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占磊 凡群才 蘇永杰 朱二霞 徐鳳霞 鄭留戰(zhàn) 李曄 任玲玲 王亞培
腦電雙頻指數監(jiān)測對預防全麻術后老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
孫占磊 凡群才 蘇永杰 朱二霞 徐鳳霞 鄭留戰(zhàn) 李曄 任玲玲 王亞培
目的觀察腦電雙頻指數(BIS)監(jiān)測對預防全身麻醉(全麻)術后老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方法82例擇期全麻下行腹部手術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術中應用BIS監(jiān)測,調整麻醉藥劑量使BIS值介于50~60)和對照組(40例,根據臨床經驗調整麻醉藥劑量,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麻醉誘導藥物相同,術中兩組均使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維持麻醉,間斷注射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維持肌松。分別于術前1 d和術后7 d應用簡易智能狀態(tài)量表 (MMSE)測定患者的認知功能,記錄MMSE評分并比較兩組術后7 d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的發(fā)生率。結果術前1 d兩組患者 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7 d MMSE 評分顯著低于觀察組,POCD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老年患者全麻手術中進行BIS監(jiān)測,可以較好地判斷麻醉深度指導麻醉藥物的劑量,減少機體對手術及麻醉刺激所產生的應激反應,預防術后 POCD 的發(fā)生。
腦電雙頻指數;老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步伐逐漸加快,隨之老年患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患者術后較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可表現為記憶受損、精神錯亂、焦慮、譫妄、人格改變等,影響患者的康復及以后的生活質量[1]。BIS能較好監(jiān)測術中麻醉深度及大腦皮質功能狀態(tài),目前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本研究旨在探討B(tài)IS監(jiān)測對預防全麻術后老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為臨床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本院82例擇期全麻下行腹部手術的老年患者,ASA分級Ⅰ~Ⅱ級,男45例,女37例,年齡65~83歲,體重45~76 kg,手術時間1~3 h。排除標準:有神經及精神類疾病病史;有嚴重心、腦血管疾??;有聽力、視力障礙及語言溝通障礙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與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男/女 平均年齡(歲) 平均體重(kg) 受教育時間(年) 手術時間(min)觀察組 42 19/23 73.1±5.8 61.4±7.5 6.7±3.2 118.7±27.5對照組 40 16/24 72.8±6.7 62.5±7.3 6.5±3.7 121.3±23.9
1.2 麻醉方法 觀察組在全身麻醉期間應用BIS監(jiān)測,調整麻醉藥劑量使BIS值介于50~60。對照組根據臨床經驗調整麻醉藥劑量,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術中兩組均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1~0.02mg/kg,瑞芬太尼0.1~0.3 μg/kg,依托咪酯0.2~0.3m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1~0.15mg/kg行麻醉誘導及氣管內插管,術中持續(xù)微量泵入丙泊酚1.0~1.6mg/(kg·h)和瑞芬太尼9.6~11.2 μg/(kg·h),吸入0.5%~3.0%七氟醚,間斷注射0.05m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維持肌松。手術結束前30min肌內注射曲馬多1mg/kg,手術結束前20min停用七氟醚,手術結束前5min停用所有靜脈麻醉藥物。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分別于術前1 d和術后7 d應用MMSE量表測定患者的認知功能,記錄MMSE評分并比較術后7 d POCD的發(fā)生率。MMSE包括定向力(0~10分)、重復能力和記憶力(0~6分)、計算能力(0~5分)和語言和實踐能力(0~9分),評分范圍0~30分[2]。以MMSE測試術后較術前基礎值下降≥2分,則認為該患者發(fā)生了 POCD。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前1 d兩組患者 MMS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 MMSE 評分對照組顯著低于觀察組,POCD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MMSE評分及 POCD發(fā)生率比較[±s,n(%)]
表2 兩組患者MMSE評分及 POCD發(fā)生率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1 d(分) 術后7 d(分) POCD觀察組 42 27.2±1.6a 27.1±1.3b 3(7.1)b對照組 40 27.5±1.4 24.9±1.2 9(22.5)
POCD屬于神經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范疇,常見癥狀包括短期識別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及語言交流能力下降,根據癥狀持續(xù)時間可以分為短期(指僅發(fā)生在術后1周內的POCD)與長期(POCD持續(xù)>3個月甚至數年)[3]。老年患者POCD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有學者認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血管逐漸硬化,血流阻力不斷加大,隨之血流量也會減少,腦部氧代謝率下降,在手術、麻醉藥物及機體應激反應的刺激下,腦部血供及其代謝率進一步降低,因此老年患者在全麻術后容易發(fā)生POCD[4]。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在神經系統(tǒng)退變的基礎上,由麻醉、 手術等外界因素誘發(fā)或進一步加重神經系統(tǒng)的退行性改變,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癥狀[5]。POCD發(fā)生的相關因素有很多,其中與麻醉相關的如麻醉方式、麻醉藥物及麻醉深度等因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6]。
BIS是反映大腦皮層抑制程度的常用麻醉深度監(jiān)測方法之一,BIS值在40~60之間是較為理想的麻醉深度,在全麻手術中BIS值維持在此范圍內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手術刺激所產生的應激反應[7]。有研究表明,BIS引導下的麻醉能夠降低術后譫妄和POCD的發(fā)生[8],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研究中觀察組通過調整麻醉藥劑量使BIS值始終維持在50~60,術后7 d 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9例出現POCD,觀察組僅出現3例POCD,POCD發(fā)生率分別為22.5%和7.1%。顯然,BIS監(jiān)測可以更加精準、直觀的判斷大腦皮層的抑制情況,術中維持適當的麻醉深度可以降低術后POCD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老年患者全麻手術中監(jiān)測BIS,可以指導術中麻醉用藥劑量,實現個體化用藥,有效控制術中麻醉深度,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從而減輕機體對手術及麻醉的應激反應,顯著提高老年患者的麻醉質量,預防患者術后POCD的發(fā)生。
[1]Sau?r AM,Kalkman C,van Dijk D.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ecline.J Anaesth,2009,23(2):256-259.
[2]疏樹華,柴小青,周玲,等.不同劑量鹽酸戊乙奎醚對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28-30.
[3]陳政文,丁順才,張玲,等.全麻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中華麻醉學雜志,2013,33(1):31-33.
[4]Xie Z,Tanzi RE.Alzheimer's disease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Exp Gerontol,2006,41(4):346-359.
[5]胡西貝.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認知現狀.醫(yī)學綜述,2013,19(19): 3537-3540.
[6]紀金芬,錢敏,鐘國云,等.腦電雙頻指數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術中的臨床應用.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12):1225-1226.
[7]Chan MT,Cheng BC,Lee TM,et al.BIS-guided anesthesia decreases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cognitive decline.J Neurosurg Anesthesiol,2013,25(1):33-42.
[8]徐源,李天佐,陳磊,等.腦電雙頻指數在全憑靜脈麻醉中的作用.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7):578-5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127
2016-03-17]
475500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