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玉門街小學)
?
淺談如何增強農村小學生作文的真實性
張麗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玉門街小學)
作為一名在農村執(zhí)教過語文的老師來說,一提起作文,我就會想起學生寫作文時愁眉苦臉的樣子,因為學生普遍不愛寫作文,可以說老師教得難,學生寫起來更難。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應“讓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自己的意思?!蹦敲?,如何讓農村的孩子在寫作文時“有話可說”,并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呢?通過多年的作文教學及反思和不斷摸索,我在教學實踐中漸漸有了一套可行的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要大量閱讀課外讀物,首先就得“有書可讀”,學生可以從學校的圖書室里借閱,也可以把自己家里的現(xiàn)有書籍帶到學校,同學之間進行交換閱讀,這樣做不僅經濟,而且方便,也可以讓家庭條件允許的學生再購買一些圖書,和同學交換閱讀。另外,對于一些適合青少年閱讀的著作教師要及時推薦,以免學生在選擇圖書時茫然不知所措,不擇而食。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丑小鴨》,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景陽岡》,可以向學生推薦《水滸傳》等。
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jù)每一階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三四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兒童科幻小說》《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
3.推薦與習作要求相關的文章。習作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大量的閱讀可以為習作鋪墊。如學習《新的跨越》,明確了消息的寫法,教師可以動員學生閱讀報刊上的新聞報道,進一步明確報道的寫法,為習作《寫板報稿》打下基礎。
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堅持閱讀,教師更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要保證每天進行閱讀的時間和數(shù)量,每天課外閱讀半小時,并根據(jù)年級的高低規(guī)定相應的閱讀量。如我現(xiàn)在所在的學校就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每天的早讀不再是以往的讀課文,背課文,取而代之的是課外閱讀,讓學生每天都沐浴在清晨的曙光里,自己閱讀課外讀物,并定期在同年級開展圖書交流活動,學校還開設了經典誦讀課,讓人一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書香校園的濃郁氣息。其次要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時動筆的習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天閱讀時必定做好摘記,摘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學習作者的習作方法和遣詞造句等。還要以讀促寫,高年級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讀書心得,低年級學生可以從寫一句完整的話、一段完整的話到寫日記循序漸進地進行,并及時地組織交流和互查,通過大家交換閱讀,互相交流,談體會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評價能力。這樣不僅使班級的讀書氛圍活躍了起來,而且閱讀交流也成了學生之間相互推薦新書、好書的機會。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息息相關,作文更是如此,學生寫出的作文言之無物、內容空洞、蒼白無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真正接觸過生活。其實,校園無閑事,家庭無新聞,社會有熱點,同學之間有真情,值得學生思考和眾說紛紜的話題應該是有很多的。如果真能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學生的寫作素材就是豐富的,作文時學生就會少一些無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讓孩子們細心觀察生活中親人間、師生間、朋友間、鄰里間的一些細小的事情,領悟其中包含的親情、友情、師生情、鄰里情,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及時地以各種形式記憶,或書寫、或與同伴分享,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看法,使之更完整、更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這些點滴。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是富于哲理的,只要用心體會,細心揣摩,融入作文便會錦上添花。
我們對學生作文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對基礎好的學生可用欣賞激勵性評語,如:“你的書寫非常工整,表達也很流暢,從你的作文中,老師覺得你真是一位很有天賦的小作家!”對于作文中的好詞佳句,除了用著重號之外,還要加上贊語“感情真摯”“觀察細致”等。對于作文中的毛病,也要有鼓勵性的旁批,“你能換個更貼切的詞嗎?”全文批改完后,也要盡量給一個賞識性的、有啟發(fā)性的尾批,讓學生意識到老師時時都在關注著它的進步。學生在看到老師這樣的評語后,不管自己寫得好不好,心里都會覺得很舒服,更激發(fā)了他們寫好作文的興趣,從而增強了寫作的自信心。
總之,要想使學生的作文有話可說,必須通過大量閱讀,不斷地積累課外知識和好詞佳句,并注意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因為只有體驗過、經歷過,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樂意寫,并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參考文獻:
方余順.淺談農村小學生作文中的“真實”[J].華夏教師,201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