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儀,王保同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 麻醉科,廣東 中山 528400)
三叉神經痛屬于腦神經常見病之一,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反復發(fā)作的強烈陣發(fā)性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1]。目前,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主要術式,現(xiàn)已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無論任何手術均給患者身心帶來了一定的損傷,如何通過有效的圍術期護理措施保證患者的手術質量及預后效果是臨床護理工作者需要不斷探尋的重點。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對44例行微血管減壓術的三叉神經痛患者應用了圍術期強化護理干預,臨床收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行微血管減壓術的三叉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將其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證實,且無法耐受藥物治療或藥物治療無效,需要行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手術禁忌證;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研究組:男19列,女25例;年齡33~70歲,平均(46.6±5.5)歲;病程8~48個月,平均病程(22.5±5.3)個月;發(fā)病部位:左側20例,右側24例。對照組:男20列,女24例;年齡32~70歲,平均(46.5±5.4)歲;病程8~47個月,平均病程(22.8±5.2)個月;發(fā)病部位:左側19例,右側2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發(fā)病部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行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導、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病情監(jiān)護、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圍術期強化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護理 由于神經外科手術對無菌操作的要求較高,所以手術室與器械消毒工作應落實到位,以此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同時,詳細檢查手術器械與設備的運作情況,準備好釘頭架、體位墊及支撐器械等,嚴格清點數目;根據手術需要,合理擺放顯微鏡、麻醉劑、氣動顱鉆及電刀機等器械。
1.2.2 術中護理 良好的肢體擺放能夠充分暴露患者的術野,對手術操作十分有利。協(xié)助手術醫(yī)師將患者調整為頭高腳低側臥位,與地面夾角約為15~20°,針對皮下脂肪過厚或頸部較短,可取側俯臥位,身體與手術床夾角約為60~70°。肩背部與頭部應盡量靠近床邊,以便于操作醫(yī)師更接近病區(qū)部位。采用頭架固定頭部后,頸部盡量前屈、拉伸,并旋轉10~15°,保證手術側乳突根部在頭部最高處。有效固定頭架后,向腳側牽拉肩部布帶,擴張操作空間,并注意在骨質突起處放置軟墊,預防壓 瘡。
1.2.3 術后護理 送患者離開手術室前,應密切觀察其皮膚、靜脈通道及補液的情況。送至病房后,與主管護士認真做好交接工作,并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離開。術后定期探視患者,以掌握其癥狀改善情況,有無不適感,認真聽取他們的主訴,分析護理措施是否合理,推進持續(xù)性護理改進計劃。此外,向患者進行三叉神經痛的健康宣教工作,說明三叉神經長期受壓,可造成神經脫髓鞘病變,所以術后疼痛可能會持續(xù)一段時間,不必擔心,癥狀可逐漸得到改善。
①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②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
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5進行處理與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組間對比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發(fā)熱1例,發(fā)生率為2.27%;對照組術后顱內血腫1例、發(fā)熱3例、感染1例、壓瘡3例,發(fā)生率為18.18%;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對比(±s)
注:1)與對照組相比,P<0.05;2)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研究組 44 160.5±10.51) 86.5±5.62) 10.2±1.61)對照組 44 199.5±12.3 90.5±4.5 15.5±1.6
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標準術式,它可以解決局部血管壓迫,同時保留三叉神經感染傳導的完整性,且不會損傷面部感覺[2]。然而,本術式具有危險性及復雜性等特點,術后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情況十分常見。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對44例行微血管減壓術的三叉神經痛患者實施了圍術期強化護理干預,收效顯著。有研究指出,術前護理是手術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3-4]。本院強化了術前手術器械、儀器及物品的擺放工作,這是因為合理、有序的擺放與運作能夠避免人為原因對手術進程的打擾,縮短手術時間。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由于微血管減壓術的相關手術器械種類較多,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器械擺放的工作,以便于配合醫(yī)師有序地完成各項操作,減少忙亂傳遞器械或反復傳遞器械的頻率,提高工作效果,降低污染的可能性。
微血管減壓術屬于功能性手術,避免術后感染是保證手術成功率的重點。術前應認真做好手術間消毒及設備、器械消毒工作,Teflon棉片使用高壓滅菌,降低圍術期感染概率[5]。此外,術前可備好抗生素生理鹽水及骨蠟,術中以抗生素骨蠟封堵可以有效阻止細菌侵入術野,避免腦脊液漏。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狀態(tài),特別是長時間固定所致的壓瘡情況,做好預防措施;定時探視患者,掌握其癥狀有無改善或變化,了解他們對護理工作的意見,以便于及時改進。有學者對32例行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的患者實施了圍術期優(yōu)化護理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該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概率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6]。本文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基本一致,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18%(P<0.05)。結果可見,強化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圍手術期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概率,保證手術及預后質量。
[1]史艷萍,鄭蔚.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6(22):136.
[2]劉慧娟.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9(10):134-135.
[3]孫燕,杜劍飛,孔曉宇.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患者的圍術期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4(2):204-205.
[4]周延英,王四榮,陶淑亭.三叉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3(8):376-377.
[5]周艷霞,于桂艷.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微血管減壓術圍手術期應用的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8(10):1114-1116.
[6]翁秀珍,曹作為,夏鷹.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11(5):69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