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古瑪
?
高脂血癥中醫(yī)研究進展
伊麗古瑪
目的目的對近3年高脂血癥中醫(yī)藥研究進展進行總結,并提出未來發(fā)展前景。方法查閱2012年—2014年50篇關于高脂血癥中醫(yī)藥治療方面的論文,闡述了高脂血癥的病因病機,臨床證型分布情況,中醫(yī)治療方法。結果高脂血癥的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其中腎氣虛衰、脾失健運、肝失疏泄為本,痰濁、血瘀為標。高脂血癥的證候多與痰瘀有關,與肝臟相關的證型最多見。高脂血癥的治療以中藥飲片、中成藥、針灸治療為主,還有藥膳、練功、激光儀等治療方法。結論收集循證醫(yī)學證據,建立規(guī)范化的辨證論治體系,發(fā)展基礎醫(yī)學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未來高脂血癥的發(fā)展方向。
高脂血癥;中醫(yī)藥;治療;進展;綜述
高脂血癥(HLP)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漿中某一種或幾種脂質濃度超過正常高限。通常表現為高總膽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高脂血癥臨床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原發(fā)性與遺傳基因因素有關,繼發(fā)性多發(fā)生于代謝性紊亂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等),或與年齡、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吸煙飲酒、精神緊張等有關。高脂血癥是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脂血癥屬于中醫(yī)“痰濕”“血濁”“肥胖”“痰瘀”等范疇。在中醫(yī)古代文獻中沒有“高脂血癥”“血脂”之名稱,但有類似的描述。如在《黃帝內經》中有“脂者”“油脂”“脂膜”等記載,《靈樞·衛(wèi)氣失常》中有“人有脂有膏有肉”,這是最早論及脂的記載?!鹅`樞·五癃津液別》中有:“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明·張景岳在其《景岳全書》中指出:“脂者,血清而氣滑大,故不能大,雖肥盛皆別于眾人,而脂者之氣似不及膏,肉也”。記載的“脂者”“膏者”與現代醫(yī)學中的肥胖癥、高脂血癥相近或相似。
近年來對中醫(yī)藥治療高脂血癥的研究日漸增多,現綜述如下。
高脂血癥的病因主要為年邁體虛、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文杰等[1]對886例高脂血癥患者行為因素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高脂血癥的發(fā)生與不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習慣及缺乏保健知識等有關。對高脂血癥病機的研究主要認為本虛標實是本病的基本病機,其中腎氣虛衰、脾失健運、肝失疏泄為本,痰濁、血瘀為標。
1.1脾失健運,痰濕內生脾是人體對飲食、水液進行消化、吸收并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故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因過食肥甘或素體脾虛等原因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則水液在體內停聚,成為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清·張志聰《靈樞集注》云:“中焦之氣,蒸津液化,其精散溢于外則皮肉膏肥,余于內則膏脂豐滿?!敝赋銎⒌倪\化功能對膏脂生成的影響。葉倩等[2]認為嗜食肥甘厚味,或長期酗酒,損傷脾胃,脾失健運,內生痰濕,痰又成為脂濁,在血脈中留滯,而致血脂升高。
1.2年老體衰,腎精不足腎是人體貯藏先天之精的臟器,故腎為“先天之本”“五臟陰陽之本”。腎臟還有主司和調節(jié)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和主納氣的功能。腎氣由腎精所化,腎氣又有陰、陽之分。張景岳《景岳全書》指出:“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梁紀文[3]認為腎氣的推動無力,腎陽的溫煦不足,腎陰失于潤澤是人中年以后,血脈瘀滯,痰濁凝聚,形成膏脂的原因。
1.3肝失疏泄,膽樞不利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為主疏泄和主藏血。肝氣疏泄功能正常則氣能行血,血液運行暢達而無瘀血。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調,氣機郁結,則血行不暢,血液淤滯停積而為瘀血。肝氣的疏泄功能又能影響脾胃的運化機能、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所以肝失疏泄又會出現肝脾不和、肝氣犯胃、膽汁郁滯,進而影響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導致痰濁生成。高艷君[4]以平頂山地區(qū)900名高脂血癥患者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統計高脂血癥患者心理壓力與社會支持以及它們各維度之間的關系,發(fā)現高脂血癥患者的心理壓力的平均水平高于常模值,屬于社會中的高心理壓力群。吳兢[5]就中醫(yī)情志對原發(fā)性血脂異?;颊咦C素分布及血脂指標相關性進行研究,結論為:肝的功能失常是原發(fā)性血脂異常最重要的中醫(yī)病機。朱吉安[6]以丹溪“六郁”學說論治高脂血癥,提出肝脾氣郁、膽樞不利是高脂血癥的主要病機,認為本病病在氣分,病標在肝脾,病本在少陽,并指出氣郁是痰濕、血瘀產生的根本,氣郁、痰瘀、血郁可相互轉化而致病。
