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張掖市微藻生產技術模式研究*

        2016-03-15 03:37:28楊生輝羅光宏祖廷勛王丹霞陳天仁高自成
        甘肅科技 2016年21期
        關鍵詞:螺旋藻微藻

        楊生輝,羅光宏,祖廷勛△,王丹霞,陳天仁,高自成

        (1.河西學院凱源生物中心,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甘肅 張掖,734000;2.張掖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

        張掖市微藻生產技術模式研究*

        楊生輝1,羅光宏1,祖廷勛1△,王丹霞1,陳天仁1,高自成2

        (1.河西學院凱源生物中心,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甘肅 張掖,734000;2.張掖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

        對典型西部寒旱區(qū)—張掖市微藻生產技術進行初步探討。概述了張掖市微藻生產現(xiàn)狀,從生產設施、生產原料、生產技術、日常管理、采收設備與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總結出了張掖市微藻生產的技術模式和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張掖市;微藻生產;技術模式

        微藻是指用顯微鏡才能辨別其形態(tài)的微小單細胞或數(shù)個細胞組成的藻類類群 (除藍藻其它藻類均是真核生物),個體大小一般在2~200um,是一類在陸地、海洋分布廣泛,營養(yǎng)豐富、光合利用度高的低等自養(yǎng)生物,能夠有效地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固定CO2,將無機物轉化為各種有機物質[1]。微藻的生物學特點是喜溫、喜堿、高光效。其生長的原料主要是太陽能、CO2及N2。其養(yǎng)殖節(jié)能、節(jié)地、節(jié)水,適宜在荒漠地區(qū)進行培養(yǎng),在不適于種植傳統(tǒng)作物的地區(qū)可得到有效利用。

        微藻種類繁多,是一種新型蛋白質資源,被譽為“微型綠色功能性營養(yǎng)寶庫”,微藻細胞中含有:蛋白質、脂類、藻多糖、β-胡蘿卜素、多種無機元素(如Cu,F(xiàn)e,Se,Mn,Zn等)等高價值的營養(yǎng)成分和化工原料[2],被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藥品[3],還可直接作為魚蝦等水生動物的餌料[4]。此外,還可用于制備氫氣和氧氣、污水凈化、改良土壤、制備生物質燃料等方面[5]。

        目前人工大規(guī)模培養(yǎng)的微藻主要種類有螺旋藻、小球藻、鹽藻、紅球藻等。在張掖市主要是螺旋藻和鹽藻。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類低等植物、屬藍藻門(cyomophyta)顫藻科(Oscilatoriaceae),它們與細菌一樣,細胞內沒有真正的細胞核(稱原核),所以又稱藍細菌。藍藻的細胞結構原始,且非常簡單,是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光合生物,在地球上已存在了35億年。經(jīng)研究證明,它含有60%~70%蛋白質,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十幾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含有藻藍蛋白、β—胡蘿卜素、γ—亞麻酸和藻多糖(0.5%~1.5%)[6]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低糖低脂肪,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抗腫瘤等作用[7],現(xiàn)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是國際生物學,營養(yǎng)學和醫(yī)學界廣泛關注的一種藥食兩用植物蛋白新資源[7]。

        1 張掖市微藻生產現(xiàn)狀

        張掖市目前從事微藻生產的企業(yè)主要是甘肅凱源生物技術開發(fā)中心,年產螺旋藻粉5~8t,產品由螺旋藻片、螺旋藻營養(yǎng)掛面、苦蕎等螺旋藻復合片系列產品[9],產品銷往省內、廣東、新疆、陜西、青海、內蒙等地。

        甘肅凱源生物技術開發(fā)中心在錢學森先生“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沙產業(yè)思想指導下,結合河西地方自然條件特色,發(fā)展沙產業(yè),以藻類研究為突破口,先后投資700多萬元,自主設計并建成了智能化連拱體日光能螺旋藻養(yǎng)殖基地10000m2、年設計生產能力為8~10t藻粉,GMP中試加工車間800m2,使養(yǎng)殖技術和工藝設施得到很大改善,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提供了保證,具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也為促

