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孫一娜
開學不久,學校號召同學們給云南山區(qū)的小朋友捐書。通知下發(fā)了三天,全班三十三個人竟然沒有一個人有捐書的意思。剛接的新班第一次活動就這樣,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前任班主任老師悄悄給我支招,以前她經(jīng)常直接自己找書湊數(shù)?!翱磥盹L氣由來已久,”我心里嘀咕著,“但是,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變得如此‘冷漠’?”
因為對學生不夠了解,我沒有著急對這件事的原因下結(jié)論。我走進了教室,孩子們很會察言觀色,看到老師緊鎖的眉頭,立刻安靜了下來。我語調(diào)平靜地說:“你們知道這次捐書的意義嗎?”“知道,給災(zāi)區(qū)小朋友們看……”孩子們參差不齊地說?!澳悄銈?yōu)槭裁礇]有通過捐書來獻一份愛心呢?”“老師,我的書在奶奶家……”“老師,我媽媽說……”“老師,我媽媽把書裝在袋子里我忘拿了……”
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發(fā)現(xiàn)“捐書”事件折射出來的不是孩子們好德行的缺乏。孩子們責任意識的嚴重匱乏才是罪魁禍首。我深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任重道遠,不是靠一次苦口婆心的談心所能改觀的,也不是靠班主任老師的聲色俱厲所能根治的。于是,我精心設(shè)計了一個方案,分三步,循序漸進地將孩子們遺失的責任感重新注入他們的心田。
我將班級圖書角自己買的書都撤掉了,成立了由同學全面負責的圖書角。圖書架上要求每位學生自己收集一本課外書交到我這里,同學們投票選出圖書管理員,親自做好登記……一周下來,學生們激情飛揚,紛紛找來他們的好書,有些學生甚至買來了新書。許多有意思、有價值的書,分類放到本班的書架上。那么多的好書,遠超老師所能搜羅的范圍。雖然不久之后發(fā)生了有幾本圖書被弄丟的情況,但全班同學一起出謀劃策,舉手表決,想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兩個星期后,孩子們初步形成了班級責任意識的基礎(chǔ)上,我開展了行動的第二步:成立班級志愿服務(wù)崗。每個孩子都參與到了班級的建設(shè)美化管理當中。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孩子捐獻綠植讓教室綠意盎然,孩子們帶來抹布使教室窗明幾凈,孩子們捐贈紙杯解了忘掉水杯同學的燃眉之急。
孩子們內(nèi)心友善的閘門大大地敞開了,他們不再等待家長的安排、老師的給予……看到孩子們的變化,我心里很欣喜,但我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帶領(lǐng)孩子們將目光投向了校園之外,開展了行動的第三步:社區(qū)志愿服務(wù)小隊。
在我們學校旁邊有一個報攤,報攤的主人是一位殘疾人,一場無情的事故使他永遠告別了自己的雙腿。春秋冬夏、風雨無阻,他每天將近十二個小時坐在輪椅上守候在一個報攤旁。今年的三月五號學雷鋒日,部分同學第一次開展了校外志愿活動。自此以后,每周一組六個孩子去幫助這位叔叔,無論多么調(diào)皮的孩子到了報攤都那么安靜,掃地、擦書,一絲不茍……孩子們愛上了志愿服務(wù),我們又去了學校附近的社區(qū)……
兩個月后,班里來了幾個新加坡的小客人,我提議同學們自愿給他們準備見面禮。第二天,孩子們將自己親手捏的泥人、親手制作的戰(zhàn)車模型、心愛的玩具、珍藏的圖書帶到了學校,擺滿了講桌。誰還能說這些孩子沒有愛心、缺乏責任意識呢?
美國學者寫了一本《改革政府》,其中有一章叫“把旅客放在駕駛員的座位上。”每一個班級都是一個小小的團體,而正是家庭的小環(huán)境、班級的大環(huán)境很多時候剝奪了孩子坐上“駕駛員”位置的權(quán)利。讓孩子養(yǎng)成責任意識,教師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點。
如今的孩子個個是家里的寶貝,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孩子責任意識缺乏情理之中。一旦有什么事情老師和家長溝通脫節(jié),有些孩子竟然不會去主動告知家長或者獨自完成。捐書一事,孩子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沒有讓老師滿意,但他們自覺委屈,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只是一味將這件“錯事”的責任推給了他們的家長?;氐郊抑兴麄冇趾螄L不是如此呢?碰到難題問家長時總會說“老師沒講”,又將責任推到老師身上。家長和老師雖然都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心知肚明,卻因為覺得“童言無忌”不加重視或無計可施導致不了了之,“聰明”的孩子覺得這招屢試不爽,當起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傳聲筒”。長此以往,話語權(quán)漸失,責任意識全無。
因此,是時候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上學的“主體”,而非代父母上學。好心的教師擔心孩子忘記可以適當?shù)貙议L進行必要的提醒。但是,諸如作業(yè)、穿衣、包書皮等小事,是不是應(yīng)該將做主的權(quán)利還給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有能力做好的同時會丟掉每次將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wù)的責任推給家長的壞習慣。
如果班級這輛大車上做的都是乘客,只有老師是駕駛員,最終的結(jié)果是只會動力不足。每個孩子自身都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如果老師僅僅是提供服務(wù)的,學生在學校做“乘客”,那他們最終只會消極地等待“給予”,不會去積極地思考“付出”。身為教師的我們應(yīng)該把責任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決定、自己去管理、自己去完善、自己去進步。在學校生活中,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體會到了自己“當家做主”的樂趣,那么學習上的合作學習還會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專門培養(yǎng)嗎?那些需要家長陪著哄著抄作業(yè)的孩子也將不復存在了。
身為教師,我們希望成為孩子們行動的榜樣,但是,如何做更有利于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是我們更應(yīng)該思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價值目標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每個孩子內(nèi)心都是友善的、有愛心的,但是有時正是愛他們的父母、老師讓他們變得“冷漠”,剝奪了他們“友善”的權(quán)利。
從“我不捐”到“我要捐”,從“冷漠”到“友善”從“悅行志愿”到“責任意識”,值得我們教師思考的東西有很多很多。在參與班級管理、參加志愿服務(wù)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學會了幫助別人,體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收獲了滿滿的“存在感”。讓孩子做班級這輛“客車”的駕駛員,那么,快樂學習、積極生活、友善待人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