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興寧市寧塘中學 李慧平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老師必須熱愛學生才能教好他們。這個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解決德育問題的“良方”;是升華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強化職業(yè)情感,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所以,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寶貴的職業(yè)情感,是一切優(yōu)秀教師最為珍惜的一筆精神財富。師德教育要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
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句話:“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后世?!苯處熤挥芯邆淞肆己玫牡赖缕焚|,才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傾注愛心。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fā)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梢哉f,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根本。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廣義的,是非血緣關系的愛,是對人類的愛,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愛的詮釋。它源于人民教師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責任感,源于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情感的釋放和表達。可以說,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熱愛學生是教師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鏡子,是教師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皫煹隆笔墙處熉殬I(yè)的神圣靈魂,“師愛”則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yè)。熱愛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寶貴的職業(yè)情感,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以大愛的心胸去關愛學生,寓愛于教育。
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稱之為教育愛,這種愛,區(qū)別于父母子女之愛、兄弟手足之愛、親朋好友之愛,他不是出自任何形式的個人需求,而是體現(xiàn)著社會發(fā)展寄予教師的重托。教育愛包容著極為豐富而又深刻的內(nèi)涵,可表現(xiàn)為教師對學生的一種親近感,一種理解感,一種期望感以及教師愿意為學生的成長而努力奉獻的熱忱。
尊重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理解能沖破師生間的冰封,信任會交融師生心靈,愛護會點燃師生的友誼之火。
我曾經(jīng)有一個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舉起手要求回答問題,可是當我問到他時,他卻答不上來。我后來問他為什么不會也舉手時,這個學生哭著說:老師,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別人會笑話我。我感到了學生都有一顆強烈的自尊心。我于是私下里告訴這個學生,下次提問時,如果會答就舉左手,如果不會就高舉右手。此后,每當看到他舉左手,我都努力給他機會讓他回答,舉右手時則不讓他站起來。一段時間后,這個學生變得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這件事證明,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處在成長期的學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與脆弱,更需要教師的悉心呵護。在此前提下,學生才會在一種健康、自由、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自覺學習。
激勵每個學生求進;賞識每個學生的才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來自教師的期待是學生積極進步的動力。真誠的愛、熱情的鼓勵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老師要激勵學生們增強自信,勤于努力;要為每一個學生取得的進步而鼓勁加油,使他們感受到由于各自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而帶來的喜悅。
每一次接手新的班級,都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很靦腆,站起來回答問題臉紅結巴,平時話也不多,面對這類學生,我總是多提問他們,不管他們回答得怎樣,我總是表揚其發(fā)光點,后來班會課也多給機會給他們上臺發(fā)言。我想,這類學生在中學時代不及時激勵他們,給機會他們鍛煉,對他們有更高的期待,他們的才能很難好好地發(fā)揮出來,也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發(fā)展。練得多,膽量也就有了,上臺講話落落大方,語言流暢,有的甚至報名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
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崩蠋煂W生的愛,會被學生內(nèi)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所以,教育愛,也指師生之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相互尊重、相互愛戴的感情,是教育教學活動正常而有效開展所必須的保證。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
在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無不感受到愛的力量的偉大。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地教育或通過活動的方式傳遞愛的教育。教師經(jīng)學會遇到一些“屢教不改”的學生,他們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老師總是變著法子耐心引導,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或許會有逆反心理,可是當他們走出社會時,老師收到最多的祝福短息就是來自這類學生。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在教學中用“愛”去感化每一位學生,我們會收獲來自于學生更多的愛。
關愛學生,也就是關愛自己。作為教師,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工作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難免有情緒的低潮,難免出現(xiàn)情感的失落。由此,也許會滋生一些自由主義消極的思潮,低調地應對工作,這時我們更需要“愛”,愛工作、愛學生更是愛自己,以滿腔激情和高昂斗志投入教學中來。因為這是一種珍惜,是一種生命的表達。
面對工作壓力、面對別人的不理解、面對“清水衙門”的經(jīng)濟窘態(tài),教師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神圣的歷史使命;應該學會忘卻感傷、丟掉失落;面對流動的學生,卻不能流動地失去了愛;送走了長大的孩子,轉身重復面對等待教育的孩子。調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下一個受教育的對象。
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學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應具有優(yōu)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對教育愛的熱潮,在愛的教育過程中找到教師的樂趣。
是啊,教育需要愛,愛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喚。愛,是一個教師應有的品德,是寬宏、博大、和諧教育的理念。愛是共榮,為師德教育創(chuàng)建瑰麗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