        進微藻科技成果轉化,實現(xiàn)微藻規(guī)模化經(jīng)營搭建了中試平臺。

        2 張掖市螺旋藻生產技術模式

        2.1 生產設施

        甘肅凱源生物技術開發(fā)中心根據(jù)河西走廊氣候溫度、濕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特點并結合螺旋藻的生長條件、生產工藝設計建造的GSKY-Ⅱ型螺旋藻生產設施。有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聯(lián)拱體日光溫室;第二部分是跑道式螺旋藻養(yǎng)殖池;第三部分是半地下室螺旋藻過濾采收室。第四部分是養(yǎng)殖與采收輸送系統(tǒng)。第五部分是智能化控制裝置。形成“智能裝置—溫室—養(yǎng)殖池—物料輸送管道—采收”的全封閉一體化螺旋藻養(yǎng)殖系統(tǒng)。其生產設施關鍵技術獲國家發(fā)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2.1.1 聯(lián)拱體日光溫室

        主體采用熱鍍鋅鋼架結構,覆蓋材料采用厚度為10mm的中空聚碳酸酯(PC)板覆蓋,適合當?shù)氐臍夂蛱攸c,外型美觀,經(jīng)濟實用,介于溫室種植作物的要求,溫室配有外遮陽系統(tǒng)、循環(huán)通風系統(tǒng)、卷幕通風系統(tǒng)、配電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能很好地調節(jié)室內小氣候環(huán)境,使螺旋藻少受外界自然氣候的影響,延長養(yǎng)殖時間,提高了螺旋藻的產量和品質。

        1)智能化聯(lián)拱體日光溫室設計建造參數(shù)

        ①型號:GSKY-Ⅱ型。

        ②性能指數(shù):

        (1)抗風荷載:垂直于溫室表面的風荷載標準值,一般≤0.50KN/m2;

        (2)抗雪荷載:溫室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壓,一般≤0.30KN/m2;

        (3)最大排雨量:110 mm/h;

        (4)電參數(shù):220V,50Hz,PH1/380V,50Hz,PH3

        ③屋頂形式:雙弧拱型。

        ④骨架結構:取材為熱鍍鋅低碳鋼管材料,由柱、梁、屋架等組合成溫室共同工作的構件。材料內外壁熱鍍鋅,內外壁有完整的鍍鋅層,鍍鋅層厚度≥0.08mm,鐵件無任何明顯的銳角毛刺存在。鋼管全部符合GB/T13793-92直縫電焊鋼管標準,鋼材全部采用Q235-A牌號。鋼管結構主要技術指標:

        (1)鋼結構連接方法及焊縫指標。采用的連接方法主要是焊接的手工電弧焊接法,焊縫的抗拉、抗壓和抗剪強度綜合設計值為160kN/mm2。

        (2)永久荷載的結構自重指標。依據(jù)構件設計的尺寸和材料的密度計算具體確定,自重的標準值依據(jù)對結構的不利狀態(tài),取上線或下線值,以盡可能減小自重負荷為原則。

        ⑤溫室框架:跨度6m,開間4m,拱桿間距1m,肩高2m,頂高3.5m,拱間距0.6m,中間可連棟。

        ⑥覆蓋材料:選擇透光覆蓋材料。選用時主要考慮的要素有:

        (1)透光性。要求風光透過曲線應在太陽光譜中波長0.35-3微米的近紫外線、可見光、近紅外線范圍內透過率高,有利于螺旋藻的光合成和室內增溫;

        (2)強度。要求結實耐用,經(jīng)得起分吹、雨打、日曬、冰雹的沖擊和積雪壓力,本項目選用的中空聚碳酸酯(PC)板覆蓋材料,要求指標有縱向和橫向的拉伸屈強度Mpa≥60,彎曲強度Mpa≥80;

        (3)耐候性。要求有防老化的性能,應保持覆蓋材料的使用壽命,主要考慮在高溫、堿性、強光下變脆和喪失必要的強度,以及透光性衰減;

        (4)防霧、防滴性(無滴性或流滴性)。要求表面要有防霧滴活性劑,以降低表面張力,增強材料表面與睡得親和性;

        (5)保溫性。要求覆蓋材料對3微米以上熱輻射的透過率要低,以阻擋設施內向外界失散熱輻射;

