畢摩教育種類繁多,跟隨畢摩實踐較長的學習到的內容更多,掌握知識程度更深,反之就學到的內容少,掌握的比較膚淺。畢摩教學內容有:米逗迷朵數(shù)(天地產生書)、撮斗撮吉(人類起源)、阿哲俄索罵撮(水西烏撒興兵)、苦肯則木(關于社會分工和禮俗的書)、哎哺恒碩(哎哺氏族史)糯札數(shù)(看病書)、細札數(shù)(算死書)、直候數(shù)(貢酒數(shù))、覺木數(shù)(指路經)、宇都數(shù)(解冤書)、錄外數(shù)(敬酒歌)、啃哄數(shù)(孝歌)、迷魯吧數(shù)(地氣書)、丕遮數(shù)(祭祖書)、阿歐數(shù)(古訓書)、義瑪扎數(shù)(解夢書)、米祖那數(shù)(風水書)、恒碩數(shù)(根源書)等等數(shù)百種。涉及算術、天文歷法、地理、歷史、哲學政治、軍事戰(zhàn)爭、宗教信仰、教育學、預測占卜、心理學、醫(yī)學、表演、文學藝術、體育保健、倫理道德、農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畢摩教育課程是根據(jù)畢摩在一年中遇到的儀式來定課程內容,有些課程一年重復四五遍,比如婚喪嫁娶的儀式;有些課程四五年才遇到一次,比如彝族九代分宗儀式。畢摩課程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教材內容大致一樣,但是各個流派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所以要把畢摩知識學習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跟隨畢摩5年,悟性比較好,記憶比較好的基本掌握儀式程序,但不一定能熟背經書。知識淵博,資歷深厚的畢摩一般不用經書,幾乎能把經書倒背如流,甚至把很多家族的遷徙路線和家譜都背得很熟。

        (六)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過程比較

        教學過程是指教師根據(jù)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特點,直到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發(fā)展,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方式主要兩種方式:一種是以師生教授知識為特征的傳授/接受教學,另外一種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主動探取知識為特征的問題/探究教學。畢摩教育教學主要采用傳授/接受教學。現(xiàn)代教育的傳授/接受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讓其感知教材;其次讓學生理解教材,領會知識;第三鞏固所學知識;第四牽引知識,應用知識;最后檢查知識是否運用正確。畢摩傳授/接受教學三步到位——感知教材,熟背教材,理解運用教材知識。并且這個教學過程并非一兩次就結束,根據(jù)畢摩出畢的頻率確定教學時間和次數(shù),也有徒弟為了更好的掌握文獻知識,儀式程序和畢摩反反復復的一起背誦經文,參與學習儀式表演,通過自己熟背經書和熟悉儀式表演來提升學徒的威望。

        畢摩教學過程幾乎不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所以很多畢摩即便有幾十個徒弟,但是問到其中某個儀式環(huán)節(jié)為什么要這樣做的時候,他們自己都解釋不清楚,他們的回答很簡單“以前我的老一輩都是這樣做的,所以到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也這樣做?!边@是一個很無奈的回答,但是問題確確實實是這樣的,師父沒有講根源,徒弟不知道,這是正常不過了。所以這也是彝族文化逐漸丟失的一個原因,也是彝族傳統(tǒng)教育方式存在的一個缺陷。

        三 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的比較討論

        (一)畢摩的權利與義務

        教師必須具備專門規(guī)定的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格,符合特定要求,如要達到一定學歷,具備相應專業(yè)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并規(guī)定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教師法明確規(guī)定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權利和義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獲得工資報酬的前提是要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教師的權利始于教師資格證并在教育機構任職,終于解聘。畢摩作為彝族教育使者,其認定第一看是否世襲,第二看是否拜師。至于世襲、拜師學到多少知識、技藝沒有人知道,民眾只看“畢摩”們做儀式時態(tài)度是否端正、儀式之后三年是否順利來判斷一個畢摩的“好壞”,其中主觀色彩里含有神秘不可測的一面。

        作為畢摩應該像考教師資格證一樣,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首先,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例如能解讀起源經書、喪葬經書、婚嫁經書、道德經書、祭奠萬物(祭山、祭水、祭樹等)及熟悉相關的儀式程序;其次,身心健康,經過畢摩職業(yè)道德測試;最后,規(guī)定抄藏經書的種類和數(shù)量。一旦考核通過,頒發(fā)畢摩從業(yè)資格證,就明確畢摩的權利和義務。通過考發(fā)畢摩從業(yè)資格證,在通過畢摩持證上崗年限、抄藏經書的種類數(shù)量繼續(xù)考證,從初級、中級到高級,建立一個完善的資格認證頒發(fā)體系。