1.4痰濁血瘀,積與脈道痰濁、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7]。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諸痰候》指出:“諸痰者,此由血脈壅塞,飲水積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笨娤S骸侗静萁浭琛吩疲骸帮嬥⑦^度,好食油面豬脂,濃厚膠固,以致脾氣不利,壅滯為患,皆痰所為”。李靜嫻[8]提出血脂水平與痰濕密切相關,痰濕質,血瘀質,陽虛質可能是血脂異常發(fā)病的另一危險因素。徐舒蔓[9]指出痰濁血瘀、痰瘀互結是高脂血癥的主要病理基礎。而痰瘀的生成與脾失健運、肝失疏泄、腎氣虧虛密切相關。
高脂血癥臨床證候分型尚沒有統一標準,各醫(yī)家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辨證分型。郭姣等[10]通過分析1911—2012年836篇中醫(yī)藥相關文獻對高脂血癥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最后整理出78種中醫(yī)證型,其中痰瘀互結型位列第一占16.85%,其次是痰濁型占10.61%,氣滯血瘀型占9.45%,肝腎陰虛型占7.99%,陰虛陽亢型占4.54%,脾腎兩虛型占3.52%,還有氣陰兩虛型、心血瘀阻型、肝膽濕熱型等78個分型,所有證型中肝、脾、腎所占比例分別為43.96%、25.87%、25.49%。樸勝華等[11]對316例高脂血癥住院患者的中醫(yī)臨床證候分布規(guī)律調查研究發(fā)現中醫(yī)單證辨證以肝氣郁證(66.46%)最多見,復合證型常見的有肝郁脾虛證(35.44%)、肝腎陰虛證(16.77%)、脾腎陽虛證(13.61%)、痰瘀內阻證(13.29%)、陰虛陽亢證(9.18%)。
3.1飲片治療谷振偉[12]用其自擬的健脾導滯方(半夏 10 g,陳皮 15 g,白茯苓 9 g,人參 9 g,蒼術 6 g,厚樸 6 g,白術 15 g,澤瀉 9 g,絞股藍 12 g,紅景天9 g,雞內金 10 g,炒麥芽 20 g,炒神曲 20 g,焦山楂 20 g,甘草 9 g)治療高脂血癥患者60例,試驗組應用健脾導滯自擬方,水煎 400 ml,早晚2次分服,每天1劑,及血脂康膠囊, 一天 2粒,晚飯后服;對照組采用血脂康膠囊,一天2粒,晚飯后服。觀察8周,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60.00%,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說明健脾導滯自擬方對治療高脂血癥有療效。苑留云[13]研究澤瀉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血清TC、TG、HDL-C、LDL-C的影響,結果:澤瀉湯組能顯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P<0.01),提高HDL-C的含量(P<0.01),而且澤瀉湯高劑量(21.0 g/kg)組和對照組的TC、TG、LDL-C含量均低于澤瀉湯低劑量組(10.5 g/kg)。說明低劑量澤瀉湯對治療高脂血癥療效更好。
3.2中成藥治療尹文雁[14]將60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血脂康治療)和試驗組(降脂顆粒治療),觀察治療6周。結果:兩組均能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而在降低TG方面試驗組比對照組更有療效(P<0.05);在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方面兩組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均能改善高脂血癥患者的動脈硬化狀態(tài)。任海祥等[15]對消脂片對實驗性高脂血癥大鼠降脂作用進行研究,對模型大鼠給予消脂片和血脂康膠囊干預治療,連續(xù)給藥9周,觀察大鼠體重變化及血清TC、TG、HDL-C、LDL-C、Apo-B、Apo-I水平,結論:消脂片對高脂血癥大鼠的體重的降低有明顯改善作用;消脂片可降低高脂血癥大鼠血清TC、TG、LDL-C、Apo-B的含量,升高HDL-C、Apo-I的含量,并能降低動脈硬化指數(TC/HDLC)。吳昊[16]用心舒寶片治療氣虛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120例,對照組用阿昔莫司治療(0.25 g/次,每日2次),治療4周。結果:治療組實驗室檢查療效總有效率88.3%,對照組實驗室檢查療效總有效率93.3%,兩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TG與治療前TG相比都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間對比治療后TG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91.7%,對照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68.3%,兩組間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說明心舒寶片可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的TG水平,對改善其中醫(yī)證候有良效。紀睿圳[17]研究丹蔞片對新西蘭兔慢性高脂血癥模型的長期調脂及抗脂蛋白氧化的保護作用,發(fā)現丹蔞片可明顯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并可明顯減輕LDL的氧化作用。母敏[18]采用蒲參膠囊聯合瑞舒伐他汀鈣片治療68例中老年高脂血癥患者,以單用瑞舒伐他汀鈣片作為對照組,連續(xù)治療2月,發(fā)現合用蒲參膠囊組降低TG和升高LDL-C水平效果優(yōu)于單用瑞舒伐他汀組。