        (6)其甩。如防塵性,材料不能有靜電,以防吸塵;換要求表面耐磨和阻燃等特性。

        PC板又稱陽光板溫室。它主要是以PC板作為籠蓋材料的一種溫室,PC板于20世紀70年代在歐洲問世并被廣泛的應用于農業(yè)溫室建設上,是繼玻璃,薄膜之后被稱為第四代籠蓋材料。它的主要是聚碳酸酯,結構是透明中空的,一般為雙層或三層,另外還有單層波浪板結構。PC板溫室骨架采用熱鍍鋅鋼管裝配式,堅固耐用、防侵蝕、抗老化,溫室采光面積大,室內光照平均,透光率可達79%~81%,密封性好、抗沖擊性強,保溫性效果好,是目前所有籠蓋材料中綜合機能最好的一種。綜合考慮,選擇了厚度為10mm的中空聚碳酸酯(PC)板作為GSKY-Ⅱ型螺旋藻生產設施的覆蓋材料,使中空聚碳酸酯(PC)板首次應用在養(yǎng)殖螺旋藻裝置上。

        ⑦面積:溫室屋脊走向為南北向,單拱棚長60m,寬12m。

        2.1.2 跑道式螺旋藻溫室養(yǎng)殖池

        螺旋藻養(yǎng)殖基地設施設計必須防止因地下水上升而使池底發(fā)生凍脹破壞和池子使用的防滲要求。所建基地地基,要質地堅硬,土壤密實,設計必須防止池子因地基不均勻沉陷和溫度應力而出現(xiàn)裂縫間隙、斷裂等現(xiàn)象;養(yǎng)殖池底面增加防凍設施,底面鋼筋網(wǎng)加洪凝土,增強冬季凍脹對池底破壞的防護能力,防止池底凍裂造成滲漏;養(yǎng)殖池底面增加防滲漏設施,底面鋼筋網(wǎng)加洪凝土與地面之間鋪設防滲漏膜,確保營養(yǎng)液不滲漏,降低養(yǎng)殖成本;為增加養(yǎng)殖池整體穩(wěn)定性,沿池底部周邊和沉陷縫處須設計池墻,池壁外側須設計為斜坡式。螺旋藻正常生長常漂浮水面,設計增加攪拌裝置,使藻體隨水流上下沉浮交換,防止產生光傷害和光饑餓現(xiàn)象出現(xiàn),同時還能排出過剩O2,減少因氧飽和而產生的光合抑制。

        2.1.3 半地下室螺旋藻過濾采收室

        有五部分構成:

        ①地上部分為陽光板溫室。溫室與干燥車間聯(lián)通,面積100m2,頂高3m,采用GSKY-Ⅱ型陽光溫室結構建造。使螺旋藻采收干燥在全封閉一體化潔凈條件下進行。

        ②地下部分為螺旋藻采收池。池深5.6m,長8.2m,寬7.2m。從池底至2m高處,架設了鋼絲網(wǎng)平臺,用于安置GSKY-CⅢ型采收機,采收時過濾分離的營養(yǎng)液和清洗水可由鋼絲網(wǎng)直接下漏集于池底。

        ③集液池。位于采收池測,50m3,與采收池聯(lián)通,用于暫儲分離出的營養(yǎng)液和清洗水,達到一定量后,用水泵將其抽至養(yǎng)殖池再利用。

        ④配備有藻清洗供水系統(tǒng),水源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⑤配備GSKY-CⅢ型同步分離清洗一體機。

        2.1.4 養(yǎng)殖與采收物料輸送系統(tǒng)

        有藻液輸送管道、養(yǎng)殖用水供給管道、養(yǎng)殖池清洗水排出管道、營養(yǎng)液輸入管道構成。

        2.1.5 智能化控制裝置。

        ①測量參數(shù):空氣中CO2的含量、陽光強度、室內溫濕度、水中溶解氧氣含量、水中溶解CO2含量、水中光密度、水中pH值。

        ②系統(tǒng)功能:能使用網(wǎng)絡來實時監(jiān)控以上各項參數(shù),并有參數(shù)超標報警功能和生產月數(shù)據(jù)保存功能,系統(tǒng)安裝方便。

        2.2 生產所用主要原料要求

        水(符合GB/T5749-2006)、食用小蘇打(符合GB/T1887-1998)、食鹽(符合GB/T5461-2000)、食品級硝酸鈉(符合GB/T1891-2007)、硫酸鉀(符合GB/ T20406-2006)、藥用級硫酸鎂(符合符合中國藥典2005版二部)、藥用級硫酸亞鐵(符合中國藥典2005版二部)。

        2.3 生產所需主要技術指標

        溫度:15~37℃、最適溫度25~32℃;光照強度:1000~80000lx、最適光照強度 10000~35000lx;pH值:7.5~13、最適pH值8~10;

