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乙清,邢益森
(海南省血液中心檢驗科,海南 ???570311)
·經(jīng)驗交流·
金標法快速檢測HBsAg漏檢原因分析
黃乙清,邢益森
(海南省血液中心檢驗科,海南 ???570311)
目的 分析街頭金標法快速檢測結果與實驗室重復金標法結果之間差異,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產(chǎn)生漏檢的原因。方法街頭金標法篩查合格標本,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病毒核酸檢測(NAT)法進行初、復檢。當ELISA法和NAT法測定的S/CO≥1時標本確定為陽性,再將確定為陽性的標本在實驗室再次按街頭初篩方法用金標快速試紙條重復實驗。結果金標法快速檢測的57 508份陰性血液標本經(jīng)ELISA法和NAT法初、復檢,最終確定陽性標本407份,金標法快速檢測的總漏檢率為0.71%(407/57 508);407份經(jīng)復檢確定陽性的標本,經(jīng)實驗室重復金標法檢測共360份檢測為陽性標本,漏檢數(shù)47份,占總漏檢數(shù)的11.5%(47/407)。結論人為因素和方法學的限制是產(chǎn)生漏檢的主要原因,嚴格要求人員操作培訓和試劑的選擇可有效降低血液漏檢。
無償獻血;乙肝表面抗原;金標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核酸檢測法;漏檢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檢測HBV感染最常用的指標,為了方便無償獻血工作順利開展,使獻血者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獻血,筆者在各采血點開展了金標快速試紙條對乙肝表面抗原快速篩查,篩查合格獻血者采血后留取標本到檢驗科進行兩遍酶聯(lián)免疫(ELISA)及病毒核酸(NAT)平行檢測,合格的血液入庫使用,不合格的血液做報廢處理。但血液通過實驗室檢測后還存在一些HBsAg漏檢.筆者通過調(diào)查分析街頭金標法快速檢測結果與實驗室重復金標法結果之間差異,了解HBsAg產(chǎn)生漏撿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報廢。
1.1 設備與試劑 加樣系統(tǒng)及酶免分析系統(tǒng)為Genesis RSP150(瑞士TECEN公司)和BEPIII(德國貝靈)。洗板機為美國BIOTEK公司及瑞士帝肯公司。金標法快速檢測試劑為北京萬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BsAg ELISA分別為北京萬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為B20141235及英科新創(chuàng)(廈門)科技術有限公司(批號為2014095123),NAT為美國諾華公司(批號為107734),試劑批號均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
1.2 標本來源 2015年1~7月份各采血點經(jīng)金標法快速檢測HBsAg陰性血液標本57 508份。
1.3 方法 金標法快速檢測的57 508份陰性血液標本,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用ELISA法和NAT法進行初、復檢。當ELISA法和NAT法測定的S/CO≥1時,標本確定為陽性,再將確定為陽性的標本在實驗室再次按街頭初篩方法用金標快速試紙條重復實驗。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金標法快速檢測的57 508份陰性血液標本經(jīng)ELISA法和NAT法初、復檢,最終確定陽性標本407份,金標法快速檢測的總漏檢率為0.71%(407/57 508),其中S/CO值在1.0~5.0的有15份,占總漏檢標本的3.7%(15/407);S/CO值在5.1~10.0的有7份,占總漏檢標本的1.7%(7/407);S/CO值在10.1~20.0的有18份,占總漏檢標本的4.4%(18/407);S/CO值在20.0以上的有367份,占總漏檢標本的90.2%(367/407)。
407份經(jīng)復檢確定陽性的標本,經(jīng)實驗室重復金標法檢測S/CO值在1.0~5.0的未檢出,S/CO值在5.1~10.0的2份,S/CO值在10.1~20.0的9份,S/CO值在20以上的349份,共360份檢測為陽性標本,漏檢數(shù)47份,占總漏檢數(shù)的11.5%(47/407),改為ELISA法和NAT法檢測47份標本仍為陽性。
由于街頭金標法快速檢測受工作環(huán)境、溫度、時間、工作人員操作不當?shù)纫蛩赜绊?,與實驗結果比較出現(xiàn)一些漏檢。金標法與ELISA法的靈敏度有差別,金標法的靈敏度稍低于ELISA法[1]。金標法的靈敏度可達1 ng/mL,而ELISA試劑的靈敏度可達0.5 ng/mL可能是造成ELISA法檢測弱陽性的標本金標檢測陰性的主要原因。金標法還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層析的速度,如果層析過快,HBsAg與試紙條上的HBsAb未能結合,就越過了檢測線,或因?qū)游鲞^快,導致對照線很快顯示,弱陽性樣本還未顯示,這也可能會導致漏檢。
研究結果顯示,407份經(jīng)復檢確定為陽性的標本,S/CO值在1.0~5.0之間金標法未檢出,S/CO值在5.1~10.0的2份,漏檢率90.9%(20/22),說明漏檢集中在弱陽性標本上。若操作不規(guī)范、檢測溫度過低、標本的HBsAg滴度過低或過高均易出現(xiàn)漏檢[2]。而S/CO值在20以上的有349份,漏檢率為7.9%(18/367)。高值陽性漏檢主要原因在于人為因素多見?,F(xiàn)將原因總結有以下幾點:①試劑局限性;②人為因素,操作人員未能按照試劑說明書要求的時間報告結果,人為縮短了檢測時間,末梢血留取操作不當導致血樣過少,從而造成檢測線不明顯的弱陽性遺漏而誤判;③試劑儲存方面,試劑要現(xiàn)取現(xiàn)用,將未用完的試劑條及時密封保存,防止受潮而產(chǎn)生漏檢;④檢測的環(huán)境因素,高溫或街頭無償獻血時獻血者人數(shù)比較集中,有些獻血者時間緊急,不時催促工作人員時,操作人員未能按照試劑說明書要求的時間報告結果,人為縮短了檢測時間,從而造成檢測線不明顯的弱陽性的誤判;⑤少數(shù)標本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變異或亞而不易檢出。
總之,加強采血前HBsAg初篩工作,特別是工作人員操作技能的培訓,人員責任心等方面進行全面質(zhì)量管理,嚴格遵守標準操作規(guī)程,可以進一步降低HBsAg復檢陽性率,從而避免輸血與減少HBsAg攜帶者傳播疾病的發(fā)生,確保臨床輸血安全。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可以在血液安全和篩選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盡量減少病毒感染引發(fā)的輸血安全事故。
[1] 張翠,馬曉云.金標法檢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漏檢原因分析[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1,22(3):107-107.
[2] 楊俠宇.金標法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漏檢原因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0):1279-1280.
[3] 楊京民,陳軍.金標法檢測HBsAg漏檢原因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21):2553-2553.
R446
B
1003—6350(2016)24—411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4.055
2016-03-22)
黃乙清。E-mail:527277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