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耀瑭
(廣西百色市德保縣隆桑鎮(zhèn)鹿場移民小學 廣西 德保 533700)
摘 要:中國戲劇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融合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戲劇藝術(shù)中,出現(xiàn)了很多典型的人物。這些人物形象無不是站在歷史發(fā)展的前端,代表著文化發(fā)展的潮流與方向,給后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并成為人類精神的動力方向。本文是關(guān)于《牡丹亭》中杜麗娘的人物分析,通過杜麗娘對于愛情的勇敢追求,訴斥封建主義對人性的摧殘。文章從三個方面來分析杜麗娘的身世以及性格特征,在分析中披露了封建制度下人的壓抑狀態(tài)以及壓抑的釋放,表達了人敢于追求自由的精神。
關(guān)鍵詞:戲??;杜麗娘;封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247-01
湯顯祖的《牡丹亭》以其超常的情節(jié)和詩意的創(chuàng)造,為“情”譜寫了一首浪漫的頌歌,在明代的劇壇上放出了異樣的光彩。故事是一番浪漫的情事,也是一曲悲盡甜來的團圓之曲,當然這首曲是理想中的浪漫故事的演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卻引爆了我長期以來關(guān)于女人和男人的一個話題:女子為情所困究竟因哪般?男人?生活?社會?還是個人思想意識?本文就是依據(jù)《牡丹亭》內(nèi)容表現(xiàn)的背景來分析杜麗娘這個女角色的。
一、杜麗娘是敢于沖出封建禮教的勇敢者
自混沌初開,便有了男人和女人。除了母系氏族時期,是以女人為主體、男人為附庸外,從父系氏族開始直至封建社會結(jié)束,基本上都是男人的世界,女人都處在從屬地位。長期以來都是男人在外拋頭露面,女人足不出戶,以被男人供養(yǎng)著為榮,“夫貴妻榮”、“封妻蔭子”便是這樣得來的。如果說那個時候的男人有著更高于女子的身份的地位,而女子敬德從夫,那是男人的悲哀、女人的不幸,無需爭辯。但即使在那樣的時代,也不乏覺悟并覺醒的女人,她們敢于追求自己的真愛,不甘為媒妁之言而毀了心中的愛情幻想曲,奮而追求獨立、自由、平等,極力追求愛情,涌現(xiàn)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追求自由的愛情故事,杜麗娘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牡丹亭”中現(xiàn)實根源則在于當今時代是一個封建主義時代,官僚主義和男尊女卑主義甚囂塵上,也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的:“社會是一個利益紛爭的時代,然而女子是那個時代的附屬物?!彪S著社會的進步,女子勇敢地揭開了蒙在社會倫理道德頂上的那塊所謂的遮羞布,變得自由奔放。杜麗娘便是一個在封建束縛、禮教禁錮的大環(huán)境中,處在一個典型的封建主義家庭中,她勇敢地把自己的人性需要進行了宣告,進而為了心中的理想(從表面上來說是難禁于情)而付出了哪怕是如生命般可貴的東西。
杜麗娘就是生活在上面所說的這些封建制度形成的樊籠中。然而就是因為活在樊籠中,她卻有著與她同時代的與眾女人不一樣的勇敢,甚至為了自己的人性自由而不惜一切。這一切,包括封建禮教、包括社會輿論甚至包括珍貴的性命。
二、杜麗娘徹底摒棄了封建文化的重負、禮教的制約是生命的本能得以存在
無論生前、地下還是重生,由于杜麗娘是封建家庭的女子,婚姻與愛情便沒有了自由。所以,在她的愛情生活中,人們不支持她,甚至包括她的父親,死也不放過她,她到地下也不讓她有著她自己的愛情與自由,可見當時的封建制度已經(jīng)剝蝕筋骨。誰也容不了她的愛情與自由,即便到地下也如此。所以,在戲曲中便出現(xiàn)了皇帝恩許的理想結(jié)局。
杜麗娘在夢中見到柳夢梅之后,本來,“她是帶著甜美的愛情來憧憬美好的日子”,想象著過著與情郎恩愛雙飛的日子,然而這個夢境與現(xiàn)實聯(lián)手從肉體到精神加倍地欺凌她,糟踐她,使她健康喪失,整天病懨懨地無法自我,結(jié)果,她從一個向往美好愛情的世界,被拋入另一個世界,去等待情人的出現(xiàn)。這個代價就是她的病逝。然而這個病逝讓她看似是悲劇的結(jié)局卻是讓她踏進了一座合乎她想象的“人間天堂”。且不說,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她能夠與夢中情人柳夢梅傾心相愛,也有著自己對愛所作出的心甘情愿的奉獻。機關(guān)也有一定封建輿論的束縛,但是這兩個夢中的情人終究可以相愛在一起了。對于世人來說的苦難的深淵在他們看來是人間的絕妙的天堂。她在萬念俱灰中死去,然而這個死去卻是她奔向新的生活的開始。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結(jié)尾,也是戲劇的亮點。作者用柳暗花明的方式,但又讓人沿著自己的理想方式,不言自明,留給讀者無盡的幸福的想象。
三、杜麗娘是歷史文化的敘事者
1、杜麗娘是歷史思想文化的代言人
作者湯顯祖少年時代便從泰州學派羅汝芳學習。后來在南京任職的時候,傾心佩服當時反對程朱理學的“異端之尤”李贄和紫柏和尚。受到這些人的影響,他反對假道學,崇尚真性情?!赌档ねぁ繁闶亲鳛闇@祖的表達真性情的方式。在劇本中,杜麗娘與柳夢梅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肯定了人的生命本能和自然情欲,在“生生死死隨人愿”的超現(xiàn)實境界中,高揚起“情”的大旗,抨擊了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表現(xiàn)出個體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2、杜麗娘講述著社會的新思潮
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終得到圓滿的結(jié)局。這份開始看起來是有緣無分的愛情,但是經(jīng)過了杜麗娘的以死相爭終于得到了勝利。這個勝利也是自由思潮與封建制度相互斗爭的勝利。這個愛情思潮的故事從側(cè)面上也反映了社會的腐朽必須要以新的力量來替代它。而杜麗娘作為一個藝術(shù)性、浪漫性人物與她的父親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相抗衡的過程,無疑也是以杜麗娘為代表的自由思潮與封建禮教的斗爭過程。在這個意義上,杜麗娘的故事、杜麗娘的思想實際上就是代表著社會變革的力量,是作者給予自己愿望的對象。在戲劇里面作者對杜麗娘的自由斗爭精神寄寓了不言而明的情感。
超現(xiàn)實,重精神的浪漫主義表現(xiàn)方式,是《牡丹亭》藝術(shù)上的最大特色。這一浪漫性,是在明中葉資本主義萌芽的背景下,要求擺脫文化束縛,爭取個性自由的精神體現(xiàn),是明代進步解放思潮在藝術(shù)領(lǐng)域中的折射。
參考文獻:
[1] 陳 軻.覺醒的女性——《牡丹亭》中杜麗娘形象分析[J].才智.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