        2.4 生產所用營養(yǎng)液配方

        2.4.1 實驗室育種配方

        食用小蘇打15g/L、食鹽1g/L、硝酸鈉1g/L、硫酸鉀0.5g/L、硫酸鎂0.1g/L、硫酸亞鐵0.01g/L、乙二胺四乙酸0.5ml/L。

        2.4.2 大池生產營養(yǎng)液配方

        食用小蘇打10g/L、食鹽1g/L、硝酸鈉1g/L、硫酸鉀0.5g/L、硫酸鎂0.1g/L、硫酸亞鐵0.01g/L。

        2.5 螺旋藻粉生產工藝

        實驗室育種→藻種培養(yǎng)池→一級培養(yǎng)→二級培養(yǎng)→生產池→采收→沖洗→脫水→噴霧干燥→殺菌→檢驗→包裝→入庫。

        2.6 生產技術

        2.6.1 實驗室育種

        實驗室工作人員要在每年11月份對藻種進行提純復狀。在顯微鏡下將長勢好、個體大、粗壯、螺旋排列整齊、顏色墨綠、無變異的藻絲挑出培養(yǎng),對其生長勢進行觀察。選種結束后進行逐級擴大培養(yǎng),為次年生產做好準備。

        2.6.2 藻種繁育

        每年3月份氣溫穩(wěn)定時移入藻種小池進行一級擴大培養(yǎng)。藻種池要有加溫設施,以防止溫度突降造成藻種死亡。擴大培養(yǎng)前需計算好種池實際的凈養(yǎng)殖面積。放入潔凈衛(wèi)生的水,要求平均水深25cm,通過多點測定出池中水的實際平均水深及體積計算各肥料施用量。當藻種的濃度(OD值)達到1.5時進行二級擴大培養(yǎng)。

        配制營養(yǎng)液時,施肥嚴格按有大到小的順序逐一進行。溶解一種再施一種,以防止各肥料之間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沉淀,降低肥料的利用率。施肥中要注意,硫酸鎂用量少,要分多點撒開,硫酸亞鐵要

        用少量的水溶解后再分多點少量的倒入池中,以求均勻。

        2.6.3 生產池擴藻

        生產前要對水泥大池進行消毒、清洗,常用石灰浸泡大池,用量為1kg/m2,用水浸泡水深至35cm,時間3~5d,此時pH值為11以上。消毒后的水泥池排去水及碎石,用潔凈的自來水或井水沖刷干凈。當外界氣溫達到和保持15℃以上,光照良好,二級擴大培養(yǎng)藻種的濃度(OD值)達1.2時可將藻種引入生產大池進行擴大培養(yǎng)。首先必須計算好藻種的濃度(OD值)、數(shù)量與大池必須的濃度(0.2以上)與數(shù)量的關系,選擇面積適宜的池子進行擴藻。擴藻前需計算好池子實際的凈養(yǎng)殖面積。放入潔凈衛(wèi)生的水,要求平均水深25cm。而實際生產中應根據(jù)攪拌機木板吃水6~7cm為宜,通過多點測定出池中水的實際平均水深及體積計算各肥料施用量。

        2.6.4 生產采收

        當大部分藻池擴滿,部分池子濃度較高時(超過1.2)而不便擴藻時,即可在高濃度的藻中采收。采收是通過管道將藻液自流到收藻架上過濾進行的,過濾后的清液用泵抽回原藻池。

        2.6.5 清洗

        當收藻架上有藻泥時開啟藻架上方的3層清洗噴頭進行清洗,隨濾隨清洗,判斷是否洗凈的經(jīng)驗方法是以藻泥不咸為好。也可用pH試紙對藻泥進行檢測,pH值達到7時為好。如洗滌不凈會使藻粉灰分偏高。洗凈后的藻泥通過管道送往噴霧干燥車間冷藏和干燥。

        2.6.6 噴霧干燥

        藻粉的噴霧干燥是通過莫諾泵將一定稠度的藻泥吸送到高速運轉的離心噴霧圓盤上,甩成霧狀后利用加熱后的熱空氣進行干燥。開機順序應為:鼓風機→排風機→霧化器油泵→霧化器→加熱→莫諾泵,關機時順序相反。當進口溫度達到180℃時開啟莫諾泵上料。要嚴格控制進出口溫度,進口溫度控制在175~185℃,出口溫度控制在75~80℃。每小時記錄一次進出口溫度和出粉量。