3.3針灸治療許辛寅[19]通過艾灸足三里穴、豐隆穴、足三里穴合豐隆穴的方法,治療75名高脂血癥患者,每次艾灸20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5天,休息2天,共治療4周,20次。結論:艾灸足三里、豐隆、足三里合豐隆均可有效治療高脂血癥,其中足三里合豐隆治療效果更好。馬明云[20]對來自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門診部高脂血癥專科的60例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患者進行艾灸神闕穴和雙側足三里穴的治療,每穴灸10鐘,隔日1次,連續(xù)治療12周。結果:治療6周后TC、TG、LDL-C含量均下降,但只有TC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6周與12周相比,TG含量下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DL-C含量前后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溫和灸對高脂血癥患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3.4其它治療
3.4.1藥膳食療莊晨[21]采用臍療加澤瀉降脂茶治療59例高脂血癥患者,對照組用單純飲食控制治療,觀察12周。結果:治療后組間中醫(yī)癥狀積分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提示治療組在改善中醫(yī)癥狀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間TC比較(P<0.01),TG、LDL-C比較(P<0.05),提示在降低TC、TG、LDL-C方面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在升高HDL-C方面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降低HDL-C方面治療組優(yōu)勢不明顯。任琳君[22]觀察藥膳山楂絞股藍湯(山楂30 g,絞股藍20 g,三七9 g,紫蘇梗5 g,薏苡仁30 g,炒萊菔子8 g)對60只高脂血癥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血液流變學改變,結果:藥膳山楂絞股藍湯各劑量組與高脂模型組比較血清TC、TG、LDL-C的濃度均有所下降,TC、TG下降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LDL-C水平下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藥膳山楂絞股藍湯能有效降低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藥膳山楂絞股藍湯中、高劑量組均能有效降低肝臟膽固醇含量(P<0.01)。
3.4.2運動療法袁滿[23]將90名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藥物組、慢跑組、練功組,觀察易筋經對原發(fā)性高脂血癥的血脂及自由基代謝水平的影響,結果:三組對血脂水平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藥物組療效最快,但遠期療效不佳;慢跑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練功組療效慢,但長期療效優(yōu)于慢跑,時間越長,療效越明顯;易筋經鍛煉能顯著減少MDA(丙二醇)含量,增加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AS(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
3.4.3激光照射儀薛陽[24]通過實驗觀察低能量激光照射儀對60例高脂血癥(痰濁型)患者的影響,對照組為單純西藥調脂治療組,實驗結果表明,在改善患者血脂、血流變、臨床癥狀方面,兩組治療前后數據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說明低能量激光照射儀對治療痰濁型高脂血癥有療效。
高脂血癥是引起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病的危險因素,也是糖尿病、肝臟疾病、甲狀腺疾病的主要并發(fā)癥。高脂血癥可無癥狀或表現為肥胖、黃色瘤等。主要通過實驗室檢查血清膽固醇或三酰甘油含量超過正常值而診斷。中醫(yī)藥治療高脂血癥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優(yōu)點:①研究證明中成藥治療高脂血癥療效與某些西藥相當,而且對改善臨床癥狀比西藥更有效果;②中藥不良作用小,禁忌癥少,對肝腎功能無損害,尤其適合老年臟器衰竭的患者,而西藥不良作用多,對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容易產生耐藥性,停藥后出現病情復發(fā);③中草藥應用靈活,可隨時根據患者的病情改變藥物及其劑量;④中醫(yī)針灸、練功、藥膳等非藥物治療方法,能有效調節(jié)血脂水平。不足:①中醫(yī)藥治療高脂血癥沒有統一的病名及辨證分型、方劑種類繁多、適應癥不明確、沒有循證醫(yī)學證據;②對單味中藥治療高脂血癥的藥理作用機制不明確,研究不夠深入;③中醫(yī)治療高脂血癥合并癥的相關研究少。對未來的展望:①統一中醫(yī)病名、分型,對方劑進行分類,開發(fā)適應不同類型高脂血癥的中草藥和中成藥、能同時治療高脂血癥及其并發(fā)癥的中成藥;②依據患者年齡、性別、體質、肥胖程度、婦女絕經前后、合并癥等情況,選擇運動治療、飲食治療、藥物治療;③結合中藥和針灸、按摩等多種方法合用治療高脂血癥;④重視患者的情志對血脂的影響,開展心理療法。此外醫(yī)生應鼓勵患者加強鍛煉、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飲食,預防高脂血癥的發(fā)生,以減少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的危險因素。
