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易可
警惕藥源性食管炎
文/陸基宗(無錫市人民醫(yī)院主任藥師) 編輯/易可
口服是最方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給藥途徑。藥物口服后經胃腸道吸收入血液而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胃腸道局部,因而胃腸道最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 藥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應,約占全部藥物不良反應(ADRS)的30%~36%。藥物不良反應可累及消化系統(tǒng)各部分,其涉及器官包括食管、胃、腸道、肝臟、膽囊、胰腺和腹膜等,可能導致消化道黏膜受損、發(fā)炎,腺體分泌功能障礙,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藥物不良反應作為消化系統(tǒng)藥源性疾病的病因之一,它所引起的臨床表現與其他原因(病毒、細菌、飲食、腫瘤、精神因素等)所致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癥狀基本相似,幾乎涉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所有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嘔血、便血、黃疸和便秘等??砂橛谢虿话橛邪l(fā)熱、皮疹、乏力、肌痛和關節(jié)痛等消化系統(tǒng)以外的癥狀。
【臨床病案】
75歲的老李,體弱多病,因慢性支氣管炎而在當地山村小醫(yī)院住院治療。在醫(yī)生給老人使用氨芐青霉素靜脈滴注,并口服抗生素以及激素類藥物幾天后,老李的支氣管炎有所好轉,咳嗽、咳痰、氣喘癥狀也減輕了,但卻出現胸骨后灼痛感、胃反酸和吞咽困難,并向頸、背、上肢等部位放射。當地醫(yī)生懷疑為“冠心病、心肌梗死”,由于山村醫(yī)院條件差,無CT等中檔醫(yī)療設備,建議轉往大醫(yī)院確診。后經市醫(yī)院CT、核磁共振等檢查,完全排除“心肌梗死”,實為“藥源性食管炎”,并經內窺鏡檢查得以證實。因發(fā)現早,不難治療,“對癥”用藥幾天,痊愈出院。
【藥源性食管炎的病因】
藥源性食管炎好發(fā)于老年人,及體弱多病者。口服藥物進入胃部之前,必然通過食管的三個正常生理狹窄區(qū)(為起始部、主動脈弓部和賁門部)。常因多種原因而嵌頓于食管內壁,而受腐蝕而發(fā)病。
多種藥物會在食管內滯留,引起食管炎,特別是溶解性差、刺激性大的藥物。傳統(tǒng)藥物中的阿司匹林、消炎痛、撲熱息痛、布洛芬和保泰松,及安痛定和去痛片等解熱止痛類,多種抗炎藥,抗風濕藥,幾十種抗生素(特別是四環(huán)素類),還有強的松、可的松和地塞米松及甲強龍等激素類藥,多種抗癌藥類和若干磺脲類降糖藥(格列類),以及氯化鉀、硫酸亞鐵,避孕藥物,利血平、甲苯磺丁脲等,是導致藥源性食管炎的常見藥物。近幾十年新藥層出不窮,容易誘發(fā)藥源性食管炎的藥物也相應增加,再加之人們不合理的用藥方法,使得藥源性食管炎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應予高度警惕!
【如何防治藥源性食管炎】
1.不要一次服用多種藥片或膠囊,應分次服用。
2.服藥前先喝些水,以先濕潤咽喉和食管,服藥時要“多喝水”,服藥后也要“多喝水”。
3.服藥時最好取站立位,避免躺著或趴著服藥,尤其是在服用有刺激性的藥物時。如病重臥床,也應盡量坐起。服藥后保持坐位10分鐘,多拍背,以保證藥物完全“入胃”。
4.老年人在服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有無胸骨后灼熱、胸骨后疼痛,及吞咽不適等癥狀,一旦有癥狀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5.對上述可致食管炎的多種藥物,應特別小心送服,嚴密觀察,尤其是老年人及食管有結構和功能異常者,及老年性心臟擴大癥者,更應警惕。
6.晚間服藥后,老人不要立即睡覺,應適當地活動一下(可走動幾分鐘),讓藥物徹底進入胃里,以避免食道黏膜受到傷害。
7. 長期服用對食管和胃等消化道有刺激的藥物,最好選用腸溶片或膠囊劑,腸溶片不可嚼碎服,膠囊劑不宜掰開服,更不可如前幾年“毒膠囊”事件時剝殼將藥粉倒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