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芳(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28)
溝通在職業(yè)學校合并時發(fā)揮的作用
周梅芳
(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28)
職業(yè)學校;合并;溝通
我們不能狹隘地認為只要統(tǒng)一了領導、機構、制度、財務、規(guī)劃等,就代表兩所學校實質意義上的合并。兩所職業(yè)學校合并,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要使其真正成為一體,大量的溝通工作在所難免。下面以無錫醫(yī)藥中專(以下簡稱藥校)和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以下簡稱衛(wèi)校)合并為例,說明溝通在解決職業(yè)學校合并的問題中的作用。
問題一:藥校原兩位主要領導因經濟問題先后停職,合并前一年學校招收1 800多名學生,除400名左右在校本部,其余均分布在江蘇省內的16個辦學點,合并當年都要回到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教職工只有41名的藥校校園;問題二:原藥校領導過高的就業(yè)承諾明顯無法實現,學生不想學習,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聚眾滋事;問題三:藥校因管理不善,負債累累,藥校師生人心浮動,市政府領導決定將藥校與衛(wèi)校合并,藥校教師認為自己將成為“亡校奴”,不知所措,都為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擔擾;問題四:兩校合并前夕,藥校有一名學生翻墻墜河,溺水身亡,學校處于混亂之中。
當時的藥校是:市長信箱里關于藥校的信件一封接一封;電視臺、新聞記者到藥校了解“真相”的一批又一批;建筑商、建筑供應商、個體老板蜂擁到藥校討債;辦學點也結伴到藥校為他們二、三年級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和畢業(yè)實習討說法;家長成群結隊為他們子女的高收入就業(yè)承諾要答復;藥校實習學生和已經畢業(yè)就業(yè)的學生聯(lián)合起來,要求藥校給他們安棑具有相當月薪的所謂滿意的就業(yè)崗位;最為頭疼的是在校學生,任何一件小事都是他們不上課或全班罷課的理由;藥校教職員工也是良莠不齊,有的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常常參與到滋事的群體當中。
衛(wèi)校教職員工覺得兩校合并是背了個大包袱,弄來個爛攤子,很不理解。
基于上述情況,學校成立了臨時領導班子,專項解決兩校合并出現的問題,起初突發(fā)事件一個接一個,沖突不斷,冷靜思考后我們找到了鑰匙——有效溝通。
在藥校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俗話說:人心不穩(wěn),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召開不同層次、針對不同人群的座談會,找人談心,在學生中組織召開形式多樣的班會,發(fā)揮學生社團作用,讓大家統(tǒng)一思想,讓校園擺脫混亂和無謂的沖突,還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只有這樣,師生心中的愿望才有實現的基礎。因為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標、看法和完成任務的決心,出臺了他們認可的方案來解決矛盾,緩解沖突。
2.1發(fā)揮新聞媒體的積極作用
在危機頻發(fā)的時代,有效發(fā)揮媒體功能,有助于預防危機或更好地化解危機[1]。為此,我們主動向媒體披露實情,并進行坦誠的溝通,對有意見的學生和家長,在積極主動與之溝通的同時,介紹合理的解決辦法和途徑,以取得理解和支持。對于學生和家長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實事求是地闡明我們的觀點,使新聞媒體了解他們過高的期望值與客觀現實的差距,理解我們所做的工作和所付出的努力,促使新聞媒體作出客觀、公正、積極的輿論導向。
2.2爭取上級支持
獲得政府資源和支持的訣竅就是要辦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工作,使之成為成功的有前途的事業(yè)[2]。兩校的合并趨于平穩(wěn),媒體開始正面導向,社會輿論有所好轉,我們抓住這個大好時機,注重學校形象,認真分析,給合并后的學校重新定位,使政府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兩校合并后大有“造福一方”的希望,有著光明的前景,從而在政府層面為藥校師生爭取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如藥校原來是差額拔款單位,職工的工資和衛(wèi)校不一樣,經過與政府相關部門多方溝通,最后爭取到藥校全體職工所有工資待遇和衛(wèi)校完全一致,既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也鼓舞了士氣。對上門討債的債主,請政府幫助協(xié)調,根據梳理出的協(xié)議書排出還款日程表,讓他們吃上定心丸。
2.3落實學生就業(yè)
兩校合并要解決的最根本的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就業(yè)和出路。事實上自2002年以來,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度較大。一方面,國家自1999年實行大規(guī)模擴招,畢業(yè)生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我國正在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趨于緊張[3]。為此,學校專門成立學生就業(yè)安置臨時辦公室,到全省各市醫(yī)藥局、醫(yī)藥企業(yè)以及相關高校,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為學生提供就業(yè)崗位和升學機會,盡一切可能為學生尋找出路。
2.4發(fā)揮和諧人文精神的作用
以和諧的人文精神來溝通、協(xié)調各種關系。溝通好3類人群對當時校園穩(wěn)定十分重要。一是16所辦班點學校,通過信函、走訪、接待來訪、不同層面的會議,讓他們明白當時他們盲目招生已種下不良后果,希望共同承擔責任,協(xié)助我們一起安置各自辦學點的學生;二是學生家長,向他們講清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分析就業(yè)形勢,希望他們理性對待子女的就業(yè),爭取對我們工作的理解;三是廣大學生,他們是學校穩(wěn)定的根基。為此,我們利用各種教育形式和一切宣傳陣地,讓學生清楚知道在學校學到知識、練好本領是畢業(yè)后就業(yè)、擇業(yè)的基礎,而要做到這一點的前題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
