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斌
一、項目課程是否對應著新型的教學方法?有了好項目還是使用傳統(tǒng)教法,教學仍然毫無生氣。
1.職業(yè)教育屬于技術教育,學習技術的主要手段是驗證、實驗、模仿、實踐等,項目課程是任務引領型課程,適合于“技術”類學習。2.教學方法需要適應項目課程,而不是項目課程要適應教學方法。不同類型的課程需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3.項目課程的結構特征決定了其實施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是“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我們需要根據(jù)項目課程實施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任務布置階段采用“教授法”、演示法,任務實施階段采用實驗法、練習法、仿真法等??偠灾?,教無定法,項目課程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不對立,在項目課程實施中的某個階段也可以采用講授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4.如果是真正的項目課程,完全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是不能實施的。
二、項目課程能夠解決職校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嗎,尤其是在教師往往缺乏產業(yè)經歷的情況下?
1.不能完全解決。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課程結構的變化(由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變?yōu)轫椖空n程)僅僅是一個方面。采用項目課程,學生有了明確的教學任務,有了實施任務的機會,有了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就容易激發(fā)學習動力。從就業(yè)導向這個角度來看,學生追求的是較高的就業(yè)質量。如果我們設計的項目或任務緊密聯(lián)系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崗位,任務典型具體,導入課形象生動,教師引導適當,教學資源豐富,那么學生的學習動力肯定會提高。2.教師缺乏產業(yè)經歷會對項目課程有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影響項目課程設計,教師設計的項目課程內容與崗位需要符合度不高;二是影響項目實施過程。教師不熟悉項目特別是綜合性項目的實施過程,就容易造成項目教學的結構偏差。但是教師的項目教學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
三、如何將項目課程的目標由“STW”向“STC”轉變,目標的落實如何體現(xiàn)?考慮到職校學生的現(xiàn)狀,是否應該先做到“STW”?
項目課程是由若干項目組成的,對于某個具體項目來說,其最直接的目標是完成某個任務;而對于項目課程來說,其直接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某種技術或方法,拓展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質。而職業(yè)素質的養(yǎng)成不是一個項目或一門項目課程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是在整個專業(yè)課程體系實施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避免兩個極端:片面強調掌握方法或技術,忽視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或片面強調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忽視掌握方法或技術。綜上所述,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項目課程的目標要從“STW”(school to work)向“STC” (school to career)轉變。因為“STW”向“STC” 轉變更多指的是理念層面的變化,與項目課程的目標不是同一層面的問題。
四、展示課每節(jié)45分鐘,可是幾乎每位老師都存在時間緊張、講不完預定內容的情況,怎么辦?
展示課主要是向大家展示項目實施過程,體現(xiàn)項目教學實施效果,但是項目課程的時長往往大于45鐘時間,這是一對矛盾。解決的方法有三個:一是選擇相對較小的項目來展示;二是展示項目課程的關鍵實施環(huán)節(jié),任務布置、理論傳授等環(huán)節(jié)可以簡化;三是可用以前拍過的項目教學視頻來替代部分環(huán)節(jié)。
五、目前一線教師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項目課程常見問題?應如何解決?
主要分為兩類:
(一)項目課程開發(fā)方面的主要問題
1.項目課程目標設計不準確。出現(xiàn)窄化項目課程目標的現(xiàn)象,僅僅定位于完成某些任務,而不是掌握某種方法或技術。2.項目設計的思路不清晰。各個項目之間的關系不明確,沒有明確每個項目解決什么技術問題,導致項目設計交叉、重復、覆蓋面不夠,項目體量過大等問題。3.項目內部任務不具體。任務不具體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很難判斷任務完成情況,很難進行階段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4.項目設計知識點分配不合理。導致所有項目完成以后,還達不到課程的既定目標。5.項目課程的內容與企業(yè)需求差距大。由于老師平時較少參與科技項目的研究,導致設計的項目在技術層面和企業(yè)有較大的差距。
針對上述問題:
1.加強職教課程理論學習,把握項目課程的根本屬性。項目課程首先是課程,具備知識屬性,我們不能設計了項目,丟掉了知識(技術);其次項目課程具備項目的屬性,有完整的項目結構。項目課程不僅教學生做,而且要教學生為什么這么做。
2.掌握項目結構設計、知識分配、任務選取的方法。項目的結構決定了能否在教學過程中實行任務導向、理實一體化;知識的分配具有遞進性才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防止在項目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交叉、重復、脫節(jié)等現(xiàn)象;任務選取具有典型性,才能補齊項目的“個案”短板。
3.提高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教師要持續(xù)參加企業(yè)實踐項目,開展技術應用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技術“不斷線”,開發(fā)的項目課程對接企業(yè)技術發(fā)展。
(二)項目課程實施方面的主要問題
1.項目課程實施條件不具備。實驗實訓硬件條件不夠,學生人數(shù)過多,教師沒有掌握項目教學法或者教師的技術水平不夠。2.項目教學過程缺乏有效教學資源。項目教學沒有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是無法有效實施的。3.項目教學方法過于死板。沒有掌握項目教學法的精粹,每個項目都完全按照固定套路按部就班開展,沒有側重點,導致教學時間太長,教學效率較低。4.項目課程的實施評價過于理想化。片面強調評價指標體系的完整性,階段性評價、過程評價等太復雜,學生自主評價不能實施。5.項目課程評價弱化了對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片面強調完成項目,側重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對技術知識的掌握。
針對上述問題:
1.加強教學方法的理論學習,既要使用項目教學法、理實一體化等教學方法,又要合理使用講授法、實驗法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
2.開發(fā)優(yōu)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發(fā)動畫、視頻、虛擬仿真等素材級資源,有條件的學??梢蚤_發(fā)在線課程,滿足學生線下和線上學習的需要。
3.對學校來說,由于項目教學既需要提前準備工作任務,又要進行分組教學,還要進行過程評價,教學工作量較大,學校應該對開展項目教學的教師給予政策支持和經濟補助,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4.完善項目教學實施條件。適當增添實驗實訓場所和設備,優(yōu)化實訓室布局,滿足單項能力、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開發(fā)仿真資源,做到實踐和仿真相結合,節(jié)省硬件消耗。
5.合理選擇評價方法。項目課程的教學評價設計太復雜會影響實施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靈活且有選擇地應用“階段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理論評價和實踐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相結合”,同時要重視教師集中點評,提高評價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