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萍
早期護理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薛萍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護理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研究組患者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無效2例、有效4例、顯效28例,總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患者無效8例、有效6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為76.47%,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27例、一般滿意5例、較差2例,滿意度為94.12%,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18例、一般滿意7例、較差9例,滿意度為73.53%;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護理能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早期護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滿意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由于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而誘發(fā)心肌炎,使得疾病危險性增加[1]?,F(xiàn)對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68例進行研究,探討早期護理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例。研究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0.19±5.24)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30.27±5.3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患者應用抗生素、營養(yǎng)補充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生活護理等。研究組患者應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①早期預防性基礎措施。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并告知患者充足睡眠的重要性。護理人員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以患者舒適為原則調整病房溫度、濕度、光線,盡量減少病房內操作,保持病房安靜[2]。護理人員對患者脈搏、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心律失常患者進行連續(xù)性心電監(jiān)護,一旦發(fā)生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多源性期前收縮等情況,及時向醫(yī)師匯報。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情況調整輸液速度,避免引發(fā)心力衰竭。如果對患者使用洋地黃等藥物進行心力衰竭預防時,則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如果發(fā)生心動過緩等情況,則及時向醫(yī)師匯報。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的危險時,護理人員做好急救準備工作,及時予以患者擴充血容量等救治措施[3]。②早期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溝通,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消除患者的疑慮,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③早期飲食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應當多食用的食物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4]。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記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心臟肌鈣蛋白I(cTnI)水平,評價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無效:患者血清CK、cTnI水平、臨床癥狀無變化;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血清CK、cTnI水平降低,接近正常;顯效:患者血清CK、cTnI水平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并用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按百分制進行,分為滿意(>90分)、一般滿意(70~90分)、較差(<70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無效2例、有效4例、顯效28例,總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患者無效8例、總有效6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為76.47%。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27例、一般滿意5例、較差2例,滿意度為94.12%;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18例、一般滿意7例、較差9例,滿意度為73.53%。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n,n(%)]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發(fā)熱、惡心、嘔吐等癥狀,無特異性表現(xiàn),容易被患者忽視而耽誤治療[5,6]。通常情況下,多數(shù)心肌炎患者通過有效的治療有助于幫助患者恢復健康,但是盡管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但是會出現(xiàn)后遺癥,甚至發(fā)生心肌病惡化情況[7]。因此,臨床上需要對患者予以早期護理干預,盡早改善患者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狀況,從而為后期系統(tǒng)治療奠定基礎。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無效2例、有效4例、顯效28例,總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患者無效8例、有效6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為76.47%,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27例、一般滿意5例、較差2例,滿意度為94.12%,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18例、一般滿意7例、較差9例,滿意度為73.53%;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強化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在早期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加強對并發(fā)癥的防治,指導患者臥床休養(yǎng),可讓心肌耗氧量減少,減輕心臟負荷[8]。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根據(jù)患者情況予以藥物,并做好相關救治準備工作等,均有助于避免患者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有助于強化臨床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可在保證患者機體營養(yǎng)供應充足的基礎上,有效避免患者病情加重[9]。在早期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能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從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能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1]胡愛龍,胡家華,杜勝華,等.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療效的影響.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1):2525-2527.
[2]江巧紅.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療效的影響.母嬰世界,2015,15(10):235.
[3]鄭曉紅.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療效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5):205-206.
[4]徐麗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心肌炎的早期護理干預體會.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74):237.
[5]孫麗華.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心肌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1):122-124.
[6]舒歡水.早期護理干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心肌炎康復中的作用.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1):138-139.
[7]藍春風.護理干預在2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心肌炎患者康復中的應用.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19):111.
[8]李維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體會.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3,13(2):301-302.
[9]常淑平.早期護理干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心肌炎康復中的作用.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4,26(6):725-7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106
2016-10-20]
116000 大連市金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