        通過規(guī)范畢摩的資格和級別,規(guī)范畢摩市場收入,使畢摩在村落真正起到一個和諧杠桿的作用。畢摩認為做畢是一種積德善行,所以從來不和邀請者討價還價。畢摩的收入(主要是犧牲品和人民幣)在市場上是不等的,每家的犧牲品不一樣,付給畢摩的薪酬的也不一樣,最高的有上萬元的酬金,最低的只有12元。以威寧龍街一帶為例,畢摩每一年第一場作畢活動成為本年收入的基礎,薪酬多少主要看主人家的財力和心意。如果開年的第一場儀式遇到財力雄厚并且誠心誠意邀請畢摩,希望作畢之后一切都順心順意的給了2000元,那么第二家同一種儀式活動需要邀請畢摩時,不管你貧窮還是富有必須超過2000,超過1元都行;如果開年的一場遇到一家特別貧窮的人邀請作畢,主人只給了12元,那么第二家邀請時,只要超過12元即可。不管畢摩是哪個級別,有多大知識量,這些和其收入沒有半點關系,這樣一來就會引起畢摩一年內的收入情況波動變化過大,收支不平衡。如果畢摩人品道德有缺陷,覺得薪酬少,那么神圣的儀式也許草草了事,使雙方在文化的傳承中不能做到真實,客觀。因此,明確規(guī)定畢摩的權利和義務在彝族文化傳承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二)畢摩教學目的及課程內容

        傳統(tǒng)畢摩教育目的和余汝學畢的目的除了主觀意愿性之外還有客觀唯心性,例如畢摩世家不從事畢摩會出現(xiàn)非正常死亡、或者家族家支有疾病或精神病的先列,所以畢摩世家必須沿襲畢摩這一行業(yè)?;蛘哂行┘彝ミB續(xù)幾年或者兩代出現(xiàn)非正常死亡、疾病、精神病人,經過畢摩占卜此家人需要有個人從畢的才能消除這些不吉祥的事項。每個入畢的人都會虔誠的完成自己的使命,直到師傅(老畢摩)允許其單獨做畢,即完成學業(yè)。相對現(xiàn)代教育的目的,傳統(tǒng)畢摩教育的目的較為寬松,教學目的更容易實現(xiàn),尊師重教,師生之間的關系非常和諧。

        現(xiàn)代教育教學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又叫教學大綱)和課程方案(又叫教學計劃)以及教材做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以一定的課程觀為指導制定課程標準、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預設學習活動方式的活動,是對課程目標、教學經驗和預設學習活動方式的具體化過程[3]142。畢摩教學內容的繁多,它不像現(xiàn)代教育一樣對課程進行學科歸類,所以內容的繁多性決定了畢摩課程沒有嚴格的標準性,沒有規(guī)范的學科課程標準,課程方案也是根據(jù)畢摩出畢時間而定。相對現(xiàn)代教育課程,畢摩教育隨意性較大,學習時間沒有充分利用,知識邏輯連貫性不強,沒有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原則,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規(guī)范畢摩文獻,并進行學科歸類,統(tǒng)一畢摩教材勢在必行。

        (三)畢摩教育原則、方法及過程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現(xiàn)代教學強調教學中教師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教師堅持什么樣的原則,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對學生學習進行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這個過程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教育原則是人們在總結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jù)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對教育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整個教育工作的根本性準則?,F(xiàn)代教育的一般原則有:人道性原則、活動性原則、創(chuàng)造性原則、民主性原則、主體性原則、藝術性原則、效率性原則、協(xié)調性原則等。[4]

        畢摩教育堅持以人道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滿足學生正常合理的學習需求,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堅持活動性原則,在做畢活動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畢摩團隊協(xié)作精神;堅持民主性教育原則,通過個人意愿跟隨畢摩學習,面向所有愛好畢摩文化,人品兼優(yōu)的個體提供一個公平的教育機會,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結合起來;堅持教育的藝術性,在彝族教育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教育的藝術性,通過畢摩與余汝之間尊師重教的雙邊活動,使余汝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和審美性。如彝文書法、扎儀式稻草人、畫鬼板符、上刀山下火海表演等。

        畢摩教學過程主要是傳授教學為主,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某些教學內容的反復性教學一定程度浪費了學生學習其他知識內容的時間。改變傳統(tǒng)的傳授性教學,并采用多種教學法。例如,在《獻藥經》中首先采用實驗法,積極探索彝族醫(yī)藥的可行性;在《道德經》中采用討論教學法,取其優(yōu)秀與時共進的道德思想;在文學作品《直格阿龍》中采用讀書指導法等。積極提倡探究性教學,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

