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
上一期咱們說的是吃的偏好,這回咱們說說吃的組合。
怎么叫吃的組合呢?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嗎?比如網(wǎng)上大熱的一些所謂“黑暗料理”,用牛奶泡方便面,用奧利奧燜米飯之類。打住,在講究的老饕眼里,那可不行。
咱們所說的“吃的組合”,是那些約定俗成,被廣泛認可的美食搭配,例如羊湯和芝麻燒餅,就是一套。再比如,主食是干飯(也就是米飯),無論就的是炒菜還是燉肉,就不能喝稀飯(粥)了。在天津方言中干飯是區(qū)別于稀飯的俚語,這樣的吃食得配著湯喝,才熨帖(舒服)。但要是吃包子、饅頭、銀絲卷這樣的面食,最好配一碗小米稀飯,按現(xiàn)在的新名詞說就是“和諧”。這還不僅是飲食習慣的事情,其中還有一定的科學營養(yǎng)道理。另外,在天津,涮羊肉也配燒餅,主要是芝麻、油酥兩種。
西餐其實也一樣,您去西餐廳點菜,服務(wù)生都會推薦經(jīng)典的配搭,諸如牛排、紅酒、意面、餐包、沙拉子(沙拉)、紅菜湯、奶油湯什么的。這都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飲食過程中智慧的總結(jié),有一定的道理。您大可不必標新立異,與眾不同,非要冰激凌蘸蝦醬、汽水下掛面、大餅卷香蕉、紅酒泡臭豆腐不可。那能行嗎?能好吃嗎?
據(jù)說特別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日本人發(fā)明了用如廁之物馬桶、尿盆等來盛裝食物,還要把食物做成酷似排泄物的形狀。不知道您各位怎么想,我覺得這是違背人類正常審美和飲食規(guī)律的,十分不可取。
除了您個人的口味之外,食物本身也有相生相克之理,即“投不投脾氣”一說,比如咱們老百姓口耳相傳的,山芋不能配雞蛋、牛肉不能配綠豆、菠菜不能配豆腐、海鮮不能配啤酒、榴蓮不能配白酒,等等。且不說是否具有科學道理,但這說明了一個事兒,在吃上,您不能任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能胡吃海塞,來者不拒。
從一般常理而言,無論多么嚴重的病患,只要是能吃,食欲不減,吃得津津有味,那這病就不要緊。當然,肥胖癥除外。要是牙關(guān)緊咬,水米不進,這可就不太妙了??梢婏嬍车闹匾?。中國有句老話,叫“藥補不如食補”。天津腫瘤醫(yī)院有位乳腺科的張主任,他給病人的術(shù)后手冊里就有藥膳,我給起的名字叫“升血補膠豬蹄湯”,里面用幾味藥材配著食材做組合。術(shù)后患者有可能面臨化療,需要血象達標,這道滋味不錯、療效顯著的組合式藥膳就能幫助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提高指標,省得不合格還得吃藥打針,價格高昂先不提,關(guān)鍵是病人受罪。
怎么著啃豬蹄兒也比吃藥片兒好啊,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