        時刻了解莫諾泵的速度和壓力,速度過快造成出口溫度過低,使藻粉含水量偏高,亦造成噴霧時的粘壁、顆粒過粗等現(xiàn)象,速度慢造成出口溫度過高,藻粉外觀不佳如發(fā)黃或發(fā)黑,亦造成熱量浪費;壓力過高可能是藻泥過稠或噴頭堵塞。對通風量的要求除需符合設備要求的真空度外,還需考慮出粉量等因素。通風量過大,會造成出風口藻粉的分離不完全而隨風帶出,亦造成熱量損失。風量過小,出粉就少。藻粉在塔中滯留時間長,顏色不佳。具體參數(shù)可根據(jù)機器的型號、性能,通過水分測定來確定。操作時經(jīng)常了解霧化器潤滑油的多少,避免霧化器磨損。時刻觀察工作時的進出口溫度及電壓,電壓低于340伏時應考慮關機以保護電機。雷雨天氣盡量關機,以免雷電擊壞電路及電器設備。每班生產結束后應用清水清洗霧化盤。

        2.6.7 過篩、包裝

        噴干后的藻粉應立即用篩粉機80目過篩,過篩中盡量減少空氣接觸,以防受潮和粉塵外逸。篩后的藻粉在干燥的房間內,用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深色塑料袋作內包裝,定量稱重后密封,再放入較硬的外包裝桶內。密封后應放入干燥通風房間貯藏。

        2.6.8 檢驗入庫

        包裝好的藻粉按產品標準進行抽檢。主要檢驗項目:外觀和感官特性、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致病菌。

        2.6.9 貯存

        產品應貯存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倉庫內。不得與有毒、有污染的物品混存。要做到防鼠、防蟲、防水、防鳥。藻粉按生產日期分垛碼放,存放時要遵循有利于先入先出、先產先出、按生產日期出貨的原則。

        2.7 生產期間的管理

        2.7.1 日常記錄

        每日都要記載的項目有:(1)施肥、補肥量,池號;(2)每日7:30分和14:30分的氣溫、水溫、光照強度;(3)每日16時左右測定各池的OD值;(4)每日的收藻量。

        2.7.2 儀器的使用

        藻液濃度(OD值)的測定:使用721分光光度計,波長560nm,用蒸餾水作空白對照,1cm比色杯,靈敏度1檔測定藻液的光密度即為藻液濃度(OD值)。藻體生長情況觀測:采用普通顯微鏡觀測即可,使用50~100倍觀察了解藻絲的生長情況,如健壯程度、長短、有無其它微小生物存在等。

        2.7.3 日常管理

        1)攪拌:攪拌的目的是使藻體與溶液均勻分布,不使上層藻體被強光灼傷,下層的藻體能得到

        光線照射,使全池氣體交換容易,以利藻體生長。攪拌時間可根據(jù)藻池大小、水位深淺和天氣情況決定。一般以藻液流動一周為好,間隔時間一般30min攪拌時間為7:30-21:00。

        2)補水:補水是由于藻液蒸發(fā)過多,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jié)必需的措施。蒸發(fā)多造成水位下降,藻液濃度變高不利于藻體生長,另外水位下降攪拌效果也欠佳。補水量應視蒸發(fā)量而定,一般補至原來的位置即可。

        3)補肥:螺旋藻的生長速度很快,一個池子收藻后5-7d又可以采收,因此螺旋藻生長要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隨著采收池中的營養(yǎng)物質越來越少,所以必須經(jīng)常補肥。小蘇打是最重要的肥料,在生產過程中為了保持營養(yǎng)的平衡好滲透壓的關系,考慮到CO2的揮發(fā)作用,不能一次施很大的量,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補肥。當池子開始收藻后,每天補小蘇打1次,補肥量0.2g/L,施肥時采用撒施并攪拌均勻。其它肥料一個月補一次,具體如下:食鹽0.5g/L、硝酸鈉0.5g/L、硫酸鉀0.25g/L、硫酸鎂0.05g/L、硫酸亞鐵0.01g/l。