        四 畢摩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比較的結論與建議

        畢摩傳統(tǒng)教育有一定的積極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需求的不斷變化,畢摩傳統(tǒng)教育應當借鑒現(xiàn)代教育制度和理念。

        首先,通過畢摩考試,明確畢摩權利義務,真正做到“救人”,使畢摩有責任有擔當?shù)膫鞒幸妥褰浀湮幕?。拓寬持證畢摩的就業(yè)渠道,例如,彝族地區(qū)村小教師招考有“雙師”“雙證”者優(yōu)先錄取等政策;彝族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持證畢摩優(yōu)先等政策鞏固畢摩的社會地位。

        其次,畢摩教育必須制定教學大綱,根據(jù)教學大綱明確教育目的,統(tǒng)一和規(guī)范畢摩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在整理和出版教材中真正做到“救書”。通過班級授課制,在彝族地區(qū)普及彝族文化,真正挖掘地方性知識文化,為地方教育做積極貢獻。甚至以彝、漢、英三語的形式出版彝文古籍,建立彝族地區(qū)畢摩學校,采用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觀,規(guī)范管理畢摩學校,為地方素質教育做出積極的貢獻。畢摩作為彝族地區(qū)傳統(tǒng)知識文化的承載著和傳播者,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傳播,在彝文文獻中甄選出積極、進步、創(chuàng)新的文獻與世界各民族共享。

        最后,彝族畢摩教育必須與時俱進,采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傳授彝族文化。當?shù)卣畱摯罅χС之吥W?;A設施建設,提倡大數(shù)據(jù)教育,給畢摩提供外出學習機會。通過交流學習、聘請客座教授方式逐步改變單一教學手段。進一步對彝族教育供給側做出符合當?shù)卣?、經濟、文化發(fā)展的改革,為教育脫貧、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1]貴州省畢節(jié)地區(qū)民族事務委員會.物始紀略:一、二、三集[M].貴州省畢節(jié)地區(qū)彝文翻譯組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1993.

        [2]祿紹康,祿宗翰.淺談畢摩及其文化內涵[C]//畢摩文化論文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扈中平.現(xiàn)代教育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龍倮貴]

        A Comparative Study of Yi Bimo's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Modern Education

        WU Xue-rui, WANG Peng-zhu, LUO Zi-yuan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551700, China)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Yi Bimo's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modern education to discuss the Bimo'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eaching aims, contents, principles,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nd fully affirm the positiveness of the Bimo's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anwhile, proposing modern Bimo'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specifying the Bimo'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requirements and purposes of modern education, so the Bimo can better carry forward the Yi's culture, and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help the poor in the Yi area to shake off poverty by getting educated.

        Bimo of Y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G750

        A

        1008-9128(2016)04-0029-04

        2016-04-11

        貴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項目:黔西北彝文古籍傳承人調查與研究(2016002)

        吳雪瑞(1981-),女(彝族),貴州威寧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人類學,彝學。理。教師義務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法律法規(guī);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制止有害學生健康成長的行為和思想。然而畢摩沒有明確的權利和義務。作為彝族文化傳承人(也是中華文化創(chuàng)承人)沒有受到法律嚴格的保護,他們沒有國家的補助和津貼。畢摩按照經書和儀式程序實事求是做完每場儀式,幫助人們祈福超度、驅災避禍、庇佑人們人丁蕃衍、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畢摩主要是替受約者溝通人與神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這并不是畢摩的義務,這只是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堅守畢摩職業(yè)道德,熱愛畢摩職業(yè),忠于職守,尊重同行,相互學習,遵守畢約,遵守禁忌,平等待人,不貪錢財;為人正直,吃苦耐勞,尊重亡靈家屬和“神”的意愿)。靠畢摩職業(yè)道德來束縛畢摩自己的神職,換句話說就是不懂畢摩文化的人不知道畢摩做法式的象征意義,畢摩只有通過長期的優(yōu)秀口碑才能獲得社會認可和地位。

        猜你喜歡
        儀式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十歲成長儀式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儀式感重要嗎?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Talking strategies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少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天堂av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日韩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成 人 色综合 综合网站| 日韩在线免费|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国产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动漫| 国产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神马不卡影院在线播放|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国产真实乱XXXⅩ视频| 91精品国产九色综合久久香蕉|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男女动态91白浆视频|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日韩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草草影院国产| 蜜桃成熟时日本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婷婷|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av在线免费观看你懂的|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