[1]文杰,杜曉彬.高脂血癥行為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121.
[2]葉倩.論高脂血癥中醫(yī)治療[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1):159-160.
[3]梁紀文.高脂血癥的中醫(yī)病因病機的探討[J].中醫(yī)臨床醫(yī)生,2012,40(3):23-24.
[4]趙艷君.高脂血癥患者心理壓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5]吳兢.就中醫(yī)情志對原發(fā)性血脂異常患者證素分布及與血脂指標相關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6]朱吉安.以丹溪六郁學說論治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
[7]錢衛(wèi)東,王繼偉,魯海婷.高脂血癥從痰瘀論治研究進展[J].四川中醫(yī),2014,32(12):185-186.
[8]李靜嫻.飲食療法對痰濕體質高脂血癥患者作用的研究[D].杭州: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4.
[9]徐舒蔓.化痰祛瘀、軟堅散結法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10]郭姣,樸勝華,石忠峰,等.高脂血癥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文獻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0(5):609-614.
[11]樸勝華,郭姣,胡竹平.高脂血癥住院患者中醫(yī)證候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10):1322-1325.
[12]谷振偉.健脾導滯法對高脂血癥的臨床干預[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3.
[13]苑留云.澤瀉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肝組織PPARaRNA、ACOmRNA基因表達的影響[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
[14]尹文雁.降脂顆粒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15]任海華,蘇華,周曉東.消脂平片對實驗性高脂血癥大鼠降脂作用及機制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12):1247-1250.
[16]吳昊.心舒寶片對氣虛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臨床療效觀察[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4.
[17]紀睿圳.丹蔞片調節(jié)脂質代謝及其抗動脈硬化作用的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
[18]母敏.蒲參膠囊聯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療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癥43例[J].中國藥業(yè),2014,23(24):102-103.
[19]許辛寅.艾灸足三里豐隆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干預及臨床驗證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20]馬明云.溫和灸影響高脂血癥患者微循環(huán)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21]莊晨.臍療結合飲食療法對臺灣地區(qū)高脂血癥患者的康復干預療效及其評價[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22]任琳君.藥膳山楂絞股藍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D].揚州:揚州大學,2014.
[23]袁滿.健身氣功·易筋經對高脂血癥患者血脂的影響及機理初探[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24]薛陽.激光治療儀治療高脂血癥痰濁型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七年制2010級(天津 30019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73
1003-8914(2016)-03-0444-04
(本文校對:劉言言20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