        4)撈臟:在攪拌時使用擋臟網(wǎng)將掉在藻液中的昆蟲、樹葉、雜物、死藻等贓物撈除。

        2.7.4 螺旋藻敵害生物的防治

        螺旋藻培養(yǎng)中出現(xiàn)的污染生物種類很多,危害最大的則是能在藻液中迅速大量繁殖的種類。如大型的輪蟲可直接吞食藻細胞,敵害生物分泌的代謝產物對藻細胞的毒害作用極大。對敵害生物應以預防為主,要嚴格防止污染,保持培養(yǎng)藻類的生長優(yōu)勢和數(shù)量優(yōu)勢,保持藻類的良好生長,并做好藻種分離、保存及供應工作;同時,也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可用過濾方法清除大型敵害生物,可用藥物抑制或殺滅敵害生物,還可改變環(huán)境條件抑制或殺滅敵害生物。

        2.8 螺旋藻采收技術

        微藻的收獲關乎其生長生產狀況、產量、質量和收獲得率、勞動生產率等,因此,對其采收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技術改進一直是國內外同行探討的重要問題。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微藻的收獲方法主要是:凝結法、沉淀法、過濾法等方法,這些方法會影響產品的質量,采收效率低,勞動強度大。

        2.8.1 螺旋藻采收技術要求

        1)剔除養(yǎng)殖過程中形成的雜質,如藻種生長裂殖過程中釋放蛋白形成的成渣,營養(yǎng)液中部分礦物質沉淀等,保持螺旋藻的純凈。

        2)螺旋藻在堿性營養(yǎng)液中生長,分離、清洗后所得藻泥的pH值要保持在7.0~7.5間,呈弱堿性狀態(tài)。

        3)螺旋藻作為單細胞低等植物,其細胞壁較薄,易受機械損傷而使細胞破裂,造成蛋白質釋放流失,影響采收率。同時釋放的蛋白隨營養(yǎng)液而去,造成營養(yǎng)液污染,影響重復利用。

        4)分離獲得的藻應呈稠泥狀,盡量減少藻泥中的水分,以使藻泥干燥時節(jié)能、省電,且保證干粉含水量≤7,符合質量要求。

        5)降低采收勞動強度、減少采收人數(shù),提高勞動生產率。

        2.8.2 存在的問題

        目前采用的幾種方法與上述要求相比,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主要有:

        1)由于用泵抽取藻液進行過濾,使藻體易出現(xiàn)機械破損。

        2)在梯級篩或斜面篩上收集藻泥時需要人工收集,造成藻體二次破損。

        3)清洗水用量較大,造成水源浪費。4)藻泥pH值不好控制。

        5)人工或半人工采收效率不高。

        2.8.3 采收設備與技術

        甘肅凱源生物技術開發(fā)中心螺旋藻采收技術沿著“人工采收—半機械采收—全機械采收”的技術路徑發(fā)展,先后形成三種采收方法,即:GSKY-CⅠ型人工三級篩采收法、GSKY-CⅡ型自流式斜面篩采收法和GSKY-CⅢ型同步分離清洗一體機采收法。逐步滿足了螺旋藻采收的技術要求,解決了采收中存在的諸項問題,分離出的營養(yǎng)液及清洗水沒有污染,返回養(yǎng)殖池得到循環(huán)利用。使螺旋藻收采率大大提高,質量得到保證,減少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1)GSKY-CⅢ型同步分離清洗一體機采收法:將養(yǎng)殖好的螺旋藻液,通過傾斜式管道自動流入螺旋藻採收機,經(jīng)旋轉式篩選過濾滾筒的篩選過濾和噴水系統(tǒng)的沖洗,使藻液與螺旋藻分離,分離后的螺旋藻借助滾筒篩傾斜度(傾斜角可調整)和清水的沖洗向前流動,連續(xù)流入集料器,完成螺旋藻的

        採收得到藻泥,所的藻泥pH值在7~7.5之間,藻細胞完好無損傷。是一種新型的電動旋轉式螺旋藻採收機,屬于螺旋藻採收的新型機械裝備。

        該機與GSKY-CⅠ型、GSKY-CⅡ型相比,可提高工效十倍,采收率可達到98%,使用方便可靠,性能穩(wěn)定,是一種先進的螺旋藻采收機械。

        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將使人工采收變?yōu)闄C械采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采收效率,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作環(huán)境,提高了產品質量。

