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qū)宏城幼兒園 曹海平
工作中,我逐漸轉變過去那種“教師單純地教,幼兒被動地學”的局面,做好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珍視幼兒游戲的權利,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大膽嘗試與探索,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中能夠快樂成長。
幼兒對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非常關注,都充滿好奇。他們這種好奇常表現(xiàn)為愛提問,凡事喜歡問個為什么。實踐中,我嘗試為孩 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感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在“有趣的泡泡”活動中,我用鐵絲制作了正方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的吹泡泡工具?!靶∨笥褌兌继貏e喜歡吹泡泡的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吹泡泡?!甭犃宋业脑?,孩子們都特別興奮,紛紛去拿桌面上的吹泡泡工具,準備大顯身手?!袄蠋?,這個工具的頭兒怎么是三角形的?”琪琪最先發(fā)現(xiàn)了問題?!拔业氖钦叫蔚??!薄拔业氖情L方形的。”緊跟著,一旁的幾名幼兒也都發(fā)現(xiàn)了這些工具的特別之處。美美擔心地問:“它們能吹出泡泡嗎?我們以前家里玩的都是圓形的。”“老師,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不是也是三角形的呀?”樂樂問道。我見時機已到,忙說:“你們的眼睛可真敏銳,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這些吹泡泡工具的秘密。它們到底能不能吹泡泡呢?吹出的泡泡又是什么樣子呢?你們可以自己大膽去實驗?!睅е鞣N疑問,孩子們開始了自己的小實驗。
相信孩子,給幼兒鍛煉的機會,放手讓他們大膽去實踐與探索,這是我們每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擔當起幼兒活動的支持者與引導者,能及時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比如,我發(fā)現(xiàn)班中的孩子們對陀螺比較感興趣,經(jīng)常會帶著自己的陀螺來到幼兒園玩耍。由此,我開展了“探索陀螺的奧秘”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在玩中探索陀螺旋轉的秘密。
活動前,我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陀螺。這些陀螺不僅材質不同,外觀上也各不相同。面對這五花八門的陀螺,孩子們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怎樣才能讓這些陀螺都轉動起來呢?請你來試一試,然后記錄下來?!痹谖业墓膭钕拢⒆觽冇械脑谧郎希械脑诘匕迳?,不斷地嘗試、變換著每一個陀螺,努力讓它們都旋轉起來。第一次失敗了,接著第二次,第三次……孩子們不厭其煩地擺弄著,探索著,并樂在其中。室內時時傳來孩子們歡聲笑語。“看,我的陀螺轉起來了!”“我的陀螺轉的時間最長?!薄?最后,孩子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不論是什么陀螺,都要把陀螺尖的一面朝向地面。然后再給陀螺一個力(抽打、抽動、捻等),陀螺就能轉動起來。
“在不同的地方,陀螺轉動的速度一樣嗎?”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面對新的挑戰(zhàn),孩子們絲毫沒有退縮,立刻投入到新的探索實踐當中。玻璃、小沙池、地毯、桌布,都成了孩子們試驗的對象。他們邊實驗,邊拿著記錄表認真地記錄下自己的實驗結果。一個個儼然成了小科學家。通過實驗,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地方陀螺轉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玻璃最光滑,陀螺轉動得最快;桌布上能轉動,但比較慢;地毯上軟軟的很難轉動;沙池里根本就轉動不起來。
在“探索陀螺的奧秘”這個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玩,去思考。在玩中去探索讓陀螺轉動的方法,感受不同的地方對陀螺轉動的影響。孩子們不僅從中體驗到了探索中發(fā)現(xiàn)的快樂與滿足,更增進了對陀螺的認知和了解。
幼兒期是幼兒行為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在益智區(qū),我投放了很多的多米諾骨牌。班中的一些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經(jīng)常進行搭建骨牌的游戲。這天,有三名小朋友都在桌子上搭骨牌,桌面很快就擺滿了骨牌。怎樣才能繼續(xù)搭建呢?面對這一問題,萌萌小朋友想到了往地上搭骨牌的好方法。她先在桌旁的地上擺了幾塊骨牌,然后輕輕地推倒了一塊桌面上的骨牌。骨牌“啪”地一聲掉在地上,可是距離地面擺放的骨牌有一定的距離。她撿起骨牌,又重新調整了一下地面上的骨牌位置。她再次嘗試了一下,桌上掉下的骨牌依舊沒有砸到地面上的骨牌。接連幾次,萌萌都沒有成功。
“萌萌,你想到了讓骨牌從桌上搭到地面上,這個想法非常好??墒菫槭裁醋郎系墓桥瓶偸遣荒茉业沟孛嫔系墓桥颇??”我問?!白雷与x地面太高了?!泵让认肓讼?,說道“如果高度小些一定能行?!薄澳敲矗隳懿荒芙柚渌牧?,讓他們降低高度呢?”我提示她。首先,萌萌想到了桌旁的小椅子。她搬過來一把椅子,把椅子作為一個平臺擺放了多塊骨牌。嘗試讓桌面的骨牌砸倒椅子上的骨牌,再砸倒地面上的骨牌。有了小椅子的幫助,地面上的骨牌偶爾也會成功地被砸倒。萌萌還是不太滿意。后來,她看見了八連杯的酸奶盒。她又嘗試用多個酸奶盒一層層搭建,從地面到桌面搭成了一個小樓梯的樣子。然后,她又再每一層小臺階上擺好骨牌。“老師,這次肯定行!”萌萌信心滿滿。她輕輕地觸碰了一下桌面上的骨牌,骨牌順著桌面、小臺階、地面依次倒了下去?!芭?,我成功了!”萌萌高興地嚷了起來,成功的喜悅讓她的小臉樂開了花。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桌面搭建的局限,讓萌萌想到了與地面的連接。正是這樣的一個想法,讓她逐步走入了后期的實踐、探索之中。怎樣讓骨牌從桌上搭建到地上呢?這成了萌萌搭建游戲中最大的困難?;顒又?,我充分尊重幼兒,鼓勵她大膽探索,并通過語言“為什么桌上的骨牌總是不能砸倒地面上的骨牌呢?”,引導幼兒尋求解決的辦法。在反復的實踐與操作中,幼兒最終獲得了成功,體驗到了自主操作與探索帶來的收獲與喜悅。相信這次成功的體驗一定會在幼兒內心留下深深的印跡。
在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自主學習帶給孩子們的可喜變化。耳畔再也聽不到孩子們“我不會”的聲音了,取而代之的是活動中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們,給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用我們的言行來尊重幼兒,放開幼兒的手腳,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探索與體驗,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中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