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瑩
黑龍江省勝利農場醫(yī)院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
夏瑩
黑龍江省勝利農場醫(yī)院
一旦發(fā)生急性呼吸衰竭,應立即正確判斷、查明病因、積極配合搶救,急救原則為立即開放氣道(必要時建立人工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路、按醫(yī)囑給予呼吸中樞興奮藥、支氣管擴張藥、鎮(zhèn)靜藥、祛痰藥等。護理要點是維持有效通氣,配合醫(yī)師建立人工氣道,嚴密觀察病情,加強臨床護理,保證氧氣、營養(yǎng)的供給,方可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轉危為安。
急性呼吸衰竭;護理;分析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種突發(fā)因素引起通氣或換氣功能嚴重損害,突然發(fā)生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如腦血管意外、藥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樞、呼吸肌麻痹、肺梗死、成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種典型代表)等,因機體不能很快代償,若不及時搶救,會危及患者生命。
(一)病因
1.呼吸中樞抑制如腦血管疾病、顱腦創(chuàng)傷、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電擊或藥物中毒(如阿片類、巴比罷類、鎮(zhèn)靜藥、農藥和酒精中毒)等直接或間接抑制呼吸中樞。
2.神經—肌肉病變如脊椎損傷、脊髓灰質炎、格林—巴利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等。
3.胸廓病變如胸膜炎、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氣胸、大量胸腔積液等影響胸廓活動和肺擴張。
4.氣道病變加喉頭水腫、支氣管哮喘、溺水、異物或分泌物等阻塞氣道引起通氣不足和氣體分布異常。
5.肺組織病變如心源性肺水腫、非心源性肺水腫、肺炎等導致肺容量、肺通氣和有效呼吸面積急劇減少。
6.肺血管病變急性肺栓塞、肺血管炎和多發(fā)性肺微血管栓塞。
(二)發(fā)病機制
肺泡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稱為通氣。肺泡內氣體與血液之間的交換過程稱為換氣。通氣功能障礙和(或)換氣功能障礙,均可導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的發(fā)生主要有4種機制。
1.肺泡通氣不足。靜息狀態(tài)呼吸時,肺泡通氣量在4Vmm以上才能維持正常肺泡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有效肺泡通氣需要完整的解剖—生理鏈,包括腦橋和延髓呼吸中樞、呼吸中樞與胸部神經—肌肉的有機連接、胸廓和呼吸狀態(tài)、氣道通暢和肺泡完整性。上述任何一環(huán)節(jié)損害,即可導致肺泡通氣不足。
2.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有效氣體交換主要取決于肺內通氣/血流能保持適當比例。正常人肺泡通氣量約為4L/min,流經肺泡的血流量為5L/min,通氣/血流比例約為0.8。通氣/血流比例大于0.8時,肺泡氣體不能與血液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生理死腔增加,此為死腔樣通氣。通氣/血流比例小于0.8時,通氣不足、血流過剩,肺動脈內混合靜脈血未經充分氧合即進入肺靜脈,發(fā)生肺內動靜脈樣分流。
3.肺內分流。是指混合靜脈血末與肺泡氣體接觸而直接進入動脈循環(huán)。分流的血液與動脈血液混合,使動脈平均血氧含量降低,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增加。肺不張、肺炎及ARDS時,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肺泡和間質水腫。
4.氣體彌散障礙。肺泡和毛細血管間氣體交換是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進行。肺泡毛細血管膜極薄,氧和二氧化碳可自由通過。因氣體彌散迅速,單純彌散障礙很少引起低氧血癥。危重患者多同時存在通氣障礙、通氣/血流比例和彌散障礙。
(一)急救護理
1.改善或維持有效通氣。(1)保持呼吸道通暢:①體位:幫助患者取仰臥位,頸部后仰,抬起下額,以解除部分上呼吸道阻塞。②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可采用電動負壓吸引法,根據(jù)患者情況及痰液粘稠度調節(jié)負壓。吸痰時,動作要輕柔,從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轉,吸盡痰液。每次插入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以免缺氧。在吸痰過程中,隨時撩浮噴出的分泌物,觀察吸痰前、后呼吸頻率的改變,同時注意吸出物的性狀、且及顏色等。
(2)呼吸興奮藥的應用:呼吸道通暢而呼吸中樞有抑制者,可按醫(yī)編給予呼吸興奮藥,常用的呼吸興奮藥有尼可剎米、洛貝林(山梗菜堿)等。
(3)解痙、祛痰、抗炎藥的應用:解除支氣管痙攣,保持呼吸道通暢,常用氨茶堿;祛痰后常用乙酰半脹氨酸、氨演索。
2.做好人工氣道的護理。(1)做好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護理;(2)做好使用人工呼吸機的護理。
3.嚴密觀察病情。(1)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況:注意患者的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沒度、雙側胸廓運動是否對稱以及有無呼吸肌運動。在靜息狀態(tài)下,成人自主呼吸頻率為20次/min時,提示呼吸功能不全;超過30次/min,常需要機械通氣治療,持續(xù)超過35次/min、不宜撤機;呼吸節(jié)律改變常提示腦干呼吸中樞病變或腦水腫;雙側胸廓運動不對稱、呼吸肌運動異常,常見于氣胸、肋骨骨折和呼吸肌麻痹。(2)脈搏和心率:通過脈搏的強弱、心電的監(jiān)測,有助于了解心功能情況,若發(fā)現(xiàn)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需及時按醫(yī)囑給予強心、利尿和抗心律失常等藥物。
(二)一般護理
1.飲食護理。保證營養(yǎng)的供應,增強機體抵抗力。神志清醒者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昏迷者給予鼻飼,胃腸功能差者可經靜脈補充營養(yǎng)和水分。
2.對癥護理。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fā)癥。做好口腔、皮膚護理,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濕化氣道,防止口腔、呼吸道、肺部感染。住單間或重癥監(jiān)護室,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病室每天用紫外線消毒1次。
(三)心理護理
1.由于病情危急,神智尚清楚的患者可出現(xiàn)恐懼、焦慮的心理。因此,做好心理護理,可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2.護理人員要表現(xiàn)出自信、鎮(zhèn)靜、耐心及對患者的理解,加強溝通。對因呼吸困難、呼吸機的使用。而不能說話者,可采用書面語言(書寫板、卡片等)、非語言溝通技巧(手勢、點頭、搖頭、眼神等)進行溝通。
3.對患者及家屬多安慰、多關心。給予心理支持,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四)特殊護理
1.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對危重患者的循環(huán)支持和機械通氣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正壓通氣時,胸腔內壓力過高,可減少靜脈回心血量,使肺毛細血管楔壓下降,血量減少。
2.機械通氣監(jiān)測。機械通氣期間,經常檢查呼吸機與面罩或人工氣道是否緊密連接,防止脫開或漏氣;觀察自主呼吸與輔助通氣是否同步;觀察呼吸機顯示的各參數(shù)(如潮氣量和肺活量、氣道壓力、氣道阻力、胞肺順應性)是否正常。
[1]王金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J].現(xiàn)代婦女:醫(yī)學前沿,2014(07).
[2]高衛(wèi)娥.21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