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的手術護理配合及體會
李劍
目的分析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的手術護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88例接受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給予手術全面護理配合,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均成功完成腹腔鏡手術操作,無中轉開腹者,對照組6例(13.64%)患者行中轉開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4.55%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的25.0%(P<0.05)。結論在腹腔鏡有效輔助下行結直腸腫瘤根治術,配合良好的手術護理干預方法,可減少中轉開腹率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患者疾病預后過程中發(fā)揮顯著作用。
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手術護理配合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的第二位。近十年來其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手術治療效果肯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療方式。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選擇對患者影響小的微創(chuàng)手術才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隨著腹腔鏡手術技巧的成熟,在臨床中應用也越來越多,現已被廣泛應用于結直腸惡性腫瘤切除術。腹腔鏡下實施結直腸癌手術安全可靠,視野廣闊,可以同時進行疾病診斷與病灶治療,根治效果不低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同時患者具有術后痛苦少、恢復快、沒有明顯瘢痕、腹腔內粘連輕等優(yōu)點。本研究隨機抽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88例接受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分析,探討手術護理配合方法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88例接受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的患者作為探討對象,年齡41~80歲,均符合疾病結直腸腫瘤相關診斷及治療標準[1]。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齡(58.61±3.21)歲;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齡(57.68±3.09)歲。所有患者均診斷明確,對手術方案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2]本研究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及規(guī)范,病例排除標準:①年齡>80歲者;②合并其他位置原發(fā)或繼發(fā)性病變者;③存在手術治療全紅禁忌證者;④預計生存期<3個月者;⑤無家屬或法定監(jiān)護人者;⑥精神疾病或其他因素致無法正常溝通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按照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對癥護理,并對患者積極做好基礎護理工作。觀察組實施全面手術護理配合,具體方法包括:①術前宣導:術前1d護理人員到病室探望患者,講解腹腔鏡根治術的主要優(yōu)勢,交代手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注意事項。觀察患者是否合并心理問題,并進行對癥心理干預,使其能夠有效配合手術操作;②手術配合:術前要對患者術中對話方法進行培訓,如看圖交流、語言文字溝通等,使其能夠按照指定動作準確回答問題。同時對患者手術體位進行訓練,保證手術過程安全無風險,通常情況下宜采用改良截石位;③胃腸道配合:在患者手術前,要對其胃腸道進行護理干預,減少體內細菌數量。行導瀉處理,避免使用甘露醇,充分減少術中腸管膨脹現象;④術中護理:患者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對其身份進行核驗,播放舒緩的音樂,緩解患者身心壓力。護理人員密切配合麻醉醫(yī)師,為患者做好麻醉、心電監(jiān)護處理。術中觀察靜脈輸液管道狀況,防止患者神經組織受到嚴重壓迫;⑤腹腔鏡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要及時清點手術器械,配合醫(yī)師做好術后護理工作。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感染、腹脹、管道脫落及皮下血腫。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均成功完成腹腔鏡手術操作,無中轉開腹者,對照組6例(13.64%)患者行中轉開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4.55%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的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1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展,對結直腸癌的治療不僅限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是將提高生活質量、縮短恢復時間、減少并發(fā)癥作為臨床治療、研究的目標。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創(chuàng)傷小、手術切口小及術后恢復時間明顯縮短,符合患者心理需求,尤其是肥胖患者,優(yōu)勢更加明顯。同時也隨著手術者水平的提高,腹腔鏡手術的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減少,腸道功能干擾少,根治水平完全能達到開腹手術標準,術后住院時間短,也減輕了護理工作量。使護士有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宣教,提高患者手術的依從性。因此,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終將替代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是外科發(fā)展的方向,這就要求護士應不斷地學習新技術,不斷總結和完善護理對策,配合醫(yī)生開展新技術。
就根治水平的問題,根據目前國內外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可以做到嚴格遵循根治原則,并不亞于傳統(tǒng)手術的根治水平及長期生存率。在成本分析中也證實了腹腔鏡手術總的治療成本并不高于傳統(tǒng)手術方式。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腹部切口小,減少了抗生素的應用,從而減少住院時間和藥物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能夠有效減少腸道漿膜的損傷,降低了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同時認真細致的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能夠讓患者盡快的適應手術及疾病所帶來的干擾,積極生活。
全面護理干預配合是現階段臨床主要護理干預模式,能夠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通過多種護理方法提高護理干預效果。將全面護理干預配合應用于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中,可顯著提高護理干預效果,對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預后質量上具有顯著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均成功完成腹腔鏡手術操作,無中轉開腹者,對照組6例(13.64%)患者行中轉開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權威文獻[3]報道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為患者行全面手術護理配合,臨床價值顯著,可對其手術治療做出積極引導,對提高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配合度具有推動效果。作為臨床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評估其手術風險,做好積極配合,為患者疾病轉歸提供有效幫助。
[1]鄭娣.腹腔鏡結直腸根治的手術護理配合體會.人人健康,2015,21(24):182-183.
[2]張娜.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護理配合及體.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13(3):218-219.
[3]劉瑋,青毅,李錦芳.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護理配合及體會.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15(1):131-1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63
2016-08-17]
110031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