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存
(河南安鋼職工總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安陽 455000)
肺癌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日趨年輕化。肺癌早期無典型發(fā)病癥狀,多不會引起患者和臨床醫(yī)師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肺癌診斷難度,出現(xiàn)漏診、誤診等情況[1],使患者在臨床治療時,病情多進展到中晚期,使患者治療方式更為棘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臨床必須要重視肺癌的早期診斷,掌握相關有效的診斷方法。筆者以60例肺癌患者為例,檢測惡性腫瘤特異性標志物水平,現(xiàn)報道如下。
A組60例肺癌患者于2013年12月-2015年3月到本院就診。男43例,女17例;年齡30~72歲,平均(56.7±3.8)歲;B組60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齡30~70歲,平均(58.9±4.2)歲;C組60例健康體檢人員,男39例,女21例;年齡30~75歲,平均(59.6±4.8)歲;3組患者基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3組對象均于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分離血清,離心,3 000 r/min,放置-20℃環(huán)境中凍存,在檢測時使用37℃溶解,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檢測各個標志物,嚴重按照操作說明書。
使用SPSS 18.0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患者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鱗癌相關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與細胞角蛋白21-1(cytokerantin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水平較B、C組明顯升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B組患者與C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惡性腫瘤特異性標志物檢測結果對比(±s,μg/L)
表1 3組惡性腫瘤特異性標志物檢測結果對比(±s,μg/L)
注:A組與B組對比,t值分別為2.1524、2.6415、2.6741、2.1465,P分別為0.009、0.008、0.007、0.008;A組與C對比,t值分別為2.5417、2.6984、3.2147、3.0241,P分別為0.005、0.006、0.008、0.006。B組與C組對比,t值分別為0.5411、0.1547、0.9641、0.4546,P均為0.0551。
組別 CEA SCCAg NSE CYFRA21-1 A組 9.0±4.6 10.9±3.1 44.0±21.3 25.1±12.6 B組 3.1±2.5 1.1±0.4 12.1±3.6 2.5±1.3 C組 2.8±1.9 1.0±0.2 11.0±2.7 2.1±1.1
小細胞肺癌患者NSE水平較腺癌、鱗腺癌、鱗癌等水平高,鱗癌患者SCCAg、CYFRA21-1水平較小細胞癌、腺癌、鱗腺癌水平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理組織患者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s,μg/L)
表2 不同病理組織患者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s,μg/L)
注:1)與腺癌、鱗腺癌、鱗癌相比,t?=1.9541,P=0.045;2)與小細胞癌、腺癌、鱗腺癌相比,t?=0.0140,P=0.048;3)與小細胞癌、腺癌、鱗腺癌相比,t?=1.5148,P=0.041。
病理分型 例數(shù) CEA SCCAg NSE CYFRA21-1小細胞癌 8 9.3±4.8 7.9±1.8 49.8±20.91) 20.1±13.9腺癌 36 8.9±4.3 7.6±2.0 31.6±12.6 21.0±13.8鱗腺癌 4 9.0±4.0 7.1±1.9 32.4±14.7 20.7±14.3鱗癌 12 9.1±3.9 14.3±5.72) 33.1±15.7 28.9±14.13)
早期肺癌無典型臨床癥狀,多數(shù)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進行診斷時,其病情多進展到中晚期,使患者治療難度明顯增加,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對肺癌早期診斷,可及早發(fā)現(xiàn)肺癌,及時處理,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在肺癌臨床診斷時,腫瘤標志物較多,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性,可有效判斷病情癥狀。
在本次研究中,A組患者的CEA、SCCAg及NSE與CYFRA21-1水平較B組、C組明顯升高,P<0.01;B組患者與C組相比,P>0.05。由結果可以看出,肺癌患者CEA、SCCAg及NSE與CYFRA21-1水平明顯高于肺部良性病變患者及健康人員,因此在臨床診斷時,為肺癌的診斷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癌胚抗原(CEA)是臨床應用廣泛的惡性腫瘤標志物,為多糖類蛋白化合物,通常新生兒體內(nèi)可合成CEA,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含量逐漸降低,正常人CEA含量多在2.5 mg[2],但惡性腫瘤患者CEA含量會顯著增加,且患者病情康復或復發(fā),其含量變化呈動態(tài)性特征。
鱗癌相關抗原(SCCAg)是來自子宮組織的糖蛋白,其水平監(jiān)測對鱗癌的診斷具有較高特異性和敏感性,尤其是肺鱗癌,本次研究中,鱗癌患者SCCAg水平較小細胞肺癌、腺癌、鱗腺癌水平高,P<0.05。通常與肺癌嚴重程度存在正相關性特點,可有效判斷肺癌的進展、預后質(zhì)量。
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屬于糖酵解酶,多在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中分布[3],對小細胞肺癌存在著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主要是由于小細胞肺癌屬于神經(jīng)細胞惡性腫瘤,本次研究中,小細胞癌患者NSE水平較腺癌、鱗腺癌及鱗癌等水平高,P<0.05??梢娡ㄟ^對NSE水平的監(jiān)測,可作為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癥狀改善情況。
細胞角蛋白21-1(CYFRA21-1)多存在肺癌細胞中,若細胞破壞會廣泛分布在血清當中,對不同組織學類型肺癌細胞,CYFRA21-1表達存在顯著差異性,是經(jīng)單克隆抗體識別的細胞角質(zhì)蛋白19片段,屬于肺癌特異性標志物,通常在鱗癌中CYFRA21-1水平則最高,研究中,鱗癌患者CYFRA21-1水平較小細胞癌、腺癌及鱗腺癌水平高,P<0.05。表明,CYFRA21-1表達對肺鱗癌具有最高的特異性,病情進展,其表達則會顯著增加。
總而言之,CEA、SCCAg、NSE與CYFRA21-1等惡性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肺癌早期診斷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利于肺癌診斷,臨床價值顯著。
[1]劉紅,李海燕,王靜.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胸部影像學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2):2078-2079.
[2]曾聰,全國莉,王春蓮.聯(lián)合檢測6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診斷中的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2,33(6):808-810.
[3]馮文彬,潘雪刁,周捷,等.利用肺癌特異性結合多肽ZS-6篩選肺癌相關標志物[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0,26(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