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良軍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營前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1200)
淺談“班級文化管理”
鄧良軍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營前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1200)
班級文化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運用科學的方式,為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實現(xiàn)共同目標而不斷進行協(xié)調(diào)的綜合性活動。班級文化管理的過程既是班集體形成、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也是促進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根據(jù)班級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同特點,班級管理可分為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文化管理等不同層次。其中,文化管理是班級高品質(zhì)的管理,是班級管理的新走向。
班級 文化 管理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以人化文”是文化的建設過程,“以文化人”是文化的作用過程。它時時刻刻影響著每個學生的行為,同時它又需要在班級管理、學習、生活的時時事事中反復強調(diào),不斷矯正,不斷積累。
第一,為班級起一個響亮的名字,確定一個共同的價值追求。
第二,設計一個班徽,將這種價值追求用具有沖擊性而又簡潔明快的符號語言表現(xiàn)出來,在班內(nèi)的活動時或各種用品中采用。
第三,與全班同學共同商議,選出班訓、班旗、班歌,在每天的特殊時刻或重大活動、重大儀式時,吟誦班訓、唱出班歌、樹起班旗,從精神層面反復強化班級團隊的共同價值追求。[1]
第四,價值追求的外化就是行為標準,行為標準的規(guī)范來自班規(guī),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班規(guī)是從制度層面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第五,把制度中的精華部分,以及班訓、班徽、班歌、班旗等以醒目的標語、展牌或圖片,精心設計并張貼、懸掛于班內(nèi),形成濃厚的教室文化氛圍,讓學生時時浸潤于這種氛圍之中,實現(xiàn)行為標準、價值取向、價值追求的內(nèi)化,實現(xiàn)以文化人的班級文化建設的目的。
沒有競爭就沒有發(fā)展,沒有發(fā)展就沒有創(chuàng)新。生本教育下的學習小組,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以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學習小組之間的學習、紀律、清潔等各方面的評比,小組長對組員的管理,組員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為了讓學生的小組競爭有一個更好的平臺,還可以在學習園地開辟一欄,作為“每周先進小組”及“先進個人”的展示欄,通過每周一次的評選,可以為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小組及個人照一張相,并打印出來,貼在展示欄。通過競爭使每個學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自己的責任,一種義不容辭的為組爭光的責任,無形中增強了小組凝聚力和競爭力。
一個班級需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班干部組織,可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為每個學生提供當干部的鍛煉機會?!爸抵馨辔瘯本褪怯善渲幸粋€小組擔任,經(jīng)組員推選產(chǎn)生臨時班長,負責班級一周的日常事務。其中推選出的臨時班長總負責,任值周班長,其余組員分工負責,分別管理學習、紀律、清潔等其它方面。這種形式為每一個人提供了參與班級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條件,鍛煉了每位同學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主人翁意識。
一個班級班風學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班主任的努力的程度。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靈魂。我認為:班主任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善于營造良好的育人的氛圍,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班級各項工作,必須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班主任要以自己情感上巨大的親和力和人格上的巨大感染力力熏陶學生,那就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你里協(xié)調(diào)好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使班級人際關系走上健康發(fā)展的軌道。有的時候,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要營造氛圍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成為學生熱心的聽眾。有的時候,學生之間發(fā)生誤會,老師要熱情傾聽學生的意見,讓他們盡情地訴說,然后協(xié)調(diào)各方面的力量努力處理好問題。好的環(huán)境能夠激勵人,可以改造人。優(yōu)秀的班集體需要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需要蓬勃向上的內(nèi)在凝聚力,需要爭先創(chuàng)優(yōu)、愛班好學的求實精神。重視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是建設好班級的法寶。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是高尚的,師愛是一種教育的愛,社會的愛,熱愛所教的每一個學生是教師一切行為的內(nèi)在動力。把愛的甘露灑向那些學習成績差,行為規(guī)范差的后生有,有時確實比較困難。但是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助,需要老師用愛去滋潤他們的心靈,促使他們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健康成長。教師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2]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干,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那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每一個人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都渴望著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為了心中的夢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卻很少,這個問題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你不能說他們不夠努力,不夠勤勞,可為什么偏偏落得個一事無成的結局呢?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認真思考。從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簡單,有誰不會呢?
一個新的班集體就好比一個剛剛集結在一起的戰(zhàn)斗小隊,沒有紀律的約束,沒有統(tǒng)一的目標,彼此還沒有情感的關聯(lián),沒有默契,戰(zhàn)斗力等同于單兵作戰(zhàn)。因此班干的首要任務是要這個集體盡快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整體。
任何一個集體都應該有一種屬于集體的專屬的文化,它是一個集體之所以被定義為一個集體的關鍵與標志,也是成員間強力的粘合劑。就像一個強大的國家與民族必有其引以為傲的民族精神;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必有其充滿魅力的企業(yè)文化;同樣,一個班級,必須要有一種文化來引導同學們共同前進,作為同學們默認的參加集體生活的共同準則。只有這樣,一個班級才可以正常而高效地運作,才有可能聚集體之力走向優(yōu)秀。
[1]鄧艷紅《小學班級管理》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7月
[2]孫建民等譯 《管理學》(第7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