        2)GSKY-CⅢ型同步分離清洗一體機采收法關鍵技術

        由河西學院、甘肅凱源生物技術開發(fā)中心,通過多年的研究試驗,研發(fā)成功了旋轉式螺旋藻采收機,在不損失營養(yǎng)成分和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通過機械設備篩選、過濾、洗滌完成螺旋藻的采收。該機采收效率高,使用方便可靠,性能穩(wěn)定,是一種先進的螺旋藻采收機械。其關鍵技術已獲得發(fā)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3 張掖市微藻生產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錢學森院士在其 《創(chuàng)建農業(yè)型的知識密集產業(yè)——農業(yè)、林業(yè)、草業(yè)、海業(yè)和沙業(yè)》一文中為我們發(fā)展微藻產業(yè),指明了研究方法,確定了技術路線。

        利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選育適合本地自然條件、生長快、光合效率高、品質高、抗逆性強及適合于戶外規(guī)?;囵B(yǎng)的優(yōu)質藻種;利用現(xiàn)代工程技術和各種新材料研究適合本地自然條件的高效光生物反應器和微藻生長速率快、生產成本低、節(jié)水的規(guī)模培養(yǎng)技術;利用系統(tǒng)工程技術原理,降低生產成本,將微藻科研成果、產品配方技術、發(fā)明專利和工藝等集成組裝和配套,發(fā)揮企業(yè)的市場主體地位,加大投資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進行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加大對其深度開發(fā)和綜合應用的研究,延伸產業(yè)開發(fā)鏈條,打造產業(yè)鏈,形成價值鏈,獲得高效益。

        [1]陳峰.微藻生物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2009.

        [2]張躍群,王勇軍.微藻的營養(yǎng)價值及其應用[J].生物學教學,2002,27(6):42-44.

        [3]鄒寧,李艷,孫東紅.幾種有經(jīng)濟價值的微藻及其應用[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1(1):59)63.

        [4]黃濤,陳喜,斌蔡江.螺旋藻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在飼料中的應用[J].飼料工業(yè),2003(7).

        [5]況琪軍,胡征宇,趙先富,等.藻類生物技術在水環(huán)境保護中的應用前景探討[J].環(huán)境安全學報,2004,4S(6):46-49.

        [6]朱王飛,錢勝峰.螺旋藻的營養(yǎng)價值及開發(fā)利用前景[J].飼料博覽,2005(11):36-38.

        [7]王文博,高俊蓮,孫建光,等.螺旋藻的營養(yǎng)保健價值及其在預防醫(yī)學中的應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9(1):48-51.

        [8]張明峰.未來的純天然營養(yǎng)食品螺旋藻[J].世界農業(yè),1997 (8):30-31.

        [9]祖廷勛,羅光宏,王丹霞,等.現(xiàn)代綠洲形式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微藻產業(yè)[J].生產力研究,2012(3):189-191.

        S96

        2104年甘肅省農業(yè)領域知識產權優(yōu)勢企業(yè)培育項目(14OPIPG002);甘肅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項(1009FTGG017);張掖市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44JTCG254-08);

        △ 通訊作者::祖廷勛(1963—),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農業(yè)經(jīng)濟學、微藻工程技術。E-mail:zutingxun@163.com。

        猜你喜歡
        螺旋藻微藻
        碳酸酐酶胞外酶影響下的巖溶湖泊微藻碳匯研究
        中國巖溶(2022年3期)2022-11-30 08:36:06
        代食品運動中微藻的科研與生產
        基于不同酸堿值與培養(yǎng)養(yǎng)分差異的螺旋藻擴殖生產優(yōu)化研究
        重金屬對程海螺旋藻生長的影響研究進展
        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進展
        螺旋藻粉的質量分析研究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2
        會發(fā)光的螺旋藻
        世界博覽(2015年17期)2015-09-10 07:22:44
        微藻對低溫響應的Ca2+信號傳導途徑研究進展
        微藻貼壁培養(yǎng)技術可大幅提高能源微藻產率
        重金屬鉛離子(Pb2+)對兩株螺旋藻生長影響的研究
        生物學雜志(2013年4期)2013-03-11 18:33:54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髙潮呻吟久久av| 日本熟妇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最近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97| 成午夜福利人试看120秒| 黑色丝袜秘书夹住巨龙摩擦|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偷窥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网址|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无码人妻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白嫩丰满少妇av一区二区|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大全|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视频小说|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一级鲁丝片免费一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69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热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免费99久久精品| 青青草亚洲视频社区在线播放观看 |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臀av|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亚洲午夜成人片| 日本熟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入口一二三四 | 亚洲国产成人av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