對合并后的學校來講,合并前各校的辦學性質、管理模式、思維方式都可能成為發(fā)展的障礙,在某種情況下,原先各自的特色也可能成為合并后發(fā)展的桎梏[4]。合并后又在兩個校區(qū),由于溝通交流不便,信息傳達不暢,盡管最后各種沖突基本化解,但合并初期從矛盾沖突到平穩(wěn)的過渡期明顯延長。因為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忽視了以下3方面的工作。
3.1兩校的辦學歷史
藥校建成時間不長,沒有多少歷史文化積淀和蘊含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涵,全校師生員工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而衛(wèi)校有九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在悠久的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蘊和核心價值觀。兩校在辦學規(guī)模、辦學理念、管理風格、學科結構等方面有著明顯差別。這些差異使藥校師生普遍感到缺少人文環(huán)境的熏陶和歸屬感,兩校間難以形成合力,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觀念、習慣等原因,有些做法一時難以被藥校師生員工在心理上認同。他們中有少數人在個體行為上不自覺地帶有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不利于兩校合并后各種沖突的化解,有時甚至引發(fā)新的矛盾。
3.2各種利益的平衡
兩校合并,學校長期利益和師生短期利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一時難以協(xié)調和平衡。教職員工良莠不齊,有的法律意識淡薄,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缺乏集體觀念。學生由于環(huán)境和教育差異,素質參差不齊,有的以自我為中心,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自負又極端,遇事往往不冷靜,很少考慮行為后果,動不動就聚眾滋事。甚至部分師生誤認為遇到事情只有鬧了才能解決問題。這些增加了我們處理矛盾、化解沖突的難度。
3.3大局意識不強
原藥校個別管理人員沒有大局意識,總認為兩校合并其個人地位、權力、利益受到侵害。借著學生就業(yè)問題、兩校區(qū)各方面的差異,利用少數辦班點、部分學生家長和一些不明是非的學生,詆毀我們?yōu)閮尚:喜⑺龅囊磺泄ぷ骱团Γ`導輿論,鼓動學生鬧事,擾亂正常教學秩序,搞一些很不理智的破壞性活動。其傳播的信息大多不真實,成為捕風捉影的傳聞和流言蜚語的根源,而失真的信息導致師生員工誤解學校為推進兩校合并所做出的決策,以至于在決策或某些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不予配合,甚至抵制,給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兩校合并出現的問題,以及由矛盾引發(fā)的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提示我們除要解決問題外,更重要的是預防沖突的發(fā)生,并將已存在的矛盾轉化為動力?;仡檭尚:喜⒅酰跍贤ㄉ先绻覀冇休^強的預防意識,有些矛盾糾紛可以緩解或不至于激化。再運用各種不同的溝通方法處理兩校合并存在的矛盾,可以化危機為機遇,化阻力為動力,將有些破壞性行為轉變?yōu)榻ㄔO性力量。兩校合并,要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是一項巨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做方方面面的溝通。
4.1提高溝通、協(xié)調矛盾能力
在合并之初,做每一項決策前要盡可能讓師生參與討論、表達意愿,廣泛吸納群眾意見,把決策的執(zhí)行建立在民意的基礎之上,降低執(zhí)行難度。同時,要充分估計到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制定科學的溝通預案。一旦出現問題和矛盾,要到群眾中去,面對面做好溝通工作,積極為群眾辦實事,決不能等矛盾激化后再處置,要從源頭上化解不穩(wěn)定因素,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4.2建構化解矛盾糾紛的穩(wěn)定機制
一是要落實領導責任制,不允許隨意侵害群眾的正當利益,對群眾的要求敷衍塞責,對沖突事件反應遲鈍。二是要建立超前的排查機制、預警和應急機制。超前意識是建立在正確把握矛盾產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基礎之上的,只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估計,溝通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如在兩校合并初期應盡早走訪分布在全省的16個辦班點,進行有效溝通,他們結伴討說法的現象就可以避免。
4.3充分發(fā)揮溝通的引導作用
有效溝通是創(chuàng)造兩校合并和諧氛圍的保障,應充分發(fā)揮輿論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導向作用,善抓主要矛盾,統(tǒng)籌兼顧,將各種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溝通時應堅持以疏為主,確保信息暢通,及時準確做好有關決策的解釋工作。在解決突發(fā)性群體矛盾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努力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同時增強溝通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防止或減少沖突發(fā)生。
擁有溝通技能并不意味著管理就一定能成功,但缺乏溝通技能,管理肯定會遇到許多障礙。
[1]沈正賦,顧婭.危機事件報道中的媒體功能[J].東南傳播,2008(8):12.
[2]王一江.爭取政府支持的六大關鍵點[EB/OL].http://www.docin.com/P-206925920.html,2015-03-20.
[3]夏魯惠.我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分析[J].中國發(fā)展觀察,2009 (2):18-19.
[4]吳文.多校區(qū)辦學背景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黃山學院學報,2009,6(11):115-117.
G47
A
1671-1246(2016)01-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