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仙
(河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廣西 河池 547000)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1]。此病可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顯著的影響,進而影響其運動功能,導致其出現肢體麻木、肢體無力或偏癱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2]。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可有效地改善其運動功能[3]。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94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4例腦卒中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上制定的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且對這些患者進行頭顱CT或MRI檢查后其病情均被確診為腦卒中。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①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存在顱內占位性病變的患者[5]。③伴有內科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在這9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6例。他們的年齡在46~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2±5.3)歲。
在本組患者接受治療期間,我院對其均進行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進行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的方法是:
1.2.1 進行常規(guī)康復綜合訓練 ①為患者按摩患肢,協助其進行被動運動,并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坐位訓練等,40分鐘/次[6]。②采用中頻電腦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電流強度在2000~8000Hz之間,可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節(jié)電流的強度,以能引起患者神經肌肉的收縮為標準[7],20分鐘/次。③對患者患側的環(huán)跳穴、伏兔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懸鐘穴、昆侖穴進行針灸治療[8]。④指導患者進行步行訓練[9],20分鐘/次。為患者持續(xù)訓練3周[10]。
1.2.2 進行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jié)屈伸控制訓練。膝關節(jié)的屈伸角度在0度~15度之間[11]。①患者取仰臥位,指導其進行0度~15度的伸膝訓練。要求患者進行股四頭肌持續(xù)性收縮,運動時間為10秒/次[12]。②患者取仰臥位,指導其在矢狀面內進行連續(xù)性的屈髖屈膝訓練和伸髖伸膝訓練,要求患者的足部離開床面,確保其膝關節(jié)始終在矢狀面的范圍內[13]。③患者取坐位,使用股四頭肌訓練椅對其進行膝關節(jié)屈伸練習,要求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的等長收縮,運動時間為10秒/次[14]。④患者取站立位,指導其進行患側下肢膝關節(jié)負重屈伸練習。患者膝關節(jié)的屈曲角度應由小逐漸增大,直至其膝關節(jié)處于屈曲狀態(tài)并能夠在任意角度停留,以提高其膝關節(jié)的控制能力[15]。上述內容每次訓練20分鐘,每天訓練1次,為患者持續(xù)訓練3周。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進行治療和訓練前后其BBS評分、FMA-L評分和FAC評分。我院采用BBS對患者的平衡能力進行評定,患者的評分越高說明其平衡能力越強。我院采用FMA-L對患者的下肢功能進行評定,患者的評分越高說明其下肢功能越強。我院采用FAC對患者的步行能力進行評定,患者的評分越高說明其步行能力越強[16]。
我們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訓練前,本組患者的BBS評分為(6.61±1.31)分,其FMA-L評分為(17.63±2.81)分,其FAC評分為(0.81±0.41)分。在進行訓練后,本組患者的BBS評分為(37.51±5.01)分,其FMA-L評分為(22.37±2.66)分,其FAC評分為(3.01±1.21)分。經訓練,本組患者的BBS評分、FMA-L評分和FAC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的腦組織損傷。腦卒中患者常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其中步行功能障礙是主要的運動功能障礙之一。此病患者早期膝關節(jié)的控制障礙是導致其站立活動延遲的主要原因?;颊咴诓叫袝r,膝關節(jié)過伸及穩(wěn)定性下降,可對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對腦卒中患者加強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對恢復其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7-19]。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訓練,本組患者的BBS評分、FMA-L評分和FAC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王耿超[20]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其平衡及步行能力。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姜貴云,王文清,楊曉蓮等.改良強制性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10):794-795.
[2]王艷,唐強,亢連茹等.早期加強膝關節(jié)穩(wěn)定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膝過伸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3,21(4):249-250.
[3]韓秀蘭,劉開鋒,許軼等.膝關節(jié)本體感覺訓練對偏癱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8):790-794.
[4]肖湘,毛玉瑢,李樂等.虛擬現實與同步減重訓練對腦卒中患者步態(tài)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6):533-537.
[5]劉四文,劉海兵,唐丹等.膝關節(jié)分離運動強化訓練腦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J].中國臨床康復,2014,8(25):5214-5215.
[6]袁大偉,敖莉.腦卒中患者膝關節(jié)控制訓練重要性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5,7(5):376-377.
[7]樊留博,劉寶華,田瑛等.基于Bobath理念的膝關節(jié)運動控制訓練對痙攣性偏癱患者干預效應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9):1405-1407.
[8]李遠征,梁濤,劉杰等.等速訓練儀(下肢機器人)在腦卒中后膝關節(jié)肌力恢復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4,5(6):506-506,507.
[9]李付云,趙利芬.強化橋式運動對腦卒中患者膝關節(jié)穩(wěn)定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4(2):17-18.
[10]樊留博,劉寶華,朱靖等.膝關節(jié)控制訓練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表面肌電圖分析[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6(2):152-154.
[11]戚紅亮.早期強化膝關節(jié)控制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7(10):61-63.
[12]趙文霞,陳寧,郎坤等.膝關節(jié)控制訓練聯合運動療法改善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4,5(6):29-31.
[13]劉文權,徐武華,吳婉霞等.強化膝關節(jié)控制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21):3536-3538.
[14]朱永剛,蘇清倫,白昕予等.肋木下膝關節(jié)控制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02(35):118.
[15]莊任,焦素芹.腦卒中患者膝關節(jié)控制康復訓練對步行恢復的重要性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5(24):159-159.
[16]魏智鈞,李雪,李華等.選擇性股內側肌訓練改善腦卒中患者膝過伸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3):295-297.
[17]張廷峰.MR Cube結合功能訓練改善腦卒中患者膝關節(jié)控制的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2):65-66.
[18]沈順姬,李杰,郭俊峰等.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訓練對腦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1):37-39.
[19]邢曉紅,郭麗云.膝關節(jié)控制訓練對腦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復療效[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5,22(1):69-71.
[20]王耿超,趙二勤,張源榛;加強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9):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