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 朱小美
(安徽大學 外語學院,合肥 230601)
?
表應答的現(xiàn)代漢語“是”與英語“yes”的異同探究
劉春燕,朱小美
(安徽大學 外語學院,合肥230601)
現(xiàn)代漢語“是”與英語“yes”表應答時,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文章基于語料庫,從語義、句法和語用方面比較兩者的異同。結果表明,兩者雖有不少相同之處,但差別還是主要的。語義上,“是”本身不是自足的,而“yes”本身語義是自足的;句法上,基于題元理論,“是”在句法上存在一個刪略的動詞短語(是[+VP]),而“yes”則沒有;兩者語用上的差異受到文化、思維方式以及語境等因素的影響。區(qū)分清楚兩者的差異,能夠促進學習者正確使用它們。
“是”;“yes”;異同;語義;句法;語用
“是”字句作為一種特殊句式,是現(xiàn)代漢語“是”字研究的重點,但對于表示應答的現(xiàn)代漢語“是”和英語“yes”的對比研究并不是很多。張和友和鄧思穎在《論“是”與“yes”》(2011) 一文中主要討論了“是”的句法屬性[1],目前還鮮有研究涉及“是”與“yes”多個維度的比較。就詞語本身而言,語義上的特征會影響句法的特點;從所使用的語境來看,詞語的語用價值也非常明顯,能夠指導實踐,促進實際交流。因此,本文從語義、句法和語用角度對表示應答的現(xiàn)代漢語“是”和英語“yes”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語義與句法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本文另辟新徑,試圖從題元理論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在實際運用中,很多學習者容易受到母語的影響,由于母語的負遷移,對這兩個詞造成誤用,特別是語用方面的誤用。本文基于語料庫COCA(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CL(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CCL漢英雙語語料庫以及語料庫在線,比較“是”與“yes”作為應答分別在語義、句法和語用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特別是對不同點的區(qū)分,并從具體的實例中探討“是”與“yes”的誤用情況。通過對比分析,旨在幫助學習者區(qū)分兩者的異同,做到正確使用,提高交際能力。
(1) 從語義角度看在語義上,“是”與“yes”都可表示肯定,從現(xiàn)有語料庫來看,在表示肯定應答時,兩者所實現(xiàn)的表達功能對等。作為應答,“是”與“yes”存在對應關系,兩者語義接近,英語中所有的一般疑問句的肯定回答都可以借助“yes”?!皔es”可與表示肯定語義的“是的”“是啊”對應。
(2) 從句法角度看 從句法上來看,當表示應答時,“是”與“yes”具有相同的表層結構。
例(1): -Alan: Well, Lisa?
-Lisa:Yes, Alan?[2]81
例(2): 一天,俱胝藏了把刀子,去問童子:“聽說你也會佛法,是嗎?”
童子說:“是啊?!?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例(1)中“Yes”是對呼語的應答,其深層結構的含義為:“I'm her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me?”“yes”不具備一般句子“S+VP+NP”的特征,但能實現(xiàn)相同的功能。例(2)中,“是啊”表示應答,其深層結構的含義是:“我是會佛法啊?!边@里是表應答的“yes”與“是啊”在表層結構的對應。
(3) 從語用角度看在語用上,從文本翻譯的角度來看,相同的語境下,“是”與“yes”最為接近,兩者都能實現(xiàn)很多交際功能,如表肯定、作應答和表讓步。表示應答時,“yes”一般用來對事實表示確認、肯定或附和發(fā)話人的意見,在這個層面上,“yes”與“是”的語用功能相同。
漢英詞匯對比研究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詞義的表面,更需要探究詞語的內(nèi)部結構特征以及詞語使用的語境等等,這能夠使學習者對這兩種語言有更深、更全面的掌握。在表示應答時,雖然“是”與“yes”在語義、句法和語用方面存在著相同點,但是兩者的差異還是主要的。
(1) 從語義角度看在語義上,“是”仍有一定的詞匯性,本身語義不是自足的,后面需要補充一個小句進行語義解讀,從而使整個句子的語義完整;而“yes”屬于嘆詞,本身語義是自足的,不需要補充小句進行語義解讀。
例(3): 鄧:毛主席說我不聽他的話是有過的。
Deng:Yes, Chairman Mao did say I didn't listen to him.(CCL漢英雙語語料庫)
例(4): 鄧:我了解,是有這種現(xiàn)象。
Deng:Yes, I am aware of these things. They do exist.(CCL漢英雙語語料庫)
對照這兩例我們發(fā)現(xiàn),“是(有過的)”和“是(有這種現(xiàn)象)”與“yes”在語義上并不是對應的,“是”在例(3)、(4)中與“did”和“do”對應,表強調。值得注意的是,例(3)、(4)中“是”的后面需要補充一個小句“有過的”和“有這種現(xiàn)象”來進行語義解讀,從而使整個句子語義完整,這是因為“是”仍有一定的詞匯性,本身的詞義并不是自足的。但“yes”詞義本身就是自足的,無需再加上一個小句進行語義的補充。
(2) 從句法角度看語義角色表明了句子中各成分間的語義和邏輯關系,題元理論將語義角色引入了生成語法中,由此,生成語法既能體現(xiàn)句法功能,也能反映語義關系和邏輯關系。語義和句法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根據(jù)題元理論,詞之所以能組成不同類型的句子,主要與詞的詞匯特征有關,即詞的特征決定句子的基本結構。也就是說,詞的選擇限制(語類對不同成分的選擇要求)會影響句子結構。從詞的選擇限制看,“是”與“yes”的不同歸因于二者的語類特征不同:“是”為帶有一定詞匯性特征的功能詞語類;“yes”主要是實詞、虛詞之外的獨立語類——嘆詞,這就決定了“是”與“yes”對句法有不同的要求。一方面,“是”與“yes”的語類不同,導致兩者對句法的要求不同。
例(5): -A: Sorry, I'm late-the bus didn't come.
-B: Oh,yes?[3]
例(6): “你忘了。”“是嗎?”泰斯問,一眼注意著吉爾賽那斯。
“是啊,沒錯,那個惡魔對我說聲謝謝,然后把他給我的魔法指環(huán)收回去。”(CCL漢英雙語語料庫)
例(5)中“yes”是一個既非實詞又非虛詞的嘆詞,并不是功能成分,所以在句法上,“yes”不存在“yes+VP”的結構,如:“Oh, yes the bus didn't come.”這種用法是不可以接受的。相比而言,例(6)中由于“是”作為功能詞語類,根據(jù)“是”的選擇限制,“是”在這里存在“是[忘了]”這樣“是[+VP]”的結構。
另一方面,“是”在一定語境中可以替代“對”,具有一定的詞匯特征。相比而言,“yes”純粹是功能上的,而“是”除了功能上的,還具有一定的詞匯性[1]。語料分析結果顯示,“是”在表示肯定應答時,大多與“的”“啊”“哦”連在一起用,這與“是”的語義特征和詞匯性質有關。漢語一般不會孤立使用“是”,除非在特定的語境中,比如,回答“是”表示下級服從上級的命令。
(3) 從語用角度看 在表示應答時,“是”和“yes”有著分別不同的語用功能。表示應答時,“是”的語用功能一是表強調?!笆恰痹诒硎緫饡r,屬于一種確認,可以用來強調,增強語勢。一般而言,增強語勢的強調句并沒有大幅增加或根本改變普通句的概念意義或理性意義,可以通過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如重音或用“是”等予以標記[4]。
例(7): 問:新四軍方面有無摩擦?
答:也是有的,平江慘案就是驚動全國的大事件。(CCL漢英雙語語料庫)
例(7)的答句中,“也是有的”中“是”起強調作用,突出表明答話人的態(tài)度,突出強調有摩擦這件事,“是”增強了其確認的語勢。
二是祈使句中表恭敬。面對命令或要求,回答者用“是”作答,表明一種服從和恭敬的態(tài)度。
例(8): “是,是,我們是照您說的每一句話辦,您的每一句話都足夠我們領會一個歷史階段的?!?語料庫在線)
例(8)中“是,是”表明一種恭敬謙卑的態(tài)度,也可以說明該說話人的社會地位低于說話對象,是對命令的服從,這依賴于該句使用的社會語境,在這種語境下,實現(xiàn)“是”的特殊語用功能。
以上提到“是”在作為應答中所實現(xiàn)的語用功能,具體其他的功能需要聯(lián)系具體的語境作出相應的正確判斷。
在表示應答時,“yes”的語用功能一是用于會話的開端作為打招呼,尤其是為服務行業(yè)人士所用或者打電話時使用。
例(9): -Travel agent:Yessir, may I help you?
-Steve: Please. I'd like a ticket to Chicago[2]81.
二是用于話輪的保留和轉換。日常生活中會話順序是可變的。輪流發(fā)話人的話語從開始到結束可以看做一個“話輪”。兩個話輪之間“yes”能夠起到關聯(lián)作用。借助“yes”能自然地實現(xiàn)話輪的保留和轉換,這是漢語“是”所不具備的語用功能。一方面,可以利用“yes”爭取或保住話輪。出現(xiàn)短暫冷場后有人會開口說話并且使用搪塞語表示打算開始說話,或者是發(fā)話人稍作停頓,整理思路,并不想放棄,所以用搪塞語爭取時間,保住話輪[5]。另一方面,可以利用“yes”來轉換話輪,把話輪轉給別人。一般情況下,一個話輪結束后,發(fā)話人會把話輪交給聽話人,聽話人會接過話輪而成為發(fā)話人。
綜上所述,“是”與“yes”在語義、句法和語用方面的差異還是主要的,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是同構的[6],同構指兩個或多個結構的一個特性,即其組構成分在某一抽象層次上互相一一對應,句法規(guī)則和語義規(guī)則具有同構性[7]。語義和句法上的差異是由這兩個詞的語類決定的,根據(jù)題元理論,“是”與“yes”受到詞的選擇限制,語義的差異也會導致句法結構的不同。至于語用方面的差異,歸因于中英文化與思維方式的差異,這取決于所使用的具體語境。
由于母語的負遷移,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時以及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都會出現(xiàn)各種誤用情況。下面通過具體案例來分析表應答時,由于母語的負遷移,對“是”和“yes”的誤用情況。
(1) 表應答時,“是”的誤用情況母語為英語的人在講漢語時,在使用表示應答的“是”答話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誤用。
案例一:——今天可能要下雨。
——是?我想它不[8]38。
案例一中的答句屬于外國學習者對漢語“是”的語義誤用。“是”用于應答陳述句時,屬于一種肯定的附和,相當于“對”,表明對說話者觀點的贊同。不同于“是”,“yes”由于本身語義自足,可直接就對方的陳述提出質疑或反對,所以案例一中的外國學習者把“是”的語義等同于“yes”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誤用。漢語中,如果用“是”表反對或質疑時,應該帶上表示疑問的語氣詞,如“是嗎”,這與“是”的語義特征和句法特征有關,“是”本身的語義是不足的,后面需要補充相應的成分進行語義解讀。
(2) 表應答時,“yes”的誤用情況由于受到母語漢語的影響,中國學習者在使用表示應答的“yes”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各種誤用情況。
案例二:-It's raining too hard and you can't go out for the meeting.
-Yes is raining. I'll wait until the rain stops[8]40.
案例二中的回答屬于句法和語用失誤。首先,“是”在句法上存在“是+VP”的結構,即這里的“是正在下”,而“yes”不存在“yes+VP”的類似結構。但中國學習者套用了“是”的句法結構,出現(xiàn)“Yes is raining”的誤用情況。另外,根據(jù)具體的語境“I'll wait until the rain stops”,這里想表明的是“No, I can't go out for the meeting”。英語中回答是非句時的“是”或“否”是針對提問者所說的話,根據(jù)事實作肯定或否定回答,漢語的回答卻是針對對方的,還要考慮是否與提問者的語氣相承。因此,用漢語的思維習慣套用英語,就會出現(xiàn)此類語用誤用。
本研究基于語料庫,從語義、句法和語用三個角度探究了表示應答的現(xiàn)代漢語“是”與英語“yes”的異同。從題元理論的新視角闡釋了表示應答的“是”與“yes”語義與句法之間的聯(lián)系,并基于題元理論中詞的選擇限制來分析這一問題,“是”與“yes”的不同歸因于兩者的語類特征不同,這就決定了“是”與“yes”對句法有不同的要求。就語用而言,兩者語用差異是由文化、思維方式以及具體語境決定的。在運用表示應答的“是”與“yes”時,需要避免母語的負遷移,梳理清楚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夠減少失誤,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張和友,鄧思穎. 論“是”與“yes”[J]. 現(xiàn)代外語,2011,(2): 111-118.
[2]陳勝,王禹奇. YES的語用分析 [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80-82.
[3]Hornby A 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M]. 7th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78.
[4]何文彬. 現(xiàn)代漢語“是”字強調句研究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
[5]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31.
[6]Crystal D.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M]. 沈家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92.
[7]張和友. “是”字結構的句法語義研究:漢語語義性特點的一個視角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0-21.
[8]朱全紅. 表示應答的“是”與“yes”的病例分析 [J]. 語言文字應用,1999: 38-40.
(責任編輯郭立錦)
A Study on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Shi” and English “Yes” for Replying
LIU Chun-yan,ZHU Xiao-me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Chinese “shi” and English “yes” have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or replying. Based on corp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hi” and “yes” from semantic, syntactic, and pragmatic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hi” and “yes”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for replying, but the differences are distinct. Semantically, “shi” is not independent, however, “yes” is independent. Syntactically, based on theta theory, “shi” involves basically recoverable VP-ellipse, which is not applied to “yes”.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can be influenced by culture, way of thinking and context, etc.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shi” and “yes” for replying can help the learners use them properly.
“shi”; “y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semantic; syntactic; pragmatic
2015-11-16
安徽大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術創(chuàng)新研究扶持項目(yfc100088)
劉春燕(1990-),女,安徽安慶人,碩士生;
朱小美(1957-),女,安徽安慶人,教授,碩士生導師。
H314
A
1008-3634(2016)03-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