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 吳劍華
如果把一張考卷的題目大體劃分為積累、閱讀、作文三大方面,那么積累是最容易得分,只要肯花點力氣,死記硬背即可;作文有一定的評分量的標準,改卷老師大體能很好把握這個尺度,在所定的標準分或上一點或下一點打分,除非作文特好或作文奇差(包括字數(shù)太少),閱讀就是最撲朔迷離了——水平、經(jīng)驗、認識、感受等方方面面的差異,要是說在積累與作文部分學生得分相當,那么得閱讀者得高分。
是不是閱讀題真得就是到了變幻無窮,無法可循了呢?筆者認為,當然不是。中學生在考試中答好閱讀題做到三個立足就迎刃而解了。
閱讀,顧名思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讀文章。讀文章的形式與方法可以是各人喜好或習慣,有人帶著閱讀文后面的問題去讀原文,有人先是瀏覽再細讀,也有人粗讀后再精讀,總之,讀文章一定要讀懂原文。真正說讀懂了一篇文章,要能結合內(nèi)容理解或感悟文章的主旨,表現(xiàn)手法、段落或具體事件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等隱性的方面。
很多同學會忽略理解文章主旨或表現(xiàn)手法、段落或具體事件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等隱性的方面,養(yǎng)成看完原文一遍就開始答題的不良習慣。
文章主旨的理解,學會“以小見大”或“從大處著眼”。每一篇文章都不僅是就事論事,而是以某件事某個人某個物某個視角去反映更大的現(xiàn)象或社會中一般的特點等。從科學的角度就是“由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法”。學生據(jù)此,就能準確地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
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楚表現(xiàn)手法常用的種類,弄清楚每種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或判斷標志,再結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或具體事件加以分辨。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要求“從小處著手”,即小到文中的句子,特別是有些段落或具體內(nèi)容,從表面來看與所寫的中心事件或反映文章的主旨毫不沾邊,那么是不是文章的敗筆呢?當然不是,作者這類安排是“匠心獨運”,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還對文章的主旨起到促進或便于讀者理解,甚至還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文學性等功能。
段落之間或具體事件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抓住文章所寫對象或線索或觀點等“以一貫之”或“提綱挈領”方面,具有讓文勢跌宕起伏,文章事件(故事)完整,結構嚴謹,相互照應等作用。說到此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學生要學會區(qū)分文體,即讀文章要有文體觀。除了少許段落或具體事件之間的作用在每一種文體或相近文體都具有之外,大部分是不一樣的。分清楚了這些內(nèi)在聯(lián)系也就更好地去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
第二步,理解題目時要結合原文,作答或直接引用文中的詞句作答或整合文中的詞句作答,這是最真切的立足文本。要是文中并沒有題目的答案,需要用自己的話概括,也要有來處,即能從文本中找到佐證。
立足文本的另一層意思,就是防止學生答題時的主觀隨意性。不能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科學的角度去答題,也不能用曾經(jīng)所學過或看過的內(nèi)容相同的文章來代替,一定要按照對應所給的文章的內(nèi)容或主旨去作答。立足文本就是不能脫離所給的文章。
時下所說的“審題”,其實不僅指理解題目的意思這么簡單,還有辨析題型之意。說實話,有些問題,如果只從題目本身去理解意思,一會出現(xiàn)理解偏了或理解錯了,二會禁錮思考的角度,三是有些題目從字面很難理解其義,但從題型就的宏觀角度就會避免前三種情況,相對更好作答。
立足題型,就是說拿到一個問題,最先要做的是在理解題目意思的基礎上辨析題型,由于不同的題型包含作答的角度會有多樣,這個多樣的角度至少有兩個大的方面,一是題型的本身特點或功能,二是從涉及到具體文章。題型本身的特點或功能具體細分又會有一般的很多的項目,涉及文章具體細分也會有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
立足題型為切入點或突破口,就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做一個題目,辨析題型后要考慮全面,既要考慮題型的本身特點或功能,又不能離開具體文章,兩者缺一不當或不全。
題目來自文章,只限于在具體的文章中,學生只是理解題目的意思去答題,實際上就只限于文章,往往成了答案不完整的致命一環(huán)。而題型不僅限于具體的文章里,就好比是一張通行證,在體裁相同或多種體裁的詩文中都會出現(xiàn)這類題型,而且答案有一些共性。
立足題型,實際指思維的深刻性與變通性,能更容易又準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找到更全面的思考角度。
立足文本,解決了問題之本和答案之源,告訴學生要做的問題的答案跟所示閱讀文本息息相關,可是一篇文章上千字,多則十幾或幾十個自然段,問題的答案到底從哪兒來呢?這個源頭具體在哪個地方?第一段抑或最后一段等等?立足題型,解決答案之失,確保答案完整,是不是做出的答案都是正確的呢?是不是所用的語言都很嚴謹呢?都不一定。
解決答案的準確性與嚴謹性就要有科學的方法。
審題要有科學的方法,一個閱讀題目,大體可以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問題部分和指示(提示)部分。問題部分就是要考生作答,指示(提示)部分是提醒考生找到問題部分在文中的具體位置,即相應的段落、句子或詞語,或具體的事件。題目中的指示(提示)部分可見是關鍵,跟立足文本恰好相印證,即答案之源;題目中的問題部分就是辨析題型作用的,可見其重要,跟立足題型相一致,即答案之全。
表述要有科學的方法,答案的文字要以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問題。文章中能直接作為答案的詞句當然是最準確的答案,這往往是首選。要是文中的詞句不適合或不能作答案,學生就得自己概括,對于題面上明顯跟文章中心內(nèi)容一致或跟文章主旨一致的問題,還是從題面上跟文章中心內(nèi)容無關甚至相反,皆須從中心內(nèi)容或文章主旨角度去思考。之外,概括所用詞句要從類的方面著手,即不能就事論事,上升到“事情所屬之類”的層面。
思維嚴謹要有科學的方法。思維嚴謹,就是對于某個問題,到底是用概括的語言還是具體的語言來回答還是兩者兼而有之來回答。一定要結合題目中的指示(提示)語或問題用語。
文本是出發(fā)點,是根本,題型是手段,是途徑,方法是落腳點,是結果,這樣三位一體,才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讀書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性,才能讓